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至2013年收集的14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4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中,52例60岁以上患者,占35.8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120例,占82.76%;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共77例,占53.10%。结论加强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其合理使用,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类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的145例精神类药物ADR报告,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信息及ADR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T6K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分布为12~86岁,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怀疑药品共有18种,ADR发生率居前四位的均为抗精神病药物,分别是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和氯氮平;ADR主要涉及10个器官或系统,以神经系统和肝胆系统最为常见,反应率分别高达29.27%和20.49%.结论 强化临床ADR监测,为精神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尽可能降低ADR危害. 相似文献
3.
4.
我院145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药不良反应(ADR)病例报告,寻找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4—2010年所有的中药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基本情况,ADR出现时间、涉及系统及具体临床表现,引起ADR不同剂型和用药剂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50~59岁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女性比例偏高,为66.90%。用药后1 d以内发生的ADR占37.93%;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系统,占64.83%;涉及ADR的药品剂型以注射剂居首位,占32.41%;超出说明书推荐剂量发生ADR的占12.41%。结论:应提倡规范合理地应用中药,重视中药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中药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145例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药物不良反应 (ADRs)危害的严重性正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并成为当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ADRs监测体系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相当健全 ,我国ADRs监测网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1]。通过ADRs监测报告制度的实施 ,能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的监测 ,最大程度的减少ADRs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我院自建立ADRs监测小组以来 ,收集、上报各类ADRs145例 ,现将其统计、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来源于1994年~1998年由本院临床医师在药物治疗中发现的ADRs ,并经临床药师审核和ADRs小组讨论 ,初步确定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住院病人药源性疾病的基本状况,指导患者和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1999年6月到2000年12月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中成药是引起ADR的主要药物,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结论:要加强药物,特别是中药、新药的全面宣传工作,并加强中成药的质量监控,指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药物不良反应(ADRs)危害的严重性正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并成为当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ADRs监测体系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相当健全,我国ADRs监测网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1].通过ADRs监测报告制度的实施,能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的监测,最大程度的减少ADRs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我院自建立ADRs监测小组以来,收集、上报各类ADRs145例,现将其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测定是通过体表同步记录心电图(ECG),心音阁(PCG)和颈动脉搏动日(CPT)的信号,以时间为变数的一种心功能检查法。其主要测量指标包括:左室射血时间(LVET)射血前期(PEP),等客收缩时间(ICT),脉搏波传递时间(PWTT)以及PEP/LVET比值等。因近年来研制了STI的微机系统,通过计算机测量使STI测算精度提高到ms(毫秒)数量级;且简便易行,无创伤性,并被证实其测定既与心血管造影术的检查结果相一致,又与直接测定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广.本文就我院近3年…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用粗针刺激神经干治疗因脑血管病引起的瘫痪145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病例选择本病例均系家庭病房、门诊及住院病人,经明确诊断为脑血管病后瘫痪者。其中脑血栓85例;脑出血31例;脑栓塞12例;颅内其他炎症17例。在治疗中均停用一切药物及其它治疗。疗效标准基本治愈:颅神经完全恢复,四肢肌力恢复达五度;感觉恢复正常,病理反射消失,能参加原工作及劳动。显效:颅神经部分恢复或完全恢复,四肢肌力恢复下四度,感觉部分恢复或完全恢复,病理反射轻微或消失,生活能勉强自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与载脂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06例血脂与载脂蛋白水平,其中,TC、TG、HDL-C采用酶学方法测定,LDL-C用Fjiedwald公式计算,ApoA1、ApoB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采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较对照组TG、HDL-C、LDL-C及ApoB水平显著增加(P<0.001),ApoA1水平也增加(P<0.05),而TC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及载脂蛋白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血脂及载脂蛋白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载脂蛋白A1(apo A1)和载脂蛋白B(apo B)检测的影响.方法:观察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载脂蛋白aPO A1和aPO B的作用.结果:两组患者在使用辛伐他汀治疗后.apo B和apo A1/apo B水平均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另外,基线apo B正常组治疗前后的apo B和apo A1/apo B水平均与基线apo B升高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降低apo B的作用是其调脂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辛伐他汀防治动脉样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保证儿童合理用药。方法调取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该院上报的ADR报告145例,分别从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5例ADR中以≤6岁患儿为主,占79.3%;发生ADR的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为主,占94.5%;ADR共涉及8大类药物,其中以抗生素为主,占61.4%;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占61.9%。结论儿童ADR的发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加强ADR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保证儿童合理用药.方法 调取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该院上报的ADR报告145例,分别从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5例ADR中以≤6岁患儿为主,占79.3%;发生ADR的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为主,占94.5%;ADR共涉及8大类药物,其中以抗生素为主,占61.4%;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占61.9%.结论 儿童ADR的发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加强ADR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载脂蛋白E的多态性与基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载脂蛋白E(ApoE)与机体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关系极为,是影响机体血脂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它是血浆主要载脂蛋白之一,具有多型性,主要由肝脏合成和代谢,在血浆脂蛋白代谢、组织修复、抑制血小板聚集、免疫调节和抵制细胞增殖以及老年性痴呆的病理性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它与冠心病(CHD)、高脂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肿瘤、胆石症、各种肝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用纯化载脂蛋白B(apo—B)免疫羊制备高效价抗体(双扩散法1:32),以该抗体提纯的IgG,致敏双醛化绵羊红细胞,检测人血清apo—B,获得满意结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羊抗apo—B血清,本室制备。 1.2 apo—B致敏血球,按Hirata法。 1.3 检测方法:被检样品先作1:100稀释,再按RPHA法常规操作。结果以最高稀释度++以上凝集为阳性孔,查标准曲线,所得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和总结新生儿呕吐的原冈和如何正确处理.方法 对145例新生儿呕吐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对症、支持及病因治疗.结果 新生儿呕吐中以内科因素居多,其中咽下综合征、喂养不当、感染是最常见原因.结论 呕吐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个症状,对新生儿呕吐进行临床资料分析,能及早找到导致呕吐的病因,对患儿进行正确诊治,降低呕吐的发生及病情恶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近3年来我院内科共收治了脑梗塞患145例现临床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性99例,女性46例。发病年龄<60岁18例。60~69岁78例。70~79岁43例,>80岁6例。本病以老年前期及老年期多见。急性起病123例,慢性起病22例。 1.2 临床症状及体征:单纯头昏、头痛、乏力12例;肢体麻木无力41例;肢体瘫痪87例;语言不清、失语5例。肌力正常17例,肌力≥Ⅲ°轻瘫42例,肌力<Ⅲ°重瘫86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方法对145例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神经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患者既往史、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可确定病因。本组患者中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127例,占总病例人数87.6%。结论加强预防脑血管疾病,减少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生,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