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180例,采用随机方式将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患儿均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同时观察组加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8%,83.3%,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腹胀、腹痛、大便性状以及腹泻等好转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效果较好,在对患儿脾胃进行有效调节的同时,还可以修复肠道黏膜与肠道功能,同时可对肠道菌群平衡进行有效调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联合应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与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7日~2018年5月6日在我院儿科就诊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110例进行等比例分组,对照组只应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察组除此之外加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腹泻、腹痛、腹胀和大便性状等各症状的改善时间全部短于对照组,临床疗效90.91%(50/55),显著高于对照组70.91%(39/55)(P0.05)。结论:临床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推荐应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和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试验对象为83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患儿分组方法:掷硬币法.83例患儿分为活菌片组和活菌片+中成药组两组.活菌片组治疗药物选择酪酸梭菌活菌片;活菌片+中成药组则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观察指标:(1)腹泻缓解效果;(2)患儿腹泻、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大便性状改善时间的差异.(3)不良反应.结果 (1)活菌片+中成药组相比于活菌片组腹泻缓解效果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活菌片+中成药组相比于活菌片组腹泻、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大便性状改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不受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用药的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完全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性状症状的好转时间,治疗前后大便次数改变,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性状症状的好转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大便次数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6.111,P=0.013)。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但对照组患儿发生便秘2例,大便干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观察组患儿发生便秘2例,大便干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153,P=0.696)。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应用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采取醒脾养儿颗粒与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的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取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察组34例,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3.53%,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采取醒脾养儿颗粒与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治疗疗效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行醒脾养儿颗粒和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消化不良性腹泻92例患儿予以回顾性地分析,按照治疗时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2例)。将行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患儿作为对照组,行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5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疗效及安全性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改善幅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行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疗效优于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四磨汤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应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咸阳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8例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单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四磨汤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和对照组(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各49例,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大便性状改善时间、腹痛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四磨汤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的联合应用,在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加快临床症状的消退,改善其消化功能,恢复正常的营养摄取,为患儿的健康提供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邓志鹏 《基层医学论坛》2016,(31):4431-4432
目的:分析醒脾养儿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74例,参考平行对照法,将患儿划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7例。对参照组患儿进行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对试验组患儿行醒脾养儿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在腹胀、腹痛、腹泻以及大便性状改善时间方面均明显优参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高于参照组的67.57%,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行醒脾养儿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可以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提高治疗效果,实现早期康复,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茵活茵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方法:13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茵活菌散治疗,对照组采用酪酸梭茵活菌散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2.9%)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茵活茵数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采用思密达、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112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为56例;对照组给予思密达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与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结果研究组的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采用思密达、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能有效、快速改善患儿的腹泻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于洋 《中国民康医学》2022,(23):121-123
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6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儿均采用蒙脱石散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四磨汤口服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69.7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及呕吐、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升机体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儿急性腹泻患儿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宝乐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于本院就诊的92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2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案的46例患儿为对照组,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安乐宝)治疗的46例患儿为观察组,观察患儿临床治疗情况并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5%)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宝乐安)可迅速缓解或消除小儿急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4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口服醒脾养儿颗粒治疗(<1岁儿童每次1袋,每日2次;1~3岁儿童每次2袋,每日2次;>3岁儿童每次3~4袋,每次2次),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每次1袋,每日2次),两组患儿均治疗3 d。比较两组患儿体温、腹胀、腹泻、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好转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3日采用放射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结果联合组患儿发热[(1.4±0.2)d]、腹胀[(2.4±0.5)d]、腹泻[(2.6±0.7)d]、大便性状[(3.2±0.6)d]等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大便次数[(1.7±0.4)次]与对照组[(2.3±0.6)d、(3.7±0.8)d、(4.5±1.0)d、(5.4±1.1)d、(2.9±0.6)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1.4%(64/70),对照组为78.6%(55/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6/70),对照组为4.3%(3/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在组间、不同时点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生长抑素的水平呈上升趋势,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联合组各时段血清生长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儿胃肠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醒脾养儿颗粒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成各46例的A组和B组。B组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而A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消化不良型腹泻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儿疗效显著高于B组,且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都明显短于B组(P0.05);且治疗后A组HAMA评分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有显著疗效,患儿腹泻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海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灌肠治疗,观察组除给予灌肠治疗外同时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及蒙脱石散2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腹胀消失时间[(2.10±0.76)d vs(1.60±0.68)d]、腹泻消失时间[(3.93±1.05)d vs(2.87±0.82)d]、大便恶臭消失时间[(4.57±1.10)d vs(3.07±0.74)d]及大便常规正常时间[(3.20±0.71)d vs(2.63±0.67)d]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小肠结肠炎能迅速缓解腹痛、腹泻等肠炎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脾按摩法配合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12年3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113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5例)、单纯推拿组(38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单纯推拿组采取健脾按摩法,观察组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联合健脾按摩法,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大便次数与大便性状症状积分、IL-6、IL-17、IgA、治愈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单纯推拿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2.5%、100.0%,高于对照组与单纯推拿组(均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IL-6、IL-17及IgA水平差异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症候评分、IL-6、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与单纯推拿组,IgA高于对照组与单纯推拿组(均P<0.05)。结论健脾按摩法配合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可调理胃肠菌群,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改善症状与机体消化功能与免疫功能,安全性与患儿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急性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13例患急性菌感染性腹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P<0.05);观察组在体温恢复正常、大便次数恢复正常以及大便化验恢复正常时间上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在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腹痛出现的情况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赵碧波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365-3366
目的探究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腹泻婴幼儿,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8.33%)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便次数与性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腹泻效果显著,能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何业刚 《吉林医学》2012,33(12):2542-2543
目的:观察酪酸棱菌二联活菌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控制感染、助消化并用思密达,治疗组再服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棱菌二联活菌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优势互补,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刘冬华 《吉林医学》2014,(3):519-519
目的:对应用酪酸梭菌活菌片对患有秋季腹泻的婴幼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90例患有秋季腹泻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案实施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片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秋季腹泻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酪酸梭菌活菌片对患有秋季腹泻的婴幼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