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炎是呼吸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发病率高,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引起,由于病原体变迁、易感人群结构改变(如社会人口老龄化、吸烟人群的低龄化)、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增高、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引起细菌耐药性增高等,虽然新的强效抗生素不断投入应用,但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很高.在各种致死病因中居第5位.本节主要介绍肺炎球菌肺炎病人的护理.  相似文献   

2.
由于临床上广泛的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抗肿瘤药等使浅部真菌病,特别是致命性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深部真菌病发病率明显增高。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人们积极寻找各种新的高效抗真菌药。Hay等指出近年应用的抗真菌药主要有2类:多烯类  相似文献   

3.
吸入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军梅  刘刚  邓永红 《重庆医学》2008,37(4):432-434
近年来,抗生素的普遍应用虽一度使肺部感染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由于病原体的变迁、易感人群结构改变、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的增加、病原学诊断困难、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部分人群贫困化加剧等原因,使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伪膜性肠炎的病因及诊断、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智涛 《医学综述》1996,2(9):483-484
伪膜性肠炎的发病率近年有增高趋势,若未能及时诊断、治疗,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如:中毒性巨结肠、肠梗阻、肠穿孔等,死亡率达16~25%[1]。因而引起学者普遍重视。但因其病因仍未完全明确,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和预防尚需进一步探索。1 病 因PMC的发生与外科手术有关,在过去对其病因一无所知,仅视为手术后并发症。自本世纪抗生素问世以来,此病发病率突然增高,因而重新引起重视。直至七十年代初医学界认为本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根据是术前接受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患者,术后30%感染上该菌,而且大便或病变部位分离出了该菌,将这些细菌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氟康唑眼凝胶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顽固的致盲率很高的化脓性角膜炎.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皮质醇的广泛应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相似文献   

6.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是一种条件致病性、温度依赖性双相型真菌,是东南亚和我国南部地区较常见的系统性感染病原菌,主要通过感染免疫功能缺陷者引起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临床常表现为系统性播散性感染,病情凶险,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加以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PSM的发病率显著增高[1],流行区域不断扩大[2],有可能成为新的突发性传染病[3].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的医源性腹泻,是抗生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1])。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ADD的关键,应引起广泛重视~([2])。颅脑出血术后易合并重型肺部感染等,常需应用高效广谱抗生素进行预。因此AAD在颅脑出血术后病人发生率不断增高,成为抗生素应用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是二  相似文献   

8.
医学资料表明,应用药物是引起老年人腹泻的常见原因,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而腹泻可加速人体衰老的进程。在我国,85%的老年人因一种或多种疾病需要药物治疗。引起老年人腹泻最常见的药物有:①抗生素类;尤其是克林霉素和氨苄青霉素;②抗代谢(细胞素)类:氟脲嘧啶、氨甲喋呤;③心血管系统药物;甲基多巴、洋地黄、奎尼丁、心  相似文献   

9.
[背景 ]药物引起血尿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病例报告 ]5例病人因发热、咳嗽而静脉滴注抗生素 ,而后引起血尿 .[讨论 ]临床用药时 ,应掌握好用药原则 ,合理用药 ,避免滥用 .  相似文献   

10.
<正>肺炎是指肺实质(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和肺间质等)的炎症,由病原菌、理化因素、过敏因素等引起,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抗生素的应用曾使肺炎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今天尽管有新的抗生素在不断问世和应用,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甚至有增高的趋势。对我院从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收治的1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14~69岁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菌群失调与抗生素应用情况 ,以增强医护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意识。方法 :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染色法诊断有无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的程度 ,并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 :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 ,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的发病率为 6 5 .0 % ,引起菌群失调的药物种类多样化 ,主要是头孢菌素、亚胺培南、青霉素、哌拉西林、克林霉素。结论 :对特殊人群使用抗生素时 ,有必要进行肠道菌群的监测 ,以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深部真菌感染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宝  王锡铭 《医学综述》1996,2(5):207-209
深部真菌感染亦称真菌病,是目前各科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恶性肿瘤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所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使机体内菌群失调或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反应而诱发。近几年来本病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应引起临床医生对这一严重并发症的重视。现简要综述如下:1 病因和发生机制1.1 抗生素与真菌病 据有关文献统计肺心病患者应用抗生素综合治疗,治疗后与白色念珠菌性败血症的发病率作了比较,结果是1959年~1963年应用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和多粘菌素B后,真菌性败血症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13.
心脑血管病与脉压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与不同脉压水平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1997年北京城市、农村自然人群高血压普查资料,共29 707例,平均随访2.1年.对在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脑血管病事件进行登记,计算不同血压水平的脉压均值、标准差,心脑血管病事件标化发病率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①在血压正常人群和高血压人群中平均收缩压水平随着脉压的增高而增高;②血压正常人群脉压在45mmHg时,脑血管病和冠心病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高血压人群脉压越高脑血管病和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③脉压每增加10mmHg,男性高血压人群死于脑血管病的危险增加1.18倍.结论脉压是一个非常强的预测指标(在我国,尤其是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升高,在青壮年人群中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亦明显增高,应引起足够重视.本对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的临床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揭丽 《肝博士》2009,(3):20-21
近年来,丙型肝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尤其是高危人群(静脉药瘾者、性乱者、以及通过血液、血制品及医源感染机会的增多等)增加,隐匿感染者不断被发现,有调查初步证实我国的丙肝感染率为3.2%,故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炎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男性稍多于女性.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我国属于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国家.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达40%~70%.幽门螺杆菌感染几乎无例外地引起胃黏膜炎症,且感染后机体一般难以将其清除而变成慢性感染.因此估计人群中成人慢性胃炎患病率超过50%.  相似文献   

17.
近年由于泌尿生殖道感染发病率的增高,以及抗生素滥用引发耐药菌株增多,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亦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是支原体感染的检测还未引起临床和实验室的重视.本文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检测现状作分析,并对检测技术中的难点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latombosis.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易引起血栓脱落诱发肺栓塞(PE),重者危及生命.产妇、外科手术病人及肿瘤患者是DVT的高发人群,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致残和致死疾病之一,且发病率还在迅速增高,早期识别AMI的高危人群对指导治疗、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其中.伴随AMI出现的右束支阻滞的临床意义越发引起注意,我们应用超声心动图仪观察.伴随AMI出现的右束支阻滞患者左室重构的发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D)旧称老年性痴呆,是广泛性大脑皮质萎缩引起的,以功能减退和行为、性格障碍为主的老年常见病。随着我国社会高速的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口出现的老龄化,AD的患病率也逐渐增高,据报道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达10%,8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则高达25%[1]。它不但使患者身心崩溃,而且给家庭成员带来极大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