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T与普通X线影像不同,它是数字化重建图像。窗口技术是指利用调节窗宽和窗位而得出对比度清楚的优质图像。如果窗宽、窗位调节不当,就不能充分显示器官组织结构和毗邻关系,甚至会使病变被掩盖、遗漏,而有些病变因其大小、形态、位置、密度和演变过程不同,有时即便是常规的窗宽、窗位也显示不出来。因此,如何正确运用窗口技术,以获得使病变部位在图像中明显地呈现出来,是提高CT诊断符合率的关键。现将我们在窗口技术选择与应用方面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扫描和处理方式对肝癌图像细节显示的影响,便于临床诊断.方法:选用同一患者的延迟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平扫肝癌图像,分别进行插值处理、灰度显示和窗口处理,比较原图和处理后图像的细节变化.结果:同一患者在不同方式下扫描的肝癌图像可以从不同角度和细节展示病变信息,通过对不同时期图像的插值、灰度处理和窗口处理,发现插值技术和窗口技术处理过的图像细节更清晰,诊断更容易.结论:利用3种插值方式及对应的灰度插值都可以改变图像的质量,选择合适的窗位、窗宽能使待观察病变部位的亮度和对比度更适宜,图像更清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filter技术在眶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收集43例眼外伤眶骨骨折患者的64层螺旋CT图像,将骨算法重建图像与利用filter技术所得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对图像分别进行骨算法重建及filter技术处理,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64层螺旋CT后处理filter技术结合窗技术可准确显示眶骨各部的骨折,可以取代骨算法,能够明显提高诊断及治疗速度。  相似文献   

4.
正常CT图像窗口有一灰阶标尺,其排列由上到下共16阶依次由亮到暗,逐级排列,即:8比特亮度曲线(γ曲线)呈一条正斜线。故障时,显示为灰阶标尺从上数第五阶开始,跳跃至最亮,其余再依序排列。当观察扫描图像改变窗宽(WINDOW)窗位(LEVEL)时,图像灰阶也出现对应于灰阶标尺的阶跃,即:γ曲线线性段出现阶跃,影响对病人图像的诊断。显示控制部分工作原理框图如附图。显示控制由微处理器(MPU)及窗宽墙位存储器(WLM)两块电路板组成。其功能简述如下:五微处理器(MPU)主要由8085微处理器及图形存储控制器组成。其功能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窗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AS早期斑块患者70例,均采用常规CT、CT窗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AS早期斑块的诊断率,分析不同窗宽下AS早期斑块显示情况。结果:CT窗技术检查对AS早期斑块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CT诊断(P<0.05)。窗宽250Hu、窗位200Hu下AS早期斑块图像异常显示率最高;窗宽200Hu、窗位200Hu下AS早期斑块图像异常显示率次之。窗位均为200Hu时,窗宽250Hu对AS早期斑块图像异常显示率明显高于窗宽300Hu、350Hu、400Hu、500Hu(P<0.05)。结论:CT窗技术在AS早期斑块诊断中有重要意义,200~250Hu/200Hu(窄窗)可能是AS早期诊断最佳显示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的CT窗宽技术对颅底成骨性骨质破坏的影响,从而寻找出显示成骨性骨质破坏的最佳CT窗技术。方法:通过对5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的鼻咽颅底扫描后,选择的不同的CT窗技术,分析在各种窗技术下对成骨性骨质破坏的显示情况,而探讨最佳窗位。结果:三种不同的窗技术对成骨性骨质破坏的显示各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CT窗技术影响成骨性骨质破坏的显示,窗高400Hu,窗宽2200Hu时显示成骨性骨质破坏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速螺旋CT容积扫描在腕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或可疑的26例腕关节(42骨)骨折患者行高速螺旋CT容积扫描,并应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处理图像。结果 容积扫描后处理图像能清晰准确显示骨折线,并对骨块大小、移位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准确了解,尤其对细微线性骨折及小骨片来源显示清楚。结论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多方位重建技术用于腕关节骨折检出率、确诊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卢永超 《现代医院》2012,12(9):44-45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及三维重建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2011年间因临床诊断为泌尿系结石行CT扫描资料。扫描包括常规平扫、肾皮质期、肾实质期、肾排泄期,根据梗阻程度选择合适的扫描延迟时间,所有原始图像均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重建,得出CTU后处理图像。结果本组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单纯肾结石15例,单纯输尿管结石23例,单纯膀胱结石7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10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膀胱结石3例,肾、输尿管及膀胱多发结石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优良的成像质量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而获得多种模式的二、三维图像,并可多平面、多方位、立体地显示肾脏、尿路及血管病变,结合泌尿系造影可提高结石检出率及评价尿路有无梗阻及其程度,对IVP不显影或不能确诊的泌尿系结石可明确诊断,可为临床医师手术提供直观资料。  相似文献   

9.
GE16排螺旋CT扫描仪是较为常见的CT扫描设备,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并且具有较强的图像处理能力,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占有率。GE16排螺旋CT扫描仪在使用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各种故障,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本文重点对GE16排螺旋CT扫描仪常见故障处理进行了分析,包括扫描曝光中断、预热后扫描曝光中止、扫描中断、做节校准平衡检测确认后扫描架内出现碰撞声、扫描后图像重建速度慢。同时提出了GE16排螺旋CT扫描仪维护保养建议,包括加强日常清洁以及防尘、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控制外界环境参数。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技术的最佳扫描参数,强化延时时间及图像重建方法。方法:对21例行主动脉血管造影患者采用团注追踪法CT增强扫描。速率3.0 ml/s、对比剂1.5~2 ml/kg,经肘静脉团注。当感兴趣区对比剂浓度达到阈值后触发扫描,完成增强数据采集,经图像重建处理,显示主动脉。结果:主动脉对比剂流入峰值时间平均为20 s。按2.5 mm层厚重叠50%进行数据重组,然后行VR、CPR、MIP、SSD图像重建。结论:利用Smartprep软件实时追踪对比剂浓度技术,采用优化的扫描参数、恰当的图像后处理技术,MSCT能清晰地显示主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的ASIR(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值在降低头部图像噪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型号为Discovery CT750 HD的宝石CT,对32例受检者进行头部扫描。扫描结束后在双侧侧脑室最大层面重建图像,FOV25cm、层厚5mm、间隔20mm,共5层,分别将ASIR值设定为0%、20%、40%、60%、80%、100%重建图像,窗宽为100HU、窗位为35HU。在一侧侧脑室内选取圆形感兴趣区,测量不同的ASIR值时侧脑室脑脊液的CT值与标准差,应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间侧脑室脑脊液的CT值标准差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随ASIR百分比的增加,图像噪声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提高ASIR值能够降低图像噪声。扫描时,采用较高ASIR值具有降低射线剂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42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后作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等后处理技术。结果 容积扫描后处理图像能清晰准确显示骨折线,并对骨块大小、移位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准确了解。结论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具有很大意义,对临床治疗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CT诊断质量取决于CT扫描工作的质量。而CT扫描工作的质量与准确的CT扫描设计和CT工作流程质量控制息息相关。工作流程的质量控制应包括:病人呼吸的训练,窗口技术的合理应用,CT的准确标记,病灶大小和CT值的测量,胶片的冲洗打印。另外临床医师、影像医师与CT技师的协调也相当重要,只有这样按CT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按既定CT设计要求,实施准确的CT扫描,扫描出高质量的、能充分反映出人体病理状态下的CT征象,从而提高CT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应用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进行VR及SSD三维重建的32例肋骨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32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轴位图像并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共发现29例患者出现肋骨骨折,3例病人诊断结果肋骨骨折可疑,建议复查,确诊率90.6%。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立体、直观、清晰地显示肋骨骨折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金显武 《医疗装备》2011,24(1):33-34
多层螺旋CT的后处理功能已普遍应用,图像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CT图像的评价和对疾病的准确检出率。因此,图像后处理中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获得较高质量的后处理图像,本文从前期准备、扫描方案、软件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CT原始数据是指CT扫描时探测器收到的透过人体后衰减的X线信号经放大与模拟数字转换后所得的数据(raw data)。原始数据经过重建计算机进行重建处理后,形成能显示图像的显示数据(display data)。显示数据除了直接用于临床诊断之外,还能用丰富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图像处理,以获得更有诊断价值的图像。可见原始数据决定了显示数据提供诊断信息的多少,它对影像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我院选取40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小喵及三维图像重建。结果40例患者显示有颌面部骨折,螺旋CT扫描图像机器重建图像可以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骨折线的走向及移位情况等。结论对于颌骨折患者采用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CT三维图像融合技术,将CT输尿管造影(CTU)分期图像进行融合,以弥补CTU图像上输尿管分段显影的缺陷。方法对46例行常规CTU扫描的患者的图像进行三维图像融合后处理,对比处理前后图像上输尿管显影的完整性,由两位诊断医师评价融合后图像的实际意义及对诊断的帮助。结果 46例患者的融合后图像结果显示,有43例图像可显示输尿管全貌,很好地解决了CTU各期图像上输尿管显示不全的问题;有41例诊断阳性,4例诊断阴性,1例诊断不清,需借助逆行尿路造影检查进行诊断。结论使用CT三维图像融合技术能够同机融合出高质量的CTU输尿管整体影像,便于诊断医师全面、多角度地观察病变,对提高相关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医用X—CT成像和临床应用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医用X—CT在成像设备技术,包括探测器、球管和图像后处理技术方面的进展,对心脏成像、CT灌注技术、三维CT技术、低剂量扫描技术等在临床中的应用做了介绍.并提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革 《医疗装备》2010,23(7):7-9
CT扫描图像的伪影是与被扫描器官结构无关的异常影像,这些异常影像降低了图像质量,甚至可能影响到对病变的分析与诊断。在CT成像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伪影,识别这些伪影、了解它们产生的原因或来源,可以避免误诊和图像解释上的困难,很多CT伪影是可采用适当方法加以降低、避免或消除,是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是医学工程技术的工作内容。本文针对临床实践中常见伪影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其来源及处理方法,通过质量控制的手段减少CT伪影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