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于1978 -0 8~2 0 0 3 -12共行多囊肾患者肾移植14例,8例于移植术前切除多囊肾。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14例中,男12例,女2例,年龄3 0~5 7岁。移植前均有双肾体积明显增大,高血压,10例有肉眼血尿。6例于移植术前分别切除双侧多囊肾,2例切除单侧多囊肾,其中2例切肾与移植同时进行,其它6例于移植前2~11个月切肾。血液透析次数18~10 5次。供肾年龄19~42岁,供受者血型相符,淋巴毒试验0 5 %~4%。热缺血时间5~11min ,冷缺血时间4~14h。除早期1例采用硫唑嘌呤(Aza)、泼尼松(Pred)二联用药外,其余13例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疗法,7例用环孢素A(CsA)、Aza、Pred ,6例用CsA、酶酚酸酯(MMF)、Pred。定期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CsA全血谷值浓度等,调整用药量。2 结果本组14例总的人/肾1年存活率均为92 9%。最长带肾健康存活已15年。1例因慢性排斥反应而摘除移植肾。术后慢性排斥反应1例,肝损害3例,肿瘤1例,心源性哮喘1例,脑血管意外2例,感染2例,尿酸增高3次。3例分别因脑血管意外、肺癌、感染而于术后5个月、2年、7年...  相似文献   

2.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三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 (HAR)是一种反应最急剧 ,后果最严重的排斥反应[1 ] 。我院 1998-12~ 2 0 0 3 -0 3共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164例 ,发生移植肾HAR 3例均为首次尸肾移植(发生率 1 83 %) ,现报告如下。例 1 男性 ,3 2岁。供受者血型均为A型 ,HLA -A、B、DR6抗原 1个错配 ,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 <10 %,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 (CDC) 0 0 3。首先利用供者左侧肾动、静脉分别与受者右侧髂外动、静脉端侧吻合 ,开放血流约 2min移植肾出现紫斑 ,继之全肾呈紫黑色 ,泌尿停止 ,排除肾动脉血栓形成及痉挛等情况后临床诊断为HAR ,立…  相似文献   

3.
营养支持在7例肾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997~ 2 0 0 0年 ,我院实施肾移植手术 7例。同种异体尸肾移植 6例 ,同种异体活体肾移植 1例。其中男 6例 ,女 1例 ,年龄 2 4~ 4 6岁 ,平均 38岁 ,术后营养支持 32~ 4 7天 ,平均 34天。2 方法 本组均为尿毒症终末期患者 ,血液透析持续 3个月以上 ,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低于 10 %。移植前水、电解质失衡初步纠正 ,营养状况、贫血程度有所改善 ,基本可承受手术 ,观察移植前与术后 1月的营养指标的变化。3 术后营养支持原则3 1 术后 1~ 2天由于手术、麻醉、肠蠕动未恢复正常 ,进食可致腹胀 ,暂禁食 ,人体所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活体供肾肾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3例活体供肾肾移植临床资料。结果13对供受者全部存活。所有移植肾肾功能均在术后2~4 d恢复正常,无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受体术后10 d发生急性排斥,抗排斥治疗逆转。人/肾1年存活率100%;13例供体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0 d内出院。结论活体供肾肾移植安全可行,效果优于同期尸体供肾移植,且能缓解肾源短缺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后肾动脉真菌感染致供肾动脉破裂(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2 0 0 0 -10~2 0 0 4-0 3共施行肾移植手术10 9例。期间移植肾真菌感染至供肾动脉破裂2例,均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例均为男性,年龄5 0~5 5岁,平均5 2 5岁。发病时间术后8~10d ,平均9d。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PRA阴性。1·2 术式及术后治疗 2例患者均为供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移植术后免疫移植剂采用环孢素A(CSA 5~7mg·kg-1 ·d-1 )、霉酚酸脂(MMF 15 0 0mg·d-1 )及泼尼松(Pred 2 0mg·d-1 )。1·3 临床表现 患者发病前无畏寒、发热、移植肾区疼痛、尿少等。WBC :7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亲属活体肾移植后移植肾组织活检资料,并结合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亲属活体肾移植65例,其中有血缘的亲属供肾移植63例,夫妻间供肾移植2例。供、受者间HLA配型,1条单倍型相同者55例,2条单倍型相同者7例,5个抗原错配者2例,完全错配者1例。均采取开放手术取肾。供肾热缺血时间1~7m in,冷缺血时间1.5~2 h。术后应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65例中,有15例接受16次移植肾活检,结果4例次为急性排斥反应(Banff分级均为Ⅰ级),3例次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逆转,1例合并慢性移植肾肾病,治疗无效,恢复透析;3例次为移植肾退行性病变(其中2例合并急性环孢素A肾毒性损伤),2例减少环孢素A用量,并加用西罗莫司,效果良好,1例将环孢素A转换为西罗莫司,效果不佳,恢复透析;4例次为急性肾小管坏死,采用他克莫司和霉酚酸酯联合用药,并辅以透析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虽然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的发生率低,但仍应重视术后移植肾组织活检,将被动活检转为主动的计划性活检,以提高亚临床排斥反应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更好地识别造成移植肾排斥的特异性抗供者HLA的IgG类型同种抗体,将Flow-CDC方法应用于肾移植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对96例等候肾移植受者同时进行PRA、NIH-CDC和Flow-CDC实验,并观察了其中34例接受NIH-CDC阴性肾移植术的受者近期移植效果。结果Flow-CDC和NIH-CDC两种实验方法的阳性率[27·8%(42/151)和17·2%(26/151)]之间呈显著性差异(2=14·06,p<0·001)。另外,PRA阴性受者其NIH-CDC和Flow-CDC均为阴性,阴性吻合率100%;在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34例受者,其中20例PRA阴性受者接受了NIH-CDC和Flow-CDC均阴性供肾,移植后未发生排斥,移植肾功能迅速恢复;13例接受NIH-CDC和Flow-CDC均阴性供肾的致敏受者中,1例发生急性排斥经治疗后逆转,12例无排斥移植肾功能良好;1例PRA阳性再次移植受者接受了NIH-CDC阴性而Flow-CDC阳性的供肾,移植后第2d出现少尿,第10d切除移植肾。结论Flow-CDC方法是一种能够识别具有补体结合能力的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的交叉配型技术,比经典的NIH-CDC方法具有更敏感,可标准化,快速等优点,对预示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方面更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8.
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在高致敏受者肾移植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原则在肾移植高致敏受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应用莱姆德细胞板通过补体依赖微量淋巴毒性试验检测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应用单抗干板进行供受者HLA-I类抗原分型;应用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Micro-SSP)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对14例高致敏肾移植受者采用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选择供者,观察其供受者相配情况及移植效果。结果:按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供受者HLA CREGs DR0,1和2错配(MM)分别为4例(28%)、6例(44%)、4例(28%),无3-6错配;而按传统的HLA-A,B,DR抗原配型原则,其0,1,2,3和4MM,分别为1例(7%)、3例(21%)、5例(36%)和5例(36%),无4-6MM者,其中0-1错配仅有4例。肾移植术后仅有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OKT3治疗逆转,所有受者术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良好的HLA CREGs配型,可以显著提高供受者相配率,对减少致敏受者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存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营养支持在23例肾移植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已公认肾移植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终末期患者最积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营养支持是影响移植肾功能恢复及病人长期存活的重要一环。我院自 1993年 5月起开展营养支持配合临床治疗 ,现对营养支持的应用方法及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2 3例 ,男 19例 ,女 4例 ;年龄 16~ 6 2岁 ,平均年龄 4 4 9岁。 2 3例病人均于 1993年 5月至2 0 0 1年 2月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 ,术前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均系尿毒症终末期患者 ,术前均接受维持性血透 ,每周 2~ 3次 ,时间为 3个半月至 3年不等 ,移植术后 ,出现超急性排斥反…  相似文献   

10.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是肾移植术后早期严重威胁生命且相对少见的一种并发症.通常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是肾移植早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处理不当,可导致移植肾丢失,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其发生率为0.3%~8.5%[1].我院2005年12月至2010年11月共完成肾移植400例,其中3例发生移植肾自发性破裂,发生率为0.75%,经积极抢救,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例1 患者,男,19岁,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术前规律血液透析1年.于2009月7月14日由母亲(43岁)为其捐肾行活体亲属肾移植术.供受体血型均为O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补体依赖淋巴细胞(CDC)3%,供肾(左肾)动静脉均为单支.术前3d开始服用吗替麦考酚酯,未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巴利昔单抗等免疫抑制剂诱导,移植肾热缺血时间为1 min,冷缺血时间为75 min,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75例活体亲属肾移植的实施、观察及随访结果,探讨活体亲属肾移植供体选择指征和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总结1999年3月~2009年7月我院实施的75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供受者临床资料、风险评估、配型、手术方法及免疫抑制剂方案。结果4例供者术中轻度胸膜损伤,经及时处理无不良后果,1例供者术后发生乳糜淋巴瘘,引流2w后痊愈,其余供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肾功能正常。75例受者中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明显低于尸体肾移植,具有近期移植肾功能恢复好、经济代价小的优势,移植肾长期存活效果还有待随访观察,活体供肾也存在一些伦理学的争议。  相似文献   

12.
我院 1994年以来 ,对肾移植术后并发口腔溃疡患者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挑选肾移植术后发生口腔溃疡并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 32例。被选患者移植肾功能正常 ,近 3个月内未合并其它部位感染。男性 2 7例 ,女性 5例 ,年龄2 2~ 5 7岁 ,平均 35 3岁。发病为术后 3个月~ 97个月 ,平均16 7个月。 (2 )观察方法 :观察口腔溃疡数量、大小、部位。治疗用口服维生素C 2 0g/d ,1周为 1个疗程 ,复查后示病情延长 1~ 3个疗程。 (3)疗效标准 :①治愈 :口腔溃疡消失 ,临床症状消失 ;②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致敏受者经严格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和交叉反应组(CREG)配型后行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对82例群体反应抗体(PRA)水平较高的患者进行严格的HLA和CREG配型原则进行供、受者配型筛选,并辅助应用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结果本组移植的成功率90%(72/82),死亡率1%(1/82)。超急排斥、加速排斥和急性排斥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分别为4%、6%、28%及21%。广泛致敏(PRA〉50%)、Ⅰ类抗体阳性、术后HLA抗体阳性和供体特异性抗体组其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轻度致敏、Ⅱ类抗体阳性、术前HLA抗体阳性和供体非特异性抗体组(P〈0.01)。按HLA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4个位点错配分别为8例(10%)、20例(24%)和54例(66%);按CREG配型原则,供、受者0—1、2和3—4个位点错配分别为38例(46%)、26例(32%)和18例(22%),明显高于传统HLA抗原配型结果(P〈0、01)。适时应用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可明显降低PRA水平(p〈0.01)、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结论致敏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HLA配型和CERG配型可提高致敏受者肾移植的成功率。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10例肾移植术后骨髓抑制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重度骨髓抑制 ,治疗极为困难 ,在积极找出病因及影响因素的前提下 ,及早调整免疫用药 ,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极为重要 ,往往可以转危为安 ,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本院抢救 10例骨髓抑制病人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 4例 ,女 6例 ,年龄 2 0~ 55岁 ,体重4 9~ 80kg。 9例为同型血之供受肾者 ,1例为异型血供受肾者 ,淋巴细胞细胞毒试验 5%~ 9%者 9例 ,15%者 1例。术前谷丙转氨酶 70u者 2例、HBsAg阳性者1例 ,Ⅲ度心衰者 1例 ,血白细胞均在 3 5× 10 9/L以上 ,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肾移植前…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术后并发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肾移植术后患者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我们对 1989年 4月~ 2 0 0 0年 4月在我院肾移植患者进行调查 ,现报告如下。1 结 果1 .1  一般情况 本组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15例 ,男 11例 ,女 4例 ,年龄 2 5~ 6 2岁 ,平均 41岁。带状疱诊发生于术后 1~ 12个月内 9例、1~ 3年 6例。 15例全部治愈 ,经 8个月~ 6年随访无 1例复发。1 .2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本组 13例采用环孢素 A (Cs A) 硫唑嘌呤 (Aza) 泼尼松 (Pred)治疗 ;两例采用 Cs A Pred 麦考酚酸酯 (MMF)治疗。 Cs A起始量为 7~ 8mg.kg- 1 .d- 1 ,此后根据血药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22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22例亲属活体肾移植除1例为夫妻间供肾外,其余均为血缘亲属供肾。19例取左肾,3例取右肾,均为开放手术取肾,术后采用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或酶酚酸酯(MMF)及泼尼松(Pred)预防排斥反应。结果所有供者于术后10~14d出院,随访8~29个月,血肌酐正常,22例受者全部存活,术后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逆转;2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4个月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经治疗后白细胞正常;无外科并发症;现所有受者肾功能均正常。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优点明显,是解决肾源紧缺困境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在肾移植受者 ,尤其在致敏受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0例肾移植受者采用微量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LA -I类抗原和HLA -Ⅱ类抗原 ;莱姆德细胞板通过补体依赖微量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结果  (1)对 70例受者按交叉反应组配型原则 ,供、受者 0、1个位点错配分别为 10例 (14 .3% )和 2 4例 (34.3% ) ,明显高于传统HLA抗原配型结果(P <0 .0 5 ) ,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率 ,两种配型方法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2 ) 70例受者中女 2 4例PRA阳性 9例 (37.5 % ) ,男 4 6例PRA阳性 5例 (10 .9% ) ,女性组明显高于男性组 (P <0 .0 5 )。 (3) 70例受者中 30例术前输血者PRA阳性 12例 (40 % ) ;4 0例无输血者PRA阳性 2例 (5 % ) ,术前输血组PRA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输血组 (P <0 .0 0 1)。 (4)PRA阳性组尤其是阳性率≥ 5 0 %的受者 ,其急性排斥发生率明显高于PRA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反复输血、妊娠是PRA阳性的危险因素 ,采用交叉反应组配型和免疫吸附 ,对减少PRA阳性者肾移植排斥反应、提高移植成功率和移植物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腰开放性手术在切取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的应用及对供肾者术后早期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行经腰开放性亲属活体供肾切取术102例,总结亲属活体供肾切取的经验和体会。结果 102例供肾均成功切取,其中左肾79例,右肾23例,手术时间120~150( 130.0±4.5) min,热缺血时间30~60(45.0±3.5)s,术中及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供者于8~ 10d恢复出院。经2~48个月随访,其中2例供者术后6个月内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3~5个/HP,2例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经治疗痊愈;2例出现尿路结石,处理后结石排出;1例血肌酐轻度升高,2例出现焦虑情绪,3例出现切口疼痛,18例感觉手术侧不适,经处理后逐步缓解,均未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结论经腰开放性手术切取活体供肾方法安全可靠,供肾质量好,移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应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对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低致敏患者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患者移植后10年生存率的差异。方珐通过对97例肾移植术前HLA配型结果的观察,将PRA阳性百分率在10.71%~32.14%的低致敏患者与PRA阴性患者分为致敏组和非致敏组,在肾移植10年后生存率是否有差异的随访比较。结果在97例尸体肾移植受者中,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百分率在10.71%~32.14%之间的有23例,占23.71%;另外,有74例移植术前为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占76.28%;目前移植肾10年后,有47例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其中,有8例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术前检测PRA为10.71%~32.14%,占28.57%;计算肾移植患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阴性所占百分率与肾移植术后10年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阴性所占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移植10年后,47例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其中,有8例PRA阳性检测为10.71%~32.14%的肾移植患者HLA-A、B、DR、位点6个抗原错配l~2个抗原;有20例PRA检测为阴性的肾移植患者HLA—A、B、DR、位点6个抗原错配1~2个抗原;有19例PRA检测为阴性的肾移植患者HLA_A、B、DR、错配3个或以上抗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HLA配型可提高移植肾的10年生存率,在良好的HLA配型的基础上PRA阳性百分率为10.71%~32.14%的低致敏受者与PRA阴性的受者10年生存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16例右半结肠癌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临床中 ,有些右半结肠癌病人以急性阑尾炎的表现发病 ,多数病人仅单纯施行阑尾切除 ,而结肠癌被漏诊 ,贻误了治疗 ,影响预后。本文总结我院自 1995~2 0 0 1年 2 2 0例结肠癌 ,其中误诊阑尾炎的 16例 ,误诊率为 7 30 % (16 /2 2 0 )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6例 ,其中男 12例 ,女 4例 ,年龄 2 4~ 6 6岁 ,中位年龄 4 4岁。 6例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术中发现为结肠癌 ,6例均行右半结肠切除。 10例第 1次因急性阑尾炎表现而行阑尾切除 ,术后因各种症状复诊而发现结肠癌 ,其时间间隔 1个月~ 2年。病史中右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