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后,体重、胰岛素敏感性和排卵情况的变化.方法7例年龄在19~29周岁的初诊PCOS患者给予吡格列酮15mg/d和二甲双胍(格华止)1000mg/d,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体重、简化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水平(空腹和服糖后2h)、性激素、泌乳素和卵巢超声检查、基础体温曲线、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7例患者均出现月经来潮,体重减轻,血胰岛素、睾酮、黄体生成素水平降低,卵泡刺激素升高,基础体温曲线呈双相曲线.卵巢超声检查无显著变化.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倒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治疗,B组30例给予二甲双胍联舍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腱岛素抵抗、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高教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A组治疗后水平(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联合盐酸二甲双胍与盐酸吡格列酮后胰岛素减量的幅度。方法:将45例初始均以门冬胰岛素30特充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25例)和吡格列酮组(20例),观察血糖得以控制同样理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8.0mmol/L)情况下2组治疗前后胰岛素减量的幅度。结果:治疗6周后,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胰岛素使用剂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胰岛素降低幅度大于吡格列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均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二甲双胍组在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方面优于吡格列酮组,且经济又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 253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甲双胍组(500 mg,3次/天)及吡格列酮组(15 mg,1次/天),疗程12个月。观察血管内皮功能、胰岛B细胞功能、冠状动脉造影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胰岛抵抗指数均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胰岛B细胞功能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间的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水平、胰岛B细胞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12个月后二甲双胍组的体质量指数低于吡格列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个月后二甲双胍组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及弥漫性血管病变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及弥漫性血管病变发生率较吡格列酮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均具有明显的降糖、改善胰岛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在降低体质量指数及改善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方面,二甲双胍优于吡格列酮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达英-35联合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IR)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PCOS患者,对照组采用达英-35、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达英-35、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氧化应激反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IR[空腹胰岛素(FINS)、脂联素(APN)]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2个月经周期,两组SOD、APN水平均上升,MDA、FINS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SOD、APN水平高于对照组,MDA、FIN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英-35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能够降低PCOS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改善IR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3例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500nag,3次/d)及吡格列酮组(15mg,1次/d),疗程12个月。观察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下降,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胰岛素功能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水平、胰岛素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12个月后二甲双胍组的体质量指数低于吡格列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12个月后二甲双胍组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优于吡格列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两种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均具有明显的降糖、改善胰岛素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在降低体质量指数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二甲双胍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7.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136-3137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血糖和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连用6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2hlNS)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明显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排卵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25例,予吡格列酮15 mg,2次/d口服3个月,观察内膜厚度及排卵情况.选取吡格列酮诱发排卵者8例为实验组,输卵管性不孕15例及自发排卵的PCOS患者8例为对照组1和对照组2,于排卵后第7天采取内膜,测定ER、PR、AR及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结果:使用吡格列酮3个月后的诱发排卵率为30.43%.实验组与对照组1相比内膜间质和腺体的ER、PR、AR及整合素α v、β3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与对照组2相比间质和腺体的ER、PR、AR的表达显著降低,整合素αv、β3表达明显增高.结论:单独应用吡格列酮能有效诱发PCOS患者排卵,并能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CRP、IL-6的影响。方法:将50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均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白介素-6、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仅在吡格列酮组降低,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的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连续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对接受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后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继续利用利格列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2017年4月~2017年9月40例(对照组)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与2017年10月~2018年4月40例(观察组)接受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2hPBG、HbAlc、BMI低于对照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接受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利格列汀治疗能够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同时有助于控制患者体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预处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不孕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副反应.方法:将65例PCOS合并IR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环丙孕酮 + 二甲双胍组(A1组)和环丙孕酮 + 吡格列酮组(A2组),两组治疗前的血激素水平、体质指数及有关糖代谢指标、IR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分别比较不同药物预处理后患者血激素水平、BMI及有关糖代谢、IR指标的变化以及促排卵的效果.结果:A1、A2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黄体生成素、睾酮、2 h胰岛素及2 h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下降,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显著升高(P < 0.05);而治疗后A1、A2两组间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 > 0.05),两组排卵率和妊娠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副反应:A1组患者中63.3%有明显胃肠道反应,73.3%体重明显下降,A2组患者中34.3%出现水肿,体重增加者占37.1%,仅8.6%有轻度胃肠道反应,两组的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应用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或盐酸吡格列酮治疗PCOS合并IR的不孕患者,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内分泌及IR,均获得良好的排卵率和妊娠率,由于副作用不同,适合于不同PCOS患者而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40例)、二甲双胍组(40例)及联合治疗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胰岛素(INS)的变化。结果:连续服吡格列酮3个月后其FPG、2h-PG、HbAlC及空腹胰岛素(FINS)与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肾功能等无影响。结论:吡格列酮能显著降低血糖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胰岛素抵抗患者排卵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PCOS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500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给予罗格列酮4mg/次,1次/d,口服;2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血清睾酮、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体质量指数及排卵率。结果 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S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INS、HOMA-IR、血清睾酮、LH、LH/FSH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排卵率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FINS、HOMA-IR及排卵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体质量指数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排卵率效果优于二甲双胍,适用于胰岛素抵抗较严重PCOS患者;二甲双胍降低体质量效果明显,适用于肥胖、胰岛素抵抗不严重PCOS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及排卵的关系。方法:对60例PCOS患者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脂联素、黄体生成素、雄激素及胰岛素及排卵率等指标。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后PCOS患者脂联素水平上升,胰岛素水平下降,排卵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脂联素与PCOS胰岛素抵抗有关,是PCOS促排卵治疗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早期代谢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雪梅  冯萍  金慧英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1):1204-120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早期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6名年龄在31-59岁的初诊代谢综合征患者,经改变生活方式1个月后,仍达到或超过诊断标准基线水平以上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15mg/d或二甲双胍1000mg/d,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血压、心率、体重指数、简化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和血脂水平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体重略有减轻,血压、心率、体重指数、尿微量蛋白/尿肌酐比值和血脂等变化不明显。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早期治疗代谢综合征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但对尿微量蛋白、血压和血脂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包括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激素水平和生化指标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并选取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采用头对头设计的关于胰岛素增敏剂治疗PCOS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文献进行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ata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共有25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结果在3个月疗程组,二甲双胍降低体质量指数(BMI)的疗效优于TZDs(P<0.00001);TZDs组的排卵率高于二甲双胍组(OR=0.65,95%CI:0.43~0.99);TZDs降低雄烯二酮(A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幅度大于二甲双胍(P值分别为0.01、0.0002、0.002);TZDs降低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优于二甲双胍组(P值分别为0.0008和0.03)。在6个月疗程组,二甲双胍降低BMI和甘油三酯(TG)的幅度大于TZD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和P<0.0001),而TZDs降低多毛评分(F-G)分数的幅度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内分泌门诊选择 40例确诊PCOS患者 ,给予二甲双胍 15 0 0mg/d ,共 3个月 ,测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LH、FSH、T及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 ,并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结果 :服二甲双胍 3个月后 ,PCOS患者的LH、T水平均显著下降 ,空腹胰岛素水平及曲线下面积显著降低 (P <0 0 1) ,有 5例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受孕 ,2 5例患者月经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及好转。结论 :使用二甲双胍可以明显降低PCOS患者的LH、T水平 ,纠正胰岛素代谢异常 ,使部分PCOS患者的月经规则 ,使之排卵及受孕。而且口服二甲双胍时副反应轻 ,价格不贵 ,可以作为PCOS患者治疗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给予36例PCOS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二甲双胍500mg,3次/d,罗格列酮4mg,1次/d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24周血清胰岛素、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性激素水平及体重指数进行检测。结果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可降低血清空腹胰岛素、睾酮、黄体生成素、体重指数水平(P〈0.05),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经阴道B超卵泡穿刺术治疗耐氯米芬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对胰岛素抵抗、排卵率、妊娠率的影响.方法:66例耐氯米芬PCOS患者,分为二甲双胍口服联合经阴道B超卵泡穿刺术治疗组(联合组,33例)和单纯经阴道B超卵泡穿刺术治疗组(单纯组,33例),观察2组治疗后的排卵率及胰岛素抵抗情况,并随访2组的自然妊娠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的排卵率均比治疗前升高(均为P<0.01).单纯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情况无明显变化;联合组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数比治疗前及单纯组明显改善(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P<0.05).2组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妊娠率为24%,联合组为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经阴道卵泡穿刺可提高耐药PCOS患者的排卵率,同时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并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