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靶向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癌抗原125(CA125)]各指标水平。结果靶向治疗后,5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患者0例,部分缓解患者22例,稳定患者占17例,进展患者占11例,总有效率为44.00%(22/50)。与治疗前相比,部分缓解组患者的CEA、CYFRA21-1、CA125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与进展组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患者的CEA、CYFRA21-1、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可有效反应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效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冯才厚  林万里  陈颖 《当代医学》2021,27(28):145-146
目的 探究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中应用血清肿瘤标记物评价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分析临床疗效,并比较不同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前后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血清肿瘤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9例,疾病稳定21例,疾病进展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48.33%.治疗后,部分缓解组患者CA125、CEA、CA19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疾病稳定组和疾病进展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血清肿瘤标记物能有效反映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建彬  王波太  文锋 《当代医学》2021,27(34):15-1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靶向治疗中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单纯靶向治疗(基础治疗+靶向药物治疗),B组采用联合靶向治疗(基础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放疗).比较两组治疗前(T0)、治疗后3个月(T1)、治疗后6个月(T2)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角蛋白19可溶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miR-210指标及临床疗效,并使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miR-210对NSCLC患者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T1、T2时,B组血清NSE、SCCAg、Cyfra21-1、CA125、CEA、miR-210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后,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iR-210预测NSCLC患者治疗效果的AUC为0.863,预测价值较好.结论 miR-210是一种对NSCLC靶向治疗后治疗效果预测价值较好的新型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肺癌中80%-85%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恶性程度较高,容易复发转移,因此治疗困难,预后差。尽管传统的细胞毒药物能为NSCLC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经过多年的努力,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提高了10%左右。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展以及对一些治疗肿瘤新靶点的发现,靶向治疗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吴国明  范晔 《西部医学》2012,24(1):1-4,8
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上的地位虽然没有被根本动摇,但化疗的疗效已达到一个平台且毒副反应限制了它的应用,而随着人们对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水平的逐渐深入认识,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从贝伐单抗的临床应用开始,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EGFR-TKI用于突变患者的治疗,再到ALK抑制剂迅速进入临床。靶向研究正在使肺癌逐渐走上真正意义的个体化治疗道路。本文就晚期NSCLC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及思考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6.
张成文 《海南医学》2014,(15):2273-2274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125例采用靶向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的71例患者为A组,采用厄洛替尼治疗的54例患者为B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不良反应、皮肤不良反应、间质性肺炎、肝功能异常。结果 A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皮肤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间质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5.21%、59.15%、7.04%、2.82%;B组则分别为33.33%、55.56%、7.41%、1.85%,两种药物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控制率为71.83%,B组为74.0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治疗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常见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反应发生率最高。加强治疗过程的观察,在不良反应发生早期及时处理,可确保治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7.
邢红雨 《黑龙江医学》2019,43(8):930-931
目的分析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89医院收治的10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2例。对照组患者选用放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放射治疗基础上加用靶向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评分差异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96.1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4,P=0.004);观察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4,P=0.004)。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放射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是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不但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病情、疗效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5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同时对其中51例化疗后和19例手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后标志物水平的监测.结果:初治的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总阳性检出率为62.61%,其中鳞癌79.78%,腺癌55.75%,小细胞肺癌为35.71%.鳞癌患者的血清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其它病理类型,且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YFRA21-1水平随临床TNM分期增加而增高(P<0.05).在Ⅰ~Ⅱ期、Ⅲ期和Ⅳ期测定值中位数分别为3.4、4.69和7.82 ng/ml,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4.84%、62.5%和79.66%.接受化疗和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和病情稳定者,CYFRA21-1含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无效和病情进展者,CYFRA21-1含量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CYFRA21-1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相关肝损伤情况及其早期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纯化疗组(A组)、单纯靶向组(B组)和靶向化疗联合组(C组),每组30例.比较3组相关肝损伤情况及治疗前(T0)、治疗后1个月(...  相似文献   

10.
血清四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中原医刊》2004,31(23):2-3
目的 :研究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相关的血清中恶性肿瘤相关物质 (TSGF)、癌胚抗原 (CEA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SCC)和细胞角蛋白片段 2 1 1(CYFR2 1 1) 4种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生化比色法 ,AXSYM免疫分析仪 ,IMX微粒子酶免分析仪和Elecsys 2 0 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 64例NSCLC患者 ,3 5例肺良性疾患及 12 0例健康成人血清中的TSGF、CEA、SCC及CYFR2 1 1含量。结果 :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 ,4种肿瘤标志水平均高于正常人和肺良性疾病患者 ,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1)。敏感性TSGF最高达 84 3 %。特异性CYFR2 1 1最高达90 8% ,与TSG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与CEA及SC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有效性TSGF与CYFR2 1 1相近。各种组合检测中 ,以TSGF +SCC +CYFR2 1 1组获得的敏感性和有效性最高。结论 :4种肿瘤标志物在NSCLC诊断治疗中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TSGF +SCC +CYFR2 1 1组合后可明显提高NSCLC诊断的敏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于手术前后联合检测临床各期不同病理类型的10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7例肺部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的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变化。手术前3种血清标志物的平均水平非小细胞肺癌组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7.930、5.568、6.110,P〈0.05);手术后3种标志物的平均水平非小细胞肺癌组略高于肺良性疾病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0.034、1.242、0.691,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手术前后癌胚抗原、NSE和CYFRA21-1的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5.419、4.722、5.779,P〈0.05);肺良性疾病患者在手术前后3种标志物的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1.244、0.732、1.000,P〉0.05)。说明3种指标联合检测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8):118-121
目的 探讨CT 灌注成像参数在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 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靶向药物治疗,疗程1 个月,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肺CT 扫描,并对肿瘤层面行灌注成像。观察患者靶向治疗后疗效,并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前和治疗1 个月后CT 灌注成像参数指标。结果 治疗1 个月后,完全缓解患者14 例、部分缓解患者17 例、稳定患者15 例、进展患者14 例。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31 例、无效组29 例。两组治疗前CT 灌注成像参数指标BV 及PS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前CT 灌注成像参数指标BF 水平[(90.24±10.09)mL/(min·100 g)]高于无效组[(68.46±7.42)mL/(min·100 g)](P<0.05)。治疗1 个月后,无效组BF、BV及PS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BF、BV 及PS 水平[(62.75±8.64)mL/(min·100 g)、(3.65±0.59)mL/100 g、(11.26±2.97)mL/(min·100 g)]均较治疗前[(90.24±10.09)mL/(min·100 g)、(5.17±0.78)mL/100 g、(17.45±5.24)mL/(min·100 g)]明显下降(P<0.05)。结论 CT 灌注成像参数能有效地评估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03-106
目的 研究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挽救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的60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挽救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选择的药物种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予以培美曲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生存质量评分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症控制率为66.67%,对照组病症控制率为36.67%,观察组病症控制效果更好;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为(65.2±3.4)分,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为(51.7±4.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26,P=0.000);观察组各项毒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进行挽救化疗中选用培美曲塞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较好的进行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产生的毒副反应较少,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武倩  马燕粉  种朝阳  王晓琴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2):1678-1680, 1683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炎性标志物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Y)、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NSCLC病人147例(NSCLC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84名资料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WBC、PLT、NE、LY、CEA、CYFRA21-1水平,并计算PLR和NLR,比较2组各指标水平或阳性率差异,以及联合检测对NSCLC的诊断效率。结果NSCLC组病人WBC、PLT、NE、NLR、PLR、CEA、CYFRA2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LY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Ⅲ+Ⅳ期NSCLC病人WBC、NE、CYFRA21-1水平均高于Ⅰ+Ⅱ期(P < 0.05)。鳞癌病人CEA水平低于腺癌(P < 0.05),CYFRA21-1水平高于腺癌(P < 0.05)。CEA、CYFRA21-1、PLR、NLR联合检测诊断NSCLC的敏感性较单项检测敏感性明显增高,其对NSCLC诊断效率为0.926,4项联合检测诊断早期NSCLC的诊断效率为0.881。结论WBC、PLT、NE、LY、CEA、CYFRA21-1、PLR和NLR水平对于NSCL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血液WBC、PLT、NE、LY、CEA、CYFRA21-1、PLR和NLR水平联合检测对于NSCLC的诊断较单一指标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克隆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单克隆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在临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同时也出现了皮疹、腹泻、高血压等若干毒性反应,还有一些新药,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伏立诺他、范得它尼等,都有相关的毒性反应。分子靶向治疗毒性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服药的依从性。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的毒性反应及处理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外周血EGFR突变与晚期NSCLC一线口服吉非替尼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64例晚期NSCLC患者,用HRM(高分辨溶解曲线)技术检测外周血EGFR突变,对检测出存在EGFR突变的患者(A组)口服吉非替尼治疗,对检测不存在EGFR突变的患者(B组)给予化疗。结果 24例(37.5%)可检测出外周血EGFR突变,A组患者靶向治疗后有效率(RR)为68.4%,疾病控制率(DCR)为73.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2.0个月;B组患者化疗后RR为37.5%,DCR为43.8%,中位PFS为7.3个月。A组与B组RR、DC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61,P=0.033;χ2=4.314,P=0.038)。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A组生存率高于B组(χ2=7.406,P=0.006)。结论晚期NSCLC患者可通过外周血检测出EGFR突变,对一线靶向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肺癌发病率成逐年递增趋势,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主要治疗手段,传统化疗方案疗效有限,5年生存率仍小于15%.目前,以靶向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为代表的新治疗方法,丰富了晚期肺癌内科治疗的手段,该文综述目前肺癌药物治疗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肺癌是中国截至目前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比可达80 %以上。早期可切除的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联合全身辅助治疗,晚期NSCLC的治疗基石为化疗,但以铂类为主的传统化疗方案毒副作用较多,整体疗效有限,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率仍然较低。随着基因检测技术陆续发现驱动基因,相应的靶向治疗成为热点,免疫治疗为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本文针对晚期NSCLC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