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水蛭素预防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水蛭素。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及纤维蛋白原的检验结果及尿蛋白定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PTT和PT延长,而对照组治疗前后APTT和PT变化不明显,试验组纤维蛋白原降低,但仍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例。两组尿蛋白定量相比疘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蛭素预防肾病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下肢静脉(DVT)是开胸术后常见并发症,可发生多部位栓塞,而肺栓塞常危及生命。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预防,而手术应激,术后强迫体位,输液及各种引流管的留置常限制患者活动,我们在实践中采用术后被动锻炼肢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自 1997~ 2 0 0 1年应用两种剂量尿激酶 (urokinaseU K)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4 7例 ,男 15例 ,女 32例。年龄 2 1~ 80岁 ,平均 5 3.7岁。病程 1~ 30 d,3d内 2 2例 ,4~ 7d12例 ,8d以上 14例。手术后发病 17例 ,伴有糖尿病 5例 ,心脑血管疾病 15例 ,癌症 5例 ,慢性支气管炎 3例 ,药源性肝损害 2例 ,无明显诱因 9例。1.2 治疗方法  4 7例患者经临床和彩色 B超检查均明确诊断为 DVT,其中左下肢 DVT4 0例 ,右下肢 DVT6例 ,双下肢DVT1例。 …  相似文献   

4.
姬广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628-3629
目的 观察疏血通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90例PNS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及血流变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治疗后血脂、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血流变指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能改善PNS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流变状况,降低尿蛋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孙秀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457-6457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导致下肢骨折手术后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临床上发生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已经引起广泛重视,在骨科相关文献中,已有相当报道。对此类患者应密切观察,及时诊断,有效治疗,抢救配合,预防复发,是很重要的环节。自2006—2008年,笔者通过18例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护理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813-1814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因素并制订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158例CI患者行双下肢深静脉显像(和/或超声检查),同期获取年龄、血压、下肢症状等临床资料,分析各因素与DVT发生的关系.结果 年龄、下肢症状等与下肢DVT发生率有关(P<0.01);血压、体质指数与DVT发生率关系不大(P>0.05).结论 高龄、长病程等危险因素易导致下肢DVT,尽早采取综合治疗护理措施,以减少DVT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若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深静脉血栓后综合症,甚至血栓脱落并发肺梗死,可致死亡。随着社会老龄化.医学技术的提高,高龄危重手术病人日益增加,木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也逐渐增多。现对我院1996-01/2003—06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洪林  吴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849-4850
为了降低腹腔筋膜室隔综合征(ACS)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我们应用循证护理思维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对ACS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对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抬高患肢+保暖、禁烟,加强患肢肿胀、皮温、疼痛、血运的观察,使用尿激酶时现用现配,定时监测凝血四项,防止出血等措施的实施。结果:本组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恢复顺利,2例因出院后未坚持服药治疗,1个月余复发。结论:在溶栓治疗过程中,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4年1月~1997年8月共收住肾病综合征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5例,采用东菱克栓酶进行溶栓治疗,获得满意疗效。116$资料1.1治疗对象:5例均为住院病人,男2例,女3例,年龄18~52岁,所有病人均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具典型的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病因有原发性肾综3例,糖尿病肾病1例,狼疮性肾炎豆例。例1、例2、例3静脉血栓形成在医院内发生,例4和例5在医院外发生。正.2诊断标准:()肾综病人,无任何诱因突发患肢肿胀,疼痛,浮肿较对侧显著;(2)静脉血栓形成部位压痛和/或沿血管们及索状物,…  相似文献   

11.
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的早期预防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关节外科的发展,假体设计理念不断改进,新材料的应用以及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使关节置换手术的适应证逐渐放宽。关节置换尽管在缓解疼痛、矫正畸形及改善功能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术后并发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却是一种严重威胁机体健康的并发症。一般认为,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峰在术后1~4d内。表现为下肢不对称和一侧肢体突然发生的肿胀,伴有胀痛,特别是在腓肠肌区的钝痛,行走时加重,浅静脉怒张。一部分患者临床检查可见小腿、踝部肿胀、表浅静脉充盈、皮肤颜色改变、皮温升高等症状。因此,积极地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长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702-570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本科收治的1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9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总结防治该并发症的方法。结果 1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6.34%),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后症状均得以好转,下肢肿胀明显消退,无一例肺栓塞或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积极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肢体部分或完全功能丧失而致残,严重时可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病死率可达到50%.2005-09-2009-09对136例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开展循证护理管理,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4.
李晓娟  周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440-3441
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是妇科术后较严重并发症,可引起血栓后综合征和肺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故对妇科术后LEDVT的预防及护理十分重要。现将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妇科1998—01—2008—01 12例妇科术后LEDVT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易发因素及防治原则。方法回顾15例经临床确诊为LDVT患者的资料,分析LDVT的病因及高危因素,结合文献,总结该病的防治原则。结果妊娠期特殊的病生理变化为LDVT发生的基础病因,手术、高龄、肥胖、少运动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等均为LDVT的高危因素。规范的基础治疗及对症处理,辅助中药制剂,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剖宫产术后LDVT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共同结果,故早预防、早诊断、及有效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产后产褥期常见并发症之一 ,我院 1996 - 0 1~ 2 0 0 1- 0 1共收治产后 DVT32例 ,对其病因及防治方法探讨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年龄 2 1~ 37岁 ,平均 2 9岁。其中剖宫产后 2 1例 ,产钳助产 5例 ,胎头吸引助产 1例 ,顺产 5例。妊高征 13例 ,胎膜早破 6例 ,胎盘早剥 1例 ,前置胎盘 1例 ,过期妊娠 2例 ,无并发症 9例。体重 5 1~ 77kg。均发生在单侧 ,其中左下肢 2 4例 ,右下肢 8例。本院生产者 18例 ,外院转入 14例。发病时间为产后 4~ 2 4 d。前驱症状 :持续低热 9例 ,患者下肢小腿腓肠肌部酸…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4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以及溶栓的临床资料分析。方法: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和深静脉血栓的常规溶栓治疗。结果:(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左、右和双下肢分别为21、20和3例。静脉、股静脉到静脉、髂总静脉到股静脉以下、髂总静脉以上分别为9、19、12和3例。(2)所有滤器均成功置入,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可以有效的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各种各样的骨科内固定的普遍应用,骨科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病倒逐渐增多.其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并有引起致死性肺栓塞的可能,因而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3年7月~2005年10月共21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针对发病因素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及有效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护理,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随访1~5个月,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避免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防止血栓形成的关键.对已形成静脉血栓者,应抬高患肢,监测凝血指标、观察出血倾向,在置管溶栓期间做好导管护理,并采取措施预防肺栓塞.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2000-01/2007—11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例分析及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25~36岁,平均30.5岁,其中剖宫产20例,阴道分娩5例。左侧下肢血栓形成24例,双下肢血栓形成1例,无并发肺栓塞。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均采用溶栓、抗凝、祛聚、中药等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