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性化理念管理对提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综合素质及职业认可感的作用。方法:选取静脉药物配置女性工作人员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62例。对照组人员行常规管理模式管理,研究组人员行人性化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比较两组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职业认可感。结果:研究组员工的操作水平、理论知识及药物配置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领药、贴签、摆药、调配及核对环节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员工的职业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理念管理提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综合素质及职业认可感的作用明显,能显著提高员工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提升静脉药物配置质量,降低药物配置风险;同时,还能显著提升员工的职业认可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管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输液中皮下肿胀及拔针后出血或淤血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急诊静脉输液病人进行全面的综合护理管理干预可有效提升静脉输液质量,增强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整理2017年3月-2019年6月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记录的静脉药物配置情况资料。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前静脉药物配置情况资料253 500份作为对照组,2018年4月-2019年6月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后静脉药物配置情况资料260 550份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静脉药物配置质量、出现药物配置问题及各科室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审方、取药、排药、送药时间、配置室空气洁净度、配置速度及药物损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配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科室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降低配置问题的发生率,提升各科室对配置工作的满意度,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有利于临床工作的有效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控制与管理对提高药物配置过程安全性的积极作用.方法:以2016年1~12月我院配置中心加强质量控制与管理后接手的1126份静脉药物配置医嘱单为实验组,另从我院配置中心未加强质量控制与管理前的静脉药物配置医嘱单中随机抽取1126份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不合理医嘱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签名不规范(2.1%)、联合用药不当(0.8%)、给药浓度不当(1.6%)、剂量不服(0.7%)、包装不规范(2.4%)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药物配置过程中加强对质量的控制和管理能显著减少药物不合理配置或不符医嘱单情况的发生,对提高静脉治疗安全性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于护理工作产生的影响以及管理方法。方法:选取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需要静脉注射药物122例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61例/组,观察组采用经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干预护理,对照组未经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注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结果:经过本院的分组护理,观察组经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干预,满意度达到了93.44%,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5.2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0%;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5例不良反应患者,发生率为8.20%,则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本院的分组研究,经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降低静脉注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建立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方法:对我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前后各个科室的配液时间、处方缺陷、药物管理质量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PIVAS建立前1年的相关资料作为对照组,将PIVAS建立后1年的相关资料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结果:两组的护理输液所需时间对比观察组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0.98%)也明显低于对比组(4.33%)发生率(P<0.05)。结论:建立PIVAS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而且还起到了规范护理管理、提高输液安全性等效果,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节质量控制对肿瘤科静脉输液治疗中护理风险发生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肿瘤科实施静脉输液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环节质量控制;统计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外渗、青紫瘀斑、静脉炎等护理风险发生率,并使用我院自制量表测定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药物外渗、青紫瘀斑、静脉炎护理风险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节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肿瘤科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对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102例住院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1例。观察组静脉输液患者行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对照组静脉输液患者行拔针时机常规流程,对比两组输液患者拔针后的输液瓶及输液管内残留液体量。结果观察组输液患者行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残留液体量为(1.93±0.46)m L,对照组输液患者行拔针常规流程,残留液体量为(10.42±1.95)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拔针时机规范化流程操作简单可行,避免了药物的浪费,输液剂量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避免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的设置是为了避免化疗药物配制过程造成环境和人员的污染,同时减少配药过程中的污染环节,保证患者的静脉输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移动护理终端(PDA),监控输液流程的规范性,杜绝静脉输液护理差错。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进行输液治疗的住院患者40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PDA腕带身份识别方式和静脉输液配药核对闭环管理程序进行静脉输液,对照组使用常规查对、识别方式进行输液治疗。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输液差错例数、护理总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工作能力得分、静脉输液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住院患者PDA腕带是患者标识的一种[1],其与PDA静脉输液配药核对的闭环管理程序有机结合,能有效规范护士行为,监控输液流程,减少静脉输液差错,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多维度安全管理在麻醉复苏室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多维度安全管理实施前(2017年6月—12月)和实施后(2018年1月—7月)于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复苏室接受复苏的全麻手术患者各110例纳为研究样本,所有入选者均接受静脉输液,实施前后复苏患者分别设置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麻醉复苏室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试验组接受多维度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全麻手术病例的麻醉复苏室安全输液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麻醉复苏期静脉输液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多维度安全管理模式开展麻醉复苏室静脉输液护理,可显著提高麻醉复苏室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质量,降低静脉输液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规范化静脉输液治疗操作培训,分析青海省临床护士静脉输液治疗规范化操作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1年3月青海省5所医院中119名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操作的571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培训时间前后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培训前为对照组(n=261),培训后为观察组(n=310)。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静脉输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开展规范化静脉输液治疗,比较培训前后两组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治疗规范化操作情况。结果:经规范化静脉输液治疗培训后,观察组护士对患者正确执行七步洗手法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规范化冲管与封管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是否接受规范静脉输液治疗方面,观察组中对留置针/导管、接头、输液器、穿刺部位、输注液、输液速度、导管是否移位、穿刺部位有无异常的观察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对穿刺部位敷贴是否已污染的观察执行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输液治疗操作规范化培训对提升青海省临床护士静脉输液治疗规范化操作具有积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161-164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多功能输液架对静脉输液过程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使用老式天轨输液架或落地式输液架进行静脉输液,按常规的静脉输液操作,有陪护进行生活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多功能输液架进行静脉输液自护,同时采用护患协同式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静脉输液过程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过程出现输液管受压折叠输液不畅、穿刺针移位局部渗漏、静脉回血导致穿刺针堵塞、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是P=0.008、0.025、0.008、0.035);观察组患者总舒适度和总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多功能输液架应用于静脉输液过程护理风险管理中,能降低患者静脉输液风险发生率,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得到提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应用精细化管理对输液质量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个病区578张处方,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个病区、处方289张)与对照组(10个病区、处方289张)。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精细化管理;统计对比两组不合理处方检出率、药物调配错误发生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合理处方检出率为7.96%、药物调配错误发生率为2.77%、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显著低于对照组(18.34%、8.30%、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用精细化管理可提高输液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静脉输液治疗团队在规范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到医院就诊的184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9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输液治疗,观察组采取静脉输液治疗团队的模式。就两组患者输液途径、并发症、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钢针使用率58.70%,留置针使用率41.30%,对照组患者钢针使用率71.74%,留置针使用率28.26%,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8.7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率19.5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95.6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80.4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采取静脉输液治疗团队的模式,对输液治疗加以规范,留置针使用率提高,并发症减少,满意度提高,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循证理论用于社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01%,高于对照组的7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46%,低于对照组的2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理论用于社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的效果较好,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益管理理念指导下的风险管理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需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管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精益管理理念指导下的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候药时间及满意度。结果:输液期间观察组的药物输错、给药剂量错误、给药途径错误、漏给药、局部肿胀及局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候药时间为(10.52±1.4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56±2.01)min;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30/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2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管理基础上采用精益管理理念指导下的风险管理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应用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候药时间,提升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针对输液室管理的护理需求特点进行分析, 提出临床护理工作所实用的可靠对策, 分析基于信息化构建的静脉安全用药护理对输液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自2019年5月起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输液室全面实行基于信息化构建的静脉安全用药管理模式(以下简称信息化管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输液室收治的276例患者为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选取2019年5月—2020年2月输液室收治的298例患者为观察组(信息化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各项护理用时、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换药间隔时间及药物提前配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输液期间巡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4%(16/298),低于对照组[10.1%(28/276),P <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280/298),高于对照组[87.3%(241/276),P < 0.05]。  结论  基于信息化构建的静脉安全用药护理可缩短输液室管理各项护理用时,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减少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靶向治疗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2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输液室行靶向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PICC,观察组实施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舒适度、心理状态、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舒适度、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在乳腺癌靶向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PICC,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舒适度,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门急诊输液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静脉穿刺后输液护理,观察组55例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同时采用护理干预手段,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较对照组低,其患者满意度调查也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并增强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