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千佛菌对I型糖尿病小鼠Th1/Th2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腹腔注射2%的四氧嘧啶制备模型。给各组小鼠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的千佛菌液30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h1的标志性细胞因子IFN-γ和Th2的标志性细胞因子IL-4的含量;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结果模型组血糖和IFN-γ水平明显增高,而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千佛菌大、小剂量用药组血糖、IFN-γ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01);而IL-4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千佛菌对I型糖尿病小鼠失衡的Th1/Th2具有调节作用,并可降低小鼠的血糖。  相似文献   

2.
胥冰 《西部中医药》2010,23(12):45-46
目的:通过研究千佛菌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及I FN-γ/I L-4比值的影响,探讨千佛菌对衰老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千佛菌大、小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均腹腔注射D-半乳糖制备衰老模型。千佛菌大、小剂量组分别以100%和50%药液每只每日0.4 mL灌胃,其余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测定血清中IFN-γI、L-4含量并计算IFN-γ/IL-4比值,测定脾脏及胸腺指数。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IFN-γI、L-4水平I、FN-γ/IL-4比值、脾脏及胸腺指数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P0.001;与模型组比较,千佛菌大、小剂量组IFN-γI、L-4水平、脾脏及胸腺指数均明显升高P0.001I,FNγ/IL-4比值恢复;千佛菌大、小剂量组间IFN-γI、L-4比较P0.001。结论:千佛菌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及IFN-γ/IL-4比值具有升高作用,并能够显著增加小鼠的脾脏及胸腺指数,对D-半乳糖导致衰老的Th1/Th2免疫失衡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使之趋向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千佛菌对荷S180肉瘤小鼠Mψ-IL-1-Th1免疫调节网络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B(模型对照)、C(千佛菌小剂量)、D(千佛菌大剂量)四组.除A组外,其余三组皮下接种S180瘤细胞悬液,制成小鼠荷瘤模型.然后C、D组分别用1:1(相当于原药材1g/mL)、2:1(相当于原药材2g/mL)浓度的千佛菌溶液灌胃1mL,A、B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1次/天,共14天.观察各组Mψ、IL-1、Th1含量或活性,分别采用吞噬中性红比色法、MTT比色法进行测定.结果:荷瘤小鼠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Mψ吞噬功能、IL-1含量、Th1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用药组与荷瘤小鼠相比,腹腔Mψ吞噬功能、IL-1含量、Th1活性均增高,其中大剂量用药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千佛菌对荷瘤小鼠Mψ-IL-1-Th1免疫网络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药千佛菌对荷S1 80 肉瘤小鼠Mφ -IL- 1 -Th1免疫调节网络的影响。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 )、B(模型对照 )、C(千佛菌小剂量 )、D(千佛菌大剂量 )四组。除A组外 ,其余三组皮下接种S1 80 瘤细胞悬液 ,制成小鼠荷瘤模型。然后C、D组分别用 1:1(相当于原药材 1g/mL)、2 :1(相当于原药材 2g/mL)浓度的千佛菌溶液灌胃 1mL ,A、B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1次 /天 ,共 14天。观察各组Mφ、IL- 1 、Th1含量或活性 ,分别采用吞噬中性红比色法、MTT比色法进行测定。结果 :荷瘤小鼠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 ,Mφ吞噬功能、IL- 1 含量、Th1活性均显著降低 (P <0 0 1) ,用药组与荷瘤小鼠相比 ,腹腔Mφ吞噬功能、IL- 1 含量、Th1活性均增高 ,其中大剂量用药组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千佛菌对荷瘤小鼠Mφ -IL- 1-Th1免疫网络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痹痛方对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Arthritis,CIA)模型小鼠血清和关节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痹痛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DBA/1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痹痛方小、中、大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牛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痹痛方小、中、大剂量组分别予痹痛方0.108、0.432、1.728g/kg灌胃,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灌胃28d。末次灌胃后处死小鼠并取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白介素-6(IL-6)、IL-10、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法(RT-PCR)检测小鼠关节组织中炎症因子IL-6、IL-10、IL-23和干扰素γ(IFN-γ)、干扰素γ受体1(IFN-γR1)、IFN-γR2m RNA的表达,免疫印迹分析法(WesternBlot)检测小鼠关节组织中IL-6和IL-10蛋白的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关节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小鼠关节中IL-6的表达。结果:干预结束后,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6、IL-17、TNF-α表达,关节组织中IL-6、IFN-γR1m RNA和IL-6蛋白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P0.01)。HE染色和IHC显示模型组小鼠关节腔界限不清晰,腔内狭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大量的IL-6阳性细胞表达。痹痛方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6水平,关节组织中IL-6、IL-10、IFN-γR1m RNA和IL-6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P0.001);痹痛方小剂量和大剂量组小鼠关节组织中IL-23m 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痹痛方小剂量和中剂量组小鼠关节组织中IL-10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病理结果示,痹痛方各剂量组小鼠关节炎症减轻,IL-6表达减少。痹痛方各剂量组之间比较,血清中IL-17、TNF-α,关节组织中IL-6、IL-10、IL-23、IFN-γR1m RNA和IL-6、IL-10蛋白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P0.001)。结论:痹痛方可减轻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小鼠关节炎症,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抑制IL-6为主的炎症因子的表达,同时升高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千佛菌对肾阳虚小鼠Mф-IL-1-Th1免疫调节网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千佛菌对肾阳虚小鼠Mф -IL-1-Th1免疫调节网络的影响。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只 ,除空白对照组外 ,其余三组肌注HCS制备肾阳虚模型。然后其中两组模型小鼠分别用千佛菌 2 0 0 % (W/V)、5 0 % (W /V)浓度煎液 0 .4ml/只·d× 14d灌胃。采用吞噬中性红比色法、MTT比色法分别测定Mф、IL-1、Th1的含量或活性。结果 :肾阳虚模型小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腹腔Mф吞噬功能、IL-1含量、Th1活性均明显降低 (P <0 .0 1) ,用千佛菌灌胃后 ,Mф吞噬功能、IL-1含量及Th1活性均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结论 :千佛菌对肾阳虚小鼠Mф -IL-1-Th1免疫网络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芪玉三龙汤对肿瘤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以及对肺癌小鼠辅助T细胞(Th cells)因子免疫生物调节作用。方法:采用Lewis肺癌细胞培养移植法(LLC)建立肺癌荷瘤小鼠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疗组、芪玉三龙汤组、联合组,每组8只,另设8只正常小鼠为空白组;观察小鼠的生存状态,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判断芪玉三龙汤是否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脾脏中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4,IL-10含量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中药组、联合组生存状态明显优于化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芪玉三龙汤组、化疗组和联合组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P0.01)。芪玉三龙汤组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的变化以凋亡为主,亦有坏死,化疗组电镜下可见多个凋亡小体,联合组电镜下可见典型坏死细胞。各组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化疗组比较,芪玉三龙汤组和联合组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各组Bax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和化疗组比较,芪玉三龙汤组IL-2,中药组、联合组的IFN-γ含量显著增加(P0.01)。芪玉三龙汤组及联合组IL-4,IL-10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而联合组较化疗组IL-4,IL-10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芪玉三龙汤可以改善肺癌小鼠的生存状态,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凋亡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上调Bax有关。芪玉三龙汤能够增加IL-2,IFN-γ,降低IL-4,IL-10表达,从而平衡Th1/Th2漂移,改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肾清2号方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予高脂饲料诱导3周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以C57BL/6J小鼠设为正常组,每组各6只。正常组及模型组予去离子水0.1 mL/(10 g·d),阳性药组予缬沙坦13.33 mg/(kg·d),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分别按照糖肾清2号方生药量40.66、20.33、10.17 g/(kg·d)剂量灌胃。各组小鼠每日灌胃1次,连续干预治疗12周后取血清及肾脏。采用RT-PCR技术检测肾脏组织AMPK-α1、NF-κB P65、TNF-α、IL-6 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技术、免疫组化法测定肾脏组织AMPK-α1、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MPK-α1 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NF-κB P65、IL-6、TNF-α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大、中、小剂量组AMPK-α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有上调(P0.05,P0.01),NF-κB P65、IL-6、TNF-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P0.01)。与阳性药组比较,中药各组AMPK-α1 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NF-κB P65、TNF-α、IL-6 mRNA水平均明显上调(P0.01),NF-κB P65、IL-6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P0.01);中药大、中剂量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糖肾清2号方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AMPK-α1活性,间接抑制NF-κB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宾博平  李明忠  殷丽 《新中医》2010,(8):128-130
目的:观察中药防哮饮对哮喘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IL-4/IFN-γ值以及肺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初步探讨该药早期干预治疗对哮喘小鼠Th1/Th2细胞亚群反应的影响及其防治哮喘的作用机理。方法:50只BALB/c健康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防哮饮小剂量组、防哮饮大剂量组、布地奈德(BUD)组。用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造模。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4、IFN-γ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哮喘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4水平显著升高、IFN-γ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哮喘模型组比较,防哮饮大剂量组、防哮饮小剂量组及BUD组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哮喘小鼠血清IL-4水平,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防哮饮大剂量组与BU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哮喘模型组比较,防哮饮大剂量组及BUD组均能明显上调IFN-γ水平,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防哮饮小剂量组IFN-γ上调不明显(P0.05);防哮饮大剂量组与BU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防哮饮小剂量组、防哮饮大剂量组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气道炎症反应;经过BUD处理的小鼠,其肺组织中支气管和微血管周围基本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气道炎症基本得到抑制,和正常小鼠肺组织切片基本一致。与哮喘模型组比较,防哮饮小剂量组、防哮饮大剂量组支气管黏膜修复得较完整,其中防哮饮小剂量组气管周围仍有较多炎症细胞、PAS染色示增生的杯状细胞仍较多;防哮饮大剂量组气道及血管周围炎症浸润得到明显抑制,嗜酸性粒细胞(EOS)极少,PAS染色示杯状细胞极少,气道黏液分泌得到明显抑制。结论:中药防哮饮早期干预治疗哮喘具有抑制Th2细胞亚群优势反应,下调IL-4、上调IFN-γ表达水平,纠正Th1/Th2失衡,并能够抑制气道黏液分泌,修复气道黏膜,抑制气道及血管周围以EOS为主的炎症浸润,可能是其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麦粒灸对Lewis荷瘤小鼠血清Th 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血清Th 2型细胞因子IL-10的影响,为麦粒灸在今后肿瘤治疗方案中的运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0只雄性C 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麦粒灸组、荷瘤组、空白组,每组10只。采用Lewis肿瘤细胞悬液皮下接种复制Lewis荷瘤小鼠模型。麦粒灸组予麦粒灸治疗"后三里",治疗10次后,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采用MTT法检测刀豆蛋白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2、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麦粒灸组荷瘤小鼠与荷瘤组小鼠瘤体体积与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荷瘤组血清Th 1型细胞因子IL-2表达降低(P0.05),血清Th 2型细胞因子IL-10增加(P0.05);与荷瘤组比较,麦粒灸组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加(P0.05),血清Th 1型细胞因子IL-2表达增加(P0.05),血清Th 2型细胞因子IL-10表达降低(P0.05)。结论:麦粒灸可有效调节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促进荷瘤小鼠Th 1型细胞因子的产生,有效纠正荷瘤导致Th 1/Th 2的失衡,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金银花、连翘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为金银花组和连翘组,每组再分为正常组、中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4个亚组进行处理,观察小鼠的临床状态,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金银花(0.01 kg/L)、连翘(0.01 kg/L)水煎液对小鼠大肠杆菌的感染有保护作用。与正常组及中药组比较,模型组与治疗组小鼠血清IFN-γ、IL-4表达及IFN-γ/IL-4、IFN-γ/IL-10比值均显著升高(P均<0.01);金银花治疗组较模型组IL-10表达显著升高(P<0.05),IFN-γ表达与IFN-γ/IL-4比值有升高趋势,IL-4表达和IFN-γ/IL-10比值有下降趋势;连翘治疗组较模型组IFN-γ和IL-4表达以及IFN-γ/IL-10比值有下降趋势,IL-10表达和IFN-γ/IL-4比值有升高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感染模型小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2型(Th1/Th2)细胞因子分泌亢进,Th1/Th2平衡有向Th1型漂移的特点。金银花、连翘水煎液均能有效保护感染模型小鼠,其调节小鼠的免疫功能可能与调节Th1/Th2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千佛菌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抗氧化系统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千佛菌抗衰老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千佛菌大、小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均腹腔注射D-半乳糖制备衰老模型。千佛菌大、小剂量组分别以100%和50%药液0.4 mL/只/日灌胃,其余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测定脑组织中SOD、GSH-PX的活性及MDA的含量。测定脾脏及胸腺指数。结果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SOD、GSH-Px浓度明显降低,MDA含量升高,脾脏及胸腺指数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千佛菌大、小剂量组SOD、GSH-Px浓度均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脾脏及胸腺指数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千佛菌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中SOD、GSH-PX酶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表明千佛菌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能够显著增加小鼠的脾脏及胸腺指数,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大鼠辅助性T细胞(Th)Th1/Th2信号漂移的变化规律及抵当汤的干预机制。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12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抵当汤小剂量组和抵当汤大剂量组,每组30只,每组又根据术后第1、3、7日处死时间的不同随机平均分笼饲养。Reyers法制备DVT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抵当汤大、小剂量组每日分别给予1.8、0.9g/100g体重抵当汤药液灌胃。于术后第1、3、7日灌胃2h后,取相应10只大鼠,腹腔麻醉,开腹,腹主动脉取血,检测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血栓形成后同一时相,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显著升高(P0.01)。随着干预天数的增加,模型组IL-10/TNF-α比值在第3天变小,第7天增大,而IFN-γ/IL-4比值在第3天增大,第7天回落。抵当汤治疗后TNF-α、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IL-4、IL-10水平及IL-10/TNF-α比值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P0.01),且抵当汤大剂量组作用强于抵当汤小剂量组。结论:Th1/Th2信号漂移与DVT的发生密切相关,抵当汤呈剂量依赖性地升高Th2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Th1细胞因子表达,进而调节Th1/Th2信号平衡,达到治疗DVT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御唐丸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中PDX-1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造模的100只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糖尿乐组、格华止组、御唐丸低剂量组、御唐丸高剂量组,每组20只,未经造模处理的2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饲养8周后处死取样,取定量血清测游离脂肪酸含量,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RT-PCR检测β细胞内PDX-1m 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DX-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糖、NEFA水平明显上升(P 0.01或P 0.05),胰岛细胞破坏严重,PDX-1m RNA及蛋白表达数量相对减少(P 0.01或P 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糖、NEFA水平及胰岛细胞破坏程度均明显下降,中高组、中低组效果好于中对组(P 0.01或P 0.05);PDX-1m RNA的表达数量有所增加,西对组、中高组效果最为显著(P 0.01或P 0.05);PDX-1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升高,西对组、中高组、中低组效果显著(P 0.01或P 0.05)。结论御唐丸能够有效改善T2DM大鼠糖脂代谢,通过上调PDX-1m RNA的表达和促进PDX-1蛋白表达来降低胰岛β细胞的损伤程度,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金银花多糖(FLP-3)对卡介苗加脂多糖(BCG+LPS)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72只昆明种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BCG+LPS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组(模型组)、对照组(联苯双酯)及FLP-3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制备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Bcl-2、Bax阳性表达率、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和小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Bax表达上升(P0.01),Bcl-2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FLP-3各剂量组Bax表达下降(P0.01),Bcl-2表达上升(P0.01),而FLP-3高剂量组与对照组肝组织Bax及Bcl-2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10、IL-12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FLP-3各剂量组IL-10、IL-12水平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除FLP-3高剂量组血清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剂量组血清IL-10、IL-12水平均降低(P 0.05)。结论:金银花多糖对LPS+BCG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防止肝细胞过度凋亡可能是其防治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千佛菌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抗氧化系统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千佛菌抗衰老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千佛菌大、小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均腹腔注射D-半乳糖制备衰老模型。千佛菌大、小剂量组分别以100%和50%药液0.4mL/只/日灌胃,其余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测定脑组织中SOD、GSH—PX的活性及MDA的含量。测定脾脏及胸腺指数。结果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SOD、GSH—Px浓度明显降低,MDA含量升高,脾脏及胸腺指数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千佛菌大、小剂量组SOD、GSH—Px浓度均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脾脏及胸腺指数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千佛菌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中SOD、GSH—PX酶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表明千佛菌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能够显著增加小鼠的脾脏及胸腺指数,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玉竹对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玉竹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次小剂量STZ(mlD-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玉竹提取物8,4,2g/kg剂量组分别按相应剂量用玉竹提取物灌胃,糖尿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0.2ml/只,1次/d,共4周。每周剪尾取血1次,用快速血糖仪监测血糖变化。四周后将小鼠处死取胰腺做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胰腺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IFN-γ和IL-4水平。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玉竹提取物8g/kg和4g/kg剂量组小鼠血糖明显降低(P<0.01)、胰岛炎程度明显缓解、脾细胞上清液中IFN-γ水平和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P<0.05~0.01),而2g/kg剂量组小鼠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各组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竹提取物能明显降低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其降糖机制可能与抑制1型糖尿病小鼠Th1细胞的极化程度,减轻细胞免疫功能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8.
陈丽莉  刘月  牛晓琪  刘威  毕秀丽 《中草药》2021,52(17):5258-5266
目的探究黑树莓多酚对糖尿病小鼠血糖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链脲佐菌素和四氧嘧啶诱导小鼠建立糖尿病模型,给予含黑树莓多酚的饲料喂养,检测各组小鼠血糖;采用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水平;考察黑树莓多酚对糖尿病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采用qRT-PCR法考察黑树莓多酚对糖尿病小鼠肝脏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 RNA和骨骼肌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和AMP激活蛋白激酶α1(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α1,AMPKα1)m RNA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黑树莓多酚对糖尿病小鼠骨骼肌中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黑树莓多酚显著降低链脲佐菌素和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和糖耐量(P0.05、0.01),显著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血清中TG和CHO水平(P0.05),显著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肾脏指数(P0.05),显著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肝脏中IL-1、IL-6、COX2和TNF-αm RNA表达水平(P0.05、0.01);显著上调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骨骼肌中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phosphorylated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p-IRS)、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R)、磷酸化IR(p-IR)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显著上调骨骼肌GLUT4 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上调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骨骼肌中p-IRS、IR、p-IR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上调骨骼肌GLUT4及AMPKα1 m RNA表达水平(P0.05、0.01)。结论黑树莓多酚可以通过激活胰岛素信号通路并促进葡萄糖代谢,从而缓解链脲佐菌素以及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中血糖代谢紊乱引发的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0只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成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各10只,10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中药组予0.5 g/ml浓度的解毒祛瘀滋阴方水煎剂灌胃,西药组予0.5 mg/ml浓度的醋酸泼尼松片混悬液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予蒸馏水灌胃,均每次0.01 ml/g,每日1次,连续干预12周。干预结束后观察小鼠皮毛、活动及浅表淋巴结等一般状态,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HE染色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检测小鼠脾脏CD4~+T细胞甲基结合蛋白2(MeCP2)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小鼠肾脏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血清IL-4、IFN-γ浓度水平降低,MeCP2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中药组MeCP2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升高较西药组明显(P0.05或P0.01)。结论解毒祛瘀滋阴方可能是通过激活MeCP2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灸对肉瘤微环境中Th1细胞、Th2细胞和Th1/Th2漂移的影响。方法: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顺铂组和艾灸组,每组10只。采用S180肉瘤细胞0.1 mL(1×10~7/mL)接种于C57BL/6J小鼠胸部皮下形成移植瘤。以移植瘤为穴位中心,采用热敏艾条治疗,距离3 cm,每次艾灸1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为一疗程。顺铂组给以顺铂腹腔注射治疗。治疗一疗程后小鼠处死,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检测血清IL-2、IFN-γ、IL-4和IL-10的浓度。检测移植瘤的重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鼠脾Th1和Th2细胞的数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移植瘤微环境中Th1和Th2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抑制肉瘤的生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顺铂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和顺铂组比较,艾灸组提高小鼠血清IL-2和IFN-γ的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IL-10和IL-4的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和顺铂组比较,艾灸增加小鼠脾Th1细胞的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降低Th2细胞的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和顺铂组比较,艾灸组上调移植瘤微环境中Th1基因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制Th2基因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灸可抑制S180肉瘤的生长;提高血清IL-2和IFN-γ的浓度,降低IL-10和IL-4的浓度;增加小鼠脾Th1细胞的数量,降低Th2细胞的数量;提高移植瘤微环境中的Th1/Th2的比值,使其由Th2向Th1漂移,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