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针灸联合宣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宣痹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关节评价指标、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关节屈伸不利、恶风寒、疼痛、冷痛、肿胀、晨僵症状评分、晨僵时间、20m步行时间、双手握力、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关节休息痛指数、CRP、ESR、RF指标水平改善更显著(P 0.05)。结论:针灸联合宣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中医辨证选取50例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15mg口服1次/周,塞来昔布胶囊200 mg口服1次/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6周,治疗6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6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炎性指标,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通络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114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两组均实施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温经散寒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8.9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应用温经散寒通络汤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炎症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中药湿敷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气虚血瘀型腰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神经妥乐平和七叶皂苷钠加外用微波治疗仪治疗,治疗组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减加外用中药湿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8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腰椎功能活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中药湿敷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祖师麻膏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患者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祖师麻膏双腕关节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巴布膏双腕关节贴敷治疗,每组治疗周期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疼痛VAS评分、腕关节功能活动度、晨僵时间、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腕关节B超检测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痊愈率观察组为55.00%,对照组为3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50%,对照组为9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晨僵时间、RF、ESR、CRP等指标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超声对腕关节病变检出率治疗后2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结论:祖师麻膏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安全、有效,可以显著缓解患者腕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热敏灸、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用针刺、热敏灸、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型。结果: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93%,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CRP、ESR、RF均较治疗前低(P〈0.05)。结论:针刺、热敏灸、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型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温痹饮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2016年10月~2017年3月间,于我院就诊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温痹饮联合甲氨蝶呤片以予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患者DAS评分及证候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分别检测CRP、ESR含量。结果:经治疗后,患者D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ES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痹饮可有效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症状指标、中医症候量化评分及健康评估积分(HAQ)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并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标准(ACR20)评定两组患者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VAS评分、各项关节症状指标、中医症候量化评分及HAQ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肿胀度、关节疼痛数目、晨僵持续时间、中医症候量化评分及HAQ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及CRP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SR及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1%,对照组为5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是一种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寒湿、瘀血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12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采用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结合口服复方环磷酰胺片治疗;疗程为2个月,2个月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愈显率为56.92%,总有效率93.85%;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7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愈显率为38.71%,总有效率为80.6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组内寒湿痹阻证与瘀血痹阻证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寒湿痹阻证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对于寒湿痹阻证疗效更好;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指标ESR、CRP、RF均有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瘀血痹阻证疗效显著,对于寒湿痹阻证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痹汤加减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7例予三痹汤加减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对照组37例单纯予来氟米特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并评价疗效,包括疼痛、肿胀、压痛、屈伸不利、晨僵、舌象及脉象;根据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改善情况评价2组治疗后病情活动度控制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9%,病情明显控制率67.57%,对照组总有效率75.67%,病情明显控制率45.94%,治疗组疗效及病情控制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肿胀、压痛、屈伸不利、晨僵、舌象及脉象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中医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RF、ESR及CRP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6%,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痹汤加减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寒湿痹阻型RA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控制RA病情活动,降低RF、ESR及CRP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塞来昔布、来氟米特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来氟米特片;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在CRP,ESR评分、体息痛指数、等一系列提示治疗效果的指标中都比治疗前两组患者存在明显优化(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指标较对照组更优,而差异并不明显(P0.05)。VAS评分2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4%)高于对照组(72.7%),经秩和检验,Z=-7.478,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塞来昔布、来氟米特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方温阳通络宣痹汤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为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临床诊治思路。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风湿病科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即治疗组(温阳通络宣痹汤治疗)及对照组(甲氨蝶呤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并分析两组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疗效等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和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络宣痹汤能够减轻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有一定的临床安全性,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硫酸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HCQ)治疗中医不同证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25例以MTX联合HCQ治疗RA患者12周的完整病史,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将其分成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肾气虚寒证组,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患者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S28)。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5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VAS均减少,RF、ESR、CR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VAS、RF、ESR等观察指标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肾气虚寒证组(P0.05),5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X联合HCQ治疗中医RA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疗效优于肾气虚寒证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痹汤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寒湿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温痹汤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对CRP、ESR、RF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温痹汤能有效改善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体征指标;能有效改善CRP、ESR、RF指标。结论:中西医结合以温痹汤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寒湿痹阻证患者可起到增加疗效,降低实验室指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4月中医科治疗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96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类风湿关节炎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辨证分型治疗,湿热痹阻型应用宣痹汤加减,痰瘀痹阻型应用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加减,肝肾阴虚型应用杨作类风湿关节炎方为主,寒湿痹阻型应用独活寄生汤合川草乌加减;对照组30例应用西药泼尼松及芬必得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并能避免糖皮质激素所致的诸多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痹胶囊。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DAS28、IL-1、IL-6、TNF-α的变化,同时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以评价其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通痹胶囊能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P0.05),尤其以改善麻木、怕凉等症状作用显著;还能显著降低IL-1、IL-6、TNF-α含量(P均0.05),减轻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P均0.05)。2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改善畏寒、麻木等中医证候有良好效果,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透灸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9月,将60例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透灸法联合针刺,对照组只予以传统针灸治疗,运用VAS、Lequesne指数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VAS、Lequesne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灸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萆薢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疗效及其对血沉(ESR),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114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片,10 mg/次,1次/周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0.6 g/次,2次/d;观察组口服萆薢汤加减,1剂/d。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DAS28),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健康评估问卷(HAQ)和中医辨证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评分量表(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ESR,UA,CRP和SOD变化;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发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脱落6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P0.05);观察组DAS28,ODI,HAQ和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血清指标ESR,UA,CRP和SOD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损伤、口腔溃疡、皮炎、单纯疱疹、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比较,观察组(7.8%)低于对照组(20.4%)(P0.05)。结论:在甲氨蝶呤片治疗基础上,口服萆薢汤加减可有效改善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症状,ESR,UA,CRP和SOD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附子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和B细胞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2017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RA寒湿痹阻证患者共120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附子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沉(ESR)、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CCP)、IL-21和CXCL13水平及寒湿痹阻证症状评分,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ESR、RF、CRP、CCP、IL-21和CXCL13水平以及寒湿痹阻证症状(关节冷痛、肢冷、关节屈伸不利、晨僵、畏寒)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0%(51/60),高于对照组的69.5%(4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子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寒湿痹阻证可明显改善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且可降低血清CRP、IL-21和CXCL13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