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基于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建立一种快速方便的检测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及其毒力基因的方法。方法 结合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的群特异鉴定方法GS-PCR,与副溶血弧菌致病相关的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并优化多重PCR检测方法。用已知的大流行菌株和非大流行临床分离株,对其进行特异性、灵敏度等性能的评价。并对224株食品分离株和3株临床分离株副溶血弧菌进行了再鉴定。结果 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有群特异PCR标识基因和tdh扩增条带。而其他细菌扩增结果呈阴性。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5 CFU/ml。对实验室保存的224株食品分离株和3株临床分离株进行再鉴定表明,其中5株为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其中3株为tdh阳性、trh阴性,2株tdh、trh均阴性。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为副溶血弧菌大流行菌群及其毒力基因的快速大规模检测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陈美玲  逄波 《疾病监测》2018,33(5):370-375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疾病致病菌,其引起的感染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水产养殖业和临床上抗生素使用不规范,会直接导致或加剧副溶血弧菌耐药。一方面,耐药菌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临床治疗副溶血弧菌感染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耐药菌中的可移动遗传元件可以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从而产生更大的威胁。本文主要概述了副溶血弧菌的耐药现状、耐药机制及相应的耐药检测方法,为副溶血弧菌耐药产生、传播及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5-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流行特征和分子分型特征,为进一步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2015-2017年顺义区腹泻病例标本中的副溶血弧菌,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所得的O3:K6型副溶血弧菌菌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图谱作聚类分析。结果 3年间,副溶血弧菌阳性检出率为8.68%(96/1 106),2份标本各检出2株副溶血弧菌,共获98株菌株;菌株分为9个血清型,O3:K6型最多(73.47%,72/98);菌株均为tlh+trh-,仅1株tdh-,其余为tdh+;副溶血弧菌夏季检出率高,3年检出高峰均在8月;男女性副溶血弧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66);副溶血弧菌阳性病例以16~45岁的青壮年居多,职业以其他职业、商业服务和工人居多;可疑感染食品多为水产类、蛋、肉及其制品;副溶血弧菌阳性病例症状以腹泻、脱水、腹痛为主,且多为水样便;大部分O3:K6型菌株的PFGE图谱聚集成簇,相似度较高,个别菌株相似度较低。结论 北京市顺义区副溶血弧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夏季高发,青壮年发病较多,水产及其制品为重要的可疑感染食品。O3:K6型为主要流行血清型,其PFGE图谱多聚集成簇。应加强夏季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浙江省温岭市2010至2020年副溶血弧菌大流行株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 选取2010-2020年浙江省温岭市食源性疾病检测哨点医院就诊,并报告至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的急性腹泻患者900例,根据肠道细菌培养结果统计副溶血弧菌大流行株感染的检出率,分析其危险因素及主要血清型构成分布情况。结果 900例急性腹泻患者中有500例检测出副溶血弧菌大流行株,检出率为55.56%,其血清型主要为O3:K6(占45.45%~85.11%)。单因素分析显示:副溶血弧菌大流行株感染性急性腹泻与性别、职业类型、家庭月收入无关(P>0.05),而与年龄、食品暴露史、厨房抹布平均更换频率、单独餐具、洗手方式、是否使用家用带盖垃圾桶、是否为公共厨房、患病季节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食品暴露史、厨房抹布平均更换频率、单独餐具、洗手方式、是否使用家用带盖垃圾桶、是否为公共厨房、患病季节为影响副溶血弧菌大流行株感染性急性腹泻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副溶血弧菌大流行株感染是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其主要血清型为O3:K6,其...  相似文献   

5.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重要的嗜盐菌,广泛地分布于海洋和其他咸水环境中,并能以水和水生物等为媒介,引起人类胃肠炎或食物中毒。近年来,传统细菌性腹泻(沙门菌和志贺氏菌引起的腹泻)呈下降趋势,而副溶血弧菌引起的胃肠感染却逐年上升目。为进一步调查本地区副溶血弧菌的感染状况.本文对我院肠道门诊所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Lahaemolyticus,VP)是重要的嗜盐菌,广泛地分布于海洋和其他咸水环境中,并能以水和水生物等为媒介,引起人类胃肠炎或食物中毒.近年来.传统细菌性腹泻(沙门菌和志贺氏菌引起的腹泻)呈下降趋势,而副溶血弧菌引起的胃肠感染却逐年上升.为进一步调查本地区副溶血弧菌的感染状况,本文对我院肠道门诊所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副溶血弧菌TLH与TDH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丽  张红河  曹海芬 《检验医学》2007,22(4):450-450,454
副溶血弧菌是引起我国沿海地区食物中毒的首要病原菌,主要致病因子是副溶血弧菌产生的溶血毒素,主要的溶血毒素有耐热性溶血毒素(TDH)和TDH相关的溶血毒素(TRH),此外,副溶血弧菌还可产生不耐热溶血毒素(TLH)。本实验采用TLH、TDH基因作为副溶血弧菌的靶序列,拟采用Taqman探针技术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副溶血弧菌胃肠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998-2007年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肠道门诊副溶血弧菌胃肠道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10年期间共有副溶血弧菌感染患者2 247例,患者例数近年来略有减少趋势,以5~10月间多见,6~9月为高峰期,临床表现多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结论:了解副溶血弧菌感染的典型症状有助于更好的治疗该类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浙江湖州地区2017—2020年食源性腹泻患者分离的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血清分型及药敏特征,为当地副溶血弧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浙江省湖州市5家医院食源性腹泻就诊患者粪便中分离的181株副溶血弧菌,采用副溶血弧菌O、K血清试剂对181株副溶血弧菌进行分型,PCR法检测其毒力基因(tdh、trh、tlh和T3SS1、T3SS2)和遗传标志基因(toxRS/new、orf8),K-B法检测2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 浙江湖州地区副溶血弧菌在7、8月份检出最高[56.34%(102/181)],感染人群以青壮年(>20岁且≤40岁)为主[15.86%(83/181)]。181株副溶血弧菌主要血清型为O3:K6型,占53.6%(97/181)。181株副溶血弧菌均携带tlh,164株携带tdh,179株携带T3SS1,167株携带T3SS2α基因,1株携带trh基因,未检出携带T3SS2β基因;130株为大流行菌株,51株为非大流行菌株。181株对氨苄西林(AMP)、哌拉西林(PRL)、阿米卡星(AK)、庆大霉林(CN)、头孢呋辛(CXM)耐药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副溶血弧菌TaqMan双重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副溶血弧菌TaqMan实时-PCR和毒力基因TaqMan双重实时-PCR筛检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副溶血弧菌ItoxR/I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实时-PCR方法;根据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 Itdh/I)和耐热相关溶血素(thermostable related hemolysin, Itrh/I)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检测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的双重TaqMan实时-PCR方法。对所建立的副溶血弧菌实时-PCR检测方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结果副溶血弧菌的检测下限为10sup2/sup拷贝/l,Itdh/I和Itrh/I双重实时PCR的检测下限为10sup2/sup拷贝/l。针对ItoxR/I基因建立的副溶血弧菌实时-PCR方法对11种其他弧菌和肠道细菌的染色体无扩增。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够特异和敏感地检测副溶血弧菌,并能确定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毒力基因,能作为副溶血弧菌的灵敏和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能力验证活动,评价该实验室检测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确保日常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方法按照GB/T4789.7-2008和SN0173-92对所提供的4份盲样进行检测。结果盲样65a、65b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盲样65b及65d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通过参加此次检测能力验证,可以提升该实验室检测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能力,促进实验室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查明引发浙江省宁波市某服饰公司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菌.方法 对采集到可疑食品和肛拭等标本参照GB/T4789-2003标准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参照霍乱防治手册检测菌株的CT毒力基因.结果 6份患者大便标本与14份轻微腹泻患者或腹部不适者大便标本中检出非O1群霍乱弧菌O29血清型9株,其中腹泻患者标本检出6株,轻微腹泻患者中检出3株,检出率为45.0%.未检出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O1群和O139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剩余食物未检出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O1群和O139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结论 此次食物中毒为非O1群霍乱弧菌O29血清型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汕头市主要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探索污染来源,为有效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4-2006年每年夏秋季在汕头市集贸市场、超市和牛奶公司采集样品进行致病菌的监测,按国标方法对食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以及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 采集5类样品共251份检出致病菌56份,总检出率为22.31%(56/251),其中沙门菌检出率1.99%(5/25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19.92%(50/251)、大肠杆菌O157:H7检出率为0.40%(1/251),另一类食品海产品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高达41.93%(13/31).结论 汕头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不容乐观,采集的5类主要食品均受到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江门市区各类食品中沙门菌、金葡菌、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副溶血性弧菌及O157:H7的污染状况及耐药性状.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并参照全国食源性检测工作手册,对样本分别进行沙门菌、金葡菌、Lm、副溶血性弧菌及0157H7的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 从9类550份食品中,共检出致病菌99株,总检出率为18.00%.其中Lm检出40株,检出率最高为7.27%;其次为沙门菌检出31株,检出率为5.64%;金葡菌检出28株,检出率为5.09%,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杆菌0157:H7均未检出.对分离出沙门菌、金葡菌及Lm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种致病菌对部分抗生素多重耐药.结论 江门市区食品中主要危害因素为沙门菌、金葡菌、Lm及其对抗生素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在青浦区部分市售水产品中的污染情况及分子分型。方法于不同季度,分别从酒店、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采取鱼类、虾和贝类等标本,参照GB 4789.7,采用稀释培养计数(MPN)法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检测,并完成分离菌株毒力基因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的检测。结果 144份水产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68份,阳性率为47.00%,虾类、贝类和鱼类中副溶血性弧菌几何平均数分别为465.2、291.0、146.1MPN/g;所检出菌株均不携带TDH和TRH 2种毒力基因,68株副溶血性弧菌PFGE共分为63种带型,呈现明显多态性。结论青浦区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由水产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该地区菌株间遗传同源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7-2009年原上海市南汇区食物中毒样品、食品样品和腹泻患者肛拭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情况。方法根据WS271-2007中的方法对区内6家医院就诊腹泻患者肛拭及食物中毒患者肛拭采用直接增菌法,食品监测样品经匀质后按1∶10增菌,增菌后分别进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并对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样品中的检查情况、季节分布、地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3年间共检测样品9897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328株,检出率为3.31%。7-10月是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的高峰月份。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发生总数的25.93%。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病例年龄在6-90岁之间,男女性别比1∶1,患者大部分处于靠近东海的东部地区。64.28%的副溶血性弧菌为水产品食品样品中检出,且样品均在东部地区的摊位上采集。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原南汇地区最主要的致病性病原菌,存在季节性差异,人群分布差异,样品分布差异和地域分布差异。加强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和注意饮食卫生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3起由副溶血弧菌(VP)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利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China PIN)对其进行关联性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8月北京市顺义区3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资料,采集可疑食品、环境和病例样本48份,进行菌株分离和鉴定,对分离的VP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获得的指纹图谱通过致病菌识别网进行比对分析。结果3起暴发事件中,共从12份病例样本和3份可疑食品样本中分离出15株O3:K6血清型VP,其种特异性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为:toxR+/tdh+/trh-,根据PFGE指纹图谱可以将15株VP分成2个簇,每个簇中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100%。 2个指纹图谱簇之间的相似度为93.94%;且与2014 — 2017年本地区China PIN分子分型数据库中分离自腹泻病例的VP菌株带型不成簇。结论VP引起的3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由共同的传染源导致,China PIN在食源性疾病暴发识别、溯源和关联性分析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The current status of food-borne diseases in Japan was described. Although the number of outbreaks caused by Salmonella,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and Escherichia coli(except enterohaemorrhagic E. coli) is decreasing, outbreaks by Campylobacter or Norovirus are increasing.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南汇区致病性弧菌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上海市南汇区腹泻患者、食品及水样中致病性弧菌带菌情况。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方法对泥城、航头监测点的所有就诊腹泻患者肛拭样品采用直接增菌法,水样采用二次增菌法,食品样品经匀质后按1∶10增菌。增菌后分别进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结果在1870件肛拭、水样和食品样品中,共检出8种105株致病性弧菌,总阳性率5.61%。阳性菌株以副溶血弧菌和麦氏弧菌为主,分别占构成比的31.42%和25.71%;肛拭、食品和水样中致病性弧菌均集中于7-10月。肛拭样品致病性弧菌阳性率3.82%,副溶血弧菌和河弧菌分别占构成比的55.26%和26.32%。水样致病性弧菌阳性率7.95%,气单胞菌属、副溶血弧菌和麦氏弧菌分别占构成比的34.62%、26.92%和23.08%。食品样品致病性弧菌阳性率7.48%,麦氏弧菌占构成比的51.22%。结论在肛拭、食品和水样中分别检出了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致病性弧菌,存在季节性差异。加强致病性弧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铜陵市33起食源性疾病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33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标本种类,选用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4789-94)和《霍乱防治手册》(部颁)及相关资料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结果33起食源性疾病的突发事件中,检测各类标本共745份,检出各类病原微生物63株(检出率8.5%),其中肠道致病菌20株(沙门菌8株、变形杆菌7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3株、志贺菌2株),占31.8%;致病性弧菌19株(霍乱弧菌9株、麦氏弧菌4株、沙鱼弧菌3株、拟态弧菌2株、副溶血性弧菌1株),占30.2%;蜡样芽胞杆菌5株,占7.9%;类志贺邻单胞菌5株,占7.9%;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占3.2%;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酶联法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12份,占19.0%。结论在从33起食源性疾病中分离的各类病原微生物中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弧菌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