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扩张型心肌病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IDC)的遗传背景及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对 38例IDC患者、5 0例病因明确的心力衰竭 (HF)患者及 10 0例正常对照进行HLA DQA1等位基因分型 ,研究其多态性。结果 IDC组HLA DQA1 0 5 0 1基因频率(2 8次 )显著高于HF组 (14次 )及正常对照组 (2 2次 ) (P <0 0 5 ) ,该趋势随射血分数降低而愈趋明显 ;HF组HLA DQA1 0 30 1也有较其他两组增高趋势 (P >0 0 5 ) ;而对照组HLA 0 2 0 1及 0 10 3基因频率分别高于IDC及HF组 (P <0 0 5 )。结论 HLA DQA1 0 5 0 1是IDC相关基因 ,HLA DQA1 0 30 1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相关 ;HLA DQA1 0 10 3和HLA DQA1 0 2 0 1与IDC及HF组分别呈负相关 ,表明IDC与其他病因所致心力衰竭可能存在不同的免疫遗传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倾斜试验中晕厥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XH  Chen SL  Wang XD  Ji XF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2):833-836
目的 运用频谱法研究直立倾斜试验中血管性晕厥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 2 7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行直立倾斜试验 ,运用频谱法计算低频 (LF)、高频 (HF)及LF/HF的变化。结果  15例发生晕厥或先兆晕厥 (阳性组 ) ,12例未出现症状 (阴性组 ) ,倾斜前两组LF、HF和LF/HF差异无显著性 ;阴性组倾斜后即刻HF明显下降 ,LF/HF显著升高 ,平卧后恢复到倾斜前水平 ,阳性组晕厥或先兆晕厥发作时 ,HF突然升高 (10 4 7± 4 0 4→ 32 95± 10 4 8) ,明显高于倾斜前 (2 3 4 4± 4 2 0→32 95± 10 4 8,P <0 0 5 ) ,LF/HF显著下降 (3 2 8± 0 39→ 1 0 7± 0 31,P <0 0 1) ,试验终止平卧后 ,HF和LF/HF恢复 ,两组LF在倾斜前后不同阶段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平卧、静息状态下 ,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差异无显著性 ,倾斜后阳性患者迷走神经兴奋性在抑制过程中突然过度增强 ,导致晕厥或先兆晕厥发生。  相似文献   

3.
老年卧床不起患者心率变异性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卧床不起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HRV)特点。 方法 选择≥ 6 0岁的住院患者 91例 ,根据功能独立试验检查 (FIM )分为功能独立组 (32例 )、部分依赖组 (31例 )和完全依赖组 (2 8例 ) ,检测动态心电图 ,分析正常RR间期标准差 (SDNN)、总功率谱 (TP)、均值的标准差(SDANN)、低频段 (LF)、均方根 (MSSD)、爱丁堡指数 (PNN5 0 )、高频段 (HF)及LF与HF的比率(LF/HF)等 8项HRV指标 ,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 完全依赖组、部分依赖组SDNN、TP、SDANN、LF、MSSD、PNN5 0和HF较功能独立组降低 (P <0 .0 5 ) ;完全依赖组SDNN、TP和SDANN较部分依赖组降低 (P <0 .0 5 ) ;LF/HF在 3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SDNN与FIM呈正相关 (r =0 .85 3 ,P <0 .0 5 )。卧床不起的病因及伴发疾病的数目对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影响。 结论 老年卧床不起患者的HRV降低 ,与运动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心率变异性减低与老年人心血管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老年人群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 variability,HRV)减低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干部查体 2 4h动态心电图 HRV资料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共 390例。HRV分析包括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时域分析包括正常 RR间期的标准差 (SDNN) ;5 m in平均 RR间期的标准差 (SDANN) ;相邻 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 (r MSSD) ;爱丁堡指数 (PNN5 0 ) ,频域分析用快速傅立叶转换方法获得心率功率谱密度。并分析总频谱 (TF,0 .0 1~ 0 .5 0 Hz) ,低频 (L F,0 .0 4~ 0 .15 Hz)成分 ,高频(HF,0 .15~ 0 .40 Hz)成分和低频与高频比率 (L F/ HF)。心血管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心脏性死亡 (包括心脏性猝死 )。比较查体者有和无心血管事件组之 SDNN,SDANN,RMSSD,PNN5 0 ,L F,HF,TF和低频与高频比率 (L F/ HF)有无差别。 结果 有 2 9例老年人发生心血管事件 (n=2 9) ,有心血管事件组之 SDNN为 (91.7± 30 .3) ms,SDANN(84.6± 2 7.9) ms,r MSSD(2 0 .8± 8.8) ms,PNN5 0 (3.8± 5 .0 ) % ,L F(85 .5± 6 9.3) m s2 ,HF(5 2 .1± 35 .5 ) ms2 ,TF(333.3± 2 2 1.2 ) m s2 ,L F/ HF1.6± 1.0。无心血管事件组 (n=36 1)之 SDNN为 (115 .8± 39.2 ) m s,SDANN(10 3.0±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心率变异性及其心率变异性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3 6例高血压病人 ,服用苯那普利 ( 10~ 2 0 mg/ d) 8周 ,用药前后做动态血压和 2 4h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 治疗后动态血压各指标均下降 ( P<0 .0 5或 <0 .0 1) ;HRV(心率变异性 )时域指标 RMSSD(全部相邻 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 )升高 ( P<0 .0 5 ) ,其他指标虽均有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 ;频域指标中 HF(高频功率 )增加 ,L F(低频功率 )、L F/ HF下降 ;5分钟 HRV中治疗后白昼段和夜间段 HF均升高 ,L F/ HF均下降 ,且白昼段 L F较夜间段高 ,HF比夜间段低。结论 苯那普利可以很好控制全天血压 ,同时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提高迷走神经张力 ,且不干扰心率变异性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与下肢动脉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 (HRV)各指标的变化 ,了解HRV与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2 0 0 1- 0 2~ 2 0 0 3- 1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 135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 6 7例无下肢动脉病变、6 8例合并下肢动脉病变 )及 2 0例正常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研究对象测定了心率变异中总体标准差 (SDNN)、均值标准差 (SDANN)、标准差平均值 (SDNN指数 )、差值均方的平方根 (RMSSD)、爱丁堡指数 (PNN5 0 )、低频与高频比 (LF/HF)各指标。结果  (1) 2型糖尿病有或无下肢动脉病变组各HRV指标除LF/HF外均较正常对照组低 ,差异有显著性。 (2 )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指数较无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有进一步的下降 ,而且心率变异指数与下肢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心率变异是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指由于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出现血管充血和(或)外周低灌注所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充血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运动耐量降低和水肿,而低灌注则会导致末端器官功能障碍。终末期HF也叫晚期HF,或者难治性HF,也即是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HF分期的D阶段[1-2]。此类患者有慢性HF基础疾病,病因持续存在,在各种HF诱发因素作用下,心脏重构  相似文献   

8.
“舒张性”心力衰竭 (HF)的概念来源于许多有明显HF症状和体征而左室射血分数正常 (LVEF >0 .4 5 )的患者。由于患者收缩功能指标仍“正常” ,故认为患者HF的症状和体征是由舒张功能不全所致 ,这种假想由谁及何时提出并不清楚。然而 ,许多“舒张性”HF诊断指南并不是根据这种假  相似文献   

9.
血压昼夜模式与心率变异对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压昼夜模式与心率变异 (HRV)对高血压 (EH)患者预后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 :按WHO标准选 10 0例EH患者 ,其中Ⅰ~Ⅱ期 5 0例 ,Ⅲ期 5 0例 ,平均年龄 ( 6 2 5± 9 3)岁 ,并分杓型6 5例 ,非杓型 35例。Holter采用美国DMS分析仪 ,动态血压为日本DS 2 5 0分析仪。HRV定量参数为低频 (LF) :反映交感神经活性 ;高频 (HF) :反映迷走神经活性 ;LF/HF :反映自主神经平衡状态。随访期以出现死亡、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绞痛为研究终点。统计方法 :组间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 ,阳性率的比较采用 χ2 检验。2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衰 (HF)的临床疗效及QT离散度 (QTd)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  6 0例DCM并HF患者在利尿剂、洋地黄、转换酶抑制剂 (ACEI)及硝酸盐制剂治疗的基础上 ,随机分为卡维地洛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 (每组 30例 )。治疗前及治疗 4个月后用超声心动图测左室缩短分数(FS)、射血分数 (EF)、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D)、室间隔厚度 (IVS)和左室后壁厚度 (LVPW ) ,同时检测QTd及室性心律失常。结果 治疗 4个月后 ,两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卡维地洛组LVDD[6 1 5± 6 6∶6 7 3± 6 2 ,P <0 0 5 ]、EF[4 8 3± 9 7∶4 0 3± 6 2 ,P <0 0 5 ],D/T[4 1± 0 7∶4 6± 0 5 ,P <0 0 5 ]显著改善 ,QTd显著缩短 ,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降低。结论 卡维地洛能显著改善DCMHF心功能及心肌重构 ,使QTd缩短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临界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无症状临界性高血压患者是否有冠状动脉功能异常。方法 :经食管超声心动描记术研究 2 0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及 17例无症状临界性高血压患者 (临界性高血压组 )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CFR)。以潘生丁静脉注射后和静息时舒张期的最大血流速度比率 (D/R PDV)和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比率 (D/R PSV )作为CFR指标。结果 :1两组受检者静息时的 PDV无显著性差异〔(43± 10 ) m m/s∶ (46± 8) mm /s,P >0 .0 5〕;2静脉注射潘生丁后临界性高血压组的 D/R PDV、D/R PS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D/RPDV:2 .2 5± 0 .36∶ 2 .86± 0 .42 ,D/R PSV:2 .0 0± 0 .2 6∶ 2 .5 6± 0 .41,P<0 .0 5 )。结论 :无症状临界性高血压患者 CFR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氯沙坦、卡托普利降压治疗后对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血管紧张素 (A )、醛固酮(AL D)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检测 、 期 EH患者 5 2例和正常对照者 2 6例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及其抑制物 (PAI- 1)的活性、血浆 A 、AL D水平。5 2例 EH患者中 2 6例接受氯沙坦治疗 ,2 6例用卡托普利治疗 ,疗程 4周。4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EH组 PAI- 1活性及血浆 A 、AL D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0 .0 1) ,t- PA活性降低 (P <0 .0 0 1)。EH组治疗前 A 水平与 PAI- 1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与 t- PA无相关 (P >0 .0 5 )。经氯沙坦、卡托普利治疗后显示 ,在明显降压的同时 ,t- PA活性增强 ,PAI- 1活性降低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0 .0 1)。氯沙坦对 A 、AL D无明显影响 ,卡托普利使 A 、AL D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EH患者存在纤溶活性降低 ,且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与纤溶活性异常有密切关系。经上述两种药物治疗后 ,均能改善患者的纤溶活性异常。对循环中 A 、AL D水平的影响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EH LVH)的相关性以及在EH LVH产生中的多基因协同作用。方法 对 10 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患者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以及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血液白细胞染色体DNA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I D) ]、血管紧张素原 [AGT(M2 35T) ]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 R(A116 6C) ]基因多态性 ;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质量 (LVM)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结果 ACE(I D)基因多态性D等位基因频率在EH LVH组中明显增高 (χ2 =4 .6 9,P=0 .0 30 ) ,男性EH患者中 ,ACE(I D)基因型构成比与LVH有关联 (χ2 =9.5 5 ,P =0 .0 0 8)。协同存在AGT TT型时 ,ACE(I D)基因多态性与EH LVH有关 (χ2 =6 .2 2 ,P =0 .0 4 4 ) ,且D等位基因在EH LVH明显增高 (χ2 =6 .91,P =0 .0 0 9) ,该类EH患者发生LVH的相对危险度增高 (OR :2 .5 0 ,95 %CI:1.2 5~ 5 .0 0 )。结论 ACE(I D)基因多态性D等位基因可能是LVH的独立危险因子。ACE基因多态性与AGT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协同效应表明 ,同时携带AGT TT型时 ,具有ACE(I D)基因多态性D等位基因的EH患者更易发生LV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肝硬化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行开腹脾切除+贲门食管下端血管离断术的87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D0组(21例)、D1组(22例)、D2组(22例)和D3组(22例)。D1、D2、D3组患者依次经外周静脉持续泵注0.1μg/(kg·h)、0.3μg/(kg·h)和0.5μg/(kg·h)DEX,D0组患者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15分钟后开始麻醉诱导。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_0)、插管后1分钟(T_1)、插管后5分钟(T_2)、切皮时(T_3)、手术开始30分钟时(T_4)、拔管即刻(T_5)和拔管后5分钟(T_6)测定各组患者血清肾上腺素(adrenalin,ADR)水平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对比各组患者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在拔管后10分钟进行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D0、D1组患者T_1、T_3、T_5时的MAP水平较T_0时升高,D2、D3组患者T_1、T_3、T_5时的MAP水平显著低于D0组患者,D3组患者T_1、T_5时的MAP水平显著低于D2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1、D2、D3组患者的ADR在T_1、T_3、T_5时均显著低于D0组患者(P0.05),且ADR随DEX使用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D0、D1、D2组患者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低于D3组(P0.05)。D1、D2、D3组患者拔管后10分钟的SAS评分均显著低于D0组,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D0组(P均0.05),SAS评分随DEX使用剂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Ramsay镇静评分随DEX使用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肝硬化患者接受开腹脾切除+贲门食管下端血管离断术时,持续应用0.3μg/(kg·h)DEX可较好地维持患者循环稳定,降低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减少全麻用药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苏醒质量,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老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其的影响。 方法 老年轻、中、重度、非老年重度 SAHS患者及健康老年对照者各20例进行多导睡眠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测,计算夜间睡眠期间连续RR间期平均值和标准差及24 h低频(LF)、高频(HF)和LF/HF值,定量分析心率变异性。其中 21 例老年中、重度 SAHS患者行nCPAP治疗 3 个月后予以复查。 结果 老年中度、老年重度、非老年重度 SAHS患者 RR间期平均值和RR间期标准差〔(764 .3±131 .0)ms、(709 .4±101. 8)ms、(759. 5±80 .0)ms和(37. 5±12 .2)ms、(31. 5±9 .6)ms、(41 .4±10 .6)ms〕与对照者〔(847. 9±113 .8)ms和(45. 7±16 .2)ms〕比较,均明显降低(P<0 .05),老年重度也较非老年重度 SAHS患者明显降低(P<0 .05)。老年中度、老年重度和非老年重度SAHS患者的LF、HF和 LF/HF值分别为〔(290. 5±78. 5)ms2、(420 .3±102 .8)ms2、(316. 9±101. 3)ms2,(156 .6±64 .5)ms2、(300 .5±56. 1)ms2、(203 .3±141 .1)ms2和 2. 1±0 7 、2 2±0 9、2 9±2 2〕,与健康老年对照组〔(197 .7±154. 9)ms2、(86 .3±73 .4) ms2和2. 9±1. 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 0. 05);老年重度与非老年重度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国人扩张型心肌病 ( DCM)心力衰竭 ( HF)的临床疗效 ,以及对血浆细胞凋亡抑制因子 ( APO- 1/ Fas)的反应。方法 :2 4例 DCM HF患者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硝酸盐类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 ,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常规组 (加用安慰剂 )。治疗前与治疗 3个月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短轴缩短分数 ( FS) ,射血分数 ( EF) ,左室舒张末内径 ( L VDD) ,室间隔厚度 ( IVS)和左室后壁厚度( L VPW) ;以 EL ISA法测定患者血浆 APO- 1/ Fas浓度。结果 :治疗 3个月后 ,两组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 ,但卡维地洛组 L VDD[( 60 .5± 6.7)∶ ( 66.3± 6.3 ) m m,P<0 .0 5 ],[EF( 4 9.4± 9.8) %∶ ( 4 1.3± 6.2 ) % ,P<0 .0 5 ],D/T( 3 .0 8± 0 .62∶ 3 .69± 0 .79,P <0 .0 5 )改善比常规组更明显。治疗前两组 CHF患者血浆 APO- 1/ Fa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 ,且与 EF负相关 ( r =- 0 .73 ,P <0 .0 0 1) ,治疗 3个月后卡维地洛组 APO- 1/ Fas显著低于常规组 [( 0 .94± 0 .2 6)∶ ( 1.18± 0 .3 2 ) μg/ L,P <0 .0 5 ]。结论 :卡维地洛对 CHF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 (HF)动物模型见到由于窦房结 (SAN)内周期增长 ,心率减慢。本研究观察HF 引致的膜电位重塑和SAN细胞的电流。通过容量及压力超荷造成HF家兔。从它们和对照家兔分离出SAN细胞。用斑片钳测其电生理。HF细胞无肥大 (电容 :5 2± 3vs 5 0± 4PF)。HF增加SAN内周长 15 % ,减少舒张期除极速度 30 % ,其他动作电位的参数无改变。HF细胞超极化 活化的“起搏”电流 (If)和延迟整流电流 (Iks)分别减少 4 0 %及 2 0 % ,未见电压依赖或动力学改变 ;T或L钙电流、快和超快迟延整流电流、短暂外向电流和钠 钙交换电流无改变。HF家…  相似文献   

18.
脂毒性对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脂毒性引起胰岛细胞凋亡在 β细胞功能异常中的作用。  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予总热量相同的正常脂肪含量饲料 (脂肪占总热量的 13% )和高脂饲料 (脂肪占总热量的 5 9% )饲养。 2 8周后 ,透射电镜观察胰岛细胞超微结构 ;进行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定位 β细胞 ,图像分析测定平均每个胰岛内胰岛素的表达量 ;TUNEL法观察胰岛细胞凋亡情况并计数每个胰岛中 β细胞凋亡率 ,以Ki6 7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胰岛细胞的增生情况。  结果 高脂饲养组 (HF组 )胰岛细胞内可见明显脂质沉积 ,胰腺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显示平均每个胰岛内胰岛素染色阳性细胞面积和积分下光密度HF组均显著低于正常饲养组 (NC组 ) (HF :2 5 2 2 μm2vsNC :5 0 10 μm2 ,P =0 0 0 ;HF :12 10vsNC :2 4 4 7,P =0 0 0 )。HF组β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NC组[(2 6± 8) %vs15± 5 ) % ,P <0 0 1]。两组增生的胰岛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意义 (0 5 0个 /胰岛vs 0 5 4个 /胰岛 ,P >0 0 5 )。 结论 高脂饲养对大鼠胰岛细胞的复制无明显改变 ,β细胞凋亡的增加可能是长期高脂饲养后大鼠胰岛功能改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老年男性 2型糖尿病 (2 - DM)患者骨密度及各种钙调激素 ,探讨老年男性 2 - DM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方法 测定70例老年男性 2 - DM患者及 60例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骨密度 ,血清骨钙素 (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 (CT)、1 ,2 5(OH) 2 D3、2 5(OH) D3、尿羟脯氨酸 (HOP)等 ,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男性 2 - DM患者较健康对照组骨密度显著降低。BGP、CT、1 ,2 5(OH) 2 D3、2 5(OH) D3浓度低于对照组 (P<0 .0 5) ;TRAP、PTH、HOP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结论 老年男性 2 - DM患者PTH、CT、1 ,2 5(OH) 2 D3等钙调激素分泌及代谢失常 ,影响骨代谢 ,导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0.
厄贝沙坦与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纤溶系统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厄贝沙坦和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 ,探讨在改善EH纤溶障碍方面厄贝沙坦是否优于非洛地平。方法 :5 3例 1、2级EH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 2 8例 (厄贝沙坦15 0mg/d)和非洛地平组 2 5例 (非洛地平 5mg/d) ,共服药物 2周 ,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及其抑制物 (PAI 1)含量、D 二聚体 (D D)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显著性下降 (P <0 .0 1) ,但两组之间治疗前后血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治疗后两组PAI 1、vWF和D D水平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tPA和tPA/PAI 1比值明显升高 (P <0 .0 5 )。两组之间治疗前的tPA、PAI 1、D D和vWF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治疗后的D D和vWF水平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 ,但PAI 1含量在厄贝沙坦组减少更明显 (P <0 .0 5 ) ,tPA和tPA/PAI 1比值在厄贝沙坦组增加更显著 (P <0 .0 5 )。结论 :厄贝沙坦和非洛地平均能有效改善EH的纤溶障碍 ,但厄贝沙坦优于非洛地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