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9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治及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方面的价值.方法 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90例,分为ACS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及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MP-9浓度.结果 ACS组血清MMP-9浓度高于SAP组及对照组,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组血清MMP-9浓度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结论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MMP-9浓度可能有助于ACS的诊断,预测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杨菊 《疑难病杂志》2005,4(2):68-7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ACS患者(ACS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NF-α、CRP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以及TNF-α和CRP 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TNF-α、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而在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P<0.05);S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TNF-α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5246,P<0.01)结论血清TNF-α、CRP与ACS 的发生有关,其水平反映AC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华启洋  张宁汝  周桂建  张恒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2):1341-1342,1345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其在斑块失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40例ACS(ACS组)、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2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内脂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比较两者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内脂素和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CS患者中血清内脂素与MMP-9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内脂素与ACS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对其测定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ACS患者50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血清TNF-α及MMP-9检测,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另选健康体检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ACS组治疗前血清MMP-9、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普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MMP-9、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MP-9、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普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MMP-9、TNF-α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症反应和保护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浩  孙文文  汪奕斌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2):1522-1524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105 (sCD10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150例研究对象分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6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60例、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CDI05和MMP-9.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狭窄形态积分,并与血清sCDI05,MMP-9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CS组sCD105、MMP-9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t1=2.362,t2=2.875,P均<0.05),SAP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8,P>0.05);ACS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形态积分明显高于SAP组(t=-2.164,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CD105及MMP-9水平均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病变形态积分呈正相关(r1=0.60,r2=0.54,均P<0.01);sCD105与MMP-9呈显著正相关(r=-0.82,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sCD105水平升高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联合检测血清sCD105、MMP-9有助于预测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ACS 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冠脉造影正常的冠心病患者40例(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其冠状动脉口及外周血血浆MMP-9水平,并分析冠脉狭窄程度与MMP-9水平的关系.结果:ACS组冠状动脉血及外周血MMP-9水平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ACS组和SAP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和外周静脉血血浆MMP-9水平不相关(P>0.05).结论:血浆MMP-9水平与ACS及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关,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MMP-9对ACS患者斑块易损性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ACS患者50例,稳定性心绞痛(SA)26例及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用ELISA法检测血清MMP-9水平,同时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各组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S组患者外周血清MMP-9、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S组内血清MMP-9、hs-CRP水平呈直线正相关。结论:血清MMP-9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相关,临床检测MMP-9浓度水平的高低可以预测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水平,为临床提供冠脉易损斑块识别的新的实验室指标。方法选取95例因胸痛或胸闷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5例,被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9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26例(UAP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SAP组,另20例临床可以排除冠心病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PAPP-A、MMP-9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 (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MI组和UAP组)血浆中PAPP-A和MMP-9的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2)AMI组与UAP组之间PAPP-A、MMP-9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PAPP-A、MMP-9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PAPP-A、MMP-9均显著升高,其可能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F-9)及其组织抑制剂-1(TIM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ACS组惠者5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28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MP-9、TIMP-1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组血清MMP-9、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TIMP-1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与S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MP-9/TIMF-1的水平高于SA组(P<0.05)及对照组(P<0.01).ACS组患者血清MMP-9、TIMP-1、MMP-9/TIMP-1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MMP-9在ACS中的高表达及MMP-9与TIMP-1的失衡促使斑块易于破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可作为预测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或破裂的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血清MMP-9、TIMP-1、MMP-9/TIMP-1与hs-CRP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判断斑块稳定性、预测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内脂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ACS患者(ACS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3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33例)血浆内脂素与TNF-α(ELISA法)、hs-CRP(快速免疫比浊法)的水平并比较其相关性。结果血浆内脂素、TNF-α、hs-CRP水平比较,ACS和SAP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CS组高于SAP组(P<0.05);血浆内脂素与TNF-α、hs-CRP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46、r=0.38,P均<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升高,并与TNF-α、hs-CRP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廖序东  张秀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803-1804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L(sCD40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CS组(4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2例)、正常对照组(40例)3组患者血清sCD40L及MMP-9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sCD40L及MMP-9水平显著高于S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sCD40L及MMP-9水平升高,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热休克蛋白60(HSP6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探讨2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6例,ACS患者23例,以健康成人20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HSP60和TNF-α水平.结果:ACS组血清HSP6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P均<0.001),SAP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HSP60与TNF-α水平无相关性(r=-0.146,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P60水平升高,可反映患者体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血清学水平上探讨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评价CRP、MMP-2、MMP-9水平作为ACS的血清学指标的意义.方法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散射比浊法对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非冠心病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清CRP、MMP-2、MMP-9水平进行测定.结果ACS组,SAP组血清CRP、MMP-2、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血清CRP、MMP-2、MMP-9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RP、MMP-2、MMP-9水平可反映斑块稳定性,可作为检测ACS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2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2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另选同期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IF、MMP-9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血清MIF、MMP-1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ACS患者血清MIF与MMP-1水平呈正相关(r=0.83,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MIF、MMP-1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ACS发病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于该院产检并完成分娩的70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PPROM的35例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PPROM的35例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比较两组血清MMP-9、TNF-α水平;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检验血清MMP-9、TNF-α水平与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发生PPROM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MMP-9、TNF-α水平对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发生PPROM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血清MMP-9、TNF-α水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MP-9、TNF-α水平与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发生PPROM呈正相关性(r>0,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MP-9、TNF-α单项及联合检测均对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发生PPROM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774,0.751,0.850),且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结论:血清MMP-9、TNF-α水平与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PPROM发生呈正相关性,对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发生PPROM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MMP-2、MMP-9相关性,及在冠心病中
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10月~2014年03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9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9例,急性心梗(AMI)患者25例,选取38名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Control, C)。留取研究对象
5 ml静脉血,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静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2)、MMP-9、ICTP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
析。结果SAP 与C 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 水平稍增高,P>0.05。UA 组与SAP 组、C 组比较血清MMP-2、
MMP-9、ICTP水平升高,P<0.05。AMI组与SAP组及C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升高,P<0.05。AMI组与UA组比
较,血清MMP-2、MMP-9、ICTP均无显著差异,P>0.05。ICTP与MMP-2、MMP-9都具有正相关性(P<0.05);与斑块纤维组成比
例呈负相关,与脂质比例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ICTP水平升高可提示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与MMP-2水平
相关,可作为无创性的ACS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7例、对照组非冠心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IL-6、TNF-α和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MI组、UAP组的血清IL-6、TNF-α、IL-10水平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的血清TNF-α、IL-10水平与UAP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的lg[(IL-6 TNF-α)/IL-10]值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和破裂;TNF-α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及斑块不稳定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比值关系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情况,IL-6、TNF-α与IL-10的比值在ACS中的意义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及评价短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ACS患者60例(分为不稳定心绞痛组(UA)3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 I)25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血清hs-CRP及PAPP-A、MMP-9的水平,并对ACS患者进行30 d的随访。结果对照组、不稳定心绞痛(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间hs-CRP、PAPP-A和MMP-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hs-CRP任意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APP-A和MMP-9任意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清hs-CRP与PAPP-A、MMP-9水平有相关性。单变量分析显示随访30 d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患者hs-CRP及PAPP-A、MMP-9水平高于未发生者(P<0.01),Logistic回归显示PAPP-A、MMP-9与ACS短期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hs-CRP及PAPP-A、MMP-9的水平可以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是ACS的重要危险因素。炎症加重了斑块的不稳定性,从而参与了ACS的发生发展。PAPP-A、MMP-9可以作为ACS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ACS的短期预后的评估,PAPP-A和MMP-9较hs-CRP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E (IgE)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探讨其对冠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可疑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CT未见粥样硬化者纳入对照组,其余患者根据病史及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组(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稳定型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根据冠脉CT检查结果,再次分为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所有患者均行血清IgE和Hcy检测。 结果 ①易损斑块在ACS组的分布高于SAP组(P<0.05),稳定斑块在SAP组的分布高于ACS组(P<0.05)。②ACS组和SAP组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Hcy水平高于SAP组(P<0.05),ACS组、SAP组和对照组间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易损斑块组Hcy水平>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斑块组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①冠脉CT可较准确地显示冠脉斑块的性质。②Hcy与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关系密切,可反应冠脉斑块的不稳定性;IgE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无关。③Hcy结合冠脉CT对冠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ACS(ACS组)70例,对上述入选患者行体表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并检测各组血清hs-CRP水平,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ACS的关联性,并设同期来院体检正常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CS组C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C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hs-CRP≥4 mg/L组ACS发生率、CIMT、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hs-CRP<4 mg/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支冠脉病变患者颈总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C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冠脉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正相关,提示颈动脉超声联合hs-CRP检测可对ACS的诊断及预测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