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60年(饥荒中期)出生人群成年后糖尿病患病率显著性增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探讨生命早期食物短缺及营养不良对成年后糖尿病患病危险的影响,为国家制订糖尿病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重庆某医院体检中心资料,选取1959~1964年出生的4640例成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其中将1959~1960年出生人群作为研究组,1962~1964年出生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人群平均血糖值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以及分布状况.结果: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1960年出生人群的平均血糖(Blood slouse,BG)水平显著高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P<0.05).饥荒年出生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P<0.05). 1960年出生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最高为4.55%.1959、1960、1961年出生人群相对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的标化后相对危险度为3.33、3.48和3.45.结论:生命早期经历了食物短缺和营养不良等灾害可能会增加成年后患糖尿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命早期暴露于中国三年自然灾害(1959至1961年)的人群认知功能。方法: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以本院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共计718例。按出生日期分为3组:出生于1956年10月1至1958年9月30日定义为婴幼儿期暴露于饥荒年组(G1组),共236例;出生于1959年10月1日至1961年9月30日为胎儿期暴露于饥荒年组(G2组),共240例。出生于1962年10月1日至1964年9月30日为未暴露于饥荒年组(G3组),共242例。对3组人群进行听觉词语学习测试华山版(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huashan version,AVLT-H)、简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 CA)、日常生活行为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测试以及一般情况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在AVLT-H量表的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线索回忆、再认方面以及MMSE、Mo CA量表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且G1组、G2组得分低于G3组。G1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病率为5.08%、G2组MCI患病率为5.00%,高于G3组MCI患病率3.72%,但无统计学差异(G1 vs.G3,χ2=0.527,P=0.468;G2 vs.G3,χ2=0.471,P=0.492)。结论:生命早期不同时期暴露于营养不良环境有可能影响成年后的认知功能。对于这部分人群采取必要措施防止MCI的发生以及MCI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饥荒年出生人群50岁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探讨生命早期营养对成人疾病的影响.方法:2011年从安徽省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整群抽取出生于1957~1963年的体检者4理214名.按出生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1957~1958年出生的982人为饥荒前暴露组;1959~1961年出生的1 233人为饥荒暴露组;1962~1963年出生的1 999人为饥荒后暴露组.比较组间空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不同年份出生的体检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饥荒前暴露组男性三酰甘油低于饥荒后暴露组(P〈0.01).女性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饥荒前暴露组均高于饥荒暴露组和饥荒后暴露组(P〈0.05~P〈0.01).结论: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可能对成年后血糖、血脂代谢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对50岁以上男女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孕期女性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对从根源上预防子代成年后慢性代谢性疾病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m)的发病情况,以及与其伴发的三高症(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相关性,认识其危害性。方法选取来我院体检的1 080名年龄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少数民族人群,进行常规体检。结果被调查的少数民族人群Hum患病率为13.61%,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5.43%,女性患病率为10.26%,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经统计学分析患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Hum伴发三高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Hum患病与高血糖相关(P〈0.01),与高血压相关(P〈0.01),与高血脂相关(P〈0.05)。调查发现,Hum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呈上升趋势,但当年龄〉75岁时患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提出少数民族地区人群服务模式,降低相关疾病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体检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T2DM患病率及标化患病率分别为5.5%及4.6%,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及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8%及1.7%;②其危险因素有巨大儿生育史、肉类摄入、糖尿病家族史、高脂血症、自然流产史、年龄。水果摄入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体检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较高,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及其认知程度和相关因素。方法对1065例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通过血清生化和超声波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高脂血症492例,总患病率为46.2%(492/1065)。高脂血症组(n=492),血糖、尿酸、血清转氨酶水平均高于非高脂血症组,患高血压、脂肪肝的比例均高于非高脂血症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组(n=492)中有54.5%掌握高脂血症患病知识及危险因素,有66.3%认知在高脂血症的预防方法,但实施预防措施只有29.6%。结论调查分析中发现健康体检人群高脂血症及相关疾病发病率较高,常伴有代谢指标的异常,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存在不足,提示在体检中心做健康体检时护理人员应重视高脂血症相关知识的认识和预防,提高体检人群的防护意识,从而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生命早期经历大饥荒(1959~1961年)的人群现时膳食结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956~1964年重庆地区出生的具有理解能力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956~1958年出生人群为饥荒前出生人群(G1组),1959~1961年出生人群为饥荒年出生人群(G2组),1962~1964年出生人群为饥荒后出生人群(G3组)。G3组对该人群进行膳食结构调查,采用食物频数法量表问卷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录入问卷,通过SAS8.1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以及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G2组人群每天食用鱼肉频率低于其他两组;每天食用豆类及其制品、禽肉、坚果、奶类及其制品的食用频率低于G1组人群而高于G3组人群;每天食用内脏、新鲜水果的频率高于G1组低于G3组。G3组每天食用蛋类高于G1和G2组人群,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G2组人群膳食结构分析发现,学历、平均月收入、吸烟情况、锻炼情况、食欲情况以及工作满意度是影响饥荒年出生人群食用豆类、禽肉、鱼肉、蛋类、奶类、坚果及新鲜水果食用频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重庆地区饥荒年出生人群饮食情况同其他两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其饮食习惯主要受经济、文化、生活习惯、食欲以及对工作的满意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体检者的脂肪肝与高脂血症患病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检者的脂肪肝与高脂血症患病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40例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该组体检者脂肪肝与高脂血症患病率的关系。结果:该组体检者中脂肪肝的患病率为20.4%(110/540),其中男性的患病率为26.0%(88/338),显著高于女性的患病率12.9%(26/202)(P〈0.01)。不同年龄组脂肪肝患病率不同,其中以20~29岁组患病率最低(P〈0.05)。高脂血症的脂肪肝患病率为39.2%(62/158),高于血脂正常者的12.6%(48/382)(P〈0.01)。结论:高脂血症患者的脂肪肝患病率较高,必须增强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饥荒年出生人群50岁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探讨生命早期营养对成人疾病的影响。方法:2011年从安徽省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整群抽取出生于1957~1963年的体检者4 214名。按出生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1957~1958年出生的982人为饥荒前暴露组;1959~1961年出生的1 233人为饥荒暴露组;1962~1963年出生的1 999人为饥荒后暴露组。比较组间空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不同年份出生的体检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饥荒前暴露组男性三酰甘油低于饥荒后暴露组(P0.01)。女性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饥荒前暴露组均高于饥荒暴露组和饥荒后暴露组(P0.05~P0.01)。结论: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可能对成年后血糖、血脂代谢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对50岁以上男女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孕期女性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对从根源上预防子代成年后慢性代谢性疾病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代谢性疾病与尿检异常及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方法 筛查2008年8月至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健康体检人群的尿液和肾功能检查资料,计算尿检异常和肾功能减退的检出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健康体检人群共计20 665例,其中男性13 320例,女性7 345例。尿检异常、肾功能减退和肾脏病史的检出率分别为5.3%、0.8%和5.7%。高尿酸血症组蛋白尿、单纯蛋白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3.8% vs. 2.5%,P=0.000;2.6% vs. 1.5%,P=0.000)。高脂血症组蛋白尿、单纯蛋白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3.9% vs. 2.1%,P=0.000;2.6% vs. 1.1%,P=0.000)。糖尿病组蛋白尿、血尿、单纯蛋白尿、蛋白尿合并血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13.1% vs. 2.4%,P=0.000;4.3% vs. 2.4%,P=0.009;10.4% vs. 1.4%,P=0.000;2.0% vs. 0.8%,P=0.005)。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组的蛋白尿、血尿、单纯蛋白尿、蛋白尿合并血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IFG组(5.9% vs. 2.5%,P=0.000;3.7% vs. 2.3%,P=0.005;4.1% vs. 1.5%,P=0.000;1.7% vs. 0.8%,P=0.003)。高尿酸血症组肾功能减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0.8% vs. 0.5%,P=0.049)。高脂血症、糖尿病和IFG组肾功能减退的检出率与未患病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合并IFG、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和IFG均是尿检异常的危险因素。其中男性患蛋白尿、单纯蛋白尿、蛋白尿合并血尿的风险显著高于女性;女性患血尿、单纯血尿的风险显著高于男性。年龄每增加10岁,血清肌酐水平升高风险显著增加(OR=1.159,95%CI=1.066-1.341,P=0.002)。女性、年龄增长、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是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高脂血症合并1种或1种以上代谢性疾病是尿检异常的危险因素。年龄增长、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是肾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应该加强对上述高危人群的宣教和体检,以期早期发现肾脏疾病。  相似文献   

11.
孟爱莲  崔秀凤 《实用医技》2008,15(2):241-242
目的:了解朔州市在职职工血糖水平及血糖异常发生率、患病率。方法:将1452例2007年9月至10月在我院体检的在职职工人群标本按年龄分成两个组,每年龄组再分为男性、女性两组,进行血糖等检测,统计血糖水平及血糖异常发生率、患病率。结果:朔州市在职职工血糖(GLU)平均为5.70mmol/L。全体人员血糖异常率28.9%,其中(男性33.9%,女性24.3%)。患病率为4.5%其中(男性5.60%,女性3.5%)且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同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高血糖症有年青化现象。结论:建议在适当的场合进行医疗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调整饮食结构。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西藏昌都市藏族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及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西藏昌都市人民医院体检的1 253例藏族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验收集数据,统计其患病率,并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等处理,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调查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9.8%,其中男性患病率(51.2%)与女性患病率(48.5%)无统计学差异(χ2=0.967,P=0.326),但60岁以上男性患病率要高于女性患病率(χ2=8.438,P=0.004),且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 χ2=28.146,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72,95%CI=1.059~1.086,P=0.000)、高海拔(OR=1.463,95%CI=1.018~2.102,P=0.040)、高BMI(OR=1.526,95%CI=1.288~1.809,P=0.000)、糖尿病(OR=1.492,95%CI=1.121~1.986,P=0.006)、心率增快(OR=1.010,95%CI=1.000~1.021,P=0.045)、高甘油三酯(OR=1.642,95%CI=1.259~2.142,P=0.000)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西藏昌都市藏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与其居住环境等有密切关系,需加强对高血压防治的健康教育,提高其相关医学知识,以及重点干预相关人群,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及体检的老年人群735例,按照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观察组377例)及无糖尿病组(对照组358例),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随访12个月,分析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患病率、吸烟饮酒率、运动不足比例、BMI≥27kg/m2比例、血TG1.7mmol/L比例、血LDL-C3.12mmol/L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合并高血压者新增比例稍高于对照组(P0.05),但脑卒中发生率、肾功不全率及心梗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与高血压发病有关,不良嗜好、运动不足、肥胖、高脂血症均可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的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本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5年 10月于南方医科大学体检中心及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共934例,其中糖尿病患者425例,糖尿病前期患者243例,血糖正常 人群266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等数据。CKD诊断标准采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和/ 或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30 mg/g,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糖尿病前期与CKD的关系。结果血糖正常 组、糖尿病前期组和糖尿病组的CKD患病率分别为10.2%,26.3%,32.5%。糖尿病前期患者的CKD患病率较血糖正常组升高 (P<0.001,OR=3.17,95% CI 1.94-5.17),糖尿病患者的CKD患病率较血糖正常组升高(P<0.001,OR=4.27,95% CI 2.72-6.65), 糖尿病前期患者与糖尿病患者相比,CKD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115,OR=1.35,95% CI 0.95-1.9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 示,校正性别、年龄、血压、高血压病史、血尿酸等混杂因素后,糖尿病前期(OR=2.03,95% CI 1.02-4.03,P=0.044)、糖尿病(OR= 2.22,95% CI 1.16-4.25,P=0.016)分别与CKD独立相关。结论糖尿病前期与CKD独立相关,因此提高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检出 率和管理水平、积极从糖尿病前期就采取干预措施防治CKD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正常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 2017 年12 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 238 例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 体检人群分为CAS 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脂(TG)进行检测,以及对相 关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6 238 例体检者检出1595 例CAS,患病率为25.57%。CAS 患病率随年 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33.31% vs 14.16%)。CAS 组与对照组年龄、体重指数、SBP、TG、 TC、LDL-C、HDL-C、吸烟史及运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LDL-C[Ol ^ R=8.797(95% CI:5.211,19.467)]、性别[Ol ^ R=1.241(95% CI:1.045,0.985)]、年龄[Ol ^ R=5.235(95% CI :2.321,15.675)] 及SBP[Ol ^ R=4.845(95% CI :2.156,10.954)] 为CAS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正常人 群CAS 患病率较高,应常规筛查CAS 并积极干预危险因素,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高尿酸血症(HUA)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是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但尚不清楚该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状况。目的 调查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现状及可能危险因素,为HUA及相关慢性病的防治和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高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3-5月开展的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档案信息收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HUA患病率以及人群分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HUA的影响因素。结果 8 600名老年体检人群的HUA粗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76%(男性24.15%,女性19.66%)和24.10%(男性24.21%,女性20.58%);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25.312,P<0.001);60~69岁年龄组,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51.121,P<0.001);70~79岁及≥80岁年龄组,不同性别HUA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及不同性别HUA粗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01)。HUA组和非HUA组社区老年体检人群性别、年龄、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运动情况、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肥胖、CKD、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患病率、白细胞计数、总蛋白、血清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27,95%CI(1.11,1.45)〕、年龄〔OR=1.01,95%CI(1.00,1.02)〕、饮酒情况〔经常饮酒对比从不饮酒OR=1.43,95%CI(1.19,1.70)〕、运动情况〔经常运动对比不运动OR=0.84,95%CI(0.73,0.98)〕、高血压〔OR=1.47,95%CI(1.30,1.66)〕、糖尿病〔是,血糖控制不佳对比否OR=0.76,95%CI(0.65,0.88)〕、中心性肥胖〔OR=1.29,95%CI(1.13,1.48)〕、肥胖〔OR=1.43,95%CI(1.23,1.66)〕、CKD〔OR=4.59,95%CI(3.91,5.38)〕、痛风〔OR=5.07,95%CI(3.54,7.28)〕、白细胞计数〔OR=1.08,95%CI(1.04,1.11)〕、总蛋白〔OR=1.04,95%CI(1.03,1.06)〕、血清清蛋白〔OR=1.03,95%CI(1.01,1.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1,95%CI(1.00,1.01)〕与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率较高,且与许多不良临床指标有关联,需加强社区居民HUA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黄炜 《大家健康》2016,(6):56-57
目的:探究老年健康体检人群高脂血症检出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受体检的1188名老年体检者,对其血脂情况进行检测,分析高脂血症的高危因素。结果:所有老年体检者中,高甘油三脂血症的检出率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相比(P <0.05);50~60岁的高脂血症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P <0.05);男性受检者的高甘油三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以及混合性高脂血症均高于女性(P <0.05)。结论:老年人群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较高,需尽可能避免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日常锻炼。  相似文献   

18.
钟雪群 《当代医学》2013,(36):65-66
目的:分析社区老人血糖、血脂水平,进行老人慢性疾病的一级预防。方法对伦教街道2800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空腹血清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体检2800人,高脂血症1250人,占44.7%;糖尿病1030人,占36.8%。高脂血症患病率比糖尿病患病率高。结论本社区老人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朔州市在职职工血糖水平及血糖异常发生率、患病率。方法:将1452例2007年9月至10月在我院体检的在职职工人群标本按年龄分成两个组,每年龄组再分为男性、女性两组,进行血糖等检测,统计血糖水平及血糖异常发生率、患病率。结果:朔州市在职职工血糖(GLU)平均为5.70mmol/L。全体人员血糖异常率28.9%,其中(男性33.9%,女性24.3%)。患病率为4.5%其中(男性5.60%,女性3.5%)且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同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高血糖症有年青化现象。结论:建议在适当的场合进行医疗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调整饮食结构,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体检人群连续观察10年,了解在未经药物干预下IFG的糖尿病转化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08-2018年连续11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年龄>18岁的3个功能社区人群557名。收集每次体检时受检者的空腹血糖、血压、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资料,分析2008年体检时确诊IFG患者与空腹血糖正常进展为IFG患者的糖尿病转化率。糖尿病定义为空腹血糖浓度≥7.0 mmol/L,或有糖尿病病史,或已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IFG定义是无糖尿病病史、未接受降糖治疗,空腹血糖浓度在5.6~6.9 ?mmol/L;空腹血糖正常定义为无糖尿病病史、未接受降糖治疗,空腹血糖浓度<5.6 mmol/L。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IFG向糖尿病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557例受检者中男283例,女274例,中位年龄为39岁(19~69岁),2008年体检时确诊糖尿病患者25例(4.5%),IFG患者30例(5.4%),空腹血糖正常者502例。30例2008年体检时确诊IFG患者中14例(46.5%)10年内转化为糖尿病,11例(36.7%)5年内转化为糖尿病,其中5年内IFG转化为糖尿病组的脂肪肝(FL)患者比例和三酰甘油水平均高于未转化为糖尿病组(P均<0.05)。502例2008年体检时空腹血糖正常人群有177例在10年内转化为IFG,其中20例在之后随访中转化为糖尿病,转化为糖尿病组FL患者比例和三酰甘油水平均高于未转化为糖尿病组(P均<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酰甘油是首次诊断IFG向糖尿病转化和初始空腹血糖正常人群进展为IFG并进一步向糖尿病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3,95% CI 1.03~5.7,P<0.05;OR=1.50,95% CI 1.12~2.01,P<0.05)。结论 IFG是空腹血糖正常向糖尿病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三酰甘油是IFG向糖尿病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