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对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急慢性肝脏疾病120例患者进行胆碱酯酶检测的结果。结果对肝脏疾病患者120例和健康体检人员120例进行胆碱酯酶测定,肝功能项目ALB ALT、GGT检测。对照组CHE活性(6 625±989)U/L、急性肝炎组(4 235±895)U/L、慢性肝炎组(3 500±970)U/L、重型肝炎组(2 800±825)U/L、肝硬化组(1 100±258)U/L。对照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与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与肝硬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的程度,CHE在肝病的诊断及治疗中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CHE)活性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19例各型肝脏疾病患者及45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测定急性肝炎组(5385±1182)U/L,慢性肝炎组(4147±1245),肝硬化组(2398±1395)U/L。白蛋白急性肝炎组(36.6±9.5)g/L,慢性肝炎组(39.1±10.9)g/L,肝硬化组(33.1+12.3)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能较好地反映肝病患者肝实质细胞受损程度,是一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肝功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在肝脏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急慢性肝脏疾病120例患者进行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分析。结果各肝病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表1可见肝病患者血清CHE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降低程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平行。肝病患者CHE活性与ALT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通过本组数据各组肝病中CHE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随肝脏病情程度加重而下降,急性肝炎组ALT升高明显而CHE活性下降较少,说明了急性肝炎肝细胞损伤较重,而肝脏功能较为良好;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ALT升高变化不明显,而CHE活性逐渐下降,进一步说明了肝脏合成功能下降,ALT升高变化不明显可能与“胆酶分裂”有关。因此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张爱兵  苑学  赵清君  王东芹  周洪哲 《河北医药》2010,32(18):2500-2501
目的探讨持续胃肠减压引流在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AOPP患者104例,洗胃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31例,应用传统治疗方法 ,治疗组73例,加用持续胃肠减压引流。同步留取全血标本并同步测定,观察2组有机磷农药含量和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变化。结果 2组重症患者,72h血清有机磷农药含量(19.3±0.92)ng/mlvs(33.5±1.65)ng/ml,治疗组血清中有机磷农药含量下降明显,24h血清胆碱酯酶活力(4.231±0.330)U与(0.041±0.010)U,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胃肠减压引流,加快了血清有机磷农药的清除速度,较快恢复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浅谈血清胆碱酯酶活力与白蛋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和血清白蛋白的测定,了解肝脏损伤的程度。方法用速率法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用溴甲酚绿法测血清白蛋白。对76例肝病患者、4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及9例其他疾病患者和110例正常健康体检人员,进行测定值比较。结果显示肝脏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值减低同时伴有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减低。肾病综合症及其他疾病患者血清白蛋白值减低不伴有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减低。结论慢性肝脏实质病变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减低与白蛋白浓度降低呈现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含量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慢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共47例,分别检测血清中胆碱酯酶含量。结果:(1)慢性肝衰竭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含量比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低。(2)死亡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与治愈组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胆碱酯酶含量的检测,有助于评价肝衰竭患者发作前的肝脏基础。  相似文献   

7.
刘首明  夏慧  潘少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813-1814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和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75例肝硬化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总胆汁酸和白细胞介素-6。结果:观察组TBA和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H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CHE、TBA和IL-6水平能较早地反映肝脏合成及代谢功能,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早期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农药中毒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前后胆碱酯酶的变化。方法农药中毒患者1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了血液灌流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生存率为100.0%,对照组的生存率为75.0%,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O.05)。两组治疗前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对比无明显差异,哥治疗后存活者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明显差异(P〈O.05)。治疗组存活者住院时间明显高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农药中毒患者采用血液灌注治疗能取得很好的预后效果,其疗效的发挥可能与恢复胆碱酯酶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AOP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早期血液灌流。观察全部病例的阿托品应用总量,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中间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及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阿托品应用总量、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中间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IL-1、TNF-α、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早期血液灌流能迅速清除体内毒物、清除部分炎性因子、减轻脏器损害,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35例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酶学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5例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酶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酶学变化情况。结果有机磷中毒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乳酸脱氢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胆碱酯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除4例死亡外,其余31例均治愈;且治疗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乳酸脱氢酶、胆碱酯酶的变化均恢复至正常(P〈0.01)有机磷中毒患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乳酸脱氢酶与其中毒程度成显著正相关(r=0.478,P〈0.01)。但胆碱酯酶与其中毒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抢救有机磷中毒患者过程中,及时检测其血清酶学指标的变化,对于有效地保护心肌和肝脏,采用相应有效地措施,观察其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速率法对216例肝病患者及44名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ChE活力测定。结果各类肝病组血清ChE活性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肝硬化组与另外3组肝病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血清ChE活性降低程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平行。结论血清ChE的活性降低程度与肝病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血清ChE活性的动态观察可作为判断肝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肝脏疾病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灵芝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23-3224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肝脏疾病患者(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癌)和30例健康人血清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5’-NT)、叶岩藻糖苷酶(AFU)、腺苷酸脱氨酶(ADA)、胆碱酯酶(CHE),1-谷氨酰转肽酶(1-GT)、前清蛋白(PA)等生化指标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HE、PA在黄疸性肝炎组、迁延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癌组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均P〈0.05),急性黄疸性肝炎组TBA、ALP、5’NT、AFU、ADA、γ-GT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组(t=5.667,P〈0.05),肝癌组5'-NT,AFU、ADA、γ-GT明显升高(均P〈0.05);重炎肝炎组综合阳性率明显高于黄疸性肝炎组、迁延性肝炎组和肝癌组(均P〈0.05)。结论在进行肝脏疾病诊断时,对急性黄疽性肝炎应优先检查AFU、ADA、TBA等指标,对慢性迁延性肝炎应优先检查TBA、γ-GT,对重型肝炎应优先检查TBA、CHE、PA、ADA等指标,对肝癌应优先检查5’-NT、AFU、γ-GT等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与肝功能酶学指标在临床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肝脏疾病患者120例(其中急性肝炎30例,肝硬化50例,肝癌40例)和4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TBA与肝功能酶学指标含量,分别比较各组指标的浓度变化。结果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以及肝癌组和健康组相比,血清TBA、ALT、AST、GGT和ALP水平明显偏高;急性肝炎组TBA水平最高,肝硬化组、肝癌组TBA水平均低于急性肝炎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总胆汁酸与肝功能酶学指标在临床实践中对了解和诊断肝脏疾病有着一定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35例重度AOP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HP联合HD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2,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胆碱酯酶(ChE)活力恢复时间、昏迷至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阿托品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中间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P联合HD治疗AOPP可较传统疗法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阿托品用量,缩短ChE活力恢复时间,降低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胆碱酯酶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易善复胶囊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胆碱酯酶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中腹胀、右胁刺痛不适、口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均上升(P〈0.05),但是治疗组患者升高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较佳,胆碱酯酶增高,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长托宁及阿托品在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中的效果。方法将14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治疗组使用长托宁、对照组使用阿托品,同时均伍用氯解磷定注射液,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胆碱酯酶活力复原时间、中毒症状缓解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次数、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与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但长托宁用药次数少,患者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肖启群  邓文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39-1939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和胆碱酯酶(CHE)水平与肝病诊断的关系。方法:对200例肝病患者分别检测血清TBA和CHE浓度。结果:血清TBA在各肝病组明显升高,与肝炎病程呈正相关;血清CHE在各肝病组明显降低,与肝病病程呈负相关。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BA和CHE有助于发现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的早期实质性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肝脏合成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1月-6月收治的肝硬化确诊病例148例,检测胆碱酯酶(CHE)、总胆固醇(CHO)、前白蛋白(PA)。分析CHE、CHO、PA与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积分法)的关系。结果血清CHE、CHO、PA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降低,A、B、C各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肝脏合成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以将血清CHE、CHO、PA作为评价肝脏功能的补充指标,以判断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许振琦  黄强  龚海林  陈明 《安徽医药》2013,17(9):1517-1519
目的 观察早期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04年1月-2005年1月以及2011年1月-2012年1月采用血液灌流(HP组,n=40)或非血液灌流(非HP组,n=40)治疗8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中毒农药种类和治疗前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值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HP的长托宁用量、氯磷定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都优于非HP组.结论 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的胆碱酯酶活力极早恢复,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赵磊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54-15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药物治疗方案救治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AOPP)轻度中毒的疗效及阿托品用量。方法阿托品联合氯磷定治疗35例(A组),单用阿托品治疗32例(B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中毒症状的变化、反跳现象、器官功能损害、中间综合征(IMS)及阿托品过量表现,测定两组的阿托品用量以及全血胆碱酯酶(ChE)活力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症状都明显缓解,都没有出现反跳现象、器官功能损害、中间综合征、阿托品过量的表现。两组阿托品用量、全血ChE活力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OPP轻度中毒可以单用阿托品,也可以阿托品联合氯磷定治疗。联合用药可使阿托品的用量减少,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恢复较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