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36例急性缺血性结肠炎(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7、14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的关系。结果入院第1天及治疗第7、14天,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全结肠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病变患者,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显著高于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者显著升高,故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广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病变范围小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组为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对照组为50名健康人员,检测两组人员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全结肠病变范围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左半结肠病变患者上述指标(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可辅助诊断缺血性结肠炎,并且能够评估患者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甄文纪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590-3592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叶县人民医院的6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60例非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待检者均接受D-二聚体水平检测,比较两组不同时期及不同病灶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第1天、治疗7、14 d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全结肠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半结左肠病变与右半结肠病变患者,且左半结肠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右半结肠病变患者(均P<0.05)。结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能反映出病情严重程度,便于评估病灶损害范围,可作为疾病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评估其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32例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人(观察组)人院第1、10、20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的关系。结果:人院第1天及治疗第10、20天,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全结肠病变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病变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者显著升高,病变范围较广的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病变范围较少的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疑似缺血性结肠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院24小时内对其血浆D-二聚体进行监测,与此同时配合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最后对诊断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通过对60例疑似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5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为缺血性结肠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参数为(1.70±0.14),1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为非缺血性结肠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参数为(0.21±0.0.2),比对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组间呈现出统计意义.从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结果来看,36例患者为发现缺血性结肠炎,14例患者为为非缺血性结肠炎.结论 :缺血性结肠炎予以血浆D-二聚体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性和灵敏度也相对较高,因此可以将该方法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6.
文毅 《中国全科医学》2012,(27):3183-3184
目的缺血性结肠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于漏诊,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为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但价格昂贵。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以寻找简便、经济、敏感的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39例疑似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腹痛发作24 h内抽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再行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应用Prism 3.0统计软件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诊断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28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平均为(1.70±0.10)mg/L;非缺血性结肠炎患者11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平均为(0.18±0.02)mg/L。二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378,P<0.05)。根据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结果,确诊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30例,非缺血性结肠炎患者9例。血浆D-二聚体检测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77.78%,阳性似然比为3.90。结论 D-二聚体检测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简便、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临床诊断本病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全面分析病情,结合辅助检查,对可疑患者及时行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或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D-二聚体、脑钠肽(BNP)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CHF患者100例(CHF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Ⅰ~Ⅱ级组(46例)与Ⅲ~Ⅳ级组(54例),选取同期门诊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中老年人10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D-二聚体及BNP水平.结果 CHF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BNP分别为(1.29±0.70)μg/mL、(534.29±143.5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14±0.05)μg/mL、(42.88±16.9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血浆D-二聚体、BNP分别为(1.89±0.17)μg/mL、(749.63±268.96)pg/mL,明显高于Ⅰ~Ⅱ级(0.78±0.08)μg/mL、(318.57±145.6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血浆D-二聚体、BNP水平随之增高,之间有正相关性(P<0.05),血浆D-二聚体与BNP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BNP与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随着患者病情加重D-二聚体及BNP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采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疑似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腹痛发作24 h内抽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再行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通过检测结果发现,诊断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71例,非缺血性结肠炎患者9例,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69±0.13)mg/L和(0.20±0.01)m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结果,发现缺血性结肠炎患者68例,非缺血性结肠炎患者12例。血浆D-二聚体检测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灵敏度为85.32%,特异度为78.25%,阳性似然比为4.01。结论:D-二聚体检测诊断缺血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准确度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将同时期内确诊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合并并发症、死亡等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NT-proBNP(2274.16±74.83)ng/L、D-二聚体水平(363.84±34.86)mg/mL高于对照组的(126.27±23.74)ng/L、(134.71±26.93)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NT-proBNP(3876.42±137.69)ng/L、与D-二聚体水平(571.28±113.64)mg/mL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286.49±48.88)ng/L、(179.57±45.63)mg/mL,合并意识障碍患者NT-proBNP(5034.61±332.27)ng/L、D-二聚体水平为(524.77±197.67)mg/mL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4031.17±302.73)ng/L、(226.54±153.84)mg/mL,合并高血压患者NT-proBNP(4284.05±385.33)ng/L、D-二聚体(558.61±193.47)mg/mL高于无高血压患者(4203.63±287.66)ng/L、(231.73±142.88)mg/mL,死亡患者NT-proBNP与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9386.77±375.61)ng/L、(924.65±265.42)mg/mL高于存活患者(2385.86±113.83)ng/L、(431.84±94.71)m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能够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与预后情况,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越高患者表明患者的预后情况越差,有利于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期间到本院检查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2例无急性缺血性肠病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对D-二聚体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患者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第1、7、10 d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诊断急性缺血性肠病的敏感度为81.39%(35/43),特异度为76.74%(33/43)。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作为常规早期筛选检查,对降低急性缺血性肠病的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在临床上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46例糖尿病组细分为无并发症组(18例)、大血管病变组(15例)、微血管病变组(13例),并与对照组45例进行比较。采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糖尿病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无并发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微血管病变组显著升高(P<0.01);血糖越高,D-二聚体越高(P<0.01)。结论检测糖尿病D-二聚体是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诊断指标之一。严格控制血糖、监测D-二聚体对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缺血性结肠炎早期临床的症状并不明显,因此比较容易漏诊,而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的价格较高.本文旨在探讨缺血性结肠炎采用血浆D-dimer(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13年6月-2016年6月的60例疑似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腹痛发作24小时内抽血检测血浆D-dimer水平,然后再进行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诊断,进而运用统计软件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本次检测结果发现,51例患者被诊断为缺血性结肠炎,9例患者被诊断为非缺血性结肠炎.他们的血浆D-dimer水平分别为(1.69±0.13)mg/L和(0.19±0.01)mg/L,通过比较二者的D-dimer水平,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肠系膜下选择性动脉造影结果,缺血性结肠炎患者有47例,非缺血性结肠炎患者有13例.血浆D-dimer检测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灵敏度为85.79%,特异度为77.96%,阳性似然比为3.96.结论:血浆D-dimer检测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比较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再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杨凯乐  孙克佳 《河北医学》2012,18(1):102-10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妇科手术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宫颈良性病变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健康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宫颈癌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宫颈良性病变组及健康组(P均<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阳性率随宫颈癌病变的恶性程度升高而呈上升趋势;Ⅰ期、Ⅱa期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D-二聚体变化程度显著高于Ⅱb期官颈癌患者(P均<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能可作为临床上预测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及手术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验对急性白血病的作用。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103例,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D-二聚体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初治期及复发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复发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疾病初治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缓解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水平可以直接反映患者机体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可认为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在脓毒血症患儿临床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87例脓毒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儿保科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及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患儿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水平情况.结果 观察组D-二聚体为(1.43±1.32)mg/L、降钙素原为(14.33±2.42)ng/mL,对照组D-二聚体为(0.25±0.21)mg/L、降钙素原为(0.41±0.25)ng/mL,观察组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轻度脓毒血症、重度脓毒血症、脓毒血症休克3组患儿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显著,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水平随着脓毒血症患儿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 患儿血清中D-二聚体与降钙素原的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出脓毒血症症状的严重程度,D-二聚体与降钙素原含量在脓毒血症患儿临床检验及诊断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脊柱退行性变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浙江萧山医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分为观察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和对照组(无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1.76±0.23)μg/ml、(2.32±0.41)μg/ml、(1.67±0.35)μg/ml;(1.28±0.31)μg/ml、(1.26±0.27)μg/ml、(1.31±0.23)μg/ml均高于术前(0.68±0.14)μg/ml;(0.74±0.15)μg/ml(P>0.05);2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诊断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ROC曲线结果显示:诊断截断值为1.17 μ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95%可信区间下限为0.890,上限为0.966。以D-二聚体 ≥ 1.17 μg/ml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阳性,D-二聚体<1.17 μg/ml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阴性诊断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79.1%,误诊率为20.9%,漏诊率为7.1%,总符合率为13.0%+68.0%=81.0%,Youden指数为72.0%,阳性预测值为41.9%,阴性预测值为98.6%。 结论 脊柱退行性变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升高,D-二聚体水平对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血浆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D-二聚体和hs-CRP的检测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和hs-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当患者的梗死面积越大时,D-二聚体和hs-CRP的值也越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D-二聚体和hs-CRP进行检测能够判断急性脑梗死是否发生,而且可以评估梗死的程度,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组)、50例无缺血性脑卒中的单纯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B组)、50例健康体检者(C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其中IMT测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D-二聚体测定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结果:①3组个体的颈动脉IMT、血浆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颈动脉IMT、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患者的颈动脉IMT、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C组(P<0.05).②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颈动脉IMT与血浆D-二聚体呈正相关(r=0.732,P<0.05).结论: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D-二聚体可以作为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6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复杂病变组78例、简单病变组26例。选择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P<0.05);复杂病变组、简单病变组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杂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简单病变组(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联合检测上述3个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预测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4年5月共30例确诊AAD患者(AAD组),以同期住院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对照组(AMI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0.3mg/L为阳性)。结果 AAD组29例血浆D-二聚体升高,检测阳性率达97%,AMI组4例D-二聚体升高,检测阳性率达13.3%,AAD组D-二聚体检测水平明显高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组中Stanford A型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Stanford B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内死亡的AA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阴性有助于排除AAD的诊断,D-二聚体的水平与AAD夹层撕裂的程度和范围相关,并可能是AAD患者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