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郭振武教授认为小儿湿疹、咳嗽、遗尿、厌食等多种疾病均以食积者较多,故以消食导滞为主,配合清热、宣肺、利湿等法,应用保和丸加减,治疗小儿湿疹、咳嗽、遗尿等多种疾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叶传蕙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经验撷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正气不足与湿热瘀毒蕴结是尿路感染发病的关键.其病位以肾与膀胱为中心.湿热瘀毒蕴结下焦是主要病机.湿、热、瘀、毒可以互相化生,交相济恶,贯穿于淋证的整个病程.膀胱湿热,宜清热利湿,解毒通淋;肝胆湿热,宜清泄肝胆,解毒通淋;肝肾阴虚,宜滋阴清热,解毒利湿;气阴两虚,湿热恋滞,宜益气养阴,清热利湿解毒.强调治疗时祛邪为先,重视通利水道,注重活血化淤,使水道通畅,小便通利,以排泄湿热毒邪.  相似文献   

3.
叶传蕙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经验撷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正气不足与湿热瘀毒蕴结是尿路感染发病的关键。其病位以肾与膀胱为中心。湿热瘀毒蕴结下焦是主要病机。湿、热、毒可以互相化生,交相济恶,贯穿于淋证的整个病程。膀胱湿热,宜清热利湿,解毒通淋 ;肝胆湿热,宜清泄肝胆,解毒通淋;肝肾阴虚,宜滋阴清热,解毒利湿;气阴两虚,湿热恋滞,宜益气养阴,清热利湿解毒。强调治疗时祛邪为先,重视通利水道,注重活血化淤,使水道通畅,小便通利,以排泄湿热毒邪。  相似文献   

4.
张良宇  陆为民 《中医杂志》2018,(23):1993-1995
介绍徐景藩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肠,病本在脾,关乎肝、肺、肾。基本病机为邪滞肠道、湿热壅盛、气血凝滞,以"袪邪导滞"及"脏腑相关"为治疗原则。治疗以清热化湿为基础,凉血行瘀贯穿始终,以健脾为主,佐以调肝、理肺、益肾,辅以消导、祛风、治痰。  相似文献   

5.
刘绍能教授基于胃镜检查是中医望诊的延伸之认识,创造性地提出按疮疡论治消化性溃疡。刘教授认为脾气亏虚是溃疡发病之本,热毒、酸毒、瘀毒、湿毒、食毒等邪毒侵袭是发病的损害因素,络阻血瘀贯穿始终。因此,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结合活血化瘀、解毒去邪、制酸抗损、清热利湿、消食导滞、托疮生肌等方法,综合调理肝、脾、胃,促使溃疡痊愈。  相似文献   

6.
谢晶日教授认为湿邪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致病因素,临床上以脾虚为根本,湿浊瘀血诸邪相互夹杂为基本病机,其病程缠绵,易反复。治疗上遵循急则清热利湿治标,缓则健脾补肾固本的治疗原则,临床用药上以理气健脾药物同用,清热利湿药物缓症急,温肾助阳药物散寒湿,宣通肺气药物畅通肠腑,活血通络药物祛久滞为特点,完美的做到攻补兼施,标本兼顾,并将调肝理脾,重视气机运化的思想贯彻始终,临床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湿热毒邪侵袭所为,当以清热利湿、解表透疹为治,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配合下列药膳食疗方。  相似文献   

8.
施汉章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邢国红 《新中医》2004,36(5):11-12
施汉章教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内外合邪致湿热蕴阻,气机升降失常,败精留滞日久则化瘀生痰,病机以肾虚为本,湿热、痰瘀为标,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治疗强调微观辨证,患病早期湿热蕴阻为主者治以清热利湿,中期湿热兼夹痰瘀者治以清热利湿化瘀,久病迁延脾肾两虚为主则治以益气固肾。并注重多途径给药,进行心理疏导,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应荣花主任医师善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大肠癌,其认为脾气亏虚,湿热瘀毒邪蕴结大肠,气血瘀滞不畅为大肠癌的基本病机,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扶正应以健运脾胃为先,祛邪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为主,同时根据体质的不同,因人制宜,个体化治疗,配合饮食调护,可提高肿瘤治愈率,临床应用,多获奇效。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西医治疗仍有局限性,中医药治疗慢乙肝大有可为。我们上溯经典,借鉴"伏邪温病"理论,总结并提出:慢性乙型肝炎基本病机为脾胃亏虚,正气不足,湿热疫毒之邪伏于厥阴少阳,而以伏于厥阴为主的观点;治疗上以"扶正透邪"为基本大法,其中扶正以健脾益气、养阴为主,透邪以运转少阳枢机、驱邪外出为主并配合清热化湿、利湿、活血消瘀、导滞等治法,实践于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黎崇裕  李俊  王艺霖  刘志龙 《河南中医》2022,(10):1523-1526
刘志龙教授认为,慢性糜烂性胃炎多见湿热阻滞胃肠之证,宜以消积导滞、清利湿热为主,临证常用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枳实导滞丸由《金匮要略》泻心汤、枳术汤、泽泻汤相合再加茯苓、神曲而成。用泻心汤清热,枳术汤、泽泻汤祛湿,加神曲、茯苓消积导滞,助肠胃运化。运用枳实导滞丸时,常由丸改汤,称之为枳实导滞汤,此方重在消积下滞,且药量较小,注重因势利导,即后世所谓“轻法频下”,无论是糜烂性胃炎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皆可化裁用之。  相似文献   

12.
葛友庆主任认为尿路结石病因主要是肾阳不足、湿热蕴结,浊质凝结为石,阻塞尿道而致气血瘀滞。肾虚湿蕴、气血瘀滞是泌尿系结石主要发病机理。治疗上以清热利湿、利尿通淋为法,尚需重视顾护脾肾之气。  相似文献   

13.
张伟  牛阳 《光明中医》2011,26(9):1775-1776
慢性结肠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牛阳教授认为慢性结肠炎虽病因病机复杂,但基本病机为湿热阻滞胃肠。在治疗时强调以清热利湿、行气导滞为主,擅长运用清代名医俞根初的经验方——枳实导滞汤加减,取"轻法频下"之意,疗效显著,特此介绍。  相似文献   

14.
介绍王霞芳教授以通腑导滞法、清利湿热法、清心泻脾法和养阴清热法辨治小儿口疮的临床经验,并各举医案1则。  相似文献   

15.
总结李明权教授治疗蛋白尿经验。李教授认为蛋白尿的病机为邪实和正虚,邪实有外邪侵袭、湿热蕴结、瘀血阻络;正虚以肺脾肾亏虚为主,临床将其分为湿热壅盛证、湿热夹瘀证、瘀水互阻证、阴虚湿热证,分别采用清热利湿法、清热利湿加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加利水除湿法、滋阴清热法治疗。  相似文献   

16.
鲍身涛教授认为湿疹的中医病机以肝脾失调为本,而以"湿""热""毒"为标。故治疗应重视疏理肝气、健运脾胃,同时兼顾清热、利湿、解毒等以祛除病邪,临床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中医外治法,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论治泄泻两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近20年的临床实践中,对于慢性泄泻日久,采用常规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浊、清热利湿、消食导滞、抑肝扶脾、健脾益胃、温肾健脾等)而不效者,以活血化瘀为主配以他法治之,每获良效。现择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痢疾初起以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为治疗大法。历代医家谆谆告诫,忌早用收涩之品,以防闭门留寇,使病邪缠绵,变证丛生。所以古人有“痢无止法”之说。痢疾初起,湿热蕴于肠中为主要病机时,清热化湿解毒,使邪内溃;兼以行气导滞,使邪外泄,确能收到药到病除之效。但这必须以肠道损伤不重,邪去肠道自复为先决条件。众所周知,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是肠道损伤的病理表现,又是驱邪外出的保护性反应。但当病情比较严重,肠道器质性损伤广泛为主时,尽管湿热之邪很盛,如果只用芩、连、大黄等苦寒之品,易使肠道蠕动过于频繁,进一步增加肠道的损伤。笔者在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的基础上,酌情加入收敛固涩之品,可使腹痛明显缓解,下痢次数迅速减少,里急后重很快解除,并未见有留邪之弊,且使病程缩短,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简单介绍如下:一、适应范围:1.腹痛剧烈,里急后重,下痢急频者。2.服用苦寒药“通因通用”,湿热仍未除,而正气己虚者。3.经用多种抗菌索治疗,取效不明显者。二、常用药物:以罂粟壳、诃子为常用之品。  相似文献   

19.
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乃医圣张仲景所创,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功效,治疗湿热黄疸。后世多墨守经方中分量最多为君,次之为臣,佐使又次之。笔者认为君药当为针对主病或主证而设,大黄具有攻积导滞、活血祛瘀、泻火凉血、清热解毒、利胆退黄之效,较符"瘀热在里"之主证。所述浅陋,以望指正。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运用虚实辨证理论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经验,重点探析胆囊炎的中医辨证治疗规律。分析了慢性胆囊炎的常见病因病机,发现实者以郁滞湿热多见,虚者以脾胃虚弱、肝血亏虚者多见,提出虚实可反应出疾病的发展阶段,慢性胆囊炎初期以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证居多;后期可见脾气亏虚或肝阴不足,或久病成瘀;临证多见肝郁脾虚、气虚血瘀等虚实相兼之证。治疗时必须精准辨清虚实,实者治以疏肝利胆、行气解郁;清热利湿、通腑消食导滞;理气活血化瘀等法。虚者予以健脾养血,益气养阴之法。虚实夹杂者,应权衡正虚与邪实主次与多少,根据其病因病机分别调治,或补或泻,标本兼顾。另还需值得强调的是,用药时需时时注重顾护脾胃,以防伤及正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