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学标志阴性的非甲~戊型炎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血清学标志阴性的非甲 ̄戊型肝炎进行病原学研究。方法 用HBV PCR、HCV RT-PCR和HEV RT-PCR分别检测血清学标志阴性的非甲 ̄戊型肝炎患者血清,并对其部分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  相似文献   

2.
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病原学。方法 采用巢式PCR(nPCR)检测HBV、TTV、B19、和SENV DNA;用逆转录巢式PCR(RT-nPCR)检测HGV和HCV RNA。结果 60例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单独HBVDNA阳性30例(阳性率为50.0%),HBV和TTVDNA阳性10例(16.7%),HBV和B19DNA阳性6例(10.0%),HCVRNA、HBV和SENVDNA阳性1例(1.7%),单独HCVRNA阳性1例(1.7%),HCVRNA和B19DNA阳性1例(1.7%),HGVRNA无一例阳性,单独B19DNA阳性2例(3.3%)。单独TTVDNA阳性1例(1.7%),另8例(13.3%)上述病毒核酸均为阴性。HBV合并感染TTV或B19对其血清学生化指标无影响。结论HBV是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原,HGV、TTV、B19和SENV与非甲-戊型肝炎无关。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铜陵地区献血员等人群中瘐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采用PCR技术检测了献血员,慢性丙型肝炎及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GVRNA。结果表明;献血员、慢性丙型肝炎及非甲~戊型肝炎患者血清HGV RNA的阳性率分别为6.47%(13/201)、21.43%(9/42)及8.33%(1/12)。铜陵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HGV感染;献血员中HGV感染率高于HCV,所以,加强献血员HGV筛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国内外对其病原学研究进展甚快,至少已确认有五种肝炎病毒,其中戊肚的散发流行。为使从事传染病防治方面的专业人员病房了解本病毒的特征,进一步完善肝炎的病原学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本刊编辑部特约请第二军医大学微生物教研室戚中田教授撰写了有关戊肚用其戊肝病毒的综述;  本综述简要报道戊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戊型肝炎的临订特征及特异性诊断,并对戊肝免疫预防、基因疫苗的展望作了介绍,对从事病毒学及传染病学的及传染病学的工作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在广西柳州地区不同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并比较静脉毒瘾者与健康体检者HG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与HGV共同感染的特点,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ELA)检测抗-HGV,抗-HCV,HBV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并对抗-HGV阳性者随机抽取20例(19%)进一步用逆转录套式PCR(PT-nPCR)法检测  相似文献   

6.
甲、戊型肝炎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随访观察辛绍杰,卢知吾,王肃清,王秀珍,陈敬东(解放军302医院,北京100039)为了解乙型肝炎的医院内感染,我们对传染病院肝炎病房各型肝炎混合收治、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均阴性的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病...  相似文献   

7.
戊型肝炎患者血清戊型肝炎病毒RNA的动态观察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国内外对戊型肝炎 (HE)患者病毒血症已有研究 ,各家报道有明显不同 ,我们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 32例HE患者系列血清 ,探明HE患者病毒血症持续时间和消长规律。检测对象为中国医大二院传染科1995年 1月至 1996年 10月期间住院患者 32例 ,临床诊断为戊型肝炎。分别收集患者病后 0~ 7d、8~ 14d、15~ 12d、2 2~ 2 8d系列血清共 12 5份 ,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抽提HEVRNA。引入一对外引物序列为 :外正向引物 (4 45 9 44 78) 5′ GCATTATGGAGGAGTGTGG 3′,外反向引物 (4 877 485 8) 5′ C…  相似文献   

8.
戊型肝炎患者血清IgG抗—HEV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0例散发性戊型肝炎病人的系列血清表明,IgG抗-HEV于发病后第3天即可阳转,于发病后3~14天和15~30天,IgG抗-HEV累积阳转率分别为68.75%和93.75%。多数病人IgG抗-HEV持续时间较短,发病后4~6个月和1~2年分别有62.50%和95%的病人阴转。90%的病人IgG抗-HEV水平于30天内达到高峰,多数病人IgG抗-HEV水平在急性期较高,恢复期降至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戊型肝炎病毒Ⅳ型全基因序列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分析戊型肝炎病毒(HEV)Ⅳ型的全基因序列以比较与其他基因的差异。方法 设计PCR引物对全基因进行分自然扩增,并两个末端采用末端快速扩增方法(RACE)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及测序。结果 HEV-T1全序与Ⅰ型、Ⅱ型和Ⅲ型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74.8-75.5)%、74.5%和(75.3-76.3)%。ORF1与已报道的Ⅰ型、Ⅱ型和Ⅲ型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5.0-86.7)%、85.0%和(88.5-88.7)%;ORF2与已报道的Ⅰ型、Ⅱ型和Ⅲ型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6-92.4)%、90.1%和(91.9-93.0)%。ORF3与已报道的Ⅰ型、Ⅱ和Ⅲ型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5.9-77.8)%、75.0%和(79.6-83.3)%。结论 这一研究为今后发展戊型料诊断试剂及戊型肝炎疫苗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应用人工合成的戊型肝炎病毒(HEV)基因组开放读码框架2(ORF2)和3(ORF3)两段多肽,分别建立了酶联免疫试验(EIA),检测85份实验感染HEV的猕猴和143份戊型肝炎(简称戊肝)病人血清,结果两组抗-HEV ORF2阳性率分别为70.89%和68.53%,均显著高于抗-HEV ORF3,且前者阳转时间较早,持续阳性时间也较长。虽然多数(97.3%)抗-HEV ORF3阳性血清,抗-HEV  相似文献   

11.
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用基因工程重组的戊型肝炎病毒基因结构区第二码框架和第二读码框架具有免疫表位的嵌合抗原,建立了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散发性急性肝炎病人血清中抗-HEVIgG和IgM抗体。在46例急性肝炎病人中出抗-HEVIgG抗体阳性7例,阳性率为15.22%,7例IgG抗体阳性中,有5例IgM抗体也阳性,占71.4%。  相似文献   

12.
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与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每年的 2 0 0万急性病毒性肝炎中 ,戊型肝炎 (HE)感染占 17.2 %~2 0 %。我国HE不仅有小规模或大规模爆发流行 ,散发性病例也不在少数。其临床发病特点和血清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较甲型肝炎有明显区别。我们对收住院15 1例散发单纯HE的临床表现及血清特异性IgM、IgG抗体的特点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6年 1月~ 1998年10月收住院的 15 1例临床诊断为HE的患者。男性 131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15~ 80岁 ,平均年龄 47.37岁 ,血清学甲、乙、丙、庚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指标阴性 ,抗 HEVIgM或抗 HEV…  相似文献   

13.
目的和方法:采用RT/PCR和定量酶标标准化的测定方法,检测了先患(丙型或戊型)肝炎后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先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后患丙型(或戊型)肝炎的阳性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血清组中HCV-RNA的阳性率分别是579%和289%,二者差异显著(P<005);HEV-RNA阳性率分别是24%和259%,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在单个核细胞组中HCV-RNA阳性率分别为118%和105%;HEV-RNA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37%;HEV-RNA在粪便中的阳性率32%和37%,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不直接影响造血细胞的基因表达,仅使造血微环境有一定改变,引起患者自身免疫反应,对造血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散发性戊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及病毒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散发性戊型肝炎(HE)肝组织病理特征、病毒分布及复制,探讨戊型肝炎病毒(HEV)致肝损伤机制.方法对36例发病急性期(20例)和恢复期(16例)穿刺肝组织,及1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近期重叠HEV感染肝组织,作光、电镜组织学观察,原位杂交HEVRNA检测,Kupffer细胞免疫组化观察.结果HE急性期肝组织病变有其相对特征易见肝细胞羽毛状变性(100.0%)、毛细胆管内淤胆(75.0%)及双核、多核肝细胞(65.0%),肝细胞凋亡小体偏大且不整,Kupffer细胞增生突出等.HEVRNA分布于肝细胞胞质近核周处,急性期肝组织HEVRNA阳性率(100.0%)明显高于恢复期(12.5%,P<0.001),且阳性肝细胞及病毒拷贝数较多,恢复期肝组织趋于复常.CHB重叠HE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较单纯CHB为重.结论散发性HE相对于其他病毒性肝炎有其病理学特征;HEV感染肝细胞并主要于发病急性期复制活跃;急性散发性HE恢复后转归良好;细胞免疫性肝损伤可能为HEV的主要致肝损伤机制,但不能排除存在病毒直接致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老年戊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炎的血清学特点刘伟姜红袁术生为了解北京地区老年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情况,对解放军302医院五年收治的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中119例HEV相关肝炎血清学特点进行了分析。1对象和方法1.1观察对象本组119例患者均系302医院...  相似文献   

16.
散发性戊型肝炎的死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流行性戊型肝炎(HE)的报道已有很多,公认HE流行期间,重症肝炎多见于妊娠妇女,病死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妊娠妇女尤高[1]。我们对15例散发性戊肝的死因进行了初步探讨。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及一般情况15例均系北京地坛医院1993年1月至1996...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血清抗体动态变化,应用酶联免疫法(EIA)检测了7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抗戊型肝炎病毒(HEV)IgG和IgM抗体,并对1例患者进行了肝超微结构病理检测。结果表明,发病后10天至45天内抗HEV-IgG和IgM滴度最高,发病第40天仍有肝细胞肿胀,胞浆空化和线粒体固缩等病理变化。患者血清抗-HEVIgM滴度在45天后逐渐下降,2个月内全部消失,抗-HEVIgG消长情况与IgM相似,但在7个月时仍有3例(43%)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18.
戊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一类新发现的RNA病毒。由于缺少可靠、方便的常规细胞培养系统和病毒感染的小动物模型,而从自然感染的人或实验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获取的病毒量太少,对HEV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受到严重限制。近几年来,主要利用亚基因组表达策略研究HEV基因产物的特性和功能,取得很多重要进展。本文以此为重点,概述了近年HE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人、猪、禽戊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人、猪、禽戊型肝炎病毒(HEV)的血清学关系。方法应用ELISA分别以人、猪、禽HEVORF2重组蛋白p166human、p166swine、p268avian检测人、猪、鸡血清及其他标本中抗.HEVIs,G,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p166human和p166swine对HEV实验感染动物血清、HEVORF2重组蛋白免疫血清和单克隆抗体均呈阳性反应,而p268avian均呈阴性反应。以p166human、p166swine、p268avian检测人、猪、鸡血清抗.HEVIgG,戊型肝炎患者血清检出率分别为98.5%、97.7%和1.5%,正常人血清为10.0%、10.0%和4.0%,猪血清为26.9%、25.6%和1.3%,鸡血清为4.3%、2.2%和33.3%。p268avian与p166human或p166swine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表明,p166human和p166swine对不同样本的检测均呈直线正相关,而p268avitm与p166human或p166swine无直线相关性。人和猪HEVpORt2的序列同源性在88.2%。99.2%,而禽HEV与人、猪HEVpORt2的同源性仅为45.5%~46.1%,其中含有多个插入和缺失突变。结论人和猪HEV血清学关系密切,而禽HEV与人、猪HEV抗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血清学相关性。因此禽HEV与人、猪HEV的关系应予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20.
一起戊型肝炎暴发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一起戊型肝炎暴发的血清学特点。方法 对某单位在10d内先后发病的5例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在该单位食堂就餐的1675人(暴发人群)及未就餐的邻近单位883人(对照人群)的血清在首发病例26d后进行抗-HEV IgM和IgG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例患者抗-HEV IgM和IgG均为阳性。暴发人群抗-HEV IgM和IgG的阳性率分别为8.7%和38.4%,而对照人群仅分别为0.1%和28.6%,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意义。暴发人群145例抗-HEV IgM( )中,ALT增高32例,明显高于IgM(-)及对照;而抗-HEV IgM(-)的ALT增高比例并不高于对照人群。4例患者系列血清检测见抗-HEV IgM逐渐下降,感染后4个月多数转阴,而IgG在感染后第2~3个月达高峰,随后缓慢下降。暴发人群中抗-HEV IgM( )的IgG平均水平最高,IgM(-)而IgG( )的IgG平均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提示暴发人群中既往感染者受到了免疫加强。暴发人群中抗-HEV IgM( )者在性别及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其中ALT增高男性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而与年龄无关。结论 本次急性黄疸性肝炎的暴发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与食源有关;抗-HEV IgM和IgG不仅可用于临床病例诊断,也可用于人群调查;感染危险性与年龄及性别无关,但男性ALT增高更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