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乳腺癌术后胸壁放射治疗剂量分割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国内仍多采用(改良)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胸壁放射治疗作为术后放疗的一部分,对局控率乃至远期生存率的改善已经多项研究证实。术后胸壁放疗普遍实施常规分割方案(Dr50Gy/25次共5周),疗效较为稳定。但治疗周期长,医生工作量大,患者经济负担重。因此,在不影响疗效、不增加毒副作用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几 10年来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的 5年生存率一直在10 %左右徘徊。为了探讨后程超分割在食管癌放疗中的疗效 ,从 1995年 6月~ 1996年 12月笔者对 2 0 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常规放疗和后程超分割放疗的随机分组研究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 入组条件 :初治病例 ,一般情况好 ,能进半流质饮食 ,年龄≤ 70岁 ,病变≤ 8cm ,无远处脏器转移和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 ,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为鳞癌 ,karnofsky评分≥70分。2 分组 :将 1995年 6月~ 1996年 12月符合条件的 2 0 0例病例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 (常规组 )和后程超分割放射治疗组…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唐鑫 《临床军医杂志》2007,35(1):107-111
前列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前列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早期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疗效与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相近。而局部晚期的前列腺癌以放射治疗为主,有远处转移者放疗也可减轻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本文对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有关情况以及放射治疗在前列腺癌多学科治疗模式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等大分割调强放疗(IMRT)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放疗科2014至2020年收治的40例局部晚期前列腺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前列腺及精囊腺计划肿瘤靶区(PGTV)剂量:64.8~70.0 Gy/25~28次, 2.4~2.8 Gy/次, 其中, 20例盆腔阳性淋巴结同步加量PGTVnd剂量:60.0~64.4 Gy/25~28次, 2.3~2.4Gy/次。盆腔淋巴结引流区计划靶区(PTV)剂量为45.0~50.4 Gy/25~28次。入组患者采用长程内分泌治疗, 包括新辅助、同期及辅助治疗。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 并分析影响无生化失败生存(BFFS)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 全组患者2、3年的总生存(OS)率分别为100.0%、96.9%, 1 、2 、3年的BFFS率分别为90%、76.8%、72%, 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率分别为92.2%、82.8%、75.1%。Gleason(GS)评分高低(χ2=10.00, P<0.05)和有无邻近组织受侵(χ2=8.85, P<0...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其具有方法简便、微创及不需住院等优点,所以在临床应用中迅速普及,而所有的这些都要归功于放射性粒子制备技术、影像技术和三维放疗计划系统的发展,由于上述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近距离放射治疗在提高疗效及降低周围组织毒副作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其具有方法简便、微创及不需住院等优点,所以在临床应用中迅速普及,而所有的这些都要归功于放射性粒子制备技术、影像技术和三维放疗计划系统的发展,由于上述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近距离放射治疗在提高疗效及降低周围组织毒副作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食道癌的超分割放射治疗病例。25倒均采用^60Co远距离照射,采用每周五天,每天2次,两次照射间隔4-6小时,总剂量约70Gy。结果:25例近期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瘤体经放射治疗后也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病灶段狭窄程度减轻: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结论:食道癌的超分割放射治疗增加了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之间晚期反应的差别,可提高晚期正常组织放射耐受性和有利于肿瘤细胞的杀灭。因此,超分割放射治疗不失为食道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外放射治疗是局限期和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治疗中靶区的勾画至关重要。前列腺癌外放射治疗中要勾画的靶区包括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和盆腔淋巴结引流区。综述目前国内外勾画各靶区的方法,重点分析前列腺癌CTV的勾画,介绍MR与CT影像融合的方法勾画临床靶区的优势,以及如何利用CT影像勾画前列腺癌临床靶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存活、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96例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随访2~63个月,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生存时间,Log-rank法做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P<0.05)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7%、68.5%、48.9%,生存时间中位数为37.5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治疗前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年龄、病理分级及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放射治疗前KPS评分、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年龄>40岁、放射治疗前KPS评分>70分、手术全切可提高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鼻咽癌同期调强放化疗的优化方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35例Ⅱ~Ⅳa期鼻咽癌患者分成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组和同期增敏放化疗加辅助化疗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同期化疗采用DDP40mgd1~3+5-Fu1.0d1~4,4周为1个周期;同期增敏化疗DDP30mgqw,放疗后辅助化疗DDP40mgd1、8、15+紫杉醇90mgd1、8、15,休息1周继续。均行调强放疗,PGTV和CTV的中位剂量分别是70.6Gy和61.6Gy。临床检查结合CT用于近期疗效评价。CTC3.0评分标准评价急性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随访期4~32个月,中位随访期是18个月,随访率100%。局部控制率98.2%。患者出现的口干、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骨髓抑制和体重下降均不影响治疗完成。急性口腔黏膜反应是化疗不能按计划进行的主要原因。放疗结束时14例完全缓解(CR),同期放化疗和同期增敏放化疗各有8例和6例;21例部分缓解(PR),同期放化疗和同期增敏放化疗各有17例和4例。结论急性口腔黏膜反应是限制同期调强放化疗按计划进行的主要因素。不含5-Fu的同期增敏化疗加辅助化疗的方案更能被患者接受,有可能取得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局部进展期鼻咽癌同期调强放化疗Ⅰ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前瞻性研究局部进展期鼻咽癌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的不良反应,探讨同期调强放化疗的最佳剂量方法。方法 2004年8月至2006年3月,20例Ⅲ~Ⅳa期的鼻咽癌患者在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接受了调强放疗和同期化疗。肿瘤靶体积和临床靶体积的放疗中位剂量分别是70.8和61.5 Gy。同期化疗采用顺铂和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药物分为4个剂量水平。MRI和CT用于疗效评价。CTC2.0评分标准用于评价近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是16.5个月。随访期间局部区域控制率是100%。2例出现远地转移。放疗结束时影像学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0.0%,部分缓解:75.0%,稳定:5.0%。近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随着化疗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加重。结论 同期调强放化疗的近期不良反应程度与化疗药物剂量明显相关。选择同期化疗剂量时应将3、4度不良反应分别控制在30%~40%和10%以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联合顺铂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宫颈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50例,均给予IMRT外照射,总剂量为50 Gy,2 Gy/次,共25次,5次/周;外照射2周时开始行内照射,1次/周,6~7 Gy/次,共6~8次,总剂量为42~48 Gy。联合治疗组加顺铂同步化疗,静脉滴注,1次/周,30~40 mg/m2,连用4~5周。观察近期疗效和1、3、5年生存率,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和无瘤生存率,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比较,近期疗效及1年生存率,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差异,联合治疗组的3年与5年生存率、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均优于单纯治疗组(χ2=3.843、4.336、4.336、4.960,P<0.05;χ2=3.934、4.454、4.000、4.244, P<0.05)。联合治疗组放射性直肠炎、白细胞总反应率高于单纯治疗组(χ2=4.110、4.320,P<0.05),两组膀胱炎、贫血、血小板总反应率比较无差异,均未出现3~4级直肠炎和膀胱炎。结论 IMRT联合顺铂同步化疗治疗宫颈癌比单纯IMRT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调强放疗对海马结构的剂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海马结构的受照剂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鼻咽癌的调强放疗计划,比较不同临床分期鼻咽癌的海马结构受照剂量及特点.结果 59例鼻咽癌患者的海马结构受照剂量受T分期影响明显,Dmax11.1 ~78.2 Gy,Dmean3.2 ~44.6 Gy,T1 ~T4期海马结构受照剂量(Dmax和Dmea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max(F=24.2,P<0.05)、Dmean(P=16.3,P<0.05).其中T3、T4期病例平均受照剂量和体积明显高于T1、T2期,Dmax、Dmean分别为(58.6±14.8)Gy、(20.9±19.3) Gy和(40.8±9.4) Gy、(12.5±5.1) Gy.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海马结构可能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肿瘤T分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特别在T3-4期病例放疗中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前后MRI动态增强灌注成像的时间-信号变化特征。方法选择初诊未治疗鼻咽癌患者326例,于调强放疗前后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分析病灶放疗前后的时间-信号强度变化的曲线特征。结果鼻咽癌放疗前动态增强曲线多呈速升-速降型或速升-平台型,放疗后动态增强曲线多呈缓慢上升型或缓升-平台型。结论调强适形放疗不仅可以缩小鼻咽癌的肿瘤体积,治疗其局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同时可有效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降低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调强放疗(IMRT)多叶光栅野吸收剂量和二维剂量分布验证方法。方法 选取8台医用加速器,6 MV X射线照射野为5 cm×5 cm时,分别使用热释光剂量计(TLD)和EBT3胶片剂量计核查调强放疗多叶光栅野光子线束吸收剂量,并使用EPT3胶片剂量计核查调强放疗多叶光栅野光子线束二维剂量分布。结果 使用多叶光栅野热释光验证方法和胶片剂量计方法,剂量相对偏差范围分别是-1.4%~6.8%和-1.8%~7.8%。有7台结果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剂量偏差在±5%的要求;二维剂量分布通过率范围为73.4%~97.0%,有7台符合二维剂量分布通过率> 90%的要求。结论 热释光剂量计和胶片剂量计用于调强放疗多叶光栅野剂量学参数验证是可行的,适合审管部门大规模开展的IMRT的治疗计划系统(TPS)吸收剂量和二维剂量分布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5野、7野调强适形放疗(IMRT)的剂量分布,以探讨IMRT对直肠癌术前放疗的价值。方法 对10例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直肠癌患者,分别设计3D- CRT、5野IMRT、7野IMRT计划,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3种治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不均匀性指数(HI)和正常器官受量。结果 适形度指数(CI)7野IMRT计划>5野IMRT>3D- CRT,不均匀性指数(HI)5野IMRT计划>7野IMRT>3D- CRT。5野、7野IMRT计划比3D- CRT均可以减少高剂量照射小肠、膀胱、股骨头体积,7野IMRT计划比5野可以减少高剂量照射的骨髓和膀胱的体积。结论 直肠癌术前放疗中IMRT计划在靶区剂量适形度方面均优于3D- CRT计划,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也存在明显的优势。7野IMRT计划较5野IMRT计划技术有更好的剂量适形度与剂量均匀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维预测剂量的自调节调强放疗自动计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开发一种基于预测剂量的自调节调强放射治疗自动计划方法,以增强自动计划的鲁棒性。方法 利用3D U-Res-Net_B网络预测出三维剂量分布后,在直接子野优化的每次迭代中先基于上次迭代结果计算当前剂量,再联合预测剂量计算目标剂量,然后以此为目标进行优化。完成所有迭代或满足循环退出条件后,得到最终的治疗计划。在30例直肠癌病例上进行测试,验证算法的效果。结果 临床计划治疗靶区的V100%均值和标准差为(95.03±0.91)%,自动计划为(94.67±1.96)%,接近临床值(P>0.05),而预测值为(92.90±2.13)%,与临床计划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5);自动计划在小肠V35、膀胱V40、股骨头的V20~V40等多项指标上低于预测值和临床值,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118.0,P<0.05),在其他危及器官的指标上与临床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方法增强了自动计划的鲁棒性,提高了其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多叶准直器(MLC)遮挡技术减少左侧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混合调强放疗中心脏的受照剂量,降低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风险。方法 选取18例左乳癌保乳术后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获取3DCT和4DCT图像。利用4DCT在3DCT图像上确定出靶区并分别制定混合调强治疗计划(H_IMRT)和为降低心脏受量而引入MLC遮挡技术的治疗计划(HSH_IMRT),利用Compass系统对治疗计划进行剂量学验证。靶区处方剂量为50 Gy,分25次完成。比较两种治疗计划结果与剂量验证结果中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结果 计划结果显示,与H_IMRT比较,HSH_IMRT靶区剂量均匀性更好,适形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心脏Dmean较前者降低23.67%(t=13.693,P<0.05),心脏其他亚结构的DmaxDmean均较前者下降。剂量验证结果显示,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均匀性与适形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H_IMRT与H_IMRT比较,全心脏的Dmean降低24.88%(t=13.782,P<0.05);除左心室、右心室外,其他心脏亚结构的Dmax以及所有心脏亚结构的Dmean均降低。患侧肺的V20Dmean在计划结果与验证结果中均显示HSH_IMRT更低。结论 在H_IMRT中合理引入MLC遮挡技术能够在保证其剂量学优势的前提下更多地减少心脏组织的受量,进一步降低心脏发生放射性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