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原代狼疮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生长情况。 方法:分别采用剪切法、剪切加胶原酶消化法、剪切加胰蛋白酶消化法建立培养体系获取自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BXSB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用光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 结果:含血清的培养基与含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均能培养出较纯的胸腺上皮细胞;剪切法成纤维细胞污染较多,剪切加胰蛋白酶消化法细胞生长状态较差,经剪切加胶原酶消化的BXSB胸腺植块,生长状态好,成纤维细胞污染少;当原代培养的细胞长满瓶壁的90%左右时可传代,角蛋白染色阳性细胞纯度达95%以上。 结论:剪切加胶原酶消化法仅用含血清的培养基即可培养出符合实验要求的BXSB小鼠胸腺上皮细胞,是低成本、简便易行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鼠胸腺上皮细胞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为肾结石病的研究提供实验平台。方法:采用机械研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出肾小管节段,在含10%胎牛血清和1%上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上皮细胞培养基中培养,0.25%胰蛋白酶消化后传代培养,并用原代和传1代细胞做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细胞培养至第3天完全贴壁,4~7d处于对数生长期,为多边鹅卵石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cytokeratin18表达阳性。结论:机械研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结合使用上皮细胞培养基可以培养得到较纯的肾小管,是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理想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泌尿系结石病因和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方法,为有关肾损伤体外研究提供实验平台。方法 分别采用肾小管节段贴块法、胰蛋白酶和胶原酶Ⅰ法消化分离肾小管节段,用含10%血清的培养基培养,然后用含EDTA的0.25%胰蛋白酶消化,对原代和传一代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三种培养方法培养细胞3 d基本贴壁,胶原酶Ⅰ法3-4 d长满瓶底,肾小管节段贴块法4-5 d长满瓶底,胰蛋白酶7 d左右。细胞均鹅卵石铺路样生长,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cytokeratin 18呈阳性。结论 肾小管节段贴块法和胶原酶Ⅰ消化都可以得到较理想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后者细胞生长较快,为研究肾损伤的发生原因和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培养哈萨克族(哈族)成人食管正常上皮细胞,建立能够在体外长期培养的哈族食管上皮细胞系,为上皮细胞的体外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取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正常食管上皮,用0.25%中性蛋白酶(DispaseⅡ)和0.05%胰蛋白酶/0.03% EDTA 联合消化获取哈族食管上皮细胞,使用 EpiCM-2无血清培养基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培养的食管正常上皮细胞的来源。结果首次培养的原代哈萨克族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经8~10 d 后可融合成片,融合率为80%~90%,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可连续传代,传代的细胞经3~5 d 可达到80%~90%融合。结论建立的体外分离培养哈族成人食管正常上皮细胞的方法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稳定的人牙龈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牙周组织的细胞学研究提供可靠的细胞来源,对原有的原代培养方法进行了改良,期望达到培养成功率高、原代培养时间短且操作简便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冠延长术”的牙周相对健康者9人,取冠延长术切除的领圈牙龈组织进行牙龈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培养方法包括改良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改良酶消化法使用2.5 g/L DispaseⅡ酶(Ⅱ型分离酶)浸泡组织块过夜,将上皮与结缔组织分离,再用0.025%(质量分数)不含EDTA(乙二胺四乙酸)的胰蛋白酶静置消化上皮碎片10 min,不弃去上皮碎片直接离心并重悬细胞,不仅降低了酶的消化浓度,减少了消化时间,还简化了重悬细胞的过程;组织块法相对以往方法并无改良。观察两种方法所培养原代细胞的生长过程,在培养成功后对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和培养时间。结果: 改良后的酶消化法能够比较快地培养出细胞特征明确的人牙龈上皮细胞,成功率达88.9%,且细胞成片状生长,10~14 d后可传代,传至3代后细胞形态逐渐不规则直至凋亡,而组织块法原代培养成功率虽然相同,但时间更长,17~22 d后才可传代。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角蛋白染色阳性。结论: 改良酶消化法能够快速培养出原代人牙龈上皮细胞并传代,可作为细胞学研究的稳定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获得大鼠角质形成细胞(KC)传代培养的最佳消化方法.方法:首先取得大鼠仔鼠的背部皮肤,经过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EDTA联合消化后获得KC,培养,传代培养消化中采用传统方法、胰蛋白酶预处理法和EDTA预处理3种方法.结果:胰蛋白酶预处理法和EDTA预处理法在获得细胞数、细胞贴壁程度、细胞生长状态上较传统方法效果好.结论:胰蛋白酶、EDTA预处理方法好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元的原代培养与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元体外培养的有效方法。方法:取出生后1~3?d的Wistar大鼠视网膜,胰蛋白酶+依地(EDTA)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置有包被多聚赖氨酸(poly L lysine)玻片的24孔培养板中培养,利用相差显微镜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动态观察;并以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视网膜神经元进行染色。结果:在多聚赖氨酸上培养的视网膜神经元生长良好,部分细胞伸出突起,且有些突起相互连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培养的细胞大多数抗神经丝蛋白(NF)抗体反应阳性。胰蛋白酶+EDTA联合消化能使视网膜细胞很好得分离,获得视网膜单细胞悬液。结论:酶消化法原代培养视网膜神经元有较好的视网膜神经元生长率;胰蛋白酶+EDTA联合消化较单独用胰蛋白酶消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培养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建立稳定的人正常口腔黏膜角化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为进一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口腔黏膜组织奠定基础。方法:取3个月唇裂患儿手术多余口腔黏膜,经Dispase及胰蛋白酶消化获取细胞,采用无血清角化细胞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等细胞定性研究。结果:在0.25×10~2个细胞的低密度接种下,经过20天培养,获得了完全融合成片的口腔黏膜原代细胞,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经鉴定为单一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结论: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经Dispase及胰蛋白酶消化,应用无血清培养液进行培养,可成功培养出人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原代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两种人鼻咽癌活检组织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初步探讨鼻咽癌原代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 收集未经放、化疗的鼻咽痛初诊病人鼻咽部肿瘤活检组织33例,其中17例采用组织块培养法.16例采用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用含2%胎牛血清的Keratinocyte-SFM培养基培养.比较两种方法干贴壁时间、成功率及细胞长出所需平均天数,并通过倒置显微镜、抗人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生长曲线、生存分析来观察原代培养细胞的特性.结果 组织块培养法成功率为23.5%(4/17),干贴壁时间为4.47±0.48h,细胞长出所需时间为13.75±1.5d;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成功率为62.5%(10/16),干贴壁时间为7.88±1.01 h,细胞长出所需时间为8.3±4.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块培养法,细胞多层重叠排列,结构不清,始终没有继续繁殖生长;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细胞呈梭形,核大居中,多个核仁,抗人角蛋自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生存时间均数为62.72d.结论 组织块预消化培养法较组织块法成功率高,细胞长出所需平均天数短,干贴壁时间长;低浓度血清的Keratinocyte-SFM培养基适合鼻咽癌原代上皮细胞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采用组织块及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上皮细胞,以无血清的角化上皮细胞培养基进行体外连续培养,并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上皮细胞为多角形,胞浆均匀,轮廓清晰,表现上皮细胞特有的铺路石样外观,体外可传2~4代,生长周期约30~50 d.经波形丝蛋白、广谱角蛋白及角蛋白10、角蛋白14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分离培养的细胞为上皮来源,无间充质细胞混杂.结论:采用无血清的角化细胞培养基可在体外进行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上皮细胞的连续培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原代人子宫内膜细胞分离及培养的简易方法,并对其纯度及生物活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人子宫内膜组织,经2次筛网过滤、离心及贴壁纯化技术,分离、纯化培养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 )和腺上皮细胞(EEC ),用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方法对所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ESC呈平行生长,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波形蛋白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纯度达95%以上。EEC呈漩涡状生长,细胞呈多角形或蝌蚪形,细胞角蛋白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纯度可达90%。结论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及二次筛网过滤法成功分离并培养数量、活力和纯度高的子宫内膜细胞,可操作性强,可供具备基本细胞培养条件的实验室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乳鼠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与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原代培养乳鼠皮层神经元,为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出生1天Wistar乳鼠的皮层神经元,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贴壁生长,胞体饱满,突起较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达85%,免疫荧光显示胶质细胞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达15%。结论: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乳鼠皮层神经元是一种可靠、稳定的获得神经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体外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的效率,确定体外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的最佳方法,建立兔结膜上皮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结膜上皮干细胞的鉴别、定位及其增殖分化提供基础。方法分别采用DispaseⅡ消化法、组织块培养法、胰酶/EDTA混合消化法获得兔结膜上皮细胞后进行体外培养,在不同时间观察细胞的形态,并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组织块培养法细胞生长较慢,胰酶/EDTA混合消化法容易有成纤维细胞等污染,DispaseⅡ化法能够获得大量的较纯净的结膜上皮细胞,细胞生长增殖快,免疫荧光pan-cytoeratin染色阳性.部分细胞MUC5AC染色阳性。结论DispaseⅡ消化法是进行体外结膜上皮细胞培养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羊膜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从足月分娩人胎盘剥离羊膜,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特征,使用含表皮生长因子LG—DMEM培养基培养。结果采用低速旋转胰蛋白酶消化法从羊膜分离的hAECs数为(6.13±1.42)×10^7,份(n=12),所分离的hAECs明显表达上皮细胞标志物角蛋白CK19,不表达间充质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不同程度地表达CD29、CD44和CD71。在表皮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hAECs生长增殖较快,培养至第6天细胞总数可增殖171倍。结论建立了人羊膜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hAECs具有上皮细胞的特异标志和间充质干细胞的某些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细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谯建  令狐华  姚珍薇 《重庆医学》2007,36(24):2540-2543
目的从子宫内膜组织分离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多细胞模型。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其他良性疾病的在位子宫内膜,采用高浓度胶原酶消化法进行内膜细胞的原代培养,以及传代培养。观察两组细胞形态,SABC免疫细胞化学进行细胞鉴定,MTT法绘制两组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高浓度胶原酶消化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对照组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大部分在48h内都能贴壁;腺细胞平均生长时间为6周;间质细胞平均生长时间为15周。腺上皮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渡形蛋白(vimentin)为阴性;间质细胞角蛋白染色为阴性,而波形蛋白为阳性。两组生长曲线接近。结论高浓度胶原酶消化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多细胞模型简单、易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的形态、生长和正常内膜细胞无明显差异。可以用作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基因型特征、及其他因素对异位内膜细胞的影响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兔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兔角膜缘上皮细胞的方法,观察其体外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兔角膜缘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的兔角膜缘上皮细胞体外生长的特征,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糖原(PAS)染色,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检查的方法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检查和鉴定。结果:兔角膜缘上皮细胞可以在体外成功的培养传代,原代培养细胞大多48h贴壁,5天后旺盛生长,15天形成单层,传代培养细胞次日贴壁10天形成单层。细胞角蛋白AE1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PAS染色阴性,培养细胞呈多角形,细胞表面具有丰富的微绒毛,细胞之间有桥粒连接,结论: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成功获得原代和传代培养的兔角膜缘上皮细胞,培养的细胞具有与正常兔角膜上皮细胞相一致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人羊膜上皮细胞的方法,观察体外培养的羊膜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取足月剖宫产术后羊膜,经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后,获取的羊膜上皮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探索其合适的培养条件,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体外生长的特征.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和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结果 人羊膜上皮细胞可以在体外成功的培养传代,体外可连续传8~10代.体外培养细胞呈多角形,长满后呈上皮细胞特有的铺路石样外观.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细胞角蛋白keratin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结论 人羊膜上皮细胞在体外可成功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体外培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可维持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8.
昆明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能够在体外长期培养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方法.方法:成年昆明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取胰腺组织,以Ⅴ型胶原酶消化,400目滤网过滤,分离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用添加有各种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待细胞达到90%以上汇合时以胰酶消化传代.在不同时间点取样,于普通光镜和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情况;并行双硫腙(DTZ)染色.结果:原代及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上皮样细胞的典型特征,CK-19染色阳性,DTZ染色阴性,可初步鉴定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结论:所建立的原代和传代培养方法,适宜于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体外生长.  相似文献   

19.
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基联合法培养原代人牙龈上皮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方便、快速、原代培养成功率高的人牙龈上皮细胞培养方法.方法:用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人牙龈组织上皮层7~10 d,然后换用无血清的EpiLife角化上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加速已移出的上皮细胞分裂、增殖和游走.对培养出的上皮细胞进行组织学、形态学检测、单克隆角蛋白的鉴定和生长曲线测定.并比较联合培养方法和其他两种单独应用有血清DMEM培养基或无血清EpiLife培养基对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17~22 d内可获得供实验用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率为90.6%.倒置显微镜下见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呈铺路石样生长.免疫组化染色角蛋白抗体阳性.同有血清培养基相比,无血清培养基能促进上皮细胞的迁移、游走,加速其分裂、增殖.结论:用有血清培养基和无血清培养基联合培养,可以方便、快速、成功地培养出人原代牙龈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20.
In-vitro cultivation of normal human oral keratinocyt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一个稳定的人正常口腔粘膜角化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方法 取正常口腔粘膜 ,经dispase及胰蛋白酶消化获取细胞 ,采用无血清培养液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 ,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等一系列细胞定性研究。结果 获取的细胞为单一上皮细胞 ;细胞可连续传 4 - 5代 ,成活 30 - 5 0天 ;细胞呈铺路石状 ,为上皮细胞的典型形态 ;电镜下见细胞具有丰富的张力丝和桥粒等特征性超微结构 ;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 应用dispase酶及无血清培养液 ,在无 3T3细胞的条件下可成功进行人正常口腔粘膜角化细胞连续传代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