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对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方法选取平顶山市中医院收治的66例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者,另外66例未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血清肌酐的水平以及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对评价急性肾损伤的灵敏度。结果入院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逐渐升高,而对照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没有显著性变化;入院4h、12h、24h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12h、24h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酐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胱抑素C对评价急性肾损伤的灵敏度比血清肌酐好(P〈0.05)。结论清胱抑素C能够比血清肌酐敏感并及早发现急性肾损伤,它可能是急性肾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理想内源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FE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19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FED方案化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分析化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结果:化疗后2例达完全缓解(CR),8例达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52.63%。化疗后较化疗前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FED方案化疗可以有效降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减轻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ysC、血清肌酐(CREA)、血清尿素氮(BUN)等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血清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REA、BUN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REA、BU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比CREA、BUN更敏感地评估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及预后关系。方法 本次研究的开展时间在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将在上述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至研究的患者共计50例,所有患者均需要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包括了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血小板(PLT)、D-二聚体(D-D)等指标水平。对各项凝血指标水平与MM患者的预后相关性展开分析。结果 在MM患者中,患者的年龄、疾病分型、分期以及β2-MG等与凝血指标有着相关性,其中与凝血指标水平呈正相关的有β2-MG和疾病分期,即为MM患者的分期越晚、β2-MG处于较高水平时,IgA和IgG男性患者的发生凝血紊乱的风险更高,APTT、PT和FIB指标均是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APTT、PT指标水平比较,轻链组要明显低于IgA组、IgG组,并且这两项指标水平患者的分期越晚,水平呈现出增长趋势,而D-D水平轻链组则要显著高于IgA组、IgG组,MM死亡患者的凝血指标水平要明显高于存活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联合肌酐在诊断肾功能不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至我院诊断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未患肾功能不全患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水平,用Cockroft-Gault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采用ROC分析曲线评价血清胱抑素C联合血清肌酐的准确性及诊断价值。结果血清胱抑素C联合肌酐则分别为90.6%和100%,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单项诊断检测;观察组各分期的各项水平亦均有显著提高(P<0.05),不同分期间的各项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血清胱抑素C联合血清肌酐诊断肾功能不全,可以更加敏感、准确地反应肾损伤程度,为治疗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轻链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对52例MM初诊患者(25例LCMM患者,27例IIMM患者)的标本分别做血清游离轻链(sFLC)、尿游离轻链(uFLC)和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FE)检测,并观察记录25例LCMM患者化疗前后的sFLC水平。结果 LCMM患者标本运用sFLC检测的阳性率(100.0%)明显高于uFLC(80.0%)及IFE(88.0%)检测,P<0.01;IIMM患者标本运用sFLC检测的阳性率(85.2%)明显高于uFLC(40.7%)及IFE(22.2%)检测,P<0.01;随着化疗效果的提高sFLC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 sFLC检测对MM尤其是LCMM的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13例多发性骨髓瘤校正血钙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正血钙在多发性骨髓瘤(MM)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13例MM患者的血钙水平以同时抽血所没得血清白蛋白浓度进行校正后,进行正前后血钙水平及高钙血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Ⅰ期患者血钙水平校正前后分别为(2.41±0.087)mmol/L和(2.376±0.149)mmol/L,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Ⅱ期患者的血钙水平在校前后分别为(2.264±0.372)mmol/L和(2.376±0.092)mmol/L,两者有显著 性差异(P<0.05),Ⅲ期患者血钙在校正前后分别为(2.377±0.360)mmol/L和(2.539±0.399)mmol/L,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校正后高钙血症发生率(31.0%)比校正前(17.7%)显著升高(P<0.05)。结论 常规检测血钙值低估了MM患者血钙的真实水平,校正血钙比血钙在MM的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方面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轻链(sFLC)表达水平对首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08~2020-07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3例首诊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肾损伤分为肾损伤组与非肾损伤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初诊时sFLC、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分析sFLC水平与发生肾功能损伤的关系。结果:63例MM患者经检查有16例合并肾损伤,肾损伤发生率为25.39%。肾损伤组sFLC-κ、sFLC-λ水平高于非肾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清sFLC-κ、sFLC-λ水平高表达是导致MM初诊患者肾损伤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显示血清sFLC-κ、sFLC-λ水平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功能损伤的AUC分别为0.991、0.833,预测价值较理想。结论:初诊MM患者血清sFLC-κ、sFLC-λ水平越高,发生肾损伤的概率越大,可作为临床评估MM患者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血清胱抑素C与尿素氮和肌酐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和肌酐在糖尿病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健康对照组51例,单纯糖尿病患者48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60例,糖尿病中度肾损害患者40例,糖尿病重度肾损害患者29例。所有入选者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用酶法测定尿素氮和肌酐。将各实验组的检测均值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浓度变化是否具统计学意义,并将血清胱抑素C的阳性率与同组的尿素氮和肌酐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阳性检出率是否具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的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均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均值中仅有中度肾损害组和重度肾损害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性意义(P<0.05)。在单纯糖尿病组,早期肾损害组和中度肾损害组血清胱抑素C的阳性率与尿素氮和肌酐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诊断指标中,血清胱抑素C是更敏感,更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同血清肌酐(Scr)相比,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稳定期以及出现术后感染时,监测肾功能变化时的应用比较.方法 50例肾移植患者,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内、感染发生时及第2天血清中Cys C和Scr的浓度,同时选取20名健康人和20例非肾移植感染者,检测血清中Cys C和Scr的浓度作为对照.采用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健康人和非肾移植感染患者的Cys 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组术后前3天内Cys C和Scr都下降(P<0.05),随后各监测点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自身比较,术后感染组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时,Cys C比Scr早升高;术后感染组Cys C和Scr较肾稳定组都升高(P<0.01);根据ROC曲线,感染组Cys 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及曲线下面积均优于Scr(P<0.05).结论 肾移植后,Cys C能早期、灵敏、准确的判断肾功能变化,是优于Scr的一种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M蛋白分型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04例血清蛋白电泳异常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分型,同时分别检测各型患者血清中的β2-TG、CRP和Cr的含量。结果 104例MM患者血清中IgG-к型有31例;25例IgG-λ型;11例IgA-к型,13例IgA-λ型,5例IgD-λ型和7例к轻链型、12例λ轻链型;MM患者血清中β2-TG、CRP和Cr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各型之间β2-TG、CRP和Cr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免疫固定电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M蛋白进行分型鉴定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是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β2-TG、CRP和Cr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各型之间β2-TG、CRP和Cr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已确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空腹肘静脉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脂蛋白a;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留取随机尿放射免疫法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结果 DNⅡ组血清脂蛋白a、CysC、尿白蛋白/肌酐均高于DNⅠ组(P〈0.05);DNⅠ组及DNⅡ组上述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对照组(P〈0.01);血清脂蛋白a与尿白蛋白/肌酐呈正相关(r=0.479,P〈0.01);血清脂蛋白a与血清CysC呈正相关(r=0.469,P〈0.01);血清CysC与尿白蛋白/肌酐呈正相关(r=0.504,P〈0.01)。结论脂蛋白a的测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其水平高低反映了DN损害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检测了25例MM病人(初治、复发组20例,缓解组5例)的血清VEGF水平,并与15例非恶性血液病和15例正常人对比。结果表明,初治、复发病人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和正常对照组,而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和非恶性血液病组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初治、复发病人VEGF水平与Durie分期无关,而与Bataille分期有关,且与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MM病人血清VEGF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人院及其后10d内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并同步测定正常组做比较。结果血清胱抑素C的测定能更明显的反映患者肾功能的变化,且5例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血清胱抑素C升高提示早于血清肌酐。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定期检测血清胱抑素C可以动态观察对肾功能的影响及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女性糖尿病患者绝经前、后组血清胱抑素C、肌酐及血脂含量变化。方法糖尿病患者46例均为女性,分为绝经前组(21例)、绝经后组(25例),测定晨起空腹静脉血胱抑素C、肌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对两组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绝经后组胱抑素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于绝经前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糖、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绝经前后无变化。结论女性糖尿病患者绝经后胱抑素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增高。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骨髓瘤(Mulitple Myeloma,MM)是由于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侵犯骨质,使骨质疏松、变薄,发生病理性骨折,或瘤细胞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共多肽链亚单位(轻链)引起血液黏滞度增高,凝血因子功能障碍,肾功能损害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本文通过对84例M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误诊情况等,以引起人们对该病的足够重视,并采取个性化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并探讨其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2例肾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结果 血清Cys-C水平与血肌酐(SCr)星高度相关性(r=0.85),血清Cys-C、SCr浓度均与GFR呈反比,即[Cys-C]~(-1)与GFR相关性r=0.71,[Scr]~(-1)与GFR相关性r=0.68,单项测定血清Cys-C、SCr诊断异常GFR的灵敏度分别为83%、75%。结论 血清Cys-C浓度与GFR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在评价肾功能时作用优于SCr。 相似文献
18.
C反应蛋白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RP(浓度为0、5、10、20mg/L)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作用24h后应用细胞计数法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和Hsp90α的表达。结果CRP培养细胞24h后,MTT结果显示CRP处理组的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0mg/L浓度CRP组作用最显著,细胞计数法获得的结果与其一致。RT-PCR结果显示survivin、Hsp90α的表达量随CRP浓度的增高而增高,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其通过调节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基因及Hsp90α的表达诱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9.
司志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7):81-81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增生性疾病,大多以骨髓瘤细胞增殖过度、浸润性破坏正常骨组织为病理生理基础,以骨性疼痛、骨折、贫血等为主要临床症状[1,2]。由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诊断大多需要依赖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血清学检查。作者为探讨MM患者的诊断方案,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30例MM患者血清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不同分期,不同疗效时表现出的变化,分析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26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2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不同分期、不同疗效情况下,血清IL-6、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MM患者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随着临床分期增加,水平值逐渐升高,有效组治疗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无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M患者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呈现正相关(γ=0.645,P<0.01)。结论血清炎性因子IL-6和TNF-α对于MM病情监测、疗效评价和免疫治疗提供了客观标准,可以有效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