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经B超引导下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后穿刺点止血及预防静脉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7年2月至2017年5月经B超引导下穿刺技术行PICC穿刺的患者100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穿刺后立即使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覆盖在穿刺点上,再使用3 M透明敷贴覆盖;对照组穿刺后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在穿刺点上,再使用3 M透明敷贴覆盖。两组患者均使用弹力绷带包扎固定24 h。每天观察穿刺点渗血及有无红、肿、热、痛,硬结生成并记录,连续7 d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穿刺点的出血程度、静脉炎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能明显减轻经B超引导下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术后患者穿刺点渗血及静脉炎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惠尔藻酸盐敷料在PICC穿刺点渗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PICC穿刺点渗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将无菌纱布置于穿刺点后用灭菌透明贴固定,观察组将康惠尔藻酸盐敷料置于穿刺点后用透明贴贴敷固定,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康惠尔藻酸盐敷料在治疗PICC穿刺点渗血中的作用明显优于无菌纱布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ICC穿刺点分别应用藻酸盐敷料和无菌纱布块两种不同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患者56例。对照组患者在穿刺点处用3cm×3cm无菌纱布块按压,实验组患者在穿刺点处用5cm×5cm藻酸盐敷料按压。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后平均出血持续时间和穿刺点渗血分级。结果实验组穿刺点渗血持续时间[(6.6±4.3)h]短于对照组[(16.2±3.7)h],且实验组渗血分级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藻酸盐敷料按压PICC穿刺点的止血效果优于无菌纱布块,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何润芳 《包头医学》2017,41(4):46-49
目的:研究康惠尔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在PICC穿刺口反复渗液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本科住院的60例出现PICC穿刺口渗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无菌小纱块加压包扎、3M透明敷贴固定的方式处理渗液的穿刺口,治疗组使用康惠尔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外敷、3M透明敷贴固定的方式处理渗液的穿刺口.观察两组患者的渗液消退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期间导管维护费用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治疗组的渗液平均消退时间为(4.37±0.96)天,明显快于对照组(7.47±1.87)天,住院期间导管平均维护费用(4.07±0.88)百元,低于对照组(7.18±1.27)百元,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惠尔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可有效治疗PICC穿刺口反复渗液,降低导管的维护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藻酸盐敷料在PICC穿刺部位止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在PICC穿刺部位止血的疗效。方法对30例PICC穿刺点出血的患者采用了藻酸盐敷料治疗处理,并进行了严密观察。结果 30例出血全部治愈,治疗天数最长1d,最短4h,无感染。结论藻酸盐敷料用于PICC穿刺部位止血效果好,此方法易于被患者接受,不但能减少患者的痛苦,还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王莉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11+214
目的探讨自制弹力绷带用于预防白血病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3例行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PICC置管成功后对照组常规采用3M透明敷料加纱布固定,观察组在3M透明敷料加纱布固定的基础上,加用自制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穿刺点出血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出血情况:0级9例,Ⅰ级11例,Ⅱ级7例,Ⅲ级3例;观察组出血情况:0级17例,Ⅰ级15例,Ⅱ级1例,Ⅲ级0例。观察组穿刺点渗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后穿刺点采用自制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止血效果好,操作方便,是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8例PICC置管后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于PICC置管24 h后,在穿刺点无渗血情况下于静脉穿刺点上方8~10 cm处连续微波治疗5d,对照组用热毛巾局部湿热敷法,连敷5d,观察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73%,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P=0.032).结论: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予微波治疗可有效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藻酸盐敷料应用于中心静脉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疗效。方法:对11例中心静脉置管后穿刺点渗液使用藻酸盐敷料,外覆盖3M9546HP贴膜,观察渗液吸收、换药的频次、渗液好转的情况。结果:11例患者使用藻酸盐敷料后10例有效。结论:藻酸盐敷料治疗中心静脉穿刺点渗液效果明显,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患者行PICC置管中的价值。方法将82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患者就诊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PICC置管并发症进行预防,内容主要有静脉炎、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及移位等的风险预防。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穿刺点渗血率为(17.7%vs3.2%),静脉炎22.6%vs4.8%),感染发生率(14.5%vs3.2%),两两比较,均P〈0.05。结论PICC置管常见的并发症有静脉炎、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及移位,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治疗,增加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的预防PICC置管过程中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低PICC应用于血液患者化疗过程中所致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PICC置管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8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常规压迫止血:用无菌纱布小方块压在PICC置管穿刺针眼上,贴上透明敷料,压迫时间30 min以上。实验组明胶海绵压迫止血:用明胶海绵折压在PICC置管穿刺针眼上,贴上透明敷料,再包扎上弹性绷带,压迫时间1~5 min。结果:观察组渗血天数、渗血量及按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胶海绵压迫法止血效果好,且可减少人工压迫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预防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69例患者采用皮下隧道法PICC静脉置管(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传统PICC静脉置管(对照组),置管期间加强感染监测和护理.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期间穿刺部位渗血、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过程中及留置期间出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导管移位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隧道法穿刺PICC导管置管方法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预防PICC穿刺部位出血及导管移位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潘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49-1750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穿刺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白血病患儿249例,其中经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患儿125 例为观察组,头静脉置入PICC患儿124 例为对照组.比较2 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导管堵塞及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静脉炎和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儿经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与头静脉置入PICC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导管堵塞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应用金黄散与低分子肝素钠合用预防及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经患者知情同意后,根据医生开医嘱先后顺序,将80例患者间隔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PICC置管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并选择6 cm×7 cm的金黄散与低分子肝素钠的敷料沿穿刺静脉走向平行覆盖于透明贴膜上方,下缘距穿刺点2~3 cm,覆盖3~7 d;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置管后导管护理,如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再覆盖金黄散与低分子肝素钠的敷料,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并比较应用硫酸镁湿敷和应用金黄散与低分子肝素钠合用的敷料治疗静脉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1例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共有8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应用金黄散与低分子肝素钠合用的敷料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8例(88.89%)治愈,1例(11.11%)显效;应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炎,14例(87150%)治愈,1例(6.25%)显效.结论 金黄散与低分子肝素钠合用的敷料能有效预防及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银离子伤口敷料预防老年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穿刺处红肿渗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ICC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PICC术后给予观察组银离子伤口敷料,给予对照组传统常规敷料,比较两组术后穿刺处红肿渗血、疼痛程度以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术后7 d穿刺处红肿渗血总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疼痛、轻度疼痛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中度、重度疼痛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9、15 d伤口愈合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离子伤口敷料能够有效预防老年PICC术后穿刺处红肿渗血,减轻疼痛程度,促进伤口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凝酶与CHG敷料对小儿白血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止血的应用效果。方法:经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按置入PICC先后顺序,将置管后第24 h换药时仍有出血的白血病患儿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明胶海绵3次折叠放置于穿刺点上方,外覆盖3M透明敷料。观察组使用血凝酶粉针剂撒于穿刺点上方,外覆盖CHG抗菌透明敷料。观察2组患者72h后穿刺点出血程度。结果:观察组穿刺点出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白血病PICC穿刺点处使用血凝酶与CHG抗菌透明敷料进行早期干预,止血效果好,并有预防感染作用,有效减少换药次数,减少护士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白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738-1739
目的: 探讨水胶体敷料预防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PICC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置管完毕后按传统方法使用透明贴膜固定;观察组在置管完毕后使用透明贴膜固定导管并在穿刺点上方3~5 cm处沿血管走向使用水胶体敷料.结果: 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4.0%,对照组为2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水胶体敷料在PICC后能有效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粘式聚氨酯敷料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12月,接受PICC置管的62例鼻咽癌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湿热敷;实验组用10cm×10cm自粘式聚氨酯敷料(痊愈妥超薄泡沫合成敷料)沿穿刺静脉走向平行覆盖于穿刺点上方2~15cm处。观察5d内两组穿刺部位之上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3.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粘式聚氨酯敷料能有效降低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早产儿PICC置管与带管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并行PICC置管的208例早产儿患者中,随机选择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PICC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PICC并发症(断管、堵管、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断管、堵管、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早产儿PICC置管与带管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较大,显著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夏春香  俞曦 《现代医学》2012,40(6):725-726
目的:观察增强型溃疡膜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PICC置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置管成功后均以透明敷料固定导管。常规换药24 h后实验组选择增强型溃疡膜沿穿刺静脉走向平行覆盖于透明贴膜上方3~7 d;对照组同时间予50%硫酸镁湿敷。观察两组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5%,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溃疡膜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药涂敷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在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8例PICC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80例),观察组行PICC置管后24h,在穿刺点上方3~4cm处延穿刺静脉走行预防性涂敷中药10×5cm,连续5d,对照组行PICC后不应用中药外敷,观察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6.41%,对照组为17.5%,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置管后预防性中药涂敷可有效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