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结核的快速诊断方法,早期明确诊断。方法i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法)对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53例拟诊泌尿系统结核患者进行检测,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结果:环介导等温扩增法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敏感度相当分别为83.3%、86.67%,检测特异性等温扩增法为88.2%,荧光定量PCR法为82.4%,分子生物学方法与培养法检出率卡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可快速辅助诊断泌尿系统结核,根据实验室条件选择荧光定量PCR法或LAMP法,结合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体征,能及时确诊泌尿系统结核,争取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真菌性角膜炎的实验室诊断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早期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筛选敏感药物、分析真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方法对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取样涂片染色,同时在沙氏培养基上进行真菌培养,将培养阳性者根据菌落形态、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等进行真菌菌种鉴定,采用天津市康利达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药敏试剂盒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分析。结果116例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标本中96例培养呈阳性结果,阳性率82.8%;63例查到真菌菌丝,阳性率54.5%;96例培养呈阳性的标本经鉴定:镰刀霉属64例(66.7%);无孢霉属13例(13.5%);交链霉属9例(9%);曲霉5例(5%);其他占6.8%。大部分真菌对特比萘芬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而被鉴定的所有真菌只有7%对伊曲康唑敏感。结论真菌性角膜炎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还可防止药物滥用,增强治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荧光染色法应用于真菌性角膜炎临床快速诊断的效果。方法临床送检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应用荧光染色法、真菌培养和墨汁-KOH湿片镜检三种方法检测,比较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在45例真菌培养阳性标本中,墨汁-KOH湿片镜检有28例阳性,阳性率为62.22%(28/45),荧光染色法阳性40例,阳性率为88.89%(40/45),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染色法具有快速、操作简便、阳性符合率高等特点,是真菌性角膜炎一种有效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6S rRNA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及血培养方法检测疑似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标本中潜在病原菌的病原学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适用于临床的可检测新生儿败血症常见菌株的特异性引物多重PCR体系。方法建立16S rRNA通用引物PCR检测方法并检测534例疑似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标本,分析其病原学感染及特点,与常规血培养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建立适用于临床的可检测新生儿败血症常见菌株的特异性引物多重PCR体系。结果 534例血标本的血培养阳性率为26%,经鉴定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4.6%)、大肠埃希菌(14.4%)、无乳链球菌(8.6%)、金黄色葡萄球菌(7.9%)、肺炎克雷伯菌(5.8%)、屎肠球菌(4.3%)、其他菌株(14.4%)。16S rRNA通用引物PCR检测阳性率为37.6%,显著高于血培养检测(P<0.05)。经优化的多重PCR体系可快速准确检测败血症常见菌种。结论 16S rRNA基因PCR方法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用于临床新生儿败血症的快速诊断。本研究初步建立的败血症常见致病菌特异性引物多重PCR体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旋  闫志勇  王斌 《首都医药》2003,10(22):49-51
目的 建立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UP-PCR)结合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酶切图谱的方法,快速检测临床体液标本中常见病原菌。方法 根据体液标本中常见病原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的通用引物进行UP-PCR扩增,确定标本是否有细菌感染,然后对阳性标本的扩增产物进行RFLP分析,进一步鉴定细菌。利用该方法对204例体液标本进行了检测,并与常规细菌培养鉴定法进行比较。结果UP-PCR所有细菌均产生1032bp,扩增产物经RFLP法可将细菌进行鉴别。204份体液标本的检测中,与培养法相比,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7%、88.6%、88.0%和99.4%。结论 该方法具有敏感、特异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体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16S rRNA及18S rRNA同时检测脑脊液中的病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  潘世扬 《江苏医药》2003,29(5):364-365
目的 提高脑脊液中病原菌的快速、准确鉴定率。方法 以细菌的保守序列16SrRNA和真菌的18SrRNA为通用引物,用多重PCR技术对标准菌株及4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脑脊液进行扩增,同时与脑脊液的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脑膜炎奈瑟菌、结核分枝杆菌、化脓性链球菌及白色念球菌均出现特异条带,人白细胞DNA为阴性。46份脑脊液标本培养阳性39例,另有2例PCR阳性而培养阴性,后经诱导传代培养证实为L型金黄色葡萄球菌。PCR阳性41例,与培养分离鉴定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 多重PCR可快速鉴定脑脊液中病原菌,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必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检测临床常见细菌16 s rRNA基因的PCR方法.方法 分析细菌16 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对7种常见细菌16 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并用该方法检测临床血液标本中的16 s rRNA基因表达,与传统培养方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种标准菌株均出现特异阳性条带;感染性疾病血液标本16 s rRNA基因阳性表达.结论 16 s rRNA基因PCR法可用于快速检测临床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聚合酶链反应分子灯塔法检测淋球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均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2):957-957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子灯塔法检测临床标本中淋球菌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分子塔法、涂片镜检法、培养法检测80例疑为性病患者的标本,结果:PCR分子灯塔法阳性率为75%,涂片镜检法阳性率为67%,培养法阳性率为64%,结论:分子灯塔法作为基因检测的新方法,对淋病奈瑟菌的诊断具有快速、防污染、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是淋病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氟康唑制成0.2%滴眼液,用于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以无菌方法配置成滴眼液,选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 -200)测定滴眼液含量,对2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进行对照分组疗效观察。结果:氟康唑滴眼液制备,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结果准确,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总有效率为95.2%。结论:氟康唑滴眼液是一种可供临床选用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快速鉴定葡萄球菌及检测mecA基因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诊断方法。方法:以葡萄球菌16SrRNA、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以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mecA基因合成3对引物,采用多重PCR扩增法,快速鉴定葡萄球菌,同时判断MRS菌株。结果:107株葡萄球菌的16SrRNA基因扩增片段全部为阳性.与常规鉴定结果符合率为100%;nuc基因阳性48株。阴性59株,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试验一致;以PBP2a乳胶凝集试验结果为金标准,苯唑西林(含2%NaClMHA)及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的敏感性为98.7%和100%,特异性分别为75.0%和82.1%:PCR扩增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多重PCR法能快速准确地从临床分离菌株中鉴别葡萄球菌,并可同步对mecA基因进行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肺炎支原体(MP)的三种检测方法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不同年龄、病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均行MP咽拭子快速培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P-IgM半定量检测和痰MP-DNA-PCR检测,对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93例患儿中,MP咽拭子快速培养和血清MP-IgM半定量检测检出MP阳性各47例(MP阳性率24.35%),痰MP-DNA-PCR法检出MP阳性8例(MP阳性率4.15%%)。咽拭子快速培养法和痰MP-DNA-PCR法检测不同年龄段患儿MP感染的阳性率无差异;年龄越大,血清MP-IgM检测法检测阳性率越高。三种方法检测不同病程阶段MP感染阳性率均无差别。结论联合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可以提高MP感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治疗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 20例单眼药物不能控制的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行自体结膜移植手术治疗,术后观察角膜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18眼一次治愈,表现为角膜溃疡愈合,前房积脓吸收,治愈率为90%。结论自体结膜移植手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涛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36-3537
目的:观察卵磷脂络合碘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5月临沂市人民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16例,所有患者对实验和治疗知情同意。治疗组给予卵磷脂络合碘3.0 mg(日本第一药品产业株式会社)口服,每日3次,氟康唑200 mg(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药时间依病情增减;局部给氟康唑(即静脉注射原液)点眼,2小时1次;对照组除不用卵磷脂络合碘口服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疗程差别。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卵磷脂络合碘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具有见效快,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简便易行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羊膜移植与结膜瓣遮盖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羊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48例48眼为治疗组,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结膜瓣遮盖手术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30例30眼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羊膜移植组(治疗组),治愈44例44眼,治愈率为91.67%,经统计学处理,疗效优于对照组(χ2=7.730,P<0.05)。结论羊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药品中沙门菌的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沙门菌的特异基因序列合成引物和探针,提取沙门菌DNA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达到160cfu·ml-1,人工污染的药品检出率为100%.结论:荧光定量PCR法可用于药品沙门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快速可靠的实验室检测细胞株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方法。方法    采用DNA荧光染色试剂对本实验室11株细胞进行荧光染色观察与分析;同时从常见污染细胞的支原体16S rRNA选择两段高度保守的核酸序列,作为支原体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同一批细胞株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采用DNA荧光染色法检出11株细胞中,有2株细胞出现阳性,阳性率为18.2%;采用PCR方法检测11株细胞,有4株细胞出现阳性,阳性率为36.4%。通过两种方法比较可以发现:DNA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阳性的细胞株用PCR方法检测结果也是阳性。 结论    上述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地检出细胞株中的支原体污染,DNA荧光染色法虽较PCR法灵敏度低,但操作简便易观察;而PCR法成本较高,将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对DNA荧光染色法可疑阳性的标本再进行PCR检测,既提高阳性检出率,又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药物病灶局部清创联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 搜集我科室自2007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49例49眼,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采用药物联合病灶局部清创法治疗;B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结论 药物联合病灶局部清创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快速可靠的实验室检测细胞株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方法.方法 采用DNA荧光染色试剂对本实验室11株细胞进行荧光染色观察与分析;同时从常见污染细胞的支原体16SrRNA中选择两段高度保守的核酸序列,作为支原体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对同一批细胞株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DNA荧光染色法检出11株细胞中有2株细胞出现阳性,阳性率为18.2%;采用PCR方法检测11株细胞,有4株细胞出现阳性,阳性率为36.4%.通过两种方法比较可以发现:DNA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阳性的细胞株用PCR方法检测结果也是阳性.结论 上述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地检出细胞株中的支原体污染,DNA荧光染色法虽较PCR法灵敏度低,但操作简便易观察;而PCR法成本较高,将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对DNA荧光染色法可疑阳性的标本再进行PCR检测,既提高阳性检出率,又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TB)DNA的价值。方法:用PCR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522例结核及60例非结核患者临床标本中的TB-DNA,同时用培养,抗酸染色涂片及常规PCR法作对照。结果:PCR反向膜杂交法阳性率为80.6%(411/690),培养为18.1%(125/690),镜检为13.95(96/690),常规PCR为59.6%(411/690),PCR反向膜杂交法与常规法比较(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PCR反向膜杂交法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PCR(P>0.05),但差异无显著意义;该技术假阳性为零。结论PCR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TB-DNA具有快速、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为结核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的病原学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