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典型心房扑动(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心房颤动(房颤)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56例典型房扑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56例房扑患者全部消融成功,随访(14.0±12.2)个月,15例有房颤发作,其中3例进展为慢性房颤。术前有、无房颤病史者术后房颤发生率分剐为7.5%、75.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1)。房颤发作患者年龄(57.1±13.6)岁,无房颤发作患者(42.3士11.2)岁,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消融前有房颤发作病史是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时消融术前有房颤发作病虫惑者进行针对性护理,降低术后发生房颤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术在心外科手术同期治疗房颤的疗效,探讨房颤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2月,81例房颤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48.2±11.0)岁.合并先天性心脏病8例,冠心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57例.房颤持续(7.56±7.47)年,其中永久性房颤26例,持续性房颤44例,阵发性房颤11例.左房直径36~ 72mm,其中小于60 mm者65例.术前心功能Ⅱ-Ⅳ级.应用Atricure双极消融系统49例,Metronic单双极消融系统32例.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期间22例患者进行房颤标测.所有患者均按照迷宫IV径路行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同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 16例,二尖瓣置换术(MVR)[或+三尖瓣成形术(TVP) ]33例,MVR+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例,二尖瓣成形术(MVP)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DVR)(或+TVP)18例,先心纠治8例.术后随访12 ~44个月.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1例,无远期死亡.体外循环(105.0±26.9) min,主动脉阻断(64.1±21.4) min(OPCAB病例除外).术后即刻、出院时及平均随访(26.1±13.6)个月时房颤消融成功率分别为100%、82.5%及84.8%.左房内径小于60mm、房颤标测患者消融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心外科手术同期行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左房内径小于60 mm、房颤标测为影响房颤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带来更佳的消融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梅氏微创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左心房僵硬综合征(stiff left atrial syndrome,SLAS)的临床特点,探索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2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梅氏微创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早期是否发生SLAS将患者分为SLAS组和非SLAS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术期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验指标。结果 纳入患者1 056例,其中男672例(63.6%),平均年龄(63.6±9.3)岁。持续性房颤患者48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567例。全组患者中共有14例(1.3%)发生SLAS,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2.1±1.1)d。全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1.4±7.8)个月,SLAS组有2例患者在出院后再次发生SLAS,发生时间分别为术后3周、4周;非SLAS组患者出院后无SLAS发生。糖尿病、术前左心房内径小是术后发生SLAS的危险因素。SLAS患者经过充分的利尿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梅氏微创房颤射频消融术后SLAS发生率低,多发生于术后早期,经充分利尿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同期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前危险因素与手术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5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永久性房颤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根据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分为转律组(SR)与房颤组(AF),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单变量分析采取t检验或方差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 最后一次随访中37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手术成功率约71.2%.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是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病程是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慢性房颤的有效方法.房颤病程短、左心房内径小的患者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生活掌控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患者制订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个人生活掌控感量表、简化版疾病感知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04例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房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生活掌控感总得分20.75±5.86;疾病感知总得分52.50±12.42;社会支持总得分65.58±9.9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房颤病程、并存疾病数、疾病感知、社会支持是患者术后"空白期"生活掌控感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生活掌控感水平较低,医护人员应多关注低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短病程、有合并症的患者;通过个性化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减轻负性情绪,改善负向疾病感知,促进患者生活掌控感水平提升和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6.
Li Y  Wang X  Liu L  Liu YX  Wang W  Hu SS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1):820-824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至9月,40例瓣膜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患者,术中获取左心耳,根据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分为房颤消除组及房颤未消除组;以同期行瓣膜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窦性心律患者10例为对照.通过苦味酸大狼猩红染色法分析心房组织中Ⅰ型及Ⅲ型胶原容量分数(CVF-Ⅰ和CVF-Ⅲ),RT-PCR法检测TGF-β1的mRNA表达.结果 至随访结束,40例房颤患者有28例房颤消除,12例未消除.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消除组和房颤末消除组患者心房组织TGF-β1的mRNA表达、CVF-Ⅰ及CVF-Ⅰ/CVF-Ⅲ比值依次增加(P<0.05).房颤消除组中左心房功能未恢复的患者心房组织TGF-β1 mRNA表达高于左心房功能恢复患者(P<0.05).心房组织TGF-β1 mRNA表达与CVF-Ⅰ及左心房直径均呈正相关(r=0.786和0.85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同期射频消融术疗效的危险因素有TGF-β1 mRNA表达水平(OR=1.13,95%CI 1.05~1.18,P=0.031)、CVF-Ⅰ(OR=1.07,95%CI 1.00~1.13,P=0.037)及左心房直径(OR=2.23,95%CI 1.08~4.59,P=0.042).结论心房组织TGF-β1的mRNA表达程度在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外科射频消融治疗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及心房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来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总结其相关护理措施.方法70例AF患者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于消融术前和术后1,3,6个月用SF-36健康随访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70例AF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前比较,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和精力有明显提高(P<0.05),而肌体疼痛、心理健康和总的健康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患者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完善各项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提高射频消融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双心房射频消融术与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47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接受房间隔缺损修补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7例;年龄35~76岁;房颤病程3个月至15年;持续性房颤18例,长程持续性房颤29例。合并二尖瓣轻度至中度以上关闭不全10例,三尖瓣轻度至中度以上关闭不全2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47例患者分为两组,单纯右心房消融组(n=19):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双心房消融组(n=28):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双心房射频消融术。对于二尖瓣、三尖瓣存在轻一中度以上反流者,术中同期行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1年后间断门诊随访。结果双心房消融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单纯右心房消融组略长,但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心脏复跳时,双心房消融组25例(89.3%)直接恢复窦性心律,3例为交界心律,无房颤心律。单纯右心房消融组14例(73.7%)直接恢复窦性心律,2例为交界心律,3例为房颤心律。出院时,双心房消融组28例(100%)均维持窦性心律;单纯右心房消融组15例(78.9%)维持窦性心律,4例房颤复发(P=0.045)。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75个月,全组无死亡病例;房间隔无残余分流;2例出现二尖瓣轻一中度以上关闭不全,4例出现三尖瓣轻.中度以上关闭不全;双心房消融组术后2年累积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7.7%±6.7%,明显高于单纯右心房消融组的47.4%±11.5%(P=0.003)。结论对于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双心房射频消融术较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不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及邵逸夫医院收治的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136例,均采用二尖瓣置换与同期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其中52例发生术后复发,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房颤病程、高血压、P波离散度、术前及术后的LAD、LVEF及术后血清hs-CRP水平均可能影响患者的复发率(P<0.05);将单因素分析所得结果纳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颤病程、高血压、P波离散度、手术前后LAD及术后血清hs-CRP水平为二尖瓣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房颤病程>5年、合并有高血压、P波离散度>40ms、术后LAD>45mm、术后hs-CRP>0.6 mg/dl又为其危险因素(OR>1)。结论二尖瓣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术后复发率高,病程、高血压、P波离散度、术后LAD及hs-CRP水平均为其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监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瓣膜置换术同时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科70例风心瓣膜病患者行直视下瓣膜置换术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术中切除左右心耳,经改良的Cox MazeⅢ线路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随访其疗效.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房颤射频消融迷宫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2例死亡,死因为低心排.心脏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