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鼻咽癌局部复发与放疗后改变中的价值。[方法]放射治疗后常规MRI发现异常病变的100例NPC入组,分析DWI表现,测量病变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并对不同性质病变的ADC值进行比较。[结果]59例局部复发,3例颅内复发灶DWI图像呈等信号,余均呈高信号。26例放疗后水肿/纤维炎症反应2例DWI呈稍高信号,余均呈低信号。8例放射性坏死DWI均呈明显高信号。局部复发、放疗后水肿/纤维炎症反应及放射性坏死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4±0.12(×10-3mm2/s)、1.93±0.13(×10-3mm2/s)及0.41±0.10(×10-3mm2/s),三组ADC值有显著性差异(F=292.548,P〈0.01)。以平均ADC值〈1.0×10-3mm2/s及〉1.5×10-3mm2/s,分别作为诊断局部复发和放疗后水肿/炎症反应的阈值,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4.2%、71.4%及86.6%、100%。[结论]DWI表现及病变的ADC值差异有助于鼻咽癌局部复发与放疗后水肿/纤维炎症反应等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价值.方法:采用扩散加权成像分析43例软组织肿瘤,其中恶性25例,良性18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扩散加权成像的扩散敏感因子(b值)为0.500s/mm2.选取肿瘤实体部分最大感兴趣区,尽量避开坏死、出血、瘢痕及钙化等不均质成分.分析各病灶的扩散加权图像特点,比较良、恶性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差异.3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进行DWI检查,分析ADC值的变化特点.结果:恶性肿瘤的ADC值(0.96±0.31×10-3mm2/s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的ADC值(1.92±0.63×10-3mm2/s和肌肉组织(1.69±0.47×10-3)mm2/s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与肌肉的ADC值无明显差异.ADC值为(1.38×10-3mm2/s时,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3%.3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进行DWI检查,其中2例化疗后ADC值升高,1例无ADC值的明显变化.结论:ADC值在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ADC值对于化疗效果评价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与组织学对照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刘杰  谭大林  王飞 《癌症进展》2017,15(11):1286-1289,1295
目的 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良恶性腮腺肿瘤鉴别诊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疑似腮腺肿瘤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和DWI资料,比较良恶性腮腺肿瘤影像学表现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中时间-强度曲线(TIC)分型在良恶性腮腺肿瘤中的差异,以病理检查结果 为准,分析常规MRI诊断、DWI诊断和两者联合诊断恶性肿瘤的效果.结果良性肿块边界多清晰,以腺瘤和腺淋巴瘤最常见,T2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均匀或不规则强化,伴周围结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肿大.良性腮腺肿瘤中腺淋巴瘤和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ADC值均较低,其他良性肿瘤的ADC值较高,恶性肿瘤的ADC值多数介于两者之间;良性腮腺肿瘤中多形性腺瘤和其他良性肿瘤及恶性腮腺肿瘤的ADC值分别为(1.185±0.113)×10-3、(1.430±0.524)×10-3、(0.996±0.254)×10-3 mm2/s,均高于良性肿瘤中腺淋巴瘤(0.768±0.133)×10-3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的TIC曲线分型中缓升型34.29%、平台型25.71%、速升速降型40.00%与恶性肿瘤10.00%、75.00%、15.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联合DWI诊断恶性腮腺肿瘤的灵敏度85.00%和准确度87.27%高于单纯MRI诊断或DWI诊断(P﹤0.05),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应用于鉴别良恶性腮腺肿瘤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b值肾上腺病变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表现,比较不同b值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之间的差异,探讨最佳b值的选择并尝试寻找鉴别肾上腺良、恶性病灶的ADC值阈值.方法 对3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单个肾上腺病变患者行MRI检查和DWI扫描,b值分别取0、400、800、1000 s/mm2,观察不同b值下病灶的信号差异,同时分别测量ADC值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b为0 s/mm2时,所有病灶的信号和T2WI信号一致,当b值为400、800和1000 s/mm2时,随着b值升高,良性病变的信号下降程度较恶性病变明显,囊变、坏死区信号减低明显,实性部分信号变化不明显;②3个b值组肾上腺病变的平均ADC值有显著差异(F=23.092,P<0.05),随着b值的增大,平均ADC值逐渐减小;③肾上腺良、恶性病变平均ADC值在b值为400 s/mm2时无统计学意义(t=-1.932,P=0.063),b值为800、1000 s/mm2时有显著差异(t=-2.290,P=0.029;t=-2.257,P=0.031);④对b值取800 s/mm2时得出的ADC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736,诊断阈值为1.52×10-3 mm2/s.结论 肾上腺病变的DWI扫描b值取800为较佳选择,此时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56±0.49)×10-3 mm2/s,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25±0.24)×10-3 mm2/s,DWI对肾上腺肿瘤性质的判断有一定补充的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将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鉴别良恶性咽后淋巴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44例伴咽后淋巴结肿大的鼻咽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根据病理活检及临床随访分为良性组13例和恶性组31例。比较DWI信号及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spersion coefficient,AD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ADC值的最佳临界值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其诊断效能并分析不同信号及大小恶性淋巴结ADC值的差异。结果 44例患者共65枚咽后外侧组淋巴结纳入分析,其中良性组(23枚)和恶性组(42枚)的ADC值分别为(0.833±0.095)×10-3 mm2/s、(0.737±0.136)×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以65枚良恶性咽后外侧组淋巴结的ADC值判断良恶性并绘制ROC,AUC为0.756,以0.769×10-3 mm2/s作为最佳诊断临界值,诊断良恶性的敏感度为78.3%,特异度为64.3%。恶性淋巴结信号均匀组与不均匀组的ADC值分别为(0.688±0.092)×10-3 mm2/s、(0.787±0.156)×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恶性淋巴结最大短径≤10 mm组与>10 mm组的ADC值分别为(0.745±0.146)×10-3 mm2/s、(0.731±0.131)×10-3 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8)。结论 3.0T MR DWI的ADC值对咽后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DWI有助于提高最大短径<5 mm的转移性咽后小淋巴结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瘤周水肿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恶性胶质瘤及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2例恶性胶质瘤(≥Ⅲ级)和24例脑转移瘤患者进行常规MRI扫描和DWI检查。分析比较两者肿瘤的边缘特征及瘤周近、远侧水肿带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结果]恶性胶质瘤近瘤水肿带的ADC值及rADC值分别为1.44×10-3±0.15×10-3mm2/s和2.01±0.24,远瘤水肿带分别为1.81×10-3±0.21×10-3mm2/s和2.49±0.33。脑转移瘤近瘤水肿带的ADC值及rADC值分别为1.70×10-3±0.22×10-3mm2/s和2.43±0.44,远瘤水肿带分别为1.81×10-3±0.18×10-3mm2/s和2.54±0.41。恶性胶质瘤和脑转移瘤近瘤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远瘤水肿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胶质瘤近、远瘤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转移瘤近、远瘤水肿带的ADC值和rADC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WI上,恶性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边缘特征以及瘤周近、远侧水肿带的ADC值及rADC值的差异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Luo JD  Liu YY  Zhang XL  Shi LC 《癌症》2007,26(2):168-171
背景与目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目前惟一能观察活体水分子微观运动的成像方法,能够检测出与组织含水量改变有关的形态学和病理学的早期改变,已广泛应用于脑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目前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本文目的在于探讨DWI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52例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DWI资料,包括恶性病灶27个,良性病变36个.DW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技术.以10例正常乳腺为对照组.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比较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ADC值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并用于诊断.结果:DWI对乳腺病变的显示良好.良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59±0.26)×10-3 mm2/s,95%参考值范围为(1.07~2.11)×10-3 mm2/s;恶性病灶平均ADC值为(0.87±0.23)×10-3 mm2/s,95%参考值范围(0.42~1.32)×10-3 mm2/s;正常腺体ADC值为(1.98±0.31)×10-3mm2/s.95%参考值范围(1.38~2.58)×10-3 mm2/s,三组ADC值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Az值)为0.96(95%可信区间0.92~1.00),诊断阈值为1.22×10-3 mm2/s.以此值作为良、恶性判断标准,敏感性88.9%,特异性87.9%,准确性85.0%.结论:ADC值有助于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DWI在乳腺癌的诊断上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常规MR结合DWI及其ADC值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18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分析肿瘤的常规MR表现、DWI信号特点及其ADC值等影像学特征。18例腹膜后肿瘤中,良性7例,恶性11例。MR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8.89%(16/18),良恶性诊断符合率为77.78%(14/18),组织类型符合率66.67%(12/18)。本组7例良性腹膜后肿瘤的ADC值为(1.88±0.58)×10-3 mm/s,11例恶性腹膜后肿瘤的ADC值为(1.06±0.45)×10-3 m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显示,综合分析常规MR、DWI及ADC值等影像表现不仅对腹膜后肿瘤的检出及定位有较为可靠的价值,而且有助于肿瘤的良恶性判定及组织类型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DC值测量对颅脑DWI高信号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DWI高信号肿瘤分类,并测量其ADC值.结果: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淋巴瘤ADC值分别为(0.90±0.16)×10-3mm2/s、(0.75±0.21)×10-3mm2/s、(0.86±0.11)×10-3mm2/s、(0.91±0.16)×10-3mm2/s,各肿瘤之间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之间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DWI高信号肿瘤ADC值测量可以提供脑肿瘤的组织成分信息,ADC值可预测胶质瘤级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子宫颈癌放化疗效果进行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子宫颈正常志愿者13名,子宫颈癌患者32例,年龄29~72岁,平均45.75岁.32例子宫颈癌患者于放疗前及放化疗后1~3个月内行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取b值分别为(0,300)s/mm2及(0,600)s/mm2.在轴位DWI图上分别测量正常子宫颈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及子宫颈癌患者子宫颈肿块ADC值,对放化疗后子宫颈病变区进行ADC值的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当b=(0,300)s/mm2时,正常子宫颈ADC值平均为(1.72±0.31)×10^-3 mm2/s,放疗前子宫颈癌为(1.10±0.24)×10^-3 mm2/s,放化疗后的子宫颈病变为(1.61±0.23)×10^-3 mm2/s;当b=(0,600)s/mm2时,正常子宫颈ADC值平均为(1.46±0.25)×10^-3 mm2/s,放疗前子宫颈癌为(0.89±0.21)×10^-3 mm2/s,放化疗后的子宫颈病变为(1.54±0.18)× 10^-3 mm2/s;b=300 s/mm2的ADC值均高于b=600 s/mm2时.子宫颈癌组ADC值低于正常子宫颈组,放化疗后病变子宫颈的ADC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同组不同b值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DWI与ADC值的联合可以更为客观、准确地分析病变,有助于评价放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