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 HPLC,测定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摇篮法测定不同溶出介质中阿司匹林肠溶片释放度。结果:阿司匹林进样量在3.43~58.54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7),平均回收率99.64%,RSD =0.44%(n =9);阿司匹林肠溶片在 pH1.0盐酸溶液1.5h、pH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1.5h 均未溶出,而在 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开始释放,1.5h 的累积释放度达80%以上。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和释放度测定方法简单、准确,可作为其质量控制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自研恶丙嗪肠溶胶囊与国产肠溶片剂的释放度,以搪塞自研样品处方和工艺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释放测定法第二法进行测定。结果:肠溶胶囊Ⅱ(采用丙烯酸树脂包衣)与肠溶片剂在120min内释放度基本一致,具有类似的释放曲线;肠溶胶囊Ⅰ有差异。结论:自研样品Ⅱ的处方和工艺则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阿司匹林包衣脉冲片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以阿司匹林为非水溶性模型药物研制脉冲片剂并同时考察用包衣的方法制备脉冲给药系统的可行性。方法:筛选出适当的片芯处方,以乙基纤维素和丙烯酸树脂L-(S)的 民要用流转包衣法,制备阿司匹林脉冲片剂。通过体外释放度实验,考察片芯和衣层对片剂脉冲释放的。结果:处芯处方、包衣处方、包衣层厚度对阿司匹林的脉冲秋匀有影响。结论:通过选择片芯中的崩解剂、调整包衣层组成和厚度,可以用包衣的方法得到不同时间脉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符合药典要求的穿琥宁肠溶片剂。方法:以Eudragit L100为控释包衣材料,乙基纤维素(EC)为阻滞剂,PEG4000为增塑剂,用锅包衣法进行肠溶层包衣。结果:EC与Eudragit L100质量比为1:2,增塑剂用量为1.2%,聚合物包衣增重为8%时,所制得穿琥宁肠溶片剂的释放行为符合中国药典对缓释制剂释放度的相关规定。结论:此包衣处方及包衣工艺能够保证穿琥宁肠溶片的释放度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市售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体外溶出,以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采用转蓝法进行体外溶出试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液中药物浓度。结果:各厂家阿司匹林肠溶片在0.1mol/L盐酸溶液和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出均符合规定。结论:各厂家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释放度均符合规定,但不同厂家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25 mg)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抗血小板药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粘附率、阻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在防治冠脉和脑血管栓塞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本品的质量标准有的没有收载释放度测定,难以评价内在质量;有的则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收载的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释放度测定法执行,以致影响本品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本文采用小杯法,解决小剂量(25 mg)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释放度测定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阿司匹林为非水溶性模型药物研制脉冲片剂并同时考察用包衣的方法制备脉冲给药系统的可行性。方法 :筛选出适当的片芯处方 ,以乙基纤维素和丙烯酸树脂L(S)的乙醇溶液包衣 ,采用滚转包衣法 ,制备阿司匹林脉冲片剂。通过体外释放度实验 ,考察片芯和衣层对片剂脉冲释放的影响。结果 :片芯处方、包衣处方、包衣层厚度对阿司匹林的脉冲释放均有影响。结论 :通过选择片芯中的崩解剂、调整包衣层组成和厚度 ,可以用包衣的方法得到不同时间脉冲释药的阿司匹林片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两种自研丙嗪肠溶胶囊与国产肠溶片剂的释放度 ,以探讨自研样品处方和工艺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释放度测定法 (中国药典 1995年版二部附录XD)第二法进行测定。结果 :肠溶胶囊Ⅱ (采用丙烯酸树脂包衣 )与肠溶片剂在 12 0min内释放度基本一致 ,具有类似的释放曲线 ;肠溶胶囊Ⅰ有差异。结论 :自研样品Ⅱ的处方和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质量合格的罗红霉素肠溶片。方法:以罗红霉素的含量及其释放度来确定包衣参数。结果:此肠溶片无需包隔离衣,肠溶衣增重10%,释放度较好。结论:罗红霉素肠溶片包衣参数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红霉素肠溶片是一种基本的、常用的抗生素药。常见该药包衣层有红色和白色两种。“中国药典”收载了该药释放度检查(以下简称药典法)。按药典法制备的样品溶液中几乎无红色包衣层成份,而对照溶液中有其成份,其红色包衣层溶液(参照对照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在482nm波长处有吸收,吸收度值为0.011—0.030,导致对照溶液吸收度值偏大,使测得的释放量结果偏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的生产工艺,改善产品的外观和药物释放度,使药物平稳释放。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处方筛选,确定生产工艺和制备处方,并经多次反复试验,证明工艺的稳定性。结果:研究改进的处方和生产工艺可以使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的释放度更加平稳,加速试验结果表明产品的外观没有改变,含量测定等检测指标均未发生明显漂移。结论:以盐酸曲马多缓释薄膜衣片的生产工艺研究改进了药物的体外释放过程和释放度,使产品外观更加美观。释放度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胶囊进行处方研究。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分别制备两种微丸。主要以收率、释放度及处方稳定性为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黏合剂的种类、浓度及包衣增重对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质量及释放有显著影响。不同辅料的性质、包衣增重对阿司匹林速释微丸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结论:优选出更适合产业化、稳定性更好的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还原型谷胱甘肽肠溶片的含量测定方法,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流动相:磷酸盐溶液(取磷酸二氢钠6.80 g,庚烷磺酸钠2.20 g,加水溶解成1000 m L,用磷酸调节PH至3.0)—甲醇(96∶4),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10 nm。考察黏合剂、崩解剂和肠溶衣增重,以还原型谷胱甘肽释放度为指标得出肠溶片的最佳处方。结果:制得的肠溶片崩解时间及释放度符合规定。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3个药厂生产的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的体外释放度进行研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用转蓝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双氯芬酸钠的含量,并对释药参数T50、Td,T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在45min的释放量均超过标示量70%,但释药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药厂生产的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的质量存在显著差异,预示在临床应用时会导致疗效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阿司匹林海藻酸钙胃漂浮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方法:以处方参数为输入、药物释放度和漂浮率为输出建立模型,同时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和响应曲面法预测了药物的体外释放,优化了处方,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预测和优化性能。结果: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准确性更好,两种方法的优化结果相似。优化后,大约90%(体积分数)的微球可以在体外人工胃液中漂浮4 h以上,阿司匹林60 min内释放42.12%,120 min内释放60.97%,240 min内释放78.56%,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和响应曲面法成功制备了体外释放良好的阿司匹林胃漂浮微球。  相似文献   

16.
蚓激酶肠溶包衣微丸的制备及其胶囊剂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蚓激酶肠溶包衣微丸,考察其释放特性。方法:采用沸腾制粒装置顶喷制药丸,底喷悬浮包衣技术制备微丸,通过溶出试验考察其释放效果。结果:以优选处方、工艺制备的微丸在药典规定的酸性介质中几乎不释放,而在仿人工肠液中则释放80%以上。结论:本品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能达到肠溶目的,有效提高蚓激酶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双嘧达莫缓释片并考察处方工艺对释放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方法考察不同辅料对双嘧达莫缓释片释放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工艺。结果优选工艺为: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用量为15%)、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为10%)为缓释骨架材料,采用酒石酸(用量为25%)为酸化剂,乳糖为填充剂。释放度研究结果表明,双嘧达莫缓释片释放度指标符合规定。结论处方工艺简便可行,易于操作,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确定盐酸尼卡地平缓释片的处方改进的可能性并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选用HPMC和泊洛沙姆作为缓释材料,采用试凑法(error and try)优选处方,并对最优处方进行释放度测定和体外释药拟合。结果:按最优处方制得的缓释片体外释放满足要求,释药行为符合1级动力学方程。结论:该缓释片处方设计合理,工艺重现性好,缓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阿仑膦酸钠肠溶片进行质量和稳定性研究。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阿仑膦酸钠,对阿仑膦酸钠肠溶片中主药含量、释放度和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阿仑膦酸钠肠溶片在模拟胃液中2h不释放,在模拟肠液(pH=6.8)中45min释放度大于标示量的80%,且同一批次内和不同批次间的释放度均一性良好,药物含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稳定性实验表明样品质量均未见明显改变,暂定本品有效期为2年。结论:阿仑膦酸钠肠溶片的含量均匀,释放度重现性良好且产品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0.
蒋崇赋 《当代医学》2014,(21):37-38
目的:探讨改良静脉溶栓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沙雅县人民医院24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改良静脉溶栓法+阿司匹林肠溶片)120例和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120例。结果观察组(改良静脉溶栓法+阿司匹林肠溶片)临床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76.7%(χ^2=7.877,P=0.025)。结论改良静脉溶栓疗法(改良静脉溶栓法+阿司匹林肠溶片)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有着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