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肝细胞肝癌患者伴门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发生率相当高,尸解资料显示肝细胞癌癌栓发生率为44%~84%,临床资料为34%~50%。伴有癌栓的肝细胞癌患者其预后很差,如未加治疗,生存时间仅2.4—2.7月,如予全身化疗,中位生存期为3.9—9.2月。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综合治疗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 CX  Zhang Y  Gao L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2):942-945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分析、筛选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141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分别采用TACE治疗、TACE+手术切除、TACE+PEI治疗和TAI治疗。根据多因素回归模型,对患者年龄、性别、血清AFP、ALT、HBsAg、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及数目、血清白蛋白水平、门静脉癌栓、肿瘤病理类型和血清HBeAg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平均生存23,59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44.5%、25.8%和7.4%。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治疗方式、门静脉癌栓和肿瘤病理类型与TACE综合治疗预后有关(X^2=45.993,P=0.0001)。结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介入综合治疗安全、有效。患者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门静脉癌栓和肿瘤病理类型是影响介入综合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伴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接受外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近8年18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其中66例接受直线加速器外放疗作为放疗组,114例未接受外放疗作为对照组,放疗组与对照组间影响患者的主要预后因素除肿瘤标志物有差别外,其他因素无明显差别。放疗组放疗方法为常规分割,局部放疗癌栓,放射治疗剂量介于36~60Gy(中位50Gy)。放射治疗中及治疗后随访肝功能、影像学检查和生存情况。应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的生存期。结果66例癌栓患者接受外放射治疗,22例(33.3%)患者癌栓完全缓解,16例(24.2%)部分缓解,26例(39.4%)稳定,2例(3.1%)进展;1年生存率27.9%,中位生存期7.3个月。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12.3%,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外放射治疗显示出很强的保护因素(RR=0.408,P<0.001)。放疗组病人生存情况与甲胎蛋白水平无关;但与γ-GT水平、肝内病灶单多发、癌栓存在的部位有关。死亡原因多为肝内肿瘤未控制导致肝衰。对照组下腔静脉系统癌栓患者生存情况比门静脉癌栓患者差,相反,放疗组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情况好于门静脉癌栓患者。结论结合外放射治疗可明显延长肝细胞肝癌伴有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期,肝内原发肿瘤灶为单发的癌栓患者,放射治疗更能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门静脉癌栓是中晚期肝癌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和总体生存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精准治疗和多学科协作诊疗等理念不断深入,除传统的手术治疗外,局部消融术、靶向药物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三维适形放疗等多种手段的联合应用,经过临床应用证实疗效更加显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综合治疗理念已贯穿始终。本文就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最新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健 《癌症进展》2013,11(4):319-322,350
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门静脉癌栓的出现则表明肝癌已近中晚期,预后很差。随着对门静脉癌栓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的改进,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本文就近年来临床上关于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敏  王延风  徐海燕 《中国肿瘤》2016,25(6):438-441
[目的]探讨影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住院死亡患者的资料,从性别、年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门静脉癌栓、Child-Pugh分级等方面研究影响患者死亡的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0月.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肿瘤治疗方式、门静脉癌栓、ECOG评分及Child-Pugh分级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相关.[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门静脉癌栓、Child-Pugh分级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预后极差,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合经皮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对32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合经皮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采用DT2 Gy/次,5次/周;根据肿瘤体积大小,给予DT45 Gy~60 Gy/23~30次,对于肿瘤体积比较大,不能耐受高剂量放射治疗的病人,在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达到处方剂量后,缩野针对门静脉癌栓加量至DT60 Gy/30次.观察近期疗效,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结果原发灶肿瘤缓解率68.8%,门静脉癌栓缓解率87.5%,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是56.3%、31.3%、21.9%,中位生存期15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卡氏评分、Child分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血清转氨酶升高和放射性肝损伤是常见的并发症.结论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合经皮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有较好的疗效,肝功能Child分级、卡氏评分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肝门淋巴结清扫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转移规律以及肝门淋巴结清扫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肝脏切除前常规进行肝门区域淋巴结清扫;对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部位、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以及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113例中18例(15.93%)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其中肝细胞肝癌10例,胆管细胞癌7例,混合型肝癌1例。术中门静脉、胆总管及肝动脉周围的淋巴结均被清扫,清扫的淋巴结平均数为(3.8±1.6)个。有肝门淋巴结转移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而无肝门淋巴结转移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两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17.12%和4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淋巴结状态是肿瘤患者1个重要的预后因素,显著影响患者生存率。肝门淋巴结清扫是安全的,对没有慢性肝病的胆管细胞性肝癌患者应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9.
叶颖江  万大方 《肿瘤》1997,17(6):445-448
探讨肝细胞癌nm23┐HI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方法通过Northernblot杂交技术检测56个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中nm23┐HImRNA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大小、血清AFP值、肝内转移或门静脉癌栓、包膜侵犯、TNM分期等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nm23┐HImRNA表达水平与肝内转移和/或门静脉形成癌栓,以及TNM分期呈负相关,在mRNA低表达组,66.7%的肝癌伴肝内转移和/或门静脉癌栓,73.3%为TNMⅢ、Ⅳ期肝癌。结论nm23┐HI基因低表达在肝癌浸润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nm23┐HImRNA表达水平下降可作为肝内转移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细胞核DNA倍性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Flowcytometry,FCM)测定了手术切除的54例肝细胞癌,53例相应癌旁肝组织及9例门静脉癌栓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细胞核DNA倍体模式。探讨了癌细胞核DNA倍性分布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癌旁肝细胞核DNA倍性与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二倍体肿瘤主要分布于TNM分期Ⅰ、Ⅱ期及分化较好的Edmondson分级Ⅰ、Ⅱ级肿瘤。57%的异倍体肿瘤血清AFP值大于400μg/L,高于二倍体肿瘤(22.2%,P<0.05)。伴门静脉癌栓形成、淋巴结转移、肝内转移的肝癌癌旁细胞核异倍体率明显增高。7例原发癌与其转移癌同为异倍体,2例转移癌的DNA指数不同于其原发癌。结果揭示,同时测定癌及癌旁肝细胞核DNA倍体模式有助于预测肝细胞癌的进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TACE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120例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再用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与预后有关的有治疗次数、肿瘤类型、门脉癌栓、碘油沉积类型、肿瘤缩小率、肝癌分期(BCLC);多因素分析与预后相关的有显著意义的因素变量为治疗次数、肿瘤类型、门脉癌栓、肿瘤缩小率。结论:肝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多次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小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结节型、块型及巨块型;门脉癌栓为预后危险性因素,门脉主干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降低;PR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中晚期肝癌均在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基础上加门静脉癌栓内无水酒精注射术(PEI)。结果:穿刺准确度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总有效率76%。结论:TACE加PEI治疗中晚期PHC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效果优于单纯的TAC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影响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lolization, TACE)序贯联合微波凝固消融(percutaneous micro wave coagulation therapy, 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方法  本研究收集本科收治的97例接受TACE序贯联合PMCT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 再利用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结果  本组肝癌患者的1、2、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8.2%、43.2%、28.8%、13.4%。单因素分析与预后有关的因素为肿瘤大小、临床分期(BCLC)、Child-Pugh分级、门脉癌栓、动静脉瘘、PMCT治疗次数及体力状况(ECOG评分)。Cox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与预后有关并具有显著意义的因素为肿瘤大小、临床分期、门脉癌栓、PMCT治疗次数及体力状况。   结论  适当重复PMCT治疗可以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限。大肝癌、门脉癌栓为预后的危险性因素, 巨块型肝癌及伴门脉主干癌栓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34例经手术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HCC合并PVTT患者术后1个月内死亡2例,32例恢复良好。获随访29例(90.6%),中位生存时间为16.2个月,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37.9%、24.1%、10.3%和3.4%。其中术后行门静脉及肝动脉双置管灌注化疗者23例,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7.1%、42.9%、28.6%、14.3%和4.7%,中位生存时间为19.6个月;单纯手术组9例,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5.0%、22.2%、11.1%、0、0,中位生存时间为13.5个月。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切除加PVTT摘除术是治疗HCC合并PVTT有效的方法之一,术后门静脉和肝动脉双置管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A 50-year-old man having an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as admitted to our institution. An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m showed infiltrative mass in the right liver with tumor thrombus invading into the main trunk and contralateral branch of the portal vein. Repetitiv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reduced a tumor size and shrunken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The tumor marker levels such as AFP and PIVKA-II decreased. During follow-up, he was diagnosed as having an impending rupture of HCC with acute abdominal pain. He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 He died of liver failure 66 months after the first treatment. Although he had a highly advanced HCC with tumor thrombus of the portal vein, repetitiv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herapy may prolong survival.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对3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进行治疗,放射治疗采用常规分割,总量介于36~60 Gy之间,观察近期疗效,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肿瘤缓解率为47.2%,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是55.5%、38.9%和22.2%,中位生存期11.2个月。放射性肝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有较好的疗效。对何种治疗剂量较为合适以及治疗方法先后顺序的选择,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陈珏  肖建军 《肿瘤学杂志》2014,20(9):746-750
[目的]分析小肝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9%、69.30%、56.1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血清AFP水平等是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则显示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分级、肝硬化及门静脉癌栓是独立预后因素(RR=3.07,4.43,7.05,14.02,P均〈0.01)。[结论]小肝癌具有与大肝癌相同的肝病史,门脉癌栓是最有价值的预后指标,早期发现及手术切除,能有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HCC)并门静脉癌栓(PVVT)的疗效。方法: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32例HCC合并PVVT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肿瘤及癌栓的近期疗效,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结果:原发灶肿瘤近期有效率71.9%,癌栓有效率为81.3%。平均生存时间为20.63±1.2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9.0±1.02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癌栓类型、肝功Child-Pugh分级、卡氏评分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TACE联合3DCRT治疗肝癌合并PVTT疗效好,损伤小,易耐受,是治疗HCC合并PVTT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吕毅  韩冰  于良  刘昌  袁博  潘承恩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2):1814-1816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原发性肝癌(PHCC)的疗效和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对26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PHCC合并PVTT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计算术后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单因素分析11项临床病理因素对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手术采用肝癌切除术联合门静脉癌栓摘除术。术后总的1,2,3年生存率为50%,16.7%和8.3%,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术后定期行门静脉或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1个月,而单纯手术者为7.2个月,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是否化疗和肿瘤大小(以10cm为界限)对术后生存有影响。结论: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PHCC合并PVTT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没有禁忌证者应为首选。术后是否化疗和肿瘤大小影响术后生存时间,术后应常规进行化疗。  相似文献   

20.
A 73-year-old man was followed up for HCV-associated chronic hepatit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developed in segment 8 of the liv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P-RFA) was used to treat the tumor in June 2004. Afterwards, the patient underwent repetitiv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against recurrent tumors 5 times. An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m (CT) showed an infiltrative mass in the left liver with tumor thrombus invading into the umbilical portion. Transarterial infusion (TAI) therapy of cisplatin (CDDP) was performed 2 times, in January and June of 2010. The size of the main tumor was decreased according to CT, and tumor marker levels such as AFP and PIVKA-II also decreased, but tumor thrombus of the portal vein developed into the main trunk (Vp4). We started therapy with sorafenib in July, 2010. Two months later, an abdominal CT revelaed further reduction of the main tumor and a shrunken tumor thrombus of the portal vein back to the left lob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orafenib against HCC with tumor thrombus of the portal vein continued for 9 mont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