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手术患者术后安全转运交接流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惠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816-3817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术后安全转运的措施。方法:分析总结本院105例术后患者转运途中的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和交接流程。结果:患者术后的转运时间虽然很短,但仍然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安危,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交接流程的安全、规范是医院护理安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安全转运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08例老年患者术后转运途中的风险因素,对可能发生的意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108例老年患者术后的安全转运及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结论 老年患者术后转运的时间虽然很短,但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仍然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因素,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做好预防性护理,是保障患者围术期安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手术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交接流程中的安全措施。方法分析总结200例手术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手术患者交接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仍然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因素,规范并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结论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交接流程的安全、规范是医院护理安全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4.
髓机选取实施转运交接管理前3 0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后3 0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转运交接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不满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管理系统显著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有效地加强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交接转运的安全性,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内部交接时的工作效率,转运途中的安全性和护理记录的完整性。方法在2016年1月到6月400例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全过程应用护理程序分阶段对患者的安全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并且分别针对患者病情发展在患者的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应用护理程序解决患者问题。是整个过程有连续性动态性综合性。通过和2015年同期的转运结果相对比,结果显示提高了院内转运的安全性,院内交接转运护理事故为0.转运途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家属满意度升高,交接效率提高,相关科室满意度也提高。结论护理程序在急症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应用降低了转运风险,对保证危重症病及时整治与就和,提高服务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对手术室患者转运和交接工作进行改进后,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参照组)我院手术室患者的转运和交接工作进行分析,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实验组)我院对手术室患者转运和交接工作进行了改进,细化转运交接记录单,严格术前术后交接流程、增加信息反馈环节等工作,统计改进工作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病患对护理工作(手术室)的满意度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医院和手术室,必须要对患者的转运和交接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改进工作,才可避免发生不良事件,保证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病患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有效地加强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交接转运的风险管理,提高急诊危重患者内外部交接时的工作效率、转运途中的安全性和护理记录的完整性。方法通过分析急诊科危重患者交接转运过程中存在的人身及信息安全问题,建立相应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制定院内交接转运流程,培训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急救技能,加强急救药品、物品、设备的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院内交接转运时护理事故为"0",危重患者及时明确诊断得到快速救护,家属满意度升高,交接问题减少,交接效率提高,部门合作矛盾减少。结论加强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交接转运的风险管理,对保证危重病及时诊治与救护、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风险,确保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本文从转运前的准备工作、病情评估、转运方式和搬运工具的选择、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搬运时的护理和完善转运后的交接工作等方面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常有报道在手术室交接患者过程中,出现各种失误发生的个案,由此引发各种医疗护理纠纷。其原因是很多护理细节不到位,导致存在各种不安全的因素未及时排除,本文对此提出了手术患者交接在护理方面的相关探讨,并着重提出规范并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是防范错误的患者、错误的术式、错误的手术部位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李巧梅  宴爱云 《吉林医学》2013,34(23):4851-4852
目的:探讨表格式交接核对单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的优越性。方法:手术室与各临床护理单元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使用表格式"手术患者交接核对单",对比采用表格式交接核对单前后交接记录书写时间、工作人员和患者满意度、一级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结果:与使用表格式交接核对单之前相比,交接记录准确率高、书写时间明显减少,工作人员和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显著减少。结论:采用表格式交接核对单,在手术患者交接过程中交接项目简捷明了,责任明确,减少了护士书写时间,增加转运安全性,提高工作人员和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急诊冠心病患者在由急诊室至监护病房转运中的交接技术以及护理要点的临床实践经验。方法通过规定和不断完善门急诊与科室之间的患者交接制度,完善转运流程,制定交接班制度的具体内容,充分准备转运中必要的设备和仪器设施,加强转运患者的相关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方法。结果充分保证了门急诊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在运往导管室、监护室及其他检查科室过程中的安全,最大程度减少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专业人员工作效率,给予危重患者最及时最有效最安全的手术治疗以及护理措施。结论制定交接班制度具体内容,对于冠心病危重症患者的门急诊转运,急救以及手术治疗预后效果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芳 《海军医学杂志》2009,30(2):143-144
全麻患者复苏后大多病情不稳定,随时会发生变化.把患者安全快速运送至相应科室,并做好安全交接,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院加强了患者复苏后返至病区的转运交接护理管理工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强患者转运安全的护理管理措施,规避转运风险,减少矛盾,提高交接工作效率。方法对481例患者采用转运前先联系并取得家属同意及配合,医务人员陪同转运,在转运途中对患者实施使用安全带、手腕识别带,抢救药械、转运登记本随患者走直到转运结束等措施。结果481例患者转运途中均安全,交接顺利,无纠纷发生。结论加强患者转运护理安全管理,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加强护士责任心,有利于护患以及科室之间的协调,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王冉  刘婷  王天龙  李颖  沈童  曹朋  王林 《北京医学》2021,43(12):1241-1243
目的 基于信息化平台构建手术患者转运"抢单"模式,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9年所有择期手术,将1-6月实施"抢单"模式前的择期手术作为对照组,7-12月实施"抢单"模式后的择期手术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手术交接模式,试验组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手术患者转运"抢单"模式,比较两组手术患者交接失误率、接/送手术患者时间、手术室护士及运送人员对转运流程和"抢单"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基于信息化平台手术患者转运"抢单"模式应用前后,试验组共转运交接20054例手术患者,对照组共转运交接19745例手术患者,手术患者交接失误率由1.8‰降至0.2‰、接/送手术患者平均时间由(25.92±6.69)min降至(18.87±5.0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士和运送人员对转运流程和"抢单"模式的满意度分别由56.6%升至87.7%、50.0%升至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信息化平台手术患者转运"抢单"模式,动态监测手术患者转运信息,实现患者信息在手术室-运送过程-病房的无缝交接,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手术室工作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邓锐颖  潘宁萍 《微创医学》2012,7(2):211-213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身心性疾病,心脏介入手术是治疗各种心脏病患者的重要手段[1],它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2]、射频消融术、起搏器安置术及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而心脏介入治疗的复杂性及危险性,增加了各环节的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3]。因此在术后患者院内转运途中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制定相应护理对策,保证患者安全转运是提高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最终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总结1例胸腔镜联合颈胸入路左肺上沟瘤切除伴锁骨下动脉置换术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术前主要通过术前访视、阅读病案资料及与手术医生沟通后,充分做好了患者的护理评估、物品的准备尤其是人工血管的制备、人力资源的准备、以及术前静脉通路的选择、压力性损伤和深静脉脉血栓发生风险的评估和预防措施的落实,为患者做好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如何做好锁骨下动脉热缺血的管理、人造血管置换的护理配合、以及乳糜漏的观察等护理措施的落实,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完成;术后患侧肢体的观察和护理、管路安全的严格落实和患者的转运交接护理措施的落实,使患者安全的返回病房。该手术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巡回护士统筹、协调能力和洗手护士术中的应急能力,为同类手术积累了较多的手术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患儿复苏后转运风险因素评估及对策。方法:总结分析本科196例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术后小儿转运途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和交接程序。结果:196例患儿麻醉复苏后安全转运回病房,2例患儿腹腔引流管脱落入手术室重新放置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及时发现清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患儿安全转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正群 《吉林医学》2014,(21):4814-4815
目的:探讨骨科高龄患者长途转运的安全转运措施,保证患者顺利安全到达目的地。方法:分析、总结以往长途转运高龄患者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风险因素,从围转运期的环节入手,通过建立转运风险评估表进行预见性评估,医护配合,实施规范性护理流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老年患者的风险护理。结果:2011年~2012年长途转运骨科高龄患者108例,107例顺利完成转运,患者及家属满意。结论:重视院前急救,转运全程安全坚持"预防为主",加强转运途中的护理,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少与出诊相关的意外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9.
概述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现状与研究进展,总结转运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探讨规范系统的转运护理流程,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于术后患者安全转运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成立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作小组,绘制工作流程图,识别术后患者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分析原因,根据高风险因素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实施工作改进后,各项失效模式危急值均下降,改造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方法前瞻地发现术后患者转运流程中潜在的风险,进行流程改造,有效地降低了术后患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