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道术后并发症的MRCP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 采用快速自旋回波水成像技术对58例胆道术后(胆囊切除术41例,胆总管探查术6例,肝管空肠吻合术11例)出现不明原因发热、黄疽、右上腹痛等症状患者进行MRCP检查,并与直接胆管造影、B超或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着重观察是否存在残余胆囊、胆管狭窄、胆道结石、吻合口狭窄等术后并发症。结果 MRCP可以满意显示术后胆道全貌,对残余胆囊、胆管狭窄、胆道结石、胆管扩张、吻合口狭窄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7、8%、71、4%、87,5%、100%、88,9%,对胆管狭窄、胆肠吻合口定位准确率均为100%。结论 MRCP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MRCP联合2D-FIESTA对胆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本院2015~2018年700例胆管系统疾病患者的MRCP、2D-FIESTA图像,分析MRCP及2D-FIESTA对胆管系统疾病显示情况。结果:MRCP对胆道内显示较好,2D-FIESTA对胆道周围情况及胆道壁显示较好。结论:MRCP联合2D-FIESTA检查可以清晰及全面显示胆管系统结构及病变周围情况,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可作为胆道疾病检查的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ERCP对40例胆道术后病症患者检查结果分析发现:发病率最高为总胆管结石残留合并不同性质的狭窄以及医源性胆管和;其次为胆囊管残留过长和胆囊颈连同结石残留。并提出了对此类患者的防治措施。通过本组ERCP与B超的对照,B超对此类患者阳性诊断率在40%,ERCP为95%,失败2例中其中1例为B超明确诊断。所以二者相补相应,互为弥补,为一大批胆道术后病症患者明确了诊断,并得到了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采用快速自旋回波水成像技术对58例胆道术后(胆囊切除术41例,胆总管探查术6例,肝管空肠吻合术11例)出现不明原因发热、黄疸、右上腹痛等症状患者进行MRCP检查,并与直接胆管造影、B超或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着重观察是否存在残余胆囊、胆管狭窄、胆道结石、吻合口狭窄等术后并发症。结果MRCP可以满意显示术后胆道全貌,对残余胆囊、胆管狭窄、胆道结石、胆管扩张、吻合口狭窄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7.8%、71.4%、87.5%、100%、88.9%,对胆管狭窄、胆肠吻合口定位准确率均为100%。结论MRCP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多序列扫描结合MRCP在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了MRI影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认的50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同时对结石的影像表现、分布及其他临床表现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MRCP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的整体确诊率为94%。对不同位置结石确诊率为:肝左叶确诊率96.7%;肝右叶患者确诊率87.5%;左右肝内胆管均有结石确诊率91.7%,诊断结果与手术确认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MRCP对于肝内胆管结石并胆道梗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临床手术治疗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班秀丽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73-173
目的:评价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 Fisp)序列和胰胆管造影(MRCP)对梗阻性黄疽病因学及定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rue Fisp序列多方位扫描成像及核磁共振MRCP成像对5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MRI检查,根据MRI表现进行病变的定位及病因学诊断,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True Fisp序列和M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学及定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二种序列组合均定位诊断。对于胆道及胆道内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True Fisp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80.2%,MRCP为85.3%,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于胆道外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疽,True Fisp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85.2%,MRCP为29.5%,前者优于后者。对于各种原因所致梗阻性黄疸,联合运用2种成像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90.2%,明显优于MRCP。结论:True Fisp序列的准确性高于MRCP,能较准确地对梗阻原因作出定性诊断,或提示临床进一步做何种检查有效,如果再结合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对于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诊断将会有更高的临床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107-1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 3D成像与MRCP成像技术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影像科检查的梗阻性黄疸患者80例,行64层螺旋CT 3D成像与MRCP成像技术检查。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 CT 3D检查灵敏度91.18%(31/34),特异度91.30%(42/46),约登指数0.825,阳性似然比10.48,阴性似然比0.096,CT 3D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94);MRCP检查灵敏度94.12%(32/34),特异度93.48%(43/46),约登指数0.876,阳性似然比14.44,阴性似然比0.063,MRCP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72)。CT 3D与MRCP检查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 3D成像与MRCP成像技术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与病理诊断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汤飞 《吉林医学》2012,(29):6359
目的:尝试对胆道术后患者行MRCP检查,以探索胆道术后经"T"管胆道造影的有效替代方法。方法:对胆总管探查、胆总管切开取石后"T"管引流的患者24例经"T"管造影后隔天再行MRCP检查。结果:经"T"管造影16例一次胆道显影良好,有5例因气泡干扰需反复注入造影剂才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诊断胆总管下端残余结石或可疑结石5例,经"T"管造影后有6例发生发热反应,所有患者MRCP检查后无发热、恶心和右上腹胀痛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MRCP具有对诊断胆道手术"T"管留置后胆道结石残留敏感性高,假阴性低,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经"T"管胆道造影的有效替代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MSCT及MRCP+MR在胆道梗阻性病变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66例胆管梗阻患者进行研究,均行MSCT与MRCP联合MR检查,观察2种方法影像学表现,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基准统计2种检查方法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符合率并比较。结果定位诊断方面,CT总符合率为97.0%(64/66),MRI为100.0%(66/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性诊断方面,CT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76.2%(32/42),MRI为88.1%(37/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75.8%(18/24),低于MRI 95.8%(2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及MRCP+MR在胆道梗阻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均有较好效果,而MRCP+MR对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临床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0.
肖岚  李志 《中外医疗》2016,(22):196-198
目的:比较MRCP、CT胰胆管曲面成像两种手段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差异。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诊治的60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多排螺旋CT组和MRCP组),各30例,通过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对CT增强图像进行胰胆管重建,同时同MRCP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梗阻部位诊断正确率均为100%。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有5例曲面重建图像能够很好的显示肝门的软组织肿块,MRCP组仅有1例能很好显示软组织肿块。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P判定疾病部位的准确率最高,CT则快速、方便,在临床上应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检查,如果二者结合判断病因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2DFIESTA序列在胃肠道痛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疑诊胃肠道病变患者、先行FIESTA序列扫描,且部分患者行常规FSPGR/T1WI、压脂FRFSE/T2WI扫描,并结合患者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93例患者中,胃低分化腺癌47例,胃肠道间质瘤3例,十二指肠低分化晾癌9倒,中段空肠梗阻2例,中段空肠食物团1例,回盲部淋巴瘤3例,结肠高、低分化腺癌26例,乙状结肠扭转2例。结论FIESTA序列时显示胃肠道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经B超或CT检查怀疑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行MRI平扫及MRCP检查。结果48例中36例得到手术病理证实,其余12例与临床综合诊断相吻合。良性梗阻21例,其中胆总管结石18例,MRCP表现为梗阻端以上胆总管均匀扩张,肝内胆管均呈枯树枝状扩张。恶性梗阻27例,肝门部胆管癌6例,胆总管癌7例,MRCP表现为梗阻端呈截断征,肝内胆管软藤样扩张;胰头癌8例,壶腹部癌6例,MRCP可见双管征。结论MRCP安全、简便、无创,结合MRI平扫对胆道梗阻}生疾病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胆道手术后胆道出血是较常见的并发病,以周期反复少量出血为多见。本院收到2例胆石症手术后反复、大量、难治的“顽固性”出血,现报道如下。1典型病例病例1男性,43岁。因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下端结石、重度黄疸、胆汁性肝硬化,择期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14.
本院自 1 995年 5月~ 2 0 0 2年 1 0月以来 ,应用富士能电子胃镜WG— 88FP ,行上消化道检查 7479例 ,并将十二指肠球后作为常规必查部位 ,除 3例因幽门完全梗阻未进入球后外 ,余均能完成对十二指肠球后的检查 ,共发现十二指肠球后各类病变 93例 ,占同期总检人数的 1 2 4 % ,现将其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93例十二指肠球后病变中 ,男 5 9例 ,女 34例 ,年龄最小 1 5岁 ,最大 75岁 ,2 0~ 5 5岁68例 ,占 73 1 % ,平均年龄 43岁。临床表现 :上腹胀痛不适 5 3例 ,食欲不振 40例 ,贫血 1 5例 ,饥饿性疼痛 1 3例 ,恶…  相似文献   

15.
陈然  刘玲  周兆德 《当代医学》2010,16(2):149-150
目的探讨低场MRCP在良恶性胆道梗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B超、CT提示有胆道梗阻、胆管扩张的128例病例,使用GESigna0.2T永磁型磁共振扫描仪,采用体线圈,用呼吸门控,行常规T1WI、T2WI扫描;运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任意角度扫描,对原始图像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建。结果125例清楚地显示了梗阻的部位及狭窄的形态。10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或临床诊断相吻合;漏诊、误诊7例,准确率达94.4%。结论低场MRCP在对良恶性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胆道系统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B超对胆囊及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性高,但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性尚不够满意[1-2]。虽然1.5T及以下的磁共振成像仪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胆总管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对胆道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采用十二指肠镜干预的胆道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十二指肠镜在胆道术后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胆道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24例,结石残留12例,采用十二指肠镜取石成功率为94.4%。3例胆漏患者中1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鼻胆管引流,1例鼻胆管引流治愈,1例内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诊断后开腹手术治愈。4例胆总管损伤狭窄患者中2例行鼻胆管引流后,经再次手术治愈,2例置入塑料胆道支架,症状消失。4例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中3例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后症状消失,1例无效。3例盲袢综合征患者中括约肌切开术后症状改善。ERCP发现遗漏胆总管下端肿瘤3例。十二指肠镜术后并发胰腺炎2例,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5.36%,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胆道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残留是内镜干预最常见的适应证,十二指肠镜治疗部分胆漏和胆总管良性狭窄有效,对胆道术后遗留病变的识别和处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胰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癌患死亡原因的第四位。胰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胰腺癌患就诊时多属中晚期,部分患尽管接受治愈性根治手术,5a生存期仅在5%左右。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一直是在被探讨研究的课题。应用CT和MRI是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手段,诊断正确率〉70%。  相似文献   

19.
1对象与方法 我院自1980年至2001年间,施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391例.术后并发胆道蛔虫症31例.现结合有关资料,对本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其预防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48例临床疑诊为胆道病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胆管多平面重建成像(MSCTC-MPR)检查,计算MPR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及其对胆道肿瘤病变、非肿瘤病变及结石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MSCTC-MPR对胆道病变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对肿瘤病变与非肿瘤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均为95.8%,对胆道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85.4%。认为MSCTC-MPR是一种对胆道疾病可供选择的影像诊断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