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应用多螺旋CT检测窦口-鼻道复合体(OMC)解剖变异发生率及探讨其与慢性鼻窦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33例健康查体者鼻窦扫描图像,薄层横断图像重建冠状面图像,观察OMC解剖变异情况:中鼻甲(反曲、气化)、筛泡过度气化、钩突(偏曲、肥大、气化)、鼻丘过度气化、Haller气房,并比较解剖变异发生差异。结果 933例查体者中慢性鼻窦炎发生率为30.1%,发生率最高为慢性上颌窦炎,在OMC变异中,中鼻甲反曲、气化、筛泡过度气化、钩突偏曲、肥大、气化、鼻丘过度气化、Haller气房发生率为分别为1.7%、13.8%、5.8%、6.8%、5.1%、1.1%、0.4%、2.7%。OMC变异分别在慢性上颌窦、筛窦炎及额窦炎的发生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混合变异组鼻窦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一变异组。在剔除吸烟因素的457例非吸烟者中,OMC变异与慢性上颌窦、筛窦炎、额窦炎的发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一变异因素中,中鼻甲偏曲、钩突气化、钩突偏曲、钩突肥大与慢性上颌窦炎发生关系密切;筛泡过度气化与慢性筛窦炎关系密切;钩突偏曲与慢性额窦炎关系密切。结论 (1)多螺旋CT能清楚地显示OMC的解剖变异,在鼻窦炎患者病因探究及手术治疗方案制定前螺旋CT扫描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应作为鼻窦炎常规的检查手段。(2)OMC单一变异和混合变异均与慢性上颌窦、筛窦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各种变异在慢性鼻窦炎发生中作用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与鼻部解剖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32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科室非慢性鼻窦炎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分别行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分析慢性鼻窦炎与鼻部解剖异常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钩突异常、鼻中隔严重偏曲、中鼻甲异常、鼻筛泡过度肥大、鼻眶下有气房、鼻丘过度气化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颌窦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鼻窦炎与钩突异常、鼻中隔严重偏曲、中鼻甲异常、鼻筛泡过度肥大、鼻眶下有气房、鼻丘过度气化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结论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常伴有鼻部解剖异常改变,钩突异常、鼻中隔严重偏曲、中鼻甲异常、鼻筛泡过度肥大、鼻眶下有气房、鼻丘过度气化均是启动慢性鼻窦炎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对双侧鼻腔鼻窦炎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鼻中隔偏曲窄侧鼻腔与宽侧鼻腔鼻窦炎的发病例数分别为1691例(84.6%)比1572例(78.7%);平均秩次分别为1669.066比1285.247;危险度RR值分别为1.5比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63,P<0.01);(2)男女鼻窦炎发病率和鼻中隔向左右侧偏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8,1.063,均P>0.05);(3)窄侧与宽侧的解剖结构变异主要包括:钩突肥大[6.9%比26.5%],中鼻甲肥大[7.7%比38.6%],筛泡肥大[26.7%比39.9%],中鼻甲反常曲线[4.8%比14.9%],下鼻甲肥大[50.6%比62.6%],鼻中隔高位黏膜肥厚[0.5%比2.5%]。结论鼻中隔偏曲患者窄侧鼻腔鼻窦炎发病率高于宽侧;宽侧鼻腔发生代偿使鼻窦炎发病率升高;下鼻甲肥大与鼻窦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单纯性鼻中隔矫正手术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钩突路径和鼻丘路径治疗慢性额窦炎临床效果,为临床手术路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额窦炎患者172例(272侧),随机分为钩突路径组(86例,142侧)和鼻丘路径组(86例,130侧),钩突路径组采取经钩突路径行额窦开放术,鼻丘路径组采取经鼻丘路径行额窦开放术,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评估2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分析鼻道阻塞原因,钩突路径组患者中软组织阻塞58侧(40.9%),骨性阻塞78侧(54.9%),额窦自然狭窄6侧(4.2%),鼻丘路径组患者上述三种情况分别为54侧(41.5%)、68侧(52.3%)和8侧(6.2%),2组患者鼻道阻塞原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随访1年,钩突路径组患者治愈114侧,好转16侧,无效12侧,总有效率91.5%,鼻丘路径组治愈106侧,好转14侧,无效10侧,总有效率92.3%,2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钩突路径组并发症发生率2.8%,鼻丘路径组为2.3%,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鼻内镜下经钩突路径和鼻丘路径治疗慢性额窦炎临床效果相当,对于鼻丘气房发育良好的患者可优先选择鼻丘路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与解剖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慢性鼻窦炎与中重度鼻中隔偏曲、钩突异常、中鼻甲异常、筛泡肥大、鼻丘过度发育、眶下气房均有相关关系。结论解剖变异为鼻窦炎的发生提供了启动因素,其中最常见的解剖异常为鼻中隔偏曲。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的作用性。方法回顾分析二十冠位扫描及鼻内镜手术共36例,重点观察钩突、筛漏斗、半月裂、Haller气房、鼻甲气房的解剖变异与病变,以及引起鼻窦病变的病理生理变化。结果解剖变异:钩突异常共28例(77.8%),主要表现为钩突的偏移、肥大,筛漏斗狭窄闭塞或密度混浊共22例(61.1%)、半月裂混浊16例(44.4%)、Haller气房(11.1%),鼻甲气房8例(22.2%)。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可提供可靠的解剖标志和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张云高  殷朝兴 《江苏医药》1997,23(9):650-650
我科自1995年6月至1996年10月施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9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98例共160侧,男54例,女44例,年龄11~65岁。其中慢性鼻窦炎32例60侧,鼻息肉伴鼻窦炎56例88侧,中鼻甲肥大2例4侧,钩突肥大伴头痛2例2侧,上颌窦囊肿5例5侧,咽囊炎伴鼻咽息肉1例。二、术前检查全部病例术前均行鼻内窥镜检查及副鼻窦拍片,其中行水平位及冠状位CT检查12例,上颌窦穿刺22侧,以了解鼻腔解剖结构情况、病变范围及病变性质。三、手术方式全部病例均采用局部加表面麻醉。手术进路:1.鼻腔进路68例,术中行钩突切除、筛窦开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加深对鼻道窦口复合体常见解剖变异与副鼻窦炎性病变及临床内镜手术相关性的认识。方法使用SIEMENS ESPRIT螺旋CT扫描仪对搜集整理临床证实的鼻窦炎患者58例进行冠状位高分辨扫描,层距、层厚均为3mm,骨算法重建,窗宽1500~3000HU,窗位150~300HU。重点观察钩突、中鼻甲、鼻中隔、筛泡发育形态、位置。结果 58例慢性鼻窦炎与鼻道窦口复合体常见解剖变异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以钩突、中鼻甲、鼻中隔及筛泡的解剖变异影响最为显著。结论高分辨率CT冠状位扫描能清晰地显示鼻道窦口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慢性鼻窦炎位置以及二者的关系,当存在多种解剖变异时受累最重的是上颌窦,其次是筛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窦炎合剂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行2%氯化钠溶液洗鼻腔,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及黏液促排剂,治疗组患者术后加用鼻窦炎合剂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结论鼻窦炎合剂对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患者的恢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杨瑜  万宏燕  王振常 《河北医药》2013,(24):3691-3693
目的通过对容积CT采集的钩突上段及其邻近结构影像数据进行分析,探讨钩突上段的影像解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200侧)受检者,采用64层螺旋CT高分辨力(HRCT)扫描,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技术获得连续的标准化图像进行影像学观察。结果钩突上段不同附着位置发生率由多到少依次为:眶内壁+中鼻甲32.5%;眶内壁+颅底21.5%;眶内壁+中鼻甲+颅底21.5%;眶内壁18.5%;中鼻甲2.O%;颅底2.0%;颅底+中鼻甲2.0%。200侧中,钩突上段与眶内壁可有O~3个附着点,其中与眶内壁有1个附着点的发生率最高,为44.5%。200侧中,171侧(85.5%)额窦引流到中鼻道,29侧(14.5%)额窦引流到筛漏斗。钩突上段与眶内壁的附着点参与构成鼻丘气房(aggernasicell,AN),200侧中,188侧(94.0%)存在AN,其中110侧(58.5%)额窦引流至AN内侧;55侧(27.1%)额窦引流至AN后方;27侧(14.4%)额窦引流至AN后内方。结论HRCT及MPR技术能够清晰的显示钩突上段及其变异的个体化影像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诊疗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克拉霉素与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应用于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治疗,实验组给予克拉霉素治疗.通过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内镜黏膜形态评估(Lund-Kennedy评分法)、Lund-Mackey CT评分情况以及鼻腔黏膜纤毛传输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实验组患者在治疗8周、12周和16周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 CT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治疗后黏膜纤毛传输速度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氨溴索口服液治疗慢性儿童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慢性儿童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氨溴索口服液.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使用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的慢性儿童鼻窦炎患者的鼻塞、睡眠打鼾等症状明显好转,脓涕量减少,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0%,与对照组的78.0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氨溴索口服液对慢性儿童鼻窦炎患者具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鼻腔症状、减轻炎症,且其副作用小,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CT影像学研究,探讨上颌窦气化与上颌窦炎的关系。方法对鼻部不适病例进行螺旋CT扫描,然后将观察的结果分成正常组和上颌窦炎组,每组80例,测量每组的上颌窦体积,分析上颌窦体积与上颌窦炎的关系。结果疾病组右侧上颌窦体积为(9.89±2.86)cm3,左侧上颌窦体积为(10.11±2.54)cm3,对照组的右侧上颌窦体积为(27.16±14.12)cm3,左侧上颌窦体积为(28.35±15.07)cm3,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窦气化程度与上颌窦炎存在着明显的关系,气化程度越低,上颌窦炎的发病率越高;反之,气化程度越高,上颌窦炎的发病率越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安庆市不同人群和季节中螨诱发变应性鼻炎特点。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2月就诊的992例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记录点刺结果;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结果在不同季节中,秋季尘螨阳性率显著高于春季(χ^2=21.63,P〈0.01)、夏季(χ^2=18.25,P〈0.01)和冬季(χ^2=6.93,P〈0.01),而夏季螨过敏性鼻炎比例分别和春季(χ^2=137.13,P〈0.01)、秋季(χ^2=64.24,P〈0.01)以及冬季(χ^2=284.90,P〈0.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人群中,少年、青年分别和童年(χ^2=4.32,P〈0.05;χ^2=3.89,P〈0.05)、中老年(χ^2=24.01,P〈0.001;χ^2=27.57,P〈0.001)相比,尘螨阳性率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青年螨过敏性鼻炎比例分别和童年(χ^2=284.94,P〈0.01)、少年(χ^2=94.16,P〈0.01)以及中老年人(χ^2=62.24,P〈0.0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秋季是螨致敏过敏性鼻炎最高的季节,但夏季为螨过敏性鼻炎高发季节;少年和青年是螨致敏过敏性鼻炎的危险人群,青年人群的螨过敏性鼻炎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部分骨减影技术在降低头颅CTA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院临床怀疑脑血管疾患需行64排头颅CTA检查的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两组,每组随机抽取50例病例。A组50例为完全减影组,平扫与增强扫描范围均为颅底至颅顶,B组50例为部分减影组,除平扫范围不同之外(颅底至前床突上方1cm),其他均与A组相同。两组扫描条件相同。以颅内血管树的清晰度、完整性(有无骨性伪影)将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并对两组病例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分别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辐射剂量比较,A组平均DLP为609.67 mGy.cm,B组平均DLP为429.4 mGy.cm,B组比A组辐射剂量降低29.5%,有统计学差异(t=15.807,P〈0.05)。两组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两组图像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χ^2=2.130,P〉0.05)。结论部分减影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还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核细胞系造血及血小板恢复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24例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移植后7天起应用rhTPO15000U/天,对照组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由最低值恢复至〉20×10^9/L的时间平均为13.8天,对照组为19天,较治疗组延长5.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由最低值恢复至〉50×10^9/L的时间平均为19.7天,对照组为26.3天,较治疗组延长6.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治疗组平均输注单采血小板2次,对照组输注4.8次,较治疗组增加2.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天时对照组骨髓产板型巨核细胞的数量平均为4.8个,治疗组为12.2个,较对照组增加7.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以乏力、头晕、头痛、注射部位疼痛为主,严重程度均为Ⅰ-Ⅱ度。结论rhTPO对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核细胞系造血及血小板的恢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间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间质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48例,Ⅲ期38例,Ⅳ期10例,按随机数字分为实验组(放疗+间质化疗)和对照组(放疗+全身化疗),每组各24例患者。间质化疗:在CT引导下穿刺将氟尿嘧啶缓剂植入肿瘤体内。化疗:采用氟尿嘧啶注射剂500mg,静滴连用5天。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Dt=40GY,3GY/次,2次/周。结果:(1)近期疗效:治疗组:CR3例,PR13例,SD7例,PD1例;对照组:CR1例,PR8例,SD12例,PD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06,P=0.212)。(2)生存率比较:1年生存率:治疗组25%,对照组1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6,P=0.086)。(3)CBR:治疗组:有效14例,稳定10例;对照组:有效10例,稳定1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8,P=0.042)。(4)毒性反应:Ⅰ-Ⅱ级消化道反应,治疗组15例,对照组2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77,P=0.001);Ⅰ-Ⅱ级消化道反应,治疗组17例,对照组2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5,P=0.004)。结论:间质化疗联合放疗与化疗联合放疗相比,不能提高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率,但能提高CBR,化疗放疗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