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圈套式娩核法和圈垫式劈核法在小切口硬核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白内障复明手术中28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圈套式娩核法组(A组)140例(140眼)和圈垫式劈核法组(B组)140例(140眼),比较两组的术后视力和角膜散光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近期矫正视力低于B组,而角膜散光度高于B组(t=-4.315,P=0.001;t=5.31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t=-0.814,P=0.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后囊破裂、虹膜损伤、切口渗漏发生率高于B组(χ2=5.937,P=0.015;χ2=6.629,P=0.01;χ2=6.131,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圈套式娩核法和圈垫式劈核法在小切口硬核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均能获得良好复明效果,圈垫式劈核法具有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适合在基层医院复明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夹持娩核法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100例(100眼)白内障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50眼)。对照组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夹持娩核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1月裸眼视力情况和角膜内皮数量。结果 两组患者患眼术后裸眼视力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等并发症情况。结论 夹持娩核法用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效果良好,对角膜内皮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前房注射不同剂量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后前房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应用曲安奈德的合适剂量.方法 收集我院糖尿病性白内障86例(90眼),由同一医师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IOL植入术.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TA1组、TA2组、TA3组,对照组患者术毕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mg (0.4 ml),通过辅助切口分别给TA1组、TA2组、TA3组患者前房注射TA 0.5 mg(0.025 ml)、1.0 mg(0.05 ml)、2.0 mg(0.1 ml).观察四组患者术后1d、3d、5d视力、前房反应、眼压和角膜内皮水肿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矫正)TA2组恢复最佳,术后5d视力(矫正)达(0.65±0.16).术后各时间点TA2组、TA3组前房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TA1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各实验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内皮水肿情况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中前房内注射1.0 mg、2.0 mg TA,术后都能极好地抑制前房反应,而注射0.5 mg抑制前房反应效果不明显,各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且注射1.0 mg者可短期内获得最佳矫正视力,由此推论前房内注射1.0 mg TA可作为控制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后前房反应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双手夹持娩核法在硬核性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共100例(100眼),均为Ⅳ级核,其中50例行夹持娩核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者为观察组,50例以超声乳化行白内障手术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1天、1周、1个月手术源性散光度及1个月后角膜内皮细胞数、裸眼视力。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损失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天、1周、1个月手术源性散光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值未超过1.00D。结论夹持娩核法应用于硬核性白内障,对角膜内皮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术后视力恢复好,且操作简单易学,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曲安奈德在复杂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杂白内障手术中应用曲安奈德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121眼复杂类型的白内障,包括外伤性、葡萄膜炎并发性及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眼。患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法分为2组:观察组(43例58眼)白内障术中前房内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2mg;对照组(45例63眼)术中未注入曲安奈德。随访3—24个月,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前房炎症反应较对照组轻,2组分别为1.72%和2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虹膜后粘连和后囊混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分别为6.90%、5.17%和23.81%、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好于对照组,视力〉0.5者2组分别为84.48%和6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和持续性高眼压。结论复杂白内障手术中前房注射曲安奈德能够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视力恢复好,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6.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63例(173眼),随机分为观察组8l例(86眼)和对照组82例(87眼)两组。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照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及眼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后视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眼压2周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前房深度与房角方面,观察组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后比较:观察组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房角粘连范围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周媛  张文  陈韵 《抗感染药学》2021,18(1):132-134
目的:分析头孢呋辛钠眼内前房注射对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内炎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间门诊眼科诊疗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2 645例临床资料;其中,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行白内障手术患者1 575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另取2019年1月-12月间行白内障手术患者1 070例为观察组(采用前房注射头孢呋辛钠1 mg/0.1 mL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眼内炎的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用药后术后4周内759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大于1.0,636例患者视力>0.5~0.9,而视力小于0.1患者仅为29例;而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术后4周内579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大于1.0,392例患者视力>0.5~0.9,而视力小于0.1仅有9例;观察组患者术后4周内未见眼内炎的发生,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眼内炎2例,两组间数据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0.05);对照组发生的2例眼内炎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而观察组患者头孢呋辛钠眼内前房注射给药后均未见角膜内皮失代偿、视网膜毒性等药物相关毒性和过敏反应.结论:头孢呋辛钠眼内前房注射有效预防了术后眼内感染,避免了术后眼内感染.  相似文献   

8.
周媛  张文  陈韵 《抗感染药学》2021,18(1):132-134
目的:分析头孢呋辛钠眼内前房注射对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内炎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间门诊眼科诊疗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2 645例临床资料;其中,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行白内障手术患者1 575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另取2019年1月-12月间行白内障手术患者1 070例为观察组(采用前房注射头孢呋辛钠1 mg/0.1 mL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眼内炎的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用药后术后4周内759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大于1.0,636例患者视力>0.5~0.9,而视力小于0.1患者仅为29例;而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术后4周内579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大于1.0,392例患者视力>0.5~0.9,而视力小于0.1仅有9例;观察组患者术后4周内未见眼内炎的发生,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眼内炎2例,两组间数据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0.05);对照组发生的2例眼内炎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而观察组患者头孢呋辛钠眼内前房注射给药后均未见角膜内皮失代偿、视网膜毒性等药物相关毒性和过敏反应.结论:头孢呋辛钠眼内前房注射有效预防了术后眼内感染,避免了术后眼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雷文跃  王作先  陶静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960-1962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前房注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白内障患者76例(76眼),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术中前房内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0.5 mg,对照组术中前房内注入BSS平衡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前房炎性反应评分、后发障的发生率及眼压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后前房炎性反应评分为(0.66±0.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8±0.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观察组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为5.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15,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前房内注射地塞米松可减轻术后前房炎性反应,减少后发障的发生率,可取代局部点皮质激素类滴眼液、结膜下或半球后注射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膨胀期白内障患者行不同术式(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术)治疗的预后效果,为老年膨胀期白内障疾病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眼科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治疗的老年膨胀期白内障疾病患者(n=70),采取手术治疗,患者知情情况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5例老年患者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观察组35例老年患者行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两组老年膨胀期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情况、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眼压、视力水平。结果 术前阶段,组间眼压、视力情况比较,差异并无显著性P> 0.05。术后1个月、3个月比较术前眼压、视力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指标改善幅度更大,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住院治疗总费用比较,观察组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角膜水肿、角膜内皮损害、眼压升高、前房渗出等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并无显著性P> 0.05。结论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  相似文献   

11.
徐飞  梁月俏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07-108
目的探讨手法碎核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至2010年收治的160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104例)及对照组(56例),观察组患者行手法碎核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娩核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两组在不同时间点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碎核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具有手术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实用的小切口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俞美雪 《海峡药学》2015,(4):196-197
目的探讨头孢呋辛钠在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的应用以及护理情况,以便后续的临床工作能更好开展。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4年7月至我院行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60例(60眼),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组在对照组手术方案基础上,植入晶体后前房内注射0.1mL 含1mg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41450,生产批号1406207)。观察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无并发眼内炎,对照组2例,占6.67%,经治疗后痊愈。对照组眼内感染率明显高于治疗组,且具有组间差异(P<0.05)。脱盲率与脱残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复明手术中前房注射头孢呋辛钠可以有效的预防眼内炎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组(观察组)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73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且操作简便,适宜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4.
于兰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7):67-68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前房内注射曲安奈德对减轻术后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73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37眼)为白内障术中前房内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1~2mg;对照组(20例36眼)未注入曲安奈德。观察术后前房炎症反应、角膜、眼压情况。结果术后前房炎症反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两组均无1眼发生角膜失代偿和持续性高眼压。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前房注射曲安奈德能够有效地减轻术后炎症反应,预防术后并发症,尤其对儿童患者可以避免术后治疗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挤压碎核和拦截劈裂法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5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对硬核白内障采用挤压碎核法,对照组采用拦截劈裂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d、1周的矫正视力≥0.5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挤压碎核是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的有效方法,缩短了手术的时间,操作安全、简便,术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姜茂华  马青青  杨芳  裴蓓  李珊 《安徽医药》2019,23(10):2026-2028
目的探讨钩针预劈核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 2017年1—9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全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人 46例(53眼),晶状体核硬度 Ⅲ~Ⅳ级,将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钩针预劈核组(23例27眼)和超声拦截劈核组(23例26眼)比较两组术中实际有效超声时间(EPT)、术后角膜水肿、术后裸眼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钩针预劈核组的 EPT(6.69±2.69s低于超声拦截劈核组s;),(9.49±3.03)(P<0.05)角膜水肿发生率较超声拦截劈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所提高,但术后视力提高情况钩针预劈核较超声拦截劈核组更为明显;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钩针预劈核的 EPT短,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低,较早地改善病人术后视力,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68例(7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35只眼),对照组34例(35只眼).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8%,对照组为2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优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且并发症少,可作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2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本院眼科接受治疗的20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微切口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的有效超声乳化时间、超声能量使用和前房稳定性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散光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术中前房稳定性较好,术后散光小,更利于视力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中应用盐酸万古霉素预防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术中采用前房注射盐酸万古霉素治疗,对照组术中采用前房注射庆大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性眼内炎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视力水平、治疗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1.33%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6.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67%、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视力水平(1.00±0.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8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2.4±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的过程中,在前房内注入盐酸万古霉素,可有效预防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也能有效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提升患者的视力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探讨小切口手法劈核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之间我院眼科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120例患者实施小切口手法劈核摘除术,观察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散光恢复以及手术并发症(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虹膜损伤、前房出血)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术后3个月后裸眼视力恢复>0.6的占71.0%;散光恢复为(1.02±0.41),并发症情况包括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虹膜损伤和前房出血,分别占比为6.5%、0.2%、0.3%、0.15%。结论对硬核白内障患者使用小切口手法劈核摘除术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并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医学中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