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直肠癌细胞系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样亚群,探讨初步富集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的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SW480、HCT116中的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SP)细胞,添加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SFM)培养SW480初步分离,富集肿瘤干细胞样亚群,有限稀释实验,诱导分化,传代更新,含血清/无血清培养基交替培养证实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的存在。结果:LOVO、SW480、HCT116细胞系中含sP细胞分别为1.0%,1.2%和1.3%;SW480细胞中约含有0.54%~0.62%的细胞能够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能够存活、增殖,形成悬浮的肿瘤细胞球;在SFM中加入血清可促使肿瘤干细胞相关细胞分化;肿瘤干细胞相关细胞可以连续传代,并可交替培养于含10%小牛血清培养基(Serum-suppliedmedium,SSM)和SFM中。结论: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SW480、HCT116中含SP细胞,SW480中的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可以无血清培养基富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中分离鉴定结肠癌干细胞,并观察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 利用RT-PCR、免疫荧光、流式细胞等技术检测HCT116细胞中CD133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CD133+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分选后的CD133+细胞鉴定其体外增殖特性;采用含血清培养基诱导干细胞克隆球分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K20表达情况鉴定其分化特性.结果 HCT116细胞系中存住CD133+细胞,免疫磁珠能有效的分选CD133+细胞,分选后的阳性含量为91.92%,分选后的阳性细胞具有典型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分化特性.结论 CD133+结肠癌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和普通干细胞类似的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同时它们也表达ABCG2等耐药相火蛋白.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163-166
目的探讨磷脂酸磷酸酶2域1A(PPAPDC1A)在人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取结直肠癌细胞系高转移潜能细胞LOVO、SW620和低转移潜能细胞SW480、RKO、HCT116、DLD-1进行常规培养,待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期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不同结直肠癌细胞中PPAPDC1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结直肠癌细胞中PPAPDC1A蛋白表达。结果 6种人结直肠癌细胞中PPAPDC1A mRNA和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213、344.116,P<0.05)。高转移潜能细胞LOVO、SW620中PPAPDC1A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DLD-1、HCT116、RKO、SW480细胞(P<0.05);高转移潜能细胞LOVO中PPAPDC1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W620细胞(P<0.05);DLD-1细胞中PPAPDC1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HCT116、RKO、SW480细胞(P<0.05);低转移潜能细胞HCT116中PPAPDC1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RKO、SW480细胞(P<0.05);RKO细胞中PPAPDC1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W480细胞(P<0.05)。高转移潜能细胞LOVO与SW620细胞中PPAPDC1A 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W480、RKO、HCT116、DLD-1细胞中PPAPDC1A mRNA表达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PDC1A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存在差异性表达,其可能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敲低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Piezo2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SW620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Piezo2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iezo2在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结肠癌细胞SW480和HCT116、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细胞SW620的表达;将HCT116、SW620细胞系稳定转染Piezo2敲低慢病毒载体,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HCT116和SW620细胞的Piezo2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转染后HCT116和SW620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和细胞划痕修复实验检测转染后HCT116和SW62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通过裸鼠皮下成瘤检测HCT116和SW620细胞敲低Piezo2后肿瘤大小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检测ki67表达。结果 RT-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显示,癌组织Piezo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Wes...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结直肠癌细胞系干细胞微球体培养方法,并对Colo205细胞微球体是否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进行鉴定.方法 结直肠癌Lovo、Colo205及SW480细胞在含生长因子无血清培养基(SFM)中悬浮培养.流式细胞术、裸鼠成瘤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Colo205细胞及其微球体表面标记分子CD133、CD44表达,体内成瘤能力和体外侵袭能力.微球体细胞在含血清培养基中贴壁培养后流式检测CD44分子表达变化.RT-PCR分析Colo205细胞及其微球体CD44、Musashi-1及Oct4 mRNA的表达.结果 3种细胞系均能在特殊配制的SFM中形成可以稳定传代的微球体,SFM新鲜配制、用细胞分离剂Accutase替代胰酶传代以及保持细胞的悬浮状态均有利于微球体的形成和增殖.Colo205微球体中CD44+细胞比例显著增多,贴壁分化后逐渐减少至与Colo205细胞无明显差异.与Colo205细胞相比,微球体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和体内成瘤能力,并高表达干细胞标记分子Musashi-1及Oct4 mRNA.结论 利用特制SFM悬浮培养可得到结直肠癌细胞系微球体,这种微球体富集了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人脑胶质母细胞瘤中分离出肿瘤干细胞.体外培养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获取5例人脑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细胞,通过无血清培养基和悬浮培养法,观察肿瘤干细胞克隆球的形成.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原代肿瘤细胞和克隆球细胞中CD133阳性细胞的比例,分析克隆球细胞的抗原表达和多向分化能力.观察肿瘤干细胞子代分化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的逆向分化现象.结果 成功获取人脑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细胞,研究发现部分细胞具有克隆形成能力,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呈悬浮球状生长,并可稳定增殖、传代.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原代肿瘤细胞及克隆球细胞中均有CD133阳性细胞.克隆球细胞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其分化的子代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可逆向分化.结论 培养获得人脑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干细胞,证实其在体外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多向分化和逆向分化的生物学特性,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获得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的肿瘤干细胞(CSC),培养并鉴定其干细胞特性。方法通过原代培养手术切除 结直肠癌组织获得结直肠癌细胞,再通过有限稀释法和无血清培养法筛选结直肠癌CSC,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CSC和对照组人 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 的增殖能力;用低数量级细胞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结直肠癌CSC和SW480 的成瘤能力;并运用 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SC和SW480的免疫表型。结果临床结直肠癌标本原代培养的CSC,加入血清培养可使 CSC分化。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原代培养的CSC克隆形成率为56.64%和54.45%,对照组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 的克隆形成率为4.41%,CSC与SW480集落形成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裸鼠皮下成瘤实验中,原代培养的CSC 皮下注射500 个细胞可形成皮下瘤,而SW480 皮下注射500 个细胞不形成皮下瘤。CSC 表达CD133、CD44,不表达CK7; SW480细胞不表达CD133、CD44,表达CK7。结论原代培养的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获得的肿瘤细胞,再行无血清培养 可形成CSC,鉴定具有CSC的自我更新及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肠癌干细胞中不同基因启动子的活性,寻找可能用于结肠癌干细胞靶向治疗的启动子.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系中CD133+ CD44+标记的肿瘤干细胞.采用PCR技术获取Nanog、Muc1和Survivin基因启动子并分别克隆入pGL3-basic质粒.将含有启动子的pGL3-basic质粒和pGL3-control质粒分别与pRL-sv40共转染结肠癌细胞(HCT116、SW620、HT29)、结肠癌干细胞(CD133+ CD44+ HCT116)及人正常肝细胞(QSG7701),通过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以测定启动子活性.结果 pGL3-basic-Nanog、pGL3-basic-Muc1、pGL3-basic-Survivin经测序鉴定正确.HCT116细胞系中CD133+ CD44+细胞比率约占42.2%.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在HCT116、SW620、HT29和CD133+ CD44+ HCT116细胞中,Muc1与Survivin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活性,而在正常细胞QSG7701中活性较低.结论 Muc1、Survivin启动子可能是用于靶向结肠癌干细胞治疗的有效候选启动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结肠肿瘤间质细胞的旁分泌因子FGF10对肿瘤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结肠肿瘤间质细胞,ELISA检测其FGF10的表达,并与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480共培养。同时设添加人重组FGF10培养结肠癌细胞系作为试验对照组。Real-time-PCR检测HCT116细胞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共培养后结肠癌细胞系中上皮-间质蛋白表达变化。显微镜下计数透过Matrigel包被Transwell膜的细胞数量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结肠肿瘤间质细胞高表达FGF10生长因子。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480与TAFs共培养系统中,HCT116和SW480细胞中Twist、Snail、Slug、ZEB1基因的表达上调,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侵袭能力较正常培养细胞显著增强。同时添加人重组FGF10培养结肠癌细胞系表现出同样的表型变化。结论 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间质细胞分泌的FGF10能够增强结肠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对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中β-catenin及下游靶基因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0μmol/L亚硒酸钠处理HCT116和SW480细胞,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亚硒酸钠处理后不同时间HCT116和SW480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并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预处理后对HCT116和SW480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亚硒酸钠对HCT116和SW480细胞中β-catenin与T细胞因子4(TCF4)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亚硒酸钠可降低HCT116和SW480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预处理可增加亚硒酸钠处理后HCT116和SW480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亚硒酸钠能破坏β-catenin与TCF4间的相互作用。结论亚硒酸钠可降低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中β-catenin及cyclin D1的表达水平,蛋白酶体介导的降解途径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SFM)培养大肠癌Colo205细胞,分离并扩增出肿瘤干细胞球.方法 SFM培养大肠癌Colo205细胞,以含血清培养基(SSM)组为对照.观察细胞形态,检测正常肠道干细胞标志Musashi-1的表达,更换培养基为SSM诱导其分化,分别检测SFM组细胞分化前、分化后以及SSM组细胞表面标志CDl33、CD44表达的改变,分析各细胞周期的比例,最后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Colo205细胞能在SFM中存活、增殖并形成肿瘤干细胞球,高表达Musashi-1,SFM组细胞分化前CD133、CD44的表达高于SSM组和SFM组分化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M组分化后与SS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分析发现肿瘤干细胞球处于高增殖状态,核型分析发现SFM组细胞与SSM组细胞染色体条数未见明显差别.结论 含生长因子的SFM培养Colo205细胞,可生成肿瘤干细胞球,这种细胞球富集了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中Wnt拮抗因子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基因的甲基化及表达状态,探讨SFRP1在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自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各35例,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和即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SFRP1的表达状态.利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PCR)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SFRP1的甲基化状态.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中SFRP1的表达状态.结果 SFRP1 mRNA的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SFRP1的甲基化频率结直肠癌组织(68.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1.4%)( x2=21.49,P<0.01).在结肠癌细胞HCT116、SW480和SW620中SFRP1未见表达,SFRP1存在甲基化,而在HT-29中SFRP1有表达,SFRP1无甲基化.对HCT116、SW480和SW620使用去甲基化试剂5-氮杂-2'-脱氧胞苷(DAC)处理后,SFRP1出现表达.结论 SFRP1甲基化是引起SFRP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的重要原因之一.SFRP1甲基化及其所致表达下调可能在部分结直肠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ANP32A基因下调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与AKT 信号通路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结直肠癌细胞 HCT116和SW480 sh-NC和 sh-ANP32A的稳定细胞株,MTT检测24、48及72 h时ANP32A敲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NP32A敲低对 AKT的活性的影响;应用AKT的激活剂(SC79)和抑制剂(MK2206)干预HCT116及 SW480 细胞,MTT 检测 24、48、72 及 96 h 时 SC79 和 MK2206 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 小室观察 SC79 和MK2206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然后用SC79和MK2206干预上述两种结直肠癌细胞的sh-NC 和 sh-ANP32A稳定细胞株,将每种细胞分为 sh-NC 对照组,sh-NC SC79,sh-NC MK2206,sh-ANP32A 对照组,sh-ANP32A SC79,sh-ANP32AMK2206 六个组,细胞划痕分析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 小室分析细胞侵袭能力,WB 检测SC79和MK2206对shANP32A细胞侵袭迁移相关因子metadherin(MTDH)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sh-NC)相比,24、48及72 h检测的sh-ANP32A组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活力均被明显抑制(P<0.01),同时 ANP32A 的下调能抑制 HCT116 和 SW480 细胞内 AKT 的活性(P<0.01);AKT抑制剂MK2206能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迁移(P<0.05),而AKT激活剂SC79 虽然对细胞增殖影响较小,但是能显著促进大肠癌的侵袭转移(P<0.01);在ANP32A下调的细胞中,与sh-ANP32A对照组相比,AKT抑制剂MK2206能加强ANP32A下调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同时增强ANP32A表达下调对MTDH表达的抑制作用,AKT激活剂SC79能部分恢复大肠癌细胞因ANP32A下调导致的侵袭迁移抑制(P<0.01),且减弱ANP32A表达下调对MTDH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ANP32A表达下调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作用可能与AKT 信号通路活性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无血清培养基方法从人食管癌细胞株KYSE-150?TE-1中分离富含肿瘤干细胞的细胞球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运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KYSE-150?TE-1细胞,观察细胞球的生成及在有血清培养基中的分化情况,利用MTT法以及Transwell小室法研究食管癌细胞球的增殖情况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子标志CD44?CD271的表达?结果:KYSE-150?TE-1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条件下可以获得可稳定传代的细胞球,细胞球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均高于其亲本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下KYSE-150细胞球中CD44+?CD271+?CD44+CD271+细胞分别为(64.92 ± 11.04)%?(28.27 ± 6.79)%?(24.07 ± 5.39)%,均显著高于亲本细胞[(37.04 ± 6.30)%?(3.69 ± 0.49)%?(1.64 ± 0.11)%,P均< 0.05]?TE-1细胞球中CD44+?CD271+?CD44+CD271+细胞占(6.41 ± 0.87)%?(2.58 ± 0.17)%?(0.27 ± 0.53)%,均显著高于亲本细胞[(1.87 ± 0.18)%?(0.44 ± 0.10)%?(0.09 ± 0.02)%,P均< 0.05]?结论:应用无血清培养基可以从KYSE-150?TE-1细胞系中分离出具有干细胞特性的食管癌细胞球,CD44?CD271分子可能是食管癌干细胞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中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rbohydrate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hREBP)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检测AGEs处理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中ChREBP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干预氧化应激状态;运用Western印迹法观察在HCT116细胞中AGEs诱导对ChREBP表达的影响;运用MTS比色法观察AGEs诱导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AGEs刺激后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中转录因子ChREBP表达增加(P<0.05);细胞经抗氧化剂NAC处理后,AGEs刺激所致ChREBP表达增加和HCT116细胞增殖均被明显抑制(P<0.05)。结论 AGEs通过激活氧化应激反应来上调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中的ChREBP表达。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synergetic effect of class ?A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s cata-lytic subunit p110β knockdown in conjunction with oxaliplatin treatment on colon cancer cells. Down-regulation of p110β by siRNA interference and oxaliplatin treatment were applied in colon cancer cell lines HT29, SW620 and HCT116. MTT assay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p110β knockdown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colon cancer cell lines. SubG1 assay and Annexin-Ⅴ FITC/PI double-labeling cytometry were applied to detect cell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was evalu-ated by using PI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 3, cleaved PARP, p-Akt, T-Akt and p110β was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own-regulation of p110β expression by siRNA obviously reduced cell number via accumulation in G0-G1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in the absence of notablely increased apoptosis in colon cancer cell lines HT29 and SW620 (S phase arrest in HCT116). Moreover, inhibition of p110β expression increased oxaliplatin-induced cell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arrest in HT29, HCT116 and SW620 cell lines. In addition, increases of cleaved caspase-3 and cleaved PARP induced by oxaliplatin treatment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blotting in p110β knockdown group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wild-type group. It is concluded that down-regulated expression of p110β could inhibit colon cancer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result in increased chemosensitivity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to oxaliplatin through augmentation of oxaliplatin-induced cell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arres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iR-372-5p通过靶向PTEN调控PI3K/AKT/CXCL12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qRT-RCR检测miR-372-5p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及结直肠癌细胞和正常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372-5p与PTEN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inhibitor-NC/mimics-NC(miR-372-5p抑制剂/类似物的阴性对照)、miR-inhibitor(miR-372-5p抑制剂)、miR-mimics(miR-372-5p类似物)以及共转染miR-inhibitor+si-PTEN(PTEN干扰)、miR-mimics+PI3K抑制剂对PTEN、CXCL12表达和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水平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检测以上各组、共转染miR-mimics+si-CXCL12(CXCL12干扰)以及转染mimics-NC、miR-mimics后的HCT116条件培养基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miR-372-5p较癌旁组织表达升高,相对于NCM460,HCT116较SW620中miR-372-5p表达上调更显著(P<0.01);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PTEN是miR-372-5p的潜在靶基因(P<0.05)。相较于NC组,miR-mimics可降低PTEN蛋白表达水平,增加CXCL12蛋白表达水平和AKT磷酸化水平,提高HCT116迁移能力;而miR-inhibitor则导致相反的结果(P<0.05),si-PTEN可中和miR-inhibitor的作用(P<0.01);PI3K抑制剂可降低CXCL12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抑制HCT116迁移能力(P<0.05),而miR-mimics可中和这一作用(P<0.01);miR-mimics转染HCT116的条件培养基可提高NCM460的迁移能力(P<0.01),联合si-CXCL12可逆转miR-mimics对HCT116转移的促进作用(P<0.01)。结论 miR-372-5p通过靶向PTEN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CXCL12的表达,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细胞FBXO22基因表达沉默后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利用siRNA-Ctrl和siRNA-FBXO22小干扰片段转染结肠癌SW620和HCT116细胞,干扰FBXO22基因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转染效率,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分析干扰FBXO22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侵袭相关蛋白MMP-2、MMP-9和MDM2水平的变化。结果:转染FBXO22 siRNA后,结肠癌SW620和HCT116细胞FBXO22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细胞侵袭转移能力降低,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MDM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 FBXO22与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相关,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MMP-2和MMP-9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提法制作健脾解毒方提取物,利用超高效液相-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健脾解毒方的主要成分,MTT法检测健脾解毒方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Graphpad Prism5软件计算IC50值,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hospho-mTOR、Phospho-P53和P21的蛋白表达。结果健脾解毒方能够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处理24、48、72 h 后四种大肠癌细胞系的 IC50值分别为 HCT116(6.894、5.668、3.648 mg/mL)、LoVo(14.65、8.737、7.849 mg/mL)、SW48(8.029、7.026、5.740 mg/mL)及HT29(13.06、9.646、8.448 mg/mL);健脾解毒方使大肠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并能够下调Phospho-mTOR蛋白表达(P<0.05),上调Phospho-P53和P21蛋白的表达(P<0.05),使大肠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结论健脾解毒方可能通过mTOR-P53-P21途径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这可能是健脾解毒方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