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索经不同方式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BMSC)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P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培养并诱使其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通过CCL4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静脉内、肝内、及腹腔注射等移植方式。通过组织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生化分析比较不同移植方式对肝脏形态及功能的影响。结果:MSCs经诱导后不表达肝细胞标记物,而表达α-胎蛋白(AFP),白蛋白(ALB);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及生化分析表明经静脉途径比其他途径更有利于挽救肝衰竭。结论:MSCs移植能抵抗肝脏纤维化,静脉移植方式是最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发现肝纤维化环境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适宜的分化环境,提示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纤维化成为可能.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时期及移植时间长短对大鼠肝纤维化进程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7-11/2008 08在福建医科大学及福建省科研所完成.材料:普通级五六周龄雄性SD大鼠5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68只,分别于造模10周、12周后处死,前者分为对照组、造模第6周细胞移植组2个亚组,12只/组;后者分为对照组、造模第6周细胞移植组、造模第8周细胞移植组3个亚组,动物数量分别为16只,16只,12只.方法:各组大鼠均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取体外分离培养的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0.2 mL(含5×106个细胞),分别于造模后第6,8周经尾静脉注入各细胞移植组大鼠体内,对照组同法注入L-DMEM培养基,各组于培养对应时间点处死.主要观察指标:大鼠一般情况及肝纤维化和炎症程度.结果:①造模10周后处死: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第6周细胞移植组肝纤维化评分均值明显降低(t=-2.45,P=-0.023),炎症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t=-0.60,P=-0.554).②造模12周后处死:对照组、造模第8周细胞移植组的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评分均值均基本相似(t=-0.21,P=0.84;t=-0.18,P=0.86),2组均明显高于造模第6周细胞移植组(t=-6.17,t=-8.61,P<0.01).③造模10周后处死与造模12周后处死比较:随细胞移植时间的延长,造模第6周细胞移植组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评分均值均明显降低(t=-6.98,t=-9.78,P<0.01).结论:早期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减轻CCl4引起的肝脏炎症程度,同时改善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此作用与移植时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作为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在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长期的腹膜透析会影响腹膜的功能和结构。腹膜纤维化(peritoneal fibrosis,PF)是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超滤失败(ultrafiltration failure,UFF)和腹膜透析的中断。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s)因其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作用成为一个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创新科学研究领域。最近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调节炎症、修复损伤以及抑制腹膜间皮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来改善腹膜纤维化。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延缓腹膜纤维化的机制、相关研究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四氯化碳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分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D组(水飞蓟素对照组)。另取sprague-Dawley大鼠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除A组外,均皮下注射四氯化碳8周,完成后C组给予移植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组给予水飞蓟素干预后化学发光法检测4组大鼠血清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指标,大鼠肝脏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分离各组大鼠肝星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各组大鼠纤维化及肝功能结果:A、C、D组数据与B组对应数据比较,A组P<0.01,其余2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显著改善四氯化碳所诱发的大鼠肝纤维化并能使肝星状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来国内外研究证明,来自其他组织的干细胞能够归巢到肝脏,并可能参与肝组织的再生,这为发展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提供了新的希望。目的:探究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修复作用,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自然贴壁法分离、纯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用皮下多点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22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损伤组(n=11)和细胞移植组(n=11)。细胞移植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后的第1,2,3周经尾静脉给予1&#215;106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4周后将大鼠处死,收集各组大鼠血液检测肝功能;摘取肝脏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库普弗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免疫组化法观察治疗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定位情况。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移植入肝硬化大鼠后,大鼠的肝功能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免疫组化法观察库普弗细胞的数量提示,库普弗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方法利用抗BrdU抗体在治疗组大鼠肝脏观察到BrdU标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大鼠外周血液的血生化特性和肝的组织学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在体内移植后对小鼠肝纤维化的干预影响。方法用硫代乙酰胺(TAA)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将hUMSC尾静脉移植后,比较移植前后3天、7天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变化,Masson染色考察肝脏胶原的聚集。结果 hUMSCs移植后3天和7天均可有效改善由TAA诱导造成的小鼠体重的减轻和肝重的增加,明显降低了血清中ALT和AST的活性,使肝细胞结构形态趋于正常,抑制了胶原的沉积。结论 hUMSCs移植可有效改善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放射治疗是胸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而放射性肺损伤是放射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早期主要表现为放射性肺炎,若治疗不及时,会发展为放射性肺纤维化.肺纤维化一旦形成,损伤不易逆转,表现为胸闷、气短、干咳以及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由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使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有效剂量受到限制.目前,临床上治疗放射性肺损伤主要应用抗生素、激素、抗组胺类药物以及一些中医药疗法,这些方法主要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和表达,减轻临床症状,延缓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展进程,但无法修复已经受损的组织[1].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自我更新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其可促进组织再生,调节免疫功能,且易于体外培养和增殖,使其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2-3].本文对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来临床运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纤维化取得了较好疗效,但由于肝源稀少,骨髓干细胞体外分化为成熟肝细胞的技术仍然不成熟。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其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离、纯化并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正常及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培养,分别加入以下培养基:DMEM+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肝细胞生长培养基(HGM)+体积分数5%胎牛血清;HGM+5%正常大鼠血清;HGM+5%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GM+5%肝纤维化大鼠血清+25μg肝细胞生长因子。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采用Realtime-PCR检测甲胎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8的表达,溴甲酚绿法检测上清液中白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结果与结论:正常大鼠血清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增殖作用最好,且能有效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联合使用肝细胞生长培养基能提高分化率。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年来临床运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纤维化取得了较好疗效,但由于肝源稀少,骨髓干细胞体外分化为成熟肝细胞的技术仍然不成熟.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其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离、纯化并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正常及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取第3 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组培养,分别加入以下培养基:DMEM+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肝细胞生长培养基(HGM)+体积分数5%胎牛血清;HGM+5%正常大鼠血清;HGM+5%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GM+5%肝纤维化大鼠血清+25 μg 肝细胞生长因子.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MTT 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采用Realtime-PCR 检测甲胎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8 的表达,溴甲酚绿法检测上清液中白蛋白水平,ELISA 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表达.结果与结论:正常大鼠血清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增殖作用最好,且能有效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联合使用肝细胞生长培养基能提高分化率.  相似文献   

10.
11.
李艳菊  刘洋  王茜 《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0):751-753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骨髓中存在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具有高度可塑性而且来源广泛,易于在体外扩增,是目前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治疗研究的热门的种子细胞,具有广阔的ll缶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能合成IL 6、IL 11、SCF、flt 3配体等多种正性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具有维持长期培养启始细胞 (LTC IC)增殖的能力 ,促进CD3 4+细胞分化[1 3 ] ,提示MSC具有支持造血和促进造血恢复的作用。为此 ,我们观察了MSC输注对小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后造血恢复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 ,6周龄 ,雌、雄各半 ,用以制备MSC ;10~ 12周龄昆明种小鼠 ,体重 (2 0± 2 )g ,雌、雄各半 ,为移植用的供体和受体。均购自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2 试剂 G CSF(特尔…  相似文献   

13.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抑制其活性,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肝星状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参与的凋亡相关基因。方法:将分离提纯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在6孔 Transwel 板上建立上下共培养体系,单独培养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作为对照组,培养72 h。基因芯片分析单独培养组与共培养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改变情况,找出与调控肝星状细胞密切相关的凋亡基因。结果与结论:采用SABiosciences第2代功能分类基因芯片产品进行凋亡基因筛查发现,共培养后骨髓间质干细胞中显著上调的凋亡基因有:AKT1,PIK3R2,DAPK1,DHCR24,NOTCH2,BDNF等。结合前期研究结果,推测NOTCH有可能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肝星状细胞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少研究显示使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时可以减轻其纤维化程度[1-2]。然而也有研究证实干细胞也是肝纤维化中肝星形细胞和肌成纤维母细胞的来源之一[3-4],Russo等[3]将小鼠骨髓干细胞移植于肝硬化的同系小鼠,在受体鼠肝内,仅很少量干细胞分化为肝实质细胞,而大部分分化为肌成纤维母细胞和肝星形细胞,并且Ⅰ型胶原转录活化,从而导致或加重肝硬化。肝脏疾病损伤治疗的理想策略是在不造成过多的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肝细胞替代受损的细胞[5]。那么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时如何趋利避害、避免加重肝纤维化的情况出现呢,笔者  相似文献   

15.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已广泛应用于干细胞移植、组织工程和器官移植免疫治疗等方面,但MSC回输体内后的分布和分化直接影响其应用,本文就MSC体内“归巢”特点、“归巢”机制及”归巢“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很多体内外实验都已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肝样细胞或肝细胞分化的能力,这使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成为可能. 目的:总结和分析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诱导分化的方法、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01/2009-12),以"mesenchymal stem cells,hepatocyte, differentia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2000-01/2009-12),以"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诱导分化"为检索词.选择文章内容与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 结果与结论:共收集146篇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诱导分化的文章,纳入 31篇符合标准的文献.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及肝脏病理条件下分化为肝细胞,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间充质干细胞在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诱导下,细胞因子通过特定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作用于细胞核,启动或关闭相应的基因,表达特异的蛋白质,使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随着研究不断得深入,这使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成为可能,但其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改善肝纤维化。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中对纤维化的作用。方法:20 只雌性 Wistar 大鼠由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致慢性肝损伤模型后,随机等分为 2 组,间充质干细胞组(n=10)在第 4,8,12,16 周时尾静脉注射雄性大鼠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1×109L-1),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慢性肝损伤 20 周后,Y 染色体仅能在间充质干细胞组中检测出,说明间充质干细胞被成功移植并存活。MRI显示在间充质干细胞组中有大量的增生性结节。与模型组相比,间充质干细胞组中的结节数、纤维化评分、α-平滑肌肌动蛋白、胶原面积均明显增高(P 〈 0.05)。表明体循环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导致其植入肝脏组织,并且在由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中促进了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综合征。宿主对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应答至关重要,脓毒症早期以过度炎症反应为主,而脓毒症晚期通常伴有免疫抑制。干细胞是一种有前景的脓毒症治疗手段。本文总结了干细胞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重点探讨间充质干细胞这种细胞目前表现出最广阔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9.
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flMSCs)移植对缺血性脑损伤是否具有修复治疗作用。方法:用快速PCR扩增Y染色体特异sry基因方法鉴定并分离BALB/c雄性小鼠flMSCs,将其植入雌性缺血性脑损伤BALB/c小鼠损伤侧侧脑室。40d后观察神经功能,PCR检测脑组织sry基因;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结构;免疫组化和FISH双染观察flMSCs分化存活。结果:5只移植小鼠长期存活;移植后40 d,小鼠神经功能缺损有所改善;脑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移植小鼠脑组织sry基因阳性;(6.6±2.9)%的受体鼠损伤侧脑细胞Y染色体阳性,Y染色体和Nestin双阳性细胞占缺血侧脑组织细胞的(1.1±0.9)%,Y染色体和Tubulin双阳性细胞占(3.2±1.4)%,Y染色体和GFAP双阳性细胞占(0.9±0.7)%,对侧脑组织未见到染色体阳性细胞。结论:缺血性脑损伤条件下,小鼠flMSCs可以向神经细胞分化,参与损伤脑组织的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20.
曹星宇  肖践明 《临床医学》2013,33(3):111-114
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具有多分化能力且能自我更新复制的骨髓间质细胞,已被多个临床试验证实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能,可被应用于组织损伤修复,如心肌梗死、脊柱及脑损伤、软骨及骨损伤等.而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是其产生生物学效应的前提,因此进一步了解“归巢”机制可以为临床更有效的应用MSCs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的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