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按照个体化原则,采用单一的动脉旁路重建术、序列式动脉旁路重建术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动脉旁路重建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5例.结果 随访6个月至3年,25例患者肢体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原溃疡面愈合.4例足趾干性坏疽,截趾后创面2~4个月愈合,2例移植物在术后6个月内闭塞,但肢体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本组无重要脏器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移植物通畅率92%(23/25),治愈率100%.结论 按照个体化原则,选择单一动脉旁路重建术、序列式动脉旁路重建术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联合动脉旁路重建术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血管腔内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血管腔内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 对32例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施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等血管腔内治疗方法开通髂血管,择期再对股胭段病变行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结果 32例患者手术过程均成功,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改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明显增大,静息痛好转,肢体溃疡愈合.术后平均踝肱指数为0.65±0.18,与术前(0.28±0.14)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支架植入后髂动脉均通畅;有2例行旁路转流术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行吻合口腔内血管成形术,术后狭窄解除.1例患者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再次行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余患者旁路血管通畅,血运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多节段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降低手术难度与复杂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成形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明确各项观察和重点护理的指标。方法:对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PTA或血管内支架腔内成形术围术期的患者从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到出院指导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经系统护理,术后40例顺利康复。结论: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在保证手术效果、促进疾病康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动脉旁路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腔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患肢畅通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0.6)h、住院时间(9.3±2.5)d及术后ABI指数(0.54±0.1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3.2±0.7)h,(16.0±8.2)d,(0.47±0.1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腔内介入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术后患肢血运,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文章回顾性分析206例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相关护理经验,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相关护理措施.实施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但仍需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及护理水平,可减少死亡或残疾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腔内介入治疗的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95%,截肢率2.5%,死亡率2.5%。另外,治疗后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明确,需进一步提高治疗及护理水平,以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金花 《现代养生》2014,(20):190-19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腔内介入治疗的4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95%,截肢率2.5%,死亡率2.5%。另外,治疗后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明确,需进一步提高治疗及护理水平,以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56例下肢动脉闭塞症行旁路转流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007年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56例,其中腹主动脉双侧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9例,有3例合并实施腰交感神经切断术;腹主动脉(髂)-股动脉单侧转流术7例;股动脉-月国动脉转流术21例;股动脉-股动脉转流术3例;月国动脉-胫后动脉转流术4例;腋动脉-股动脉转流术3例;股深动脉成形并股深动脉-月国动脉转流术2例;股总动脉-月国动脉-胫后动脉顺序转流术7例。结果:本组56例中有3例分别在术后2天、6个月、18个月时出现肢体坏疽行截肢术,余53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症以动脉硬化最常见;术前综合应用Duplex、CTA、MRA、DSA等多种检查手段,对患者全身动脉硬化情况以及下肢动脉多平面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全面评估,注重治疗方案的个体化选择,将血管腔内治疗与传统旁路术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平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699-1700
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血管旁路移植术、经皮肤内血管成形术及药物治疗。然而对于下肢动脉流出道差,无动脉转流术适应证者,或体质差无法耐受搭桥手术者治疗办法则较少,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最终难以避免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足的血管介入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明确护理重点及最佳护理方式。方法对68例,81条下肢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足的血管介入术的患者从术前、术后到出院实施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护理指导。结果经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68例、81条下肢均未截肢,症状缓解,顺利康复出院。随访1年,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复发,4例因糖尿病足接受截肢手术,1例因其他原因死亡。结论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介入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