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军 《西部医学》2008,20(6):1244-1244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和常规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12岁以下进行阑尾切除术不合作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氯胺酮辅助硬膜外组(K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组(P组),观察麻醉前后血压(SBP、DBP)心率(HR)、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不同时点5项指标均相近,但P组清醒早。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阑尾切除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胺酮和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8例行介入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予氯胺酮、异丙酚负荷量静注,诱导后面罩持续吸氧,静脉泵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术中监测血压、心电及脉搏氧饱和度,直至术毕停药后患儿清醒。记录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术中麻醉效果满意,3例患儿术中出现轻度肢体扭动,静脉追加异丙酚后平稳。血压、心电及脉搏氧饱和度保持平稳。并发症包括呼吸暂停2例(2.9%),舌后坠1例(1.5%),恶心呕吐1例(1.5%)。术毕停药后患儿均能迅速清醒。结论氯胺酮和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麻醉效果满意,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陆军  韩进  张宜波 《黑龙江医学》2006,30(11):850-852
目的观察中低位硬膜外阻滞辅以异丙酚-氯胺酮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中小手术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n=30)先肌注氯胺酮4.0~6.0 mg/kg作为基础麻醉,再进行硬膜外阻滞置管,术中再辅以异丙酚静注、泵注;对照组(n=30)则在基础麻醉后,术中以氯胺酮分次静注维持麻醉。结果对照组患儿出现吞咽、感觉疼痛、有应答反应的时间,以及手术结束出现的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观察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中低位硬膜外阻滞辅以异丙酚-氯胺酮麻醉能使小儿中小手术麻醉更平稳、术后苏醒更快,更适合于小儿中小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胃溃疡穿孔修补术用硬膜外麻醉时,辅助麻醉用药对胃的牵拉反应抑制效果.方法:40例男性ASA Ⅰ~Ⅱ级胃溃疡穿孔病人行穿孔修补手术,随机分成二组:在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后,分组静脉给药.DPK组:哌替啶0.86 mg/kg,异丙嗪0.43 mg/kg,氯胺酮0.43 mg/kg单次静脉注射.TCI组:TCI泵以异丙酚1.5 μg/ml为初始靶浓度静脉注入,至患者的镇静深度稳定于OAA/S评分3 min后开始手术,手术至关腹后停用异丙酚.分别记录各时段病人SpO2、R、P、BP;记录手术时间、术毕苏醒例数、术中躁动数、追加辅助用药例数、术中恶心、呕吐例数.记录药物的副作用.结果:两组对胃牵拉反应的抑制效果均满意.TCI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于DPK组,TCI组术毕患者清醒程度优于DPK组.结论:当胃手术选用硬膜外麻醉时,为抑制牵拉反应,异丙酚靶控方法安全,效果确切,可作为主要的辅助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5.
陈晓帆 《广州医药》2012,43(1):41-42
目的 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用于小儿术中非气管插管全麻对呼吸循环的影响以及术后苏醒时间的长短.方法 选取93例非气管插管术中全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进行麻醉,对照组单用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后相关呼吸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非气管插管全麻,可起到取长补短的联合用药效果,对儿科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莉  杜瑞明  邱树彬  王忱 《河北医学》2003,9(6):483-484
目的 :探讨中低位硬膜外阻滞辅以双异丙酚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中下腹 ,下肢 ,盆腔手术 6 0例 ,年龄 2~ 14岁 ,施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术中采用日本生产JMSSP -5 0 0静脉泵恒注双异丙酚 2mg/kg·h。结果 :全组患儿术中保持安静 ,呼吸平顺 ,心率 ,血压 ,心电图正常 ,术毕 10min内清醒 ,醒后无躁动 ,无呕吐等现象。结论 :中低位硬膜外阻滞辅以双异丙酚应用于小儿手术中 ,用药量少 ,安全性大 ,术中镇痛效果佳 ,肌松良好 ,患儿无躁动 ,术后清醒时间短 ,无呕吐 ,无躁动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儿腹腔镜下腹部手术应用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和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4~10岁ASAⅠ~Ⅱ级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疝囊腹壁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患儿50例;基础麻醉后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紧闭面罩给氧、辅助呼吸;术中监测MPA、HR、SPO2、PETCO2.结果患儿术中安静、麻醉满意、肌松良好、术毕10~20min苏醒;气腹后MPA、HR、RR、PETCO2均稍上升(P>0.05∞),放气后5min上述参数恢复正常.SPO2为98%~100%.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手术时间较短的腹腔镜小儿下腹部手术效果确切,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轻,术毕苏醒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丙酚、咪唑安定在硬膜外麻醉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效果欠佳的肾移植手术病人3l例。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Ⅰ组)、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复合组(Ⅱ组)、异丙酚组(Ⅲ组),分别采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注射辅助麻醉。记录病人术中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见尿时间及清醒时间。结果:全部病人安静入睡,高血压控制满意,Ⅱ、Ⅲ组病人循环稳定,肾动脉开放后血压回升迅速,见尿快,极少使用缩血管药。结论:复合使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或单用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行肾移植术效果佳,有利于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用于小儿可以明显降低疼痛引起的全身应激反应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提高了患儿的恢复质量 ,现已得到临床的认可 ,但小儿术后镇痛尚不如成人普及 ,用布比卡因与咪唑安定、恩丹西酮背景输注加pcA用于小儿术后硬膜外镇痛 (PCEA) ,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 -Ⅱ级 ,择期手术患儿 4 0例 ,病种为腹部手术 10例 ,下肢手术 2 0例 ,臀部及会阴手术10例 ,患儿年龄 6~ 12岁 ,体重为 18~ 30kg ,患儿入手术室硬膜外穿刺成功 ,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 ,术中辅以复合全麻 ,静点异丙酚 ,术毕连接镇痛泵于硬膜外导管 ,…  相似文献   

10.
小儿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手术时,由于难以合作,常静注或静滴氯胺酮,但氯胺酮麻醉后恶心、呕吐、躁动等副作用发生率高。异丙酚是一种诱导快、苏醒快、镇静好、无蓄积的静脉麻醉药,小儿麻醉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本文把异丙酚作为小儿硬膜外麻醉的辅助药并观察给予异丙酚后循环和呼吸的变化,镇静程度,停药后清醒时间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联合麻醉2185例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川  易蓉  张友才 《西部医学》2010,22(8):1450-1452
目的观察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CEGA组:选择T9-10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给药,麻醉平面出现后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硬膜外麻醉给予0.5-0.7%罗哌卡因3-10ml,以瑞芬太尼持续泵入和异氟醚吸入维持。观察麻醉用药量、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期有无恶心、呕吐及躁动;CSEA组:选择L2-3腰硬联合穿刺,腰麻给予0.75%布比卡因1.3-1.6 ml,麻醉平面不够者予以硬膜外麻醉衔接。观察麻醉开始至切皮时间、术后头痛发生情况;CBGA组:小儿肌注氯胺酮5-6 mg/kg入睡后,行臂丛神经阻滞,术中泵注异丙酚镇静。观察氯胺酮使用情况及术毕患儿苏醒时间。所有患者术中常规监测BP、HR、ECG、RR、SPO2、PETCO2。结果 CEGA组生命体征稳定,全麻用药减少,拔管时间缩短,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CSEA组麻醉开始至切皮时间缩短,术后无头痛发生;CBGA组:麻醉效果满意,氯胺酮使用剂量及次数减少,术后患儿苏醒良好。结论联合麻醉效果完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靶控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清醒镇静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不同目标血药浓度,辅助硬膜外麻醉清醒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ASA分级Ⅰ~Ⅱ级,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作为对照组,单纯硬膜外麻醉,不使用辅助药;Ⅱ组在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即刻设定异丙酚靶控输注目标血药浓度1.0μg/ml,Ⅲ组目标血药浓度为1.5μg/ml,记录从术前到术毕不同时点的心率(HR)及血压(BP),并在术中子宫切除及术毕时刻进行警觉/镇静(0AA/S)评分,同时观察有无内脏牵拉反应及术后知晓情况.结果:各组血压在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时明显降低,Ⅱ、Ⅲ组在泵注异丙酚5min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各组心率随手术进程逐渐降低,组间无显著差异;Ⅱ组仅有53.3%病人入睡,对术中探查所致内脏牵拉反应的抑制率为53.3%,术中知晓率为33.3%,Ⅲ组病人均入睡,且绝大多数病人在术中仅对轻推动有反应,对术中探查时内脏牵拉反应的抑制率达86.7%,术中知晓率为0.结论:异丙酚静脉靶控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效果确切,且能显著抑制术中探查所致的内脏牵拉反应;且OAA/S镇静评分表明异丙酚目标血药浓度1.5μg/ml镇静效果明显优于目标血药浓度1.0μg/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60例3~12岁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和下肢手术患儿,硬膜外麻醉平面固定后,注丙泊酚2.5~3.5 mg/kg,1~2 min完成.维持量为静脉滴注9~15 mg/(kg·h),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术毕停用丙泊酚.给药后观察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镇静深度以及停药后清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本组对小儿进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满意率达95%.结论 丙泊酚辅助小儿椎管内麻醉镇静效果好,是一种较安全可靠,很有临床应用价值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麻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阻滞与常规氯胺酮辅助咪唑安定用于婴幼儿腹部及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婴幼儿腹部及腹部以下部位的急诊和择期手术按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组(Ⅰ组)和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组(Ⅱ组)。观察术前、术中、术后清醒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程度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组Ⅱ与组Ⅰ相比平均动脉压显著增高、呼吸频率和心率显著增快,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增多。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并发症少,效果优于常规的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治疗的方法。方法300例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人施行硬膜外腔芬太尼PCEA和术毕硬膜外腔单次给予负荷量。结果采用镇痛泵持续镇痛,效果佳者占96%,一般者占2.67%,欠佳者占1.33%,无效者0;采用硬膜外腔一次注药的镇痛时间最短12h,最长72h。结论采用镇痛泵持续给药或术毕一次给予负荷量,都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采用镇痛泵给药法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异丙酚作为小儿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与氯胺酮相比较,观察入睡清醒时间、心血管反应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相似文献   

17.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全麻诱导和维持[1]。由于异丙酚清除半衰期(tI2β)短,尤其适用于输注维持麻醉[2]。本研究选择小儿躯干及四肢手术,单次肌注氯胺酮诱导,微量泵控制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全过程,观察麻醉效果、用药量、呼吸、循环的变化及术后...  相似文献   

18.
刘凡刚 《中外医疗》2011,30(34):128-128,130
目的 探讨小儿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86例外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3例患儿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对照组43例患儿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氯胺酮。2组患儿均于麻醉前、诱导后,术中、术后分别记录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并对2组患儿入睡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诱导后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大大低于对照组,平均入睡和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具有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的特点,是小儿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氯胺酮和异丙酚用于小儿静脉复合全麻的临床效果,并与异丙酚单独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方法 ASA I~Ⅱ级的手术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为氯胺酮+异丙酚组,对照组为异丙酚组。麻醉中观察手术时间,药物用量,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清醒时间,清醒情况,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患儿术中呼吸、循环基本平稳,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清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 微量泵泵入氯胺酮异丙酚复合用于小儿静脉全身麻醉对生理干扰小、并发症少、清醒快、可控性强,是一种较理想的小儿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118例单次硬膜外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次硬膜外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 对单次硬膜外有适应症的患儿先行基础麻醉,再进行单次硬膜外阻滞;并与胺酮麻醉患儿在切皮时的心率变化和术毕苏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单次硬膜外组麻醉前与切皮时心率变化无差异性(P>0.05);氯胺酮组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在切皮时的心率变化和术毕苏醒时间、出血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单次硬膜外阻滞麻醉不增加患儿心率,术毕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价值,是腹部及其以下部位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但需掌握好适应症和熟练的穿刺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