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留置针维护更加困难.在进行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时,除做好PICC置管前的知情告知外,得到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在置管过程及置管后的维护上都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在置管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对PICC的适应性,延长穿刺点的加压时间以防渗血;在置管后使用正压封管保持导管通畅;外面用弹性绷带包裹,避免管道滑脱.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肿瘤患者从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护理问题.方法 总结81例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的操作方法,分析围PICC置管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PICC置管术期的护理,可延长PICC导管的使用寿命,方便病人治疗,减少并发症.结论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对于需要反复多次进行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是安全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妇科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抽选我院在2011年7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进行妇科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随即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常规护理治疗,然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病发症的发生率和置留时间。结果观察组通过使用护理干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护理干预之后留管时间大大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化疗患者使用PICC置管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病痛的折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PICC置管是目前最安全的中心输液工具之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它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所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便于长时间留置,但置管前也会存在一些相关的护理问题,因此做好患者PICC置管前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PICC导置管对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结合临床观察分析PICC导置管成功实施的关键需要有效的导管护理措施,才能进一步实现患者治疗过程中良好的静脉通路。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PICC置管,通过置管给患者进行给药,详细观察患者的病情以及长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插管率97.5%;长期置管观察患者病情没有误伤动脉、血管,保持静脉通路;无药物外渗现象;实现长期给患者顺利的输液治疗。结论对肿瘤患者采用PICC置管可以有效的保护血管,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肺癌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PICC)置管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PICC置管的15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ICC置管后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18例)和无并发症组(14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TNM分期、基础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化疗患者PICC置管前后的心理体验,为PICC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深入访谈的方法收集11例PICC置管患者的心理体验资料,采用现象学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果 提炼出PICC置管前4个方面的主题:对置管感到恐惧、携带管路生活不方便、不信任医护人员、管路维护便利性不足;置管后3个方面的主题: 坦然接受PICC导管、努力学习PICC相关知识、管路维护不及时。结论 化疗患者对PICC导管的认识及维护相关知识欠缺,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加强宣教力度,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健康教育,保证化疗患者PICC导管的顺利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估测右颈内静脉前路法置管长度最适宜的公式。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经右颈内静脉留置深静脉导管患者67例,分别用4种公式对置入导管长度进行估测,并与实际置入至正确位置的长度进行比较,分析4种公式的准确性。结果 4种公式估测置入长度的误差百分比均在15%以内。公式1估测长度与实际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3种公式的估测长度均明显小于实际长度,有明显差异性(P0.05)。在对不同身高患者置管长度的预测中,公式4的平均绝对误差明显高于公式1,有明显差异性(P0.05);公式2、公式3与公式1的绝对误差平均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4种公式预测长度误差均在15%以内,其中公式1简单、准确、实用、误差小,更适用于右颈内静脉置管前路法长度的估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PICC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总结一些护理方法。方法结合本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63例外周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2例出现静脉炎症,10例导管破裂或移出,6例出现穿刺点出血。结果本次研究入选患者经过及时治疗与护理,并发症均消除。结论经过外周静脉置管方式的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应用PDCA模式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开展的血液病PICC置管后健康教育模式在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6月在我科行PICC置管的73例血液病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7~12月在我科行PICC置管的71例血液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PICC置管后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PDCA模式开展健康教育,并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在置管当天、第2天、1周、1个月给予多形式的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在PICC置管后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及留置导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导管的日常观察、对维护的依从性、导管的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日常生活和运动管理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63%,低于对照组的2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PDCA管理模式为理论框架,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特点所构建的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血液病PICC置管患者带管的健康知识水平,进而增强其对导管的自我防护和管理能力,降低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使用无菌纱布结合透明贴及百多邦治疗PICC置管部位皮肤过敏.方法 选择10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部位出现皮肤过敏,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按常规方法处理.对照组以改良式方法处理.结果 对照组的方法治疗PICC置管部位皮肤过敏,有效地延长了PICC置管时间.结论 通过无菌纱布结合康惠尔透明贴及百多邦治疗PICC置管部位皮肤过敏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有多条途径,唯有颈内静脉标志相对明显,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血胸、气胸等并发症较锁骨下静脉穿刺少,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2007年1月以来,我院对18例病人实施了高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静  刘梅  焦菊凤 《医学信息》2018,(11):170-171
目的 探究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进行肿瘤化疗PICC置管治疗的14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知信行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促进了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两侧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颈内静脉发生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重病患者由于治疗需要常常放置深静脉导管.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因其感染率低、固定方便及患者感觉舒适而成为保留较长时间静脉通路的重要途径.而误入颈内静脉为穿刺置管的并发症之一,易引起中心静脉压读数错误和血栓性静脉炎.笔者观察了两侧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发生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静  刘梅  焦菊凤 《医学信息》2018,(9):175-176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术肢局部皮肤过敏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术肢局部皮肤过敏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有效率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8.25±0.23)分,高于对照组(79.43±2.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术肢局部皮肤过敏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经贵要静脉行PICC置管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博 《解剖学研究》2010,32(2):107-109
目的为临床上行贵要静脉穿刺术,提高穿刺成功率提供贵要静脉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经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标本33例共66侧。逐层解剖上肢,暴露贵要静脉。用游标卡尺来测量贵要静脉的长度和外径。并观察贵要静脉的起始情况,贵要静脉与相关神经及动脉之间的关系。结果贵要静脉长度,男性约335.01mm,女性约331.50mm;贵要静脉在前臂中部管径,男性约1.90mm,女性约1.85mm;贵要静脉接肘正中静脉处管径,男性约2.35mm,女性约2.26mm;贵要静脉末端管径,男性约2.90mm,女性约2.60mm。贵要静脉多数起于手背尺侧缘,少数起于第1手背静脉汇合处,后沿前臂尺侧上行,在肘窝下方转向前面,接收肘正中静脉后,经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至臂中部,穿深筋膜汇入肱静脉。贵要静脉深面是肱二头肌腱膜,此腱膜将贵要静脉与肱动脉、正中神经隔开,贵要静脉可跨过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亦可跨过贵要静脉。结论在肘部抽血时,如遇肘正中静脉缺如,以穿刺贵要静脉为宜;穿刺置管时如遇头静脉插管困难,以选择贵要静脉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的优势。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PICC置管,观察组采用VPA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率、导管留置时间、管路维护时间、非计划性拔管率、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置管率为98.33%、非计划性拔管率为3.33%分别与对照组的96.67%、6.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4.65±1.22)个月,长于对照组的(2.42±0.87)个月,管路维护时间为(11.12±2.16)min,短于对照组的(15.52±2.35)min(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8.33%(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PA置管优势大于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置管时间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思乐扣固定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新生儿置管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PICC置管新生患儿100例,依据固定方法分为思乐扣组和敷贴组,每组50例,敷贴组给予3M透明敷贴固定干预,思乐扣组给予思乐扣固定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置管质量和安全性。 结果:思乐扣组干预后7、15 d的自制《PICC置管新生患儿舒适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敷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思乐扣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PICC脱落率明显低于敷贴组,思乐扣组PICC留置时间明显高于敷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思乐扣固定可有效改善PICC置管新生患儿置管舒适度,有利于提高新生患儿的置管质量和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联合喜疗妥治疗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PICC置管术后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接受如意金黄散及喜疗妥交替外敷,对照组接受50%硫酸镁+TDP灯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0%,<0.05,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如意金黄散联合喜疗妥交替外敷能有效治疗机械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