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外周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更好地保护上肢静脉和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我院引进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方法 从肘窝静脉插入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留置。结果 应用PICC输液19例,最短留针3天,最长35天,留针20天以上16例,平均留针20天,完成输液320天,无反复穿刺现象。结论 PICC是一种封闭式置管针,导管由一种特殊的生物材料制成,柔软、光滑、不易折断,可随血管弯曲,病人可带管做轻微活动,穿刺技术也易掌握,穿刺成功亦高,并且可以减少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和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李浩  于静蕊  李志强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110-4112
目的对比分析肿瘤患者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穿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护理模式与常规健康教育和护理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抽取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将其编号,单号为观察组(n=105),双号为对照组(n=105)。观察组应用CNP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和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并在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率及健康教育达标率调查。结果观察组发生穿刺处渗血5例、机械性静脉炎4例、PICC堵塞3例、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PICC脱出1例;对照组分别为12、10、8、6、6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779,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4.3%(78/1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2%(101/105);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率71.4%(75/105)、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1.4%(96/105);两组满意率和健康教育达标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8.3168和12.5956,P<0.05)。结论对行PICC穿刺的肿瘤患者进行护理时,将CNP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使护理人员尽早发现并发症,并尽快采取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和健康教育达标率,而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有效地改善了护患关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实现了医院优质、高效、低耗的目标管理。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置管术现被临床广泛使用,尤其是对肠外营养的病人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营养途径。我院自2003~2004年4月,开展了颈内静脉置管术,收效甚好,现总结了30例置管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应用于重症患者、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肿瘤患者HCC给药,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 置管成功率100%,最长保留5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维护简单、留置时间长、不妨碍患者日常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携带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出院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按照随机采样的原则,将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84 例携带经外周经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 )出院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盲选法将选取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2 例,前者运用常规指导干预,后者运用延续性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的 PICC了解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 PICC 了解程度上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对携带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出院肿瘤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对 PICC 的了解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肿瘤患者的并发症的护理与防治,探求最合理的留置PICC导管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本院160例肿瘤化疗患者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给药并观察。结果: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160例,顺利完成化疗,留置时间32~180d,平均74d。结论:外周静脉PICC化疗具有维持时间长,置管成功率高的特点,可降低静脉炎及疼痛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无痛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80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进行观察,并分析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480例患者中,发生导管堵塞29例,血栓形成15例,置管部位感染3例,导管脱落6例,静脉炎2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42%;余406例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PICC是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和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护理人员应对行PICC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预见性的评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1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一种操作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在PICC留置过程中,护理不当极易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如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栓形成,导管阻塞等,甚至导致留置管失败。现将PICC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神经外科病人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应用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将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应用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7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心静脉置管组37例,外周静脉置管组34例.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4.6%(35/37),外周静脉置管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1%(33/34),P>0.05.中心静脉置管中位留管时间为91天,外周静脉置管中位留管时间为5天,P<0.001.中心静脉置管组没有1例发生化疗所致栓塞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而外周静脉置管组则有64.7%的病例发生化疗所致药物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长期保留,在肿瘤病人的化疗、抢救和高营养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自2000年10月以来,采用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应用于心内科所收治的117例危急重症患者的情况进行总结,其中用于抢救病人80例,TPN24例,测CVP13例。结果一次穿刺置管成功104例,经第2次或第3次穿刺后置入导管13例。本组病人留置导管时间最长42 d,最短3 d,平均置管时间(15±6.8)d。短期置管(≤7 d)48例,发生局部肿胀5例,中期置管(8~29d)44例,发生局部肿胀9例,发生静脉炎4例;长期置管(〉30 d)25例,发生局部肿胀5例,发生静脉炎2例。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易掌握的置管技术,适用于心内科危急重症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经外周不同静脉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从肘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保证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从而避免了患者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1].在穿刺过程中通常首先选择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最后选择头静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现将两种不同静脉途径行PICC的应用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直直视下行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体会与护理经验。方法:对26例经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大肠癌患者进行直视下留置PICC,从操作手法、护理要点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26例患者穿刺均1次成功,护理中重点要求解剖位置明确、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及时更换敷料。26例患者中穿刺成功后送管失败1例,出现局部皮肤红肿1例。结论:直视下留置PICC适合大肠癌化疗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失败后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对于患者顺利完成操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方法,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避免高渗液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及组织坏死。方法:将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以下简称PICC)置人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静脉输液。结果:72例患者一次性穿刺置管69例,成功率为95.8%;输注各种药物后未出现药物外渗及严重的导管并发症,保证了治疗顺利完成。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而有效、正确的导管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肿瘤患者及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预防和减少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及老年病人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以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方法 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54例肿瘤及老年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 应用PICC导管54例,插管成功率为98.15%,留置时间10 d~1年.平均置管时间107.53 d,除1例导管材质过敏外,均完成治疗.结论 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安全、简便、留置时间长、成功率高等优点,减少了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及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国内所有已经发表的有关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的评价,进一步分析这两种置管方法在临床中应用的利弊。方法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有关干预试验的研究方法,采用GRADE3.5.1软件对所有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1.2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PICC单次置管成功率高于C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1,95%CI(1.01,1.45);P=0.04];PICC组导管感染率低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3,95%CI(0.12,0.89);P=0.03];PICC组误入动脉的发生率低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1,95%CI(0.03,0.49);P=0.004];而PICC组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CVC组[RR=4.17,95%CI(1.42,12.29);P=0.01];两组气胸、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导管尖端异位、导管口渗漏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间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具有单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128例肿瘤患者采取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结果 128例肿瘤患者,穿刺成功126例(98%),2例因血管走向畸形多次送管失败.结论 PICC置管具有安全、方便、易于维护、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可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了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使化疗周期能够顺利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邱萍  郭素媚  朱寒贫  孙雪琴 《吉林医学》2008,29(14):1199-1200
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大多数化疗药物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为了避免化疗药对外周静脉的破坏或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中心静脉置管已为临床肿瘤内科患者首选的用药方法。近年来该方法已在临床普及使用。为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至关重要。中心静脉置管后,只要与皮肤感染相关护理措施得当,就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2006年4月~2007年3月,经锁骨下路径行中心静脉置管387例,感染率1.8%,明显低于以往报道(23.6%),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策略对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肿瘤科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共92例。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此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计划拔管及非计划拔管时间及各种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置管部位中选择右侧贵要静脉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选择硅胶管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置管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为8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干预组1次置管成功率为86.9%,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血栓形成均明显减少(P <0.05)。导管相关感染、出血点、导管破损的发生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有利于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