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证儿科临床用药安全的对策,以确保儿科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4月就诊的600例儿科患儿,对其临床治疗的相关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儿科临床中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选取的600例患儿当中,其中有35例患儿出现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其中,有15例有过药物的不良反应史.皮肤出现不良反应的25例,如荨麻疹、皮疹等;肝功能被损害的3例;呕吐、腹泻的5例;肾脏被损害的2例.结论抗菌类药物自身的一些药物作用是引起儿科患儿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性因素.所以,必须重视儿科的临床用药,避免不良药物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阿奇霉素应用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儿科患者共计8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为40例患儿。观察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行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观察组患儿中,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有27例患儿,有发热情况的患儿为7例,有3例患儿出现了过敏性皮疹,有1例患儿出现了呼吸衰竭情况,有1例患儿出现了过敏性休克,有3例患儿出现了前庭功能障碍,有5例患儿出现了结膜充血。在对照组中,有25例患儿出现了胃肠道不良反应,有9例患儿出现了发热情况,有2例患儿出现了过敏性皮疹,有2例患儿为过敏性休克,有4例患儿出现了前厅功能障碍,有6例患儿出现了结膜充血。经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儿科中要加强合理用药,主治医生要加强对药物的了解,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儿童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在儿科临床用药中常见不良反应,为儿科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回顾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30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儿在用药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病例,并将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000例患儿中,有58(1.93%)例出现过不良反应情况,其中43(1.43%)例皮肤不良反应,3例(0.1%)肝功能、肾功能损害;12(0.4%)例腹泻、呕吐,其中皮肤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其他的不良反应情况(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临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临床用药剂量过大、药物的配伍和使用不合理,因此,儿科在临床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合理的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探讨分析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8月南昌市第三医院儿科56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56例患儿经血清CMV-IgM和尿CMV-DNA确诊,先天性感染26例,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黄疸,伴畸形、脉络膜视网膜炎和肺炎,围生期感染30例,临床表现出肝炎、肺炎、胃肠炎等,经临床对症治疗后痊愈46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患儿的器官系统损害严重,临床表现多样,明确诊断和对症治疗是该病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喹诺酮(QNS)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医院内集中监测,确定儿科临床常用QNS应用现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对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病房和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儿科病房共101例患儿使用QNS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结果 QNS在儿科各个年龄中仍可继续使用,但用药品种主要集中在沙星类,且疗程较短,主要用于严重感染.结论 QNS在儿科中的应用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张汉文 《中外医疗》2009,28(36):102-102
目的分析抗生素导致患儿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儿科2004~2008年临床报告阿奇霉素导致不良反应(ADR)的150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多于给药24h内发生,主要出现消化系统不良症状与穿刺部位刺激性疼痛,经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减轻。结论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患儿感染疾病时,只要合理治疗与护理,某些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或治疗的。  相似文献   

7.
小儿严重输液反应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脉给药是儿科临床较为常用的给药方法 ,然而因输液所致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给患儿带来危害 ,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输液反应是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由非原发病引起的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在 1996年 6月~ 2 0 0 2年 6月 ,我科救治严重输液反应患儿4 7例。现将该组临床资料作总结分析 ,以探索输液反应的原因和预防对策。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8例 ,女 19例 ;年龄 1个月~ 12岁 ,平均 4 .3岁。原发病 :呼吸道感染 2 5例 ,胃肠道炎症 17例 ,小儿传染病 (水痘、腮腺炎等 ) 5例。输液反应发生在我科 39例 ,占同期儿科输液 15 7876人次的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不同给药方式对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本院近两年接收的88例患儿,并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在给予阿奇霉素时采取的是注射的给药方式,观察组患儿则实施口服阿奇霉素的方法,对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在给药的过程中共有15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1%,观察组中共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奇霉素在儿科中应用的较多,注意在给药时应尽量采取口服的方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药效。  相似文献   

9.
付美英 《大家健康》2016,(8):168-168
目的:探讨医院儿科的药物合理应用情况,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该院儿科136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用药情况以及常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其合理用药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我院儿科普遍具有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136例患儿中共查出25例病例具有用药不合理性,用药不合理率为18.4%,不合理现象包括给药剂量过大、给药途径选取不适宜、予以患者慎用和禁用药物以及药物配伍禁忌等;136例患儿共发生不良反应病1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包括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中药制剂以及电解质等,不良反应类别包括皮疹、瘙痒、恶心和呕吐等。结论:需进一步完善我院儿科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同时对儿科临床医生加强药物合理使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培训,确保儿科使用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阿霉素在儿科临床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 345例患儿对应阿奇霉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探讨应用阿奇霉素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反应,过敏反应,静脉炎,神经系统损害等,其中以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比最高。结果对照组一共有172例不良反应发生,而实验组一共有170例不良反应发生,两组对比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时容易发生多种类型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需提高重视并结合自身经验与阿奇霉素应用方面资料,给予患儿合理有效,针对性的药学监护措施,以保证阿奇霉素应用的安全与可靠性,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喹诺酮(QNS)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医院内集中监测,确定儿科临床常用QNS应用现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病房和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儿科病房共101例患儿使用QNS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结果QNS在儿科各个年龄中仍可继续使用,但用药品种主要集中在沙星类,且疗程较短,主要用于严重感染。结论QNS在儿科中的应用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范玮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89-3590
目的探讨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3月儿科住院患者120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和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120例儿科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36例患者出现过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用药剂量超标、药物配伍不当和儿童慎用药物的使用,是造成儿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应重视儿科临床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陶兰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450-3451
目的对抗生素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12月期间,儿科临床使用抗生素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 83例(41.50%)患儿使用青霉素,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药物。23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上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0%。结论儿科抗生素药物使用普遍,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使用最为普遍。各类抗生素均可能诱发不良反应,影响药效,需要医护人员掌握相关的处理方法,储备知识,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将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喘息性气管炎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沐舒坦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显效率为95%,对照组患儿临床显效率为80%,两组患儿临床显效率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有1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有2例出现头晕,3例出现呕吐,1例出现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两组患儿的临床不良反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能有效缓解小儿喘息性支气管气喘、咳嗽、哮鸣音、湿啰音等症状,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使用的不良反应及其临床用药。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之间收治的180例儿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日期尾数分为A组(92例)和B组(88例),A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B组患儿则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结果。结果两组患儿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以胃肠道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发热等为主,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使用中造成的不良反应现象较多,且与用药方式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临床中尤其是在儿科应用过程中应当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淮阳县人民医院儿科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思密达口服,给予观察组金双歧联合思密达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金双歧联合思密达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靳亚斌 《吉林医学》2014,(14):188-189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在儿科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应用阿奇霉素的105例患儿的用药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不良反应患儿通过护理干预,37例顺利完成治疗,2例患儿反应严重放弃治疗。结论:通过对不良反应加以预防性干预及精心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可大大提高患儿对药物的耐受度,减轻不良反应及痛苦,使阿奇霉素安全有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车应江 《基层医学论坛》2014,(19):2515-2516
抗生素是临床医疗中的一种重要药物,其因显著的抗感染效果而得到广泛应用。儿科患儿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自身器官以及组织还处于发育阶段,抗生素的使用对儿科群体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临床使用不合理,会导致患儿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和病症,给临床治疗以及预后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就抗生素在儿科治疗中的矛盾以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主要是对孟鲁斯特纳在儿科哮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在2014年8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94例小儿哮喘患者,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7例,参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参照组治疗基础再使用孟鲁斯特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参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为10.64%,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8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2.1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孟鲁斯特纳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成效,患儿的病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减少了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是一个非常安全稳定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中应用时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单位儿科2018年全年应用过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共计120例,为了便于比较,将全部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患儿60例。给对照组患儿用口服的方式服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应用阿奇霉素。结果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滴注方式治疗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口服给药方式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儿科治疗用药的过程中,在为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时医生一定要对药物有深入了解,详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符合用药条件的再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