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军鹏 《当代医学》2016,(30):145-146
目的:总结归纳儿科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随机选取儿科住院部收治的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80例,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产生的不良反应类型与所致原因分析。结果统计后分析结果为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的不良反应、肝和肾的损伤以及腹泻呕吐等常见不良反应。使用药物剂量的不合理在所致原因中有很大例比例,成为临床上产生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因素。结论儿科临床中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皮肤的不良反应,原因多为使用药物剂量超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证儿科临床用药安全的对策,以确保儿科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4月就诊的600例儿科患儿,对其临床治疗的相关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儿科临床中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选取的600例患儿当中,其中有35例患儿出现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其中,有15例有过药物的不良反应史.皮肤出现不良反应的25例,如荨麻疹、皮疹等;肝功能被损害的3例;呕吐、腹泻的5例;肾脏被损害的2例.结论抗菌类药物自身的一些药物作用是引起儿科患儿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性因素.所以,必须重视儿科的临床用药,避免不良药物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儿科临床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加合理的选择药物。方法:我院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儿童用药过程中运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儿科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运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临床表现多样,不良反应类型各异。结论:在儿科临床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过程中,医师应高度的重视,确保儿童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近两年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Se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SADR)进行分析,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防范临床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37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年龄以>45岁患者发生率较高,占比75%,其中男女发生比例约为1∶1,女性191例(占比51.06%),男性183例(占比48.94%);给药途径以口服给药方式为主,其次是静脉滴注给药,两者占比>90%;发生SADR的前三名药品种类分别是内分泌系统用药(占比23.26%)、抗感染药(占比22.46%)和抗肿瘤药(占比19.52%)。SADR所损害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为主,分别占比30.08%和占比16.71%。结论 为了预防和避免SADR的发生,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个体情况,既要考虑药物的疗效,也要考虑是否会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医院应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过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回顾输注血液制品的患者7 818例次,对输血种类、不良反应类型、输血史等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7 818例次输血中,发生不良反应43例,发生率为0.6%,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14例次(32.6%),过敏反应为29例次(67.4%),未发现其他输血不良反应;有输血史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临床应遵循合理科学用血原则,大力提倡自身输血和新的输血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随即选取我院儿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人,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采取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取阿奇霉素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用药后观察患者的情况,发现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烧发热、过敏性皮疹、胃肠道反应以及过敏性休克等,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现差异并不明显。结论:阿奇霉素在临床上应用时会使患者出现发烧发热、过敏性皮疹、胃肠道反应以及过敏性休克等一些不良反应,对此医务人员应及早的采取应对措施,避免不良反应的加重,造成严重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科住院患儿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如何防范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5 100例,留置时间为2~10天,平均为3~5天.其中发生静脉炎102例,感染12例,胶布过敏12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结论:采用相关的预防措施可减少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范玮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89-3590
目的探讨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3月儿科住院患者120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和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120例儿科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36例患者出现过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用药剂量超标、药物配伍不当和儿童慎用药物的使用,是造成儿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应重视儿科临床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在儿科临床用药中常见不良反应,为儿科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回顾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30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儿在用药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病例,并将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000例患儿中,有58(1.93%)例出现过不良反应情况,其中43(1.43%)例皮肤不良反应,3例(0.1%)肝功能、肾功能损害;12(0.4%)例腹泻、呕吐,其中皮肤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其他的不良反应情况(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临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临床用药剂量过大、药物的配伍和使用不合理,因此,儿科在临床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合理的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中药注射剂在治疗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出现的不良反应问题也引起临床重视。本文查阅近年来医学期刊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对儿科临床常用中药注射剂常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总结认为儿科应用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组方与成分复杂、易过敏、辨证错误、使用不当等。解决的措施应当是根据临床需要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从源头上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的安全性;用药过程中明确注射剂组方及药物成分,严格控制用法用量;辨证用药,避免联合用药;用药后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用药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及引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用药82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高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ADR以皮肤反应最多,其中各种皮疹和瘙痒症常见。结论:只有加强ADR监测与报告,不断掌握药品可能存在的各种不良反应,审慎用药,才能避免或减少ADR重复性,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乔新江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17-118
目的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因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68例,对其发生的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个品种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频率最高,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注射用头孢替唑钠,发生率为9.1%;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纳。发生率为2.5%,对患者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引起近10个系统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为55.00%;其次为呼吸困难,发生率为14.16%。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时,应详细地了解该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了解我院儿科药物的应用状况,分析临床用药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相关因素,探讨保证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对策,确保本院儿科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随机抽查本院自2010年5月-2011年6月间儿科住院病例60例,对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并分类,对其中产生用药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6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占总病例的26.7%,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8.8%),静脉给药的比例最高,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达63.3%。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药剂量过大、使用儿童慎用或禁用药物以及药物的配伍使用不合理。结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药物剂量使用过大、药物的配伍不合理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均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重视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云平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1):235-235
儿科容易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 儿科护士工作量大,床位周转快,每日入院出院的患儿较多。专科性强,技术性强,变化快,时间也比较集中,静脉输液穿刺难度较大。儿科患儿独生子女多,入院后至少有4~5个陪护,家属也心情紧张要求过急,不论个体差异,对静脉穿刺如果不能“一针见血”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辱骂护士,极容易产生纠纷。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大同矿血局第一职工医院儿科近年死亡病例情况,回顾总结了6年间死亡病例资料,结果显示: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新生儿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提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预防呼吸道感染是降低儿童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院100例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建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3987-3987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00例儿科用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以用药途径、药物品种、不良反应等类型进行分析。结果以静脉方式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72%,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87%,引起皮肤的不良反应最多,占70%。结论重视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余启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591-1592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风险的原因及防范。方法在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诊治的患儿中抽取9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估患儿的护理风险,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结果91例患儿在护理期间发生护理风险8例,护理风险发生率8.79%;其中,坠床2例,利器割伤1例,不合理用药2例,病情延误1例,针刺伤感染2例。结论儿科的护理风险大部分可人为控制,针对护理风险进行相应防范,强化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可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使患儿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0.
我院中药注射剂236例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原因.方法 通过病例回顾跟踪随访的方式对我院236例ADR在患者、药物、处方及护理等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3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原因为给药剂量过大,联合用药,输液配制时间过长,老龄患者未作肝肾功能检查,适应症不合理等.结论 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改进处方和护理行为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