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门静脉高压症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反复上消化道出血。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反复出血患者136例,均经胸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痊愈出院130例,急诊手术死亡4例,择期手术死亡2例。结论 经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反复上消化道出血与其它手术方式相比,具有操作清晰,断流更加彻底、安全,急诊止血率高、死亡率低、并发症少、长期生存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郑少峰 《医学信息》2003,16(5):267-268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及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对5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及胃底血流阻断术。结果:术后死亡3例(5.1%),其余病例无近期并发症。远期再出血3例(6.1%),死亡2例(4.3%),绝对生存率为83.9%。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及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胆石症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 ,在肝硬化病人中 ,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高出正常人群 2~ 5倍[1 ] 。在肝硬化伴有门静脉高压合并胆石症时 ,行胆囊切除极易发生大出血及其它并发症。我院在 1998年至 2 0 0 3年期间手术治疗胆石症合并门静脉高压病人 34例 ,现就胆囊切除时发生大出血及其它并发症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34例 ,男 2 4例 ,女 10例。年龄 45~ 71岁 ,平均5 2岁。全部均为胆囊结石或胆道结石。术前发现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 2 7例 ,另有 7例术前未能查出门静脉高压。术前一周内按 1983年在武汉制定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门奇断流术对自由门静脉压力和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门奇断流术对自由门静脉压力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和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采用水柱法测量自由门静脉压力(FPP),常规抽血检测肝功能变化.结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FPP由术前的26.0±6.0mmHg降至术后21.0±6.0mmHg.同时,患者肝功能无明显损害.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维护肝脏功能的同时能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保守治疗往往不能起到满意疗效。基层医院由于保守治疗措施不完备,内镜治疗缺乏经验,强调保守治疗往往延误手术时间,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手术治疗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我院从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采取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共68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下腹腔镜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SPD)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围术期采取快速康复外科干预措施分为对照组(n=36)与ERAS组(n=32)。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和术后1个月PT、ET-1、Ang-Ⅱ、PVF水平变化。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引流管拔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ERAS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ET-1、Ang-Ⅱ、PVF、P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ERAS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下腹腔镜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安全可行,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256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对可能导致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门静脉血栓的形成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术前门静脉压力、合并有糖尿病有密切关系,与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后血小板升高关系不密切。结论肝脏功能损害严重,门静脉压力明显增高,合并糖尿病是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高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门脉高压是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增加,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术式[1]。但由于各种原因,术后消化道再出血难以避免。我院2000年6月至2009年9月行门奇断流术276例,术后近期(30 d内)再出血18例,占全部病例的6.5%,外院门奇断流术后出血转入我院治疗12例,共30例,现对其原因及处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门奇断流术对自由门静脉压力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3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和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采用水柱法测量自由门静脉压力(FPP),常规抽血检测肝功能变化.结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FPP由术前的26.0±6.0mmHg降至术后21.0±6.0mmHg.同时,患者肝功能无明显损害.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维护肝脏功能的同时能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郑少峰 《医学信息》2003,16(5):267-268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及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对5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及胃底血流阻断术。结果:术后死亡3例(5.1%),其余病例无近期并发症。远期再出血3例(6.1%),死亡2例(4.3%),绝对生存率为83.9%。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及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门脉高压症手术治疗中行血管分流手术和/或贲门血管离断术意见虽尚未统一,但术中行脾切除适应症已明确,手术死亡率已明显降低,但广泛血管粘连性的巨脾切除仍相当困难,处理不当合并出血比较凶险。本文就22年以来本院行困难的脾切除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1978年6月至2000年6月,本院普外科手术治疗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症486例。男353例;女233例。年龄26岁至67岁,平均年龄46岁。肝功能按照Child分级:A级263例,B级176例,C级479例。分流手术237例,断流术217例,分流加断流术18例,脾切除加冠状血管缝扎术14例,术中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繁多,诸如各种分流术,断流术,联合性手术(分流加断流术)以及单纯性睥切除术等。其主要目的是处理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等,而对引起门静脉高压症的基础病变肝硬化无直接治疗作用。因而,各种手术虽然在控制、预防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并不令人满意,其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以及手术后甲状腺素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5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和51例正常对照者,抽取空腹静脉血,同时对31例具备手术条件而接受脾脏切除、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者,于手术前1d和手术后1、7、14、30d抽取空腹静脉血,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清FT3、FT4、T3、T4、rT3水平。结果:5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清FT3、FT4、T3、T4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以期病情严重者最明显;31例接受脾脏切除、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者,手术后含量进一步降低,手术后1周逐渐回升,于手术后30d恢复手术前水平。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存在低甲状腺素血症,手术刨伤进一步加重这种现象,术后顺利恢复者可于手术后30d恢复手术前水平,围手术期检测血清甲状腺素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轻重及手术后病情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性脾动脉瘤的CT征象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脾动脉瘤的CT表现(部位、数量、大小、门静脉改变、曲张静脉团、门体分流血管网和脾脏改变)、临床特征和手术方式,并进行统计。结果 4例主瘤体位于脾动脉远端、直径1.0~2.0 cm、存在脾肾分流和脾大的患者行主瘤体旷置术+分支小动脉瘤分期栓塞。瘤体切除+脾脏切除+曲张血管团离断术15例中,主瘤体位于脾动脉中段4例和脾动脉远端11例,主瘤体直径大于2.0cm的15例和1.0~2.0 cm的13例,门静脉海绵样变4例、脾胃静脉曲张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5例,脾胃肾静脉分流4例,巨脾15例和脾梗死4例。瘤体切除+分支小动脉瘤分期栓塞7例,主瘤体位于脾动脉近段7例,主瘤体直径1.0~2.0 cm 7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例,脾大7例。4例单发、瘤体直径1.0~2.0 cm、脾大患者行瘤体切除+重建脾动脉连续性,其中脾动脉近端1例、中段2例和远端1例。结论可根据脾动脉瘤的部位、数量、大小、门静脉改变、曲张静脉团、门体分流血管网和脾脏改变结合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病史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 给予循证护理的治疗组在临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实施循证护理,疗效好,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1例53岁男性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因查体发现肝右后叶占位以原发性肝癌在解放军总医院行肝右后叶切除术,术后行肝介入治疗2次。3年半后半肿瘤复发,于2004-04-28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再次手术行肝右前叶肿瘤切除,同时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4个月后肿瘤再次复发,再次入院行肝移植。术中见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栓闭塞呈实性,术中取出门静脉内栓子做病理检查为机化血栓。手术不能行常规原位肝移植术,采用肝移植的特殊术式-腔门静脉半转位术。30d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170d后患者发生反复发作呕血、黑便和失血性休克,以黑便为主,共发生5次出血并住院治疗,14个月后死于肿瘤脑、肺转移。提示施行改良腔门静脉半转位术或扩张的内脏静脉血管搭桥术对预防消化道出血成为一种必要的补救措施。另外,在门静脉高压症切脾和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病率高,早期及时的抗凝治疗预防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为日后肝移植术创造条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胆石症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入选203例老年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胆囊切除术组(n=101)和综合手术组(n=102)。胆囊切除组行胆囊切除术,综合治疗组行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后分别对两组的临床特点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胆囊切除术组(P〈0.05);但在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手术组结石清除率高于胆囊切除术组,术后复发率低于胆囊切除术,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老年胆石症较好的外科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经造影和手术发现非肝硬化性门静脉纤维化 3例 ,肝外门静脉阻塞 9例 ,临床表现除具有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相似表现外 ,尚具有年龄轻 ,肝功能化验正常等特点。治疗采用门静脉隔膜切除 1例 ,自体血管搭桥 1例 ,肠腔分流 3例 ,脾切除、脾肾分流 7例。结果 :1例死亡 ,11例治愈 ,随访 6月~ 70个月 ,再次出血 1例。结论 :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与其他类型的门静脉高压症在临床表现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分流手术可作为基本手术  相似文献   

19.
任海滨 《医学信息》2018,(2):107-108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腹腔镜胆囊切除(LC)+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LC+EST/ERCP,观察组60例行LC+LCBDE,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与LC+EST/ERCP均是安全有效治疗胆囊合并胆管结石的手术方式,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LC+LCBDE占优势,临床根据患者情况行个体化治疗,灵活选取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6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多以反复上消化道出血、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为首发症状,肝功能基本为Child A级,所有病例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确诊,其中5例行MRI、7例行CT检查亦能良好地显示病变.9例单纯行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3例术后3年内上消化道再出血,内科保守治疗2例,再次行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l例;7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肾静脉分流,随访3年未见再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减轻或消失,肝功能正常.结论 彩色多谱勒超声可作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首选诊断方法,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肾静脉分流是较合适的治疗方法,对病变波及整个门静脉系统的患者,仅做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是比较恰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