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HD)或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的患者共1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和透析方式分为:老年HD组44例,老年CAPD组16例,中青年HD组46例,中青年CAPD组12例。记录临床常用血生化指标,比较组间危险因素差异,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与中青年组相比,老年组透析患者脉压差[(66±21)mmHg(8.8/2.8kPa)]、甘油三酯[(1.28±0.67)mmol/L]、脂蛋白(a)[(434±202)mg/L]、C反应蛋白[(21±15)mg/L]、血清磷[(2.02±0.77)mmol/L]、钙磷乘积[(4.3±1.6)mmol^2/L^2]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1.535,1.016,2.154,2.252,4.676,4.534,均P〈0.05)。无论在老年组,还是中青年组患者中,CAPD组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比率都较HD组明显降低(P〈0.05)。年龄、脉压差、脂蛋白(a)、C反应蛋白、钙磷乘积与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呈正相关(P〈0.05),而血清白蛋白与之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透析患者存在多种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于老年透析患者需选择合理的透析方式,积极纠正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方案并观察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至6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营养管理,测定营养管理前后患者的干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前蛋白、肌酐及尿素氮浓度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8例患者进行营养管理前后干体重、血红蛋白、前蛋白分别为(55.3±8.74)kg和(58.5±8.77)kg、(82.06±16.26)g/L和(91.38±13.67)g/L、(O.21±0.02)g/L和(0.24±0.03)g/L,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营养管理,同时充分透析,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肖寿海 《河北医学》2011,17(2):211-213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患者并发低蛋白血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其与各种炎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横断面调查:对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入院的60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进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其引发的相关并发症进行调查。根据ALB水平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营养良好,ALB正常;B组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比较两组间炎症因子CRP、转铁蛋白(TF)和主观营养评估法(SGA)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并发症的关系。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60例CAPD患者中,B组腹膜透析患者的患者CRP水平(8.4±1.32)mg/L显著高于A组(2.14±0.87)mg/L(P〈0.01);腹膜炎发生率为6.7%,肺炎发生率为13.3%;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16.7%,均明显高于A组。结论:CAPD患者营养不良低白蛋白血症,并发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皆高于营养良好者。应重视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 IA综合征)的诊治。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贫血及营养不良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贫血及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透析中心稳定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36例,检测其血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h)。根据CRP水平分为升高组(CRP〉10mg/L)76例及正常组20例(CRP≤10mg/L),分别观察CRP水平与Hb、Alb、TF之间的关系。结果升高组Hb、Alb、TF均低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CRP水平与Hb、Alb、TF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CRP水平可反映腹膜透析患者贫血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胡琳 《中外医疗》2013,32(1):86-87
目的 研究分析终末期肾病长期腹膜透析患者CRP和IL-6水平变化及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以该院2009年3月-2011年9月进行长期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测量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CRP和IL-6水平。以同期血液透析患者60例为对照组。分析腹膜透析组患者检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根据CRP结果,CRP在5mg/L以上的患者,其IL-6水平也明显高于5mg/L以下的患者组,P〈0.05;CRP在5mg/L以上的患者,其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低于5mg/L以下的患者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透组患者检测结果各炎性指标均高于腹膜透析组,营养状态低于腹膜透析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终末期肾病(ESRD)长期腹膜透析患者CRP和IL-6水平能提示患者存在有微炎症状态,其值越高,患者营养状态越差,有助于医生制定临床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6.
残余肾功能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前瞻性观察长期维持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简称腹透)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残余肾功能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腹透时间大于3个月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7例作为实验组,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以残余肾肌酐清除率3ml/min为界,分A组[残余肾功能(RRF)<3ml/min],32例次;B组(RRF≥3ml/min),21例次。采用常规处方透析,留取尿液、腹透液,并抽血检测生化、血脂及蛋白营养指标,计算RRF、KT/V值、肌酐清除率(Ccr)、单位透析剂量(PV/S)及蛋白质分解率(PCR),评估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结果:RRF与KT/V、Ccr及残余尿量呈正相关(r=0.56、0.83及0.80,P均<0.05),与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呈负相关(r=-0.41、0.33,P均<0.05),与PV/S不相关。A组Ccr、KT/V及血浆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f)明显低于B组,但PCR高于B组。A、B两组间白蛋白、三酰甘油及胆固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RF与腹膜透析的充分性密切相关,并影响腹透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RRF下降程度及时调整透析剂量及方案,是预防CAPD患者营养不良最主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杨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60-61,64
目的研究小剂量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DAPD)和小剂量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残肾功能较好的糖尿病。肾病性尿毒症(DNU)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8例DN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DAPD模式、CAPD模式进行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腹膜尿素氮清除率(Kt/V)、残肾Kt/V、残余肾小球滤过率(rGFR)、24h尿蛋白量(Upro)、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RI)使用剂量、24h腹透液蛋白(Dpro)、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残肾Kt/V、rGFR、ALB、HG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pr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腹膜Kt/V、FBG、HbA1c及RI使用剂量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FBG、HbA1c及RI使用剂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对于残肾功能较好的DNU患者,DAPD较CAPD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残肾功能,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卧床连续性腹膜透析(CAPD)和CAPD联合间断性血液透析滤过(HDF)比较常规的血液透析(CHD)对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清除情况。方法:40例患者分为三组进行观察,15例为单用CAPD患者,采用Tenckhoff透析管,每日交换8L,以2.5%或1.5%的浓度进行非卧床连续性腹膜透析,观察腹膜透析半年前后血清13,微球蛋白水平。5例为CAPD联合HDF患者,均为血液透析转为腹膜透析患者,且已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3年以上,观察CAPD联合HDF治疗半年前后的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其余20例每周透析2~3次,检查治疗半年前后的血清中β2微球蛋白的水平。结论:腹膜透析能避免透析膜的不兼容性引发的免疫反应,而且对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保护残余肾功能作用,因此相对血液透析对β2-MG的清除作用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9.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调查2005年2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在本腹透中心进行CAP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死亡预后的因素。结果共105例入选本研究,退出腹膜透析25例,透析后1年内退出17例。退出患者中死亡19例、肾移植3例、转血液透析3例。死亡原因:心脑血管事件8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5例、感染3例、不明原因2例、腹膜炎1例。发生糖尿病及低血清白蛋白与患者的死亡相关(P〈0.05)。结论腹膜透析退出大多发生于透析后第1年,心血管事件是CA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生糖尿病及血清白蛋白浓度下降是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蒋红樱  黄旭  张利  白奕华 《当代医学》2009,15(21):116-117
目的 探讨应用头孢硫脒在腹膜透析腹腔感染患者中的运用。方法48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1例,应用头孢硫脒治疗。对照组26例,给与头孢唑啉治疗。疗程14天,并进行细菌敏感试验。同时测定患者的透析相关指标包括腹膜尿素清除指数KT/V(pKT/V)、残肾尿素清除指数KT//V(rKT/V)、总尿素清除指数KT/V(tKT/V)、血清白蛋白等,取感染前1月和感染后第1月资料作分析。结果头孢硫脒和头孢唑啉治疗CAPD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761%和57.69%,头孢硫脒有效率高于头孢唑啉(P〈0.05)。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一个月后的腹膜尿素清除指数KT/V(pKT/V)和总尿素清除指数KT/V(tKT/V)均下降(JD〈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用药前后的残肾尿素清除指数KT/v未见明显下降(P〉o05)。结论头孢硫脒在腹膜透析腹腔感染患者中应用安全,可靠、效果确定,可作为治疗腹膜透析腹腔感染的一线应用抗菌素。  相似文献   

11.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随机调查行CAPD治疗半年以上的患者60例,用主观综合评价法(SGA)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用每周尿素清除指数(KT/V)及每周肌酐清除率(Ccr)评价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同时计算患者的残余肾功能(RRF)。结果本组CPA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1.7%;透析充分组及残余肾功能较好的患者其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低于透析不充分及残余肾功能相对较差的患者(P〈0.05)。结论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充分透析和尽可能保护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有利于维持CAPD患者较好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毒症腹膜转运特性对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的影响。方法根据腹膜平衡试验(PET),将31例腹膜透析患者腹膜分为低转运(L)、低平均转运(LA)、高平均转运(HA)、高转运(n)4种类型,比较4种转运特性腹膜透析患者腹透6个月后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主观综合性营养评倘法(SGA)。结果高转运腹膜组与低转运、低平均转运、高平均转运组比较,ALB、TF、Hb、SGA均显著降低(P〈0.05);高转运腹膜组与低转运组比较,ALB、TF、、SGA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溶质清除相同的条件下,腹膜转运性高的腹透患者营养状况明显差于腹膜转运低的腹透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尿毒症患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用火焰及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30例尿毒症患者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前及透析1月后血清铜、锌、铁的含量及腹膜透析透出液中铜、锌、铁、钙、镁、磷、钾元素的含量,分析腹膜透析前后尿毒症患者血清及透出液中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 尿毒症患者透析后血清铁及锌的浓度均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而血清铜透析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腹膜透析透出液中铜、锌、镁、钾、钙、磷含量透析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腹膜透析透出液中铁浓度透析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CAPD治疗后尿毒症患者铜、锌、铁、磷、钾的异常代谢可得到部分纠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尿毒症患者炎症与营养不良、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62例尿毒症患者,其中腹膜透析(CAPD)者21例、血液透析(HD)19例、肾衰竭未透析者(CRF)22例及健康对照(CONT)15例,测定血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水平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肥厚(LVH)的情况,并用主观整体评价(SGA)法评价4组对象的营养状态。结果 按SGA标准,CAPD组、HD组、CRF组的营养状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APD组、HD组、CRF组与对照组的血白蛋白、炎症因子CRP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RP与白蛋白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7,P〈0.01),与LVH呈正相关(r=0.528,P〈0.01)。LVH与ALB成负相关(r=-0.362,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大多存在炎症反应增高和营养不良,炎症与营养不良呈负相关,与左心室肥厚呈正相关。左心室肥厚与营养不良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随机选择病情稳定,符合观察奈件的透析患者52例(男/女,32/20)。进行膳食营养评价、半定量SGA评分、人体测量以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以SGA评分作为评价指标,78.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vJ,ALB作为评价指标,67.3%的患者营养不良;基于AMC判断,则有55.8%的患者营养不良。营养摄入量与营养评价指标关系密切:DEI与BMI呈正相关(P〈0.05),与ALB、PA呈正相关(P〈0.05,P〈0.01),而与SGA、CRP呈负相关(P〈0.01,P〈0.05):DPI与PA呈正相关(P〈0.01)。蛋白质摄入充分组PA明显高于摄/k不足组(P〈0.01);热量摄入充分组ALB高于摄入不足组(P〈0.05)。结论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膳食营养与CAPD患者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就维持血浆蛋白而言,摄入充足的热量可能比蛋白质更重要。  相似文献   

16.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肾性贫血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曼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2):2167-2168
目的观察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患者铁缺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长期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透析龄〉3个月),肾性贫血程度血红蛋白(HB〈90g/L)或红细胞压积(HCn〈30%,随机分为静脉组与口服组,分别采用静脉注射蔗糖铁及口服富马酸亚铁进行补铁治疗,总疗程8周,检测治疗前治疗后8周时血清铁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及肝肾功能、电解质变化,并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结果静脉注射蔗糖铁可以显著提高铁缺乏CAPD患者的Hb、HCt、TSAT、SF,效果优于口服富马酸亚铁组,并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CAPD患者铁缺乏,改善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7例重症 COPD 患者,测定入住重症医学科初始及72 h血清蛋白水平、按初始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白蛋白<30 g/L组和白蛋白≥30 g/L组,比较白蛋白<30 g/L组和白蛋白≥30 g/L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Ⅱ)评分、初始前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病死率。按28 d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观察死亡组和存活组血清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白蛋白≥30 g/L 组 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与28 d 病死率明显低于白蛋白<30 g/L组(P <0.01),初始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白蛋白<30 g/L组(P <0.01)。存活组0 h和72 h前白蛋白水平及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死亡组(P <0.01)。存活组72 h前白蛋白水平高于0 h水平(P <0.01),存活组72 h 白蛋白水平与0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72 h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与0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蛋白水平是重症 COPD 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152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并探讨其对策。方法:调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从1999年1月至2006年111月进行CAPD患者的情况,分析导致患者退出的各种原因及其所占比例,并根据腹膜透析患者文化程度及医疗付费方式等情况将其分组,观察两组间退出率有无差异。结果:152例患者中退出腹膜透析的有78例(51.3%)。其中心脑血管疾病24例(30.8%),腹膜炎16例(20.5%),肾移植12例(15.4%),经济困难9例(11.5%),超滤衰竭6例(7.7%),肺部感染5例(6.4%),引流不畅4例(5.1%),胸腹漏1例(1.3%),切口疝1例(1.3%)。122例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组共53例退出(43.4%),明显低于初中以下文化组的退出率83.3%;108例医保患者38例退出(35.2%),明显低于自费组的退出率90.9%。结论:心脑血管事件和腹膜炎是CA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而患者文化素质及经济因素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标准营养组30例,采用能全力按83.74~125.60J/(kg·d)标准配制,经鼻饲管滴注;匀浆膳食组28例,采用自行混制而成匀浆汤液200mL/次,经鼻饲管注入,4~6次/d。分别于入院第1、10天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观察2组患者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标准营养组入院治疗第10天与入院第1天比较ALB、PA值下降不明显(均P〉0.05);匀浆膳食组入院治疗第10天与入院第1天比较,ALB[(34.3±2.1)g/L vs (38.8±2.1)g/L]、PA[(158.3±22.1)mg/L vs (198.6±30.8)mg/L]均有降低(均P〈0.05)。入院第10天,标准营养组ALB为(38.5±2.2)g/L、PA为(192.8±26.4)mg/L,均高于匀浆膳食组[ALB(34.3±2.1)g/L、PA(158.3±22.1)mg/L](均P〈0.05)。标准营养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匀浆膳食组(26.7%VS35.7%,P〈0.05);肺部感染患者其人院时ALB低于无并发肺部感染患者[(33.4±5.6)g/L vs (42.5±3.7)g/L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减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恶化,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媚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145-146
目的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探讨我院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原因。方法①血生化检查: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转铁蛋白(TF)。②蛋白摄入和代谢:nPNA。③人体指数学测量:测定肱二头肌皮褶(BSF)、肱三头肌皮褶(TSF)、上臂中部周径(MAC),MAMC、AMA、BMI测量。④整体主观营养状况评估:使用SGA评估法进行评估。结果①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0.2%,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为62.3%,重度营养不良为7.9%。②人体指数学:BMI:(20.3±3.2);BSF:(7.1±4.1)mm;③血生化:ALB:(33.5±5.2)g/L,Hb:(86.2±12)g/L,TF:(1.6±0.8)g/L。④nPNA:(0.65±0.10)g,(kg·d)。⑤SGA评分:(4.2±1.1)分。结论①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0.2%,与国外同类患者相比,我们的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较差。②人体指数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评估人体成分、肌肉营养和体蛋白的方法。③SGA整体营养评估方法能反映腹透患者营养状况,无创易于操作,值得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