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3例,两组均进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正中后入路,观察组采取经椎旁肌入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9.55±4.15)min、(96.51±10.33)mL、(100.54±10.84)mL和(14.56±1.02)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t=8.68、12.01、10.52、6.87,均P〈0.05);观察组手术后VAS评分为(3.10±0.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8±0.37)分(t=5.62,P〈0.05),而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分别为(92.32±4.68)%、(3.89±0.75)°和(11.88±1.75)分,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t=6.83、5.91、11.50,均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2、0.84、0.63,均P>0.05).结论 经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纯物理疗法与前路手术联合物理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预后.方法 将1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与单纯物理治疗,手术组给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术后再行物理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VAS、NDI评分.并观察复发率.结果 在术后随访的第12个月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第24个月时,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NDI评分、颈肩部疼痛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手术组下降更显著,但两组间NDI评分、VAS评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考虑手术治疗之前应首先尝试较系统的物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C臂机引导下经椎间孔神经根封闭联合石氏伤科强筋健腰功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8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骨伤科治疗的52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臂机引导下经椎间孔神经根封闭联合石氏伤科强筋健腰功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C臂机引导下经椎间孔神经根封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52例患者中失访2例,随访50例,随访时间2~4个月,平均(2.17±0.26)个月;未出现感染病例,2例患者后期行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1例患者后期行开放髓核摘除融合固定术。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臂机引导下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封闭联合石氏伤科强筋健腰功法治疗LDH,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和更低的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神经根管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46例)及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研究组予以PELD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复发率等。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95.46±20.36)d、术后下地时间(1.28±0.25)d及住院时间(5.32±1.25)d短于对照组[(120.34±40.45),(3.42±0.63),(10.68±2.36)]d,术中出血量(58.48±18.32)分少于对照组(320.50±10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1.84±0.35)分较对照组(2.34±0.56)分更低,JOA评分(20.68±6.35)分较对照组(17.46±5.21)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邻近节段疾病率(2.17%)低于对照组(17.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行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的23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患者均给予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记录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术后椎体复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3例均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18~182 min,术中出血量155~304 ml,住院时间为8~17 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X线片示滑脱椎体均复位满意。术后随访时间11~30个月,均已达到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9)分比(8.3±1.1)分,P<0.01]。末次随访时按Nakai评定标准:优20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0%。 CT重建显示椎间融合器内有连续骨小梁通过。结论采用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微创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分析椎旁肌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入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5例单节段LDH患者,分别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手术23例,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22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VAS和JOA评分。结果 椎旁肌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入路组术后3d、7d、1个月时腰背痛VAS评分低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VA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椎旁肌入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法治疗单节段LDH,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椎不同入路方式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颈前路入路手术组(观察组,n =39),以及颈后路入路手术组(对照组,n =39),观察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包括脊髓损害功能评定标准(JOA)、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活动度(ROM)、颈椎曲度指数(CCI)]。结果2组患者术前 JOA、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 JOA、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前ROM、CC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 ROM低于对照组,CCI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前路、后路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变其影像学表现,但前路入路随访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滚针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5年11月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50例,分为观察组75例,给予滚针拔罐治疗,对照组75例,给予单纯拔罐治疗,疗程均为14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5.77±1.20)分和(5.75±1.22)分,治疗后分别为(1.32±1.41)分和(3.85±1.72)分,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滚针拔罐可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根阻滞与冲击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许昌市中心医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应用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1.09±4.41)岁。研究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1.85±5.27)岁。对照组采用单纯神经根阻滞治疗,研究组采用神经根阻滞+冲击波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治疗4周后,研究组总临床有效率为8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93±0.54)分比(3.84±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DI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3.03±2.74)比(26.55±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1.29±0.44)分比(2.23±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DI低于对照组[(13.76±2.33)比(19.7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单纯的神经根阻滞与神经根阻滞+冲击波治疗都能减轻患者症状,但后者更能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C臂机引导下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封闭(TSNRI)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8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骨伤科治疗的LDH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臂机引导下经椎间孔神经根封闭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骶管封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 52例患者中2例失访,50例随访时间2~4个月,平均(2.25±0.17)个月,未出现感染病例,2例患者后期行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1例患者后期行开放髓核摘除融合固定术,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2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2个月Oswestr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臂机引导下经椎间孔TSNRI治疗LDH,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和更低的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obb角纠正率及椎体塌陷纠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符合现代微创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方剂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近期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一共9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2月1日-2016年1月5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对照组一组(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别实施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方剂治疗和常规治疗,将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P0.05);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90.11±1.4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P0.05)。结论:通过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方剂后,取得显著效果,能提高患者疗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仅做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总有效率、颈椎曲度、椎间孔大小、齿状突与两侧块距离、椎体棘突与中线距离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12.87±2.10)、临床治疗效果(85.71%)、术后并发症(2.86%)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0.74±0.1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15.32±2.41)、临床治疗效果(79.41%)、术后并发症(11.7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1.32±0.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能有效提高该病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9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颈后路传统单开门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VAS评分和NDI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平顺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7.
王震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369-370
目的探讨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治疗采用前路和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37例的完整病例资料,采用JOA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总结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的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均获6-24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0月。脊髓型颈椎病前入路手术组的JOA评分术前、术后评分分别为(8.75±2.46)分、(14.75±2.28)众术后优43例、良15例、有效7例;脊髓型颈椎病后部入路组JOA评分术前、术后评分分别为(8.35±2.28)分、(14.36±2.53)分,其中优45例、良18例、有效9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手术入路术前。术后有差异,P〈0.05;但是两种手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和后路对疾病的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具体采用哪种八路需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入路减压手术感染的预防方法与效果。方法寰枢椎脱位患者4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都采用寰枢椎脱位经口咽人路减压手术,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积极预防感染。结果两组治疗后JOA评分都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0.0%,治疗组未发生感染,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692,P〈0.05),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入路减压手术能取得很好的预后效果,但是要积极预防感染,保证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肾癌的临床疗效及应激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4例肾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将接受经后腹腔入路LPN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接受经腹入路LPN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08.82±20.58)min短于对照组(123.16±35.72)min,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评分(3.52±0.64)分低于对照组(4.47±0.82)分,术后皮质醇(Cor)(0.68±0.14)μmol/L及C-反应蛋白(CRP)(10.72±1.69)mg/L低于对照组(0.89±0.12)μmol/L、(11.59±1.8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疾病控制率(DCR)、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癌患者采用经后腹腔入路LPN治疗安全可靠,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减轻应激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在脊髓肿瘤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脊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大切口全椎板切除入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切除脊髓肿瘤手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I级16例,对照组I级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8, 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8例,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为(13.5±1.5)d,住院时间为(16.5±2.0)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5,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进行脊髓肿瘤切除安全、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