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统计引起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行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危重病患者720例,男性患者508例,女性患者212例,年龄39~96岁,平均年龄(73.5±12.3)岁。其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31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149例,股静脉穿刺置管34例,PICC227例。在穿刺置管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结果 720例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感染51例,占7.08%。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感染16例,占5.16%;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者出现感染6例,占4.02%;经股静脉穿刺者出现感染18例,占52.9%;经PICC者出现感染11例,占4.84%。结论在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患者的护理中,我们发现感染的发生主要与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位置;患者年龄过大,体质过于虚弱,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反复多次穿刺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过重;长期使用化疗药物抑制免疫系统;留置导管时间> 4周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因素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加强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提高穿刺置管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注意对导管的维护和消毒。  相似文献   

2.
10086例深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生  钟文胜 《江西医药》2008,43(12):1375-1376
目的总结深静脉穿刺置管经验。方法总结分析10086例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资料。结果(1)颈内静脉穿刺误伤动脉发生率6.4%,锁骨下静脉穿刺误伤动脉发生率6.0%。(2)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中死亡2例,导管误置入胸腔4例,颈内静脉穿刺动-静脉瘘 血/气胸1例,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外静脉穿刺致颈内静脉血栓各1例。结论深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多与操作不当或对病情认识不足有关,穿刺过程不顺利进行胸片等必要的检查可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早处理以避免发生更严重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腔深静脉导管胸腔置入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中至大量的胸腔积液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28例,治疗组为双腔深静脉导管胸腔置入组,对照组为传统的胸腔穿刺术组。结果 28例患者置管成功率达100%,其中保留过程中导管脱出1例,无1例患者出现血胸、气胸、胸膜炎严重并发症,患者整体耐受性良好,平均引流量、平均穿刺费用、平均住院天数,都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显著。结论双腔深静脉导管胸腔置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优于常规穿刺抽液术,且安全性好。是治疗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深静脉置管的治疗方法作为有效的临床输液途径被广泛应用,具有创伤小,不损伤血管[1],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2 ],同时可以进行腔内化疗的优点.肿瘤患者晚期治疗时,末梢循环较差,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低,又由于血管通透性不好,造成输液期间药液渗漏至皮下,既影响治疗又给患者造成额外的痛苦.深静脉导管可长期留置,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但置管是一项有创治疗,肿瘤患者存在凝血异常,易发生动脉或静脉血栓[3],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并发症和风险[4].深静脉穿刺成功后预防感染是留置导管的关键[5].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35例长期留置深静脉导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如何减少置管的并发症及延长置管时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ICU深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导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治疗和监测提供了必要的血管通道.但随之引起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为探讨深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在ICU的发生率、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对患者的损害.作者回顾性分析本院ICU病房2008年1-12月进行深静脉置管患者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0例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的我院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护理研究的临床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护理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静脉留置导管护理,给予护理组患者优化的静脉留置导管护理,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0.00%),护理组的患者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80.00%),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落等,有效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王玲  叶青林  刘文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07-1508
目的:探讨应用带芯无菌敷贴滴碘伏湿敷深静脉穿刺部位预防感染,减少静脉炎发生,延长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的效果。方法:将300例使用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均按常规深静脉穿刺,实验组穿刺成功后将带芯无菌敷贴中心滴腆伏盖于穿刺点。对照组隔天常规更换无菌敷贴1次。两组均2d更换无菌敷贴1次。结果:对照组穿刺口红肿疼痛、局部硬结发生率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的穿刺口渗液与试验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2)。实验组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fP〈0.05)。结论:碘伏湿敷深静脉置管穿刺点能降低静脉炎及局部感染的发生,延长深静脉置管留置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我科19例深静脉置管位置变异情况。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19例深静脉置管位置变异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发生置管变异和穿刺路经的相关性,发生置管变异后对临床的影响。结果我科深静脉置管位置变异发生率为2.66%,多发生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对临床有一定的影响。结论深静脉置管位置变异对临床有一定影响,穿刺后应及时进行局部影像学检查以确诊,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中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行深静脉导管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347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深静脉导管的方式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其中有233例患者为颈内静脉置管,有93例患者为股静脉置管,有21例患者为右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患者深静脉置管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预防护理。结果 347例患者的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为5~164 d,患者的平均置管时间为(56.2±30.8)d。347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8.35%,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患者均为股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细菌学检查,其中有17例导管尖端的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58.6%。其中4例为血培养阳性,有8例为置管部位分泌物培养阳性。培养致病菌结果为:15例为溶血性链球菌,7例为表皮葡萄球菌,7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在患者应用深静脉导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静脉导管尖端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对临床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及时分析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3至2014年住院患者的644例深静脉导管尖端标本进行普通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从644例深静脉导管尖端标本中分离出166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25.8%;其中革兰阳性菌60株占36.1%,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9株为主占23.5%;革兰阴性杆菌79株占47.6%,以非发酵菌45株为主占27.1%;真菌27株占16.3%。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性最高;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属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不动杆菌属耐药率均较高。结论临床放置深静脉导管应严格无菌操作,尽量减少置管时间,拔除的导管应根据需要进行培养及药敏分析,以指导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所用抗菌药物,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17例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的并发症特点及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 17例中皮肤感染7例,导管感染4例,导管堵塞6例。结论皮肤感染、导管感染及导管堵塞是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应加强这类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深静脉导管在治疗老年患者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疗效。方法 127例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66例,给予深静脉导管留置胸腔引流;对照组61例,采用常规每周2~3次胸腔穿刺抽液。比较两组患者积液消失时间、积液排出量、胸膜增厚率、包裹性积液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积液消失时间:观察组(7.3±1.2)d,对照组(13.6±2.3)d;积液排出量:观察组(2104±213)ml,对照组(1475±243)ml;胸膜增厚率:观察组10.6%,对照组54.1%;包裹性积液发生率:观察组7.6%,对照组27.9%;不良反应:观察组7.6%,对照组24.6%;以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深静脉导管治疗老年患者结核性胸腔积液病程短且安全有效,可以取代常规胸腔穿刺抽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8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选取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160例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导致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插管部位、操作次数、导管留置时间等比较均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本组180例患者中共20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其感染率为11.1%,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而患者年龄、插管部位、操作次数、导管留置时间等则是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几种常见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延长其导管使用寿命的措施和护理要点。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4例患者采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透析方法,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124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均未发生脱落现象,血流量可以达到200300 m L/min,能够保证充分透析,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期间4例发生感染,经过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6例形成血栓,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并可以继续使用。结论对于受到自身周围血管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行血管造瘘手术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可以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成功的置管、严格无菌操作和精心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深静脉置管导管阻塞18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院普外科实施深静脉置管术的患者共80例,其中成人45例,小儿35例,年龄1~75岁,平均38岁。按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分为3组,Ⅰ组导管留置时间≤5d熏Ⅱ组导管留置时间6~10d熏Ⅲ组导管留置时间>10d.。按穿刺部位分为2组,A组颈内静脉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置管,B组股静脉置管。导管阻塞的判断标准:开通输液前常规抽回血,见回血后接上生理盐水,观察单位时间内的重力滴数,若液体滴数明显慢于置管初期或抽不出回血,可判断为管腔部分或完全堵塞。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Magney等报道的新方法(PacingClinElecerophysioi熏1993熏16穴11雪押21133),股静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患者深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深静脉置管的患者100名,随机分为个性化护理组及对照组,个性化护理组50例实施个性化护理,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分析患者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 个性化护理患者血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点、导管破损的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 针对重症监护患者,重视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穿刺在临床上已开展多年,广泛应用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大量快速静脉补液、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液透析或长时间输液。但是,深静脉穿刺置管和护理过程中时有并发症发生,有些比较严重,甚至致命。2009年6月我科1例化疗患者因长期化疗导致全身外周静脉发炎、硬化,外周静脉输液穿刺困难,行深静脉穿刺,间断输液,在日平均温度〉35℃的夏日里保留导管长达50d,未出现感染、导管脱落等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RI)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统计CRI的发生率;观察并比较CRI与无CRI组在置管时间、置管部位、置管次数、患者机体的免疫状况、导管接头的选择、穿刺点部位皮肤的处理、帖膜的使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CRI感染率为9.23%;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长期置管、反复置管、患者机体的免疫状况差、选用无针导管接头、穿刺点部位皮肤处理不当等。结论深静脉置管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CRI难以避免,但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加强培训教育,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和置管时间,重视导管接头的选择,严格无菌操作以及加强导管管理等措施来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深静脉留置长期双腔透析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从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住院或门诊患者被分为两组,其中长期组为25例采用深静脉留置长期双腔导管的患者,临时组为25例采用深静脉留置临时性双腔导管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导管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比较不同导管留置类型的治疗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长期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短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导管有导管血流量较大、留置时间较长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点,再配合正确的使用方式和细致的护理后,可增加导管使用寿命和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该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6,(7):141-144
目的探讨患者通过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以及相关因素,通过分析制定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7月~2014年12月之间我院行PICC置管的1067例患者,根据是否实施PDCA循环管理进行分组,2012年7月~2013年12月为活动前(组),2014年1~12月为活动后(组),运用PDCA循环通过对本院PICC置管患者数量的统计以及导管感染数量的监测,分析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持续性的改进,提升护理质量。结果通过应用PDCA循环管理1年后,感染率从5.90%降至1.43%,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通过应用PDCA循环对PICC置管的监测,控制,反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