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医》2017,(10)
目的:观察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脏象全息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及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VAS、NPQ、SF-M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NPQ、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VAS、NPQ评分均比较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闵晓莉  周达君  庄义杰 《新中医》2017,49(10):133-135
目的:观察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脏象全息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及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VAS、NPQ、SF-M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NPQ、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VAS、NPQ评分均比较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脊柱整体观"自制功能锻炼操,观察自制颈部锻炼操结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59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19例,采用自制颈部锻炼操治疗;B组20例,采用推拿手法治疗;C组20例,采用自制颈部锻炼操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6个月,运用Borden氏法测量患者X线颈椎曲度变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田中靖久颈椎评分表评判颈椎功能,上述3个指标共同评价患者不同阶段的治疗效果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C组患者颈椎曲度均高于B组(P0.01);A组患者颈椎曲度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C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或P0.01);治疗后B组患者V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C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1);A组患者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田中靖久颈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C组患者田中靖久颈椎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田中靖久颈椎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颈部锻炼操锻炼,然而远期疗效低于颈部锻炼操锻炼;自制颈部锻炼操结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可获得更好的近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快刺法和留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快刺组和留针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取风池、颈夹脊穴(C2、C4、C6)、肩井、肩井一穴、肩井二穴,快刺组针刺得气后即出针,留针组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1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简式Mc Gill疼痛量表(short-form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NPQ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快刺组优于留针组(P0.01);治疗后两组SF-MPQ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其中快刺组PRI感觉评分、PRI总分均优于留针组(均P0.05),PRI情感评分、VAS评分、PP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快刺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留针组总有效率为76.7%(2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刺法和留针法均可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明显改善颈型颈椎病临床症状,快刺法优于留针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药罐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治疗,B组、C组和D组在A组基础上分别采用腕踝针、药罐及腕踝针配合药罐治疗。观察4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D组治疗1 d后V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7、14 d后,各组V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D组VA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B组、C组和D组V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B组、C组和D组VAS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VAS评分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50.0%,B组为55.0%,C组为55.0%,D组为90.0%。D组总有效率与A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配合药罐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颈肩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古法针刺、夹脊电针及口服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差异,探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60例CSR患者随机分成古法针刺组60例、夹脊电针组60例和颈舒颗粒组40例。古法针刺组采用古法针刺操作手法治疗,取腕骨、昆仑、外关、曲池、肩井、风池;夹脊电针组采用电针C4-7夹脊穴治疗;颈舒颗粒组采用口服颈舒颗粒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简化MPQ(SF-MPQ)量表评定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各项PRI评分(PRI感觉分、PRI情绪分及PRI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古法针刺组治疗后各项PRI评分与夹脊电针组和颈舒颗粒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夹脊电针组治疗后PRI感觉分与颈舒颗粒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VAS评分、疼痛强度(PPI)评分及总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古法针刺组治疗后VAS评分、PPI评分及总积分与夹脊电针组和颈舒颗粒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夹脊电针组治疗后VAS评分、PPI评分及总积分与颈舒颗粒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古法针刺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能迅速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2例)行颈夹脊穴注射当归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B组(32例)单行颈神经根阻滞治疗,C组(32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包括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1星期、3星期、3个月对3组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3组治疗后1星期、3星期、3个月VAS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是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3组治疗后3个月改良Macnab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分别为96.9%,87.5%,75.0%,根据卡方检验的结果,A组疗效优于B组和C组。3组之间治疗前后CGR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A组、B组、C组在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CGRP水平均有所下降,但A组下降较B组明显,B组下降较C组明显。结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单用常规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是起效慢,显效率不高,不是最优化的治疗方法;单行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与颈夹脊穴注射当归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起效快,显效率高,但后者的远期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分别采用常规针刺以及常规针刺加隔姜灸3、5、7壮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量表(JOA)评价上肢功能和感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4组上肢功能、感觉JOA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P<0.01),其中C组与B组、D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5壮隔姜灸疗效最佳,能更有效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功能、感觉,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下肢幻肢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幻肢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组(A组)、康复训练组(B组)、针刺组(C组),每组20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简化Mc Gill疼痛评分量化表、步行速度、行走能力、HAMA评分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组间比较:PRI感觉项评分:A组与B组比较,治疗21 d、随访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C组比较,治疗21 d、随访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RP情感项评分:A、B组和C组各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A、B组和C组各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PI评分:A组与B组比较,治疗21 d、随访1个月、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组与C组比较,治疗21 d、随访1个月、随访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组、康复训练组、针刺组对幻肢痛的治疗均有疗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疗效最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普通针刺联合恢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确诊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恢刺针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SF-MPQ)评分、颈部症状与体征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SF-MPQ评分、颈部症状与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87.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针刺联合恢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较好,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疼痛及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针刺同一处穴位的基础上,观察肩三针使用不同针刺深度对肩周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7年10月~2018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60例患者,按排除标准筛选后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的针刺深度分别为40mm、25mm、15mm,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疼痛症状和活动度,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完成4周治疗后,三组的疗效评价分析均可评估为治疗起效,视觉模拟(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Melle)评分都出现显著的降低(P0.05);与B、C组对比,A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A组治疗痊愈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VAS评分相对低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Melle评分降低明显低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三针对肩周炎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进针深度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组(针刺组)、B组(中药熏蒸组)和C组(针刺+熏蒸组),每组50例,共治疗8星期。选择症状分级量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3组患者痊愈率和愈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体疗效优于A组和B组(P0.01)。3组患者第4星期、第8星期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1);A组前4星期疼痛改善率低于后4星期(P0.05),B组和C组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星期和8星期的镇痛效果作组间比较,C组均优于A组和B组(P0.01,P0.001;P0.05,P0.01),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肯定,针刺结合中药熏蒸疗效更好,能够快速缓解疼痛,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人迎穴配合压灸百会穴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及其对颈部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15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单纯针刺人迎穴治疗,B组采用单纯压灸百会穴治疗,C组采用针刺人迎穴配合压灸百会穴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流速(Vm)、收缩期血流流速(Vs)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76.0%,B组为80.0%,C组为92.0%,C组总有效率与B组和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Vm、Vs水平及症状与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Vm、Vs水平及症状与功能评分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人迎穴配合压灸百会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可以有效加快颈部血流速度,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段刮痧与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将85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刮痧组(44例)和针刺组(41例)。刮痧组采取分段刮痧治疗,上颈段损伤者,侧重刮拭头部与颈枕结合部;下颈段损伤者,侧重刮拭颈椎下段及肩部,每7天治疗1次,治疗3次。针刺组选取风池、完骨、天柱、颈夹脊等穴进行常规针刺治疗,每天1次,治疗15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观察第1次治疗后即时止痛效果及疗程结束后临床疗效。结果:第1次治疗后刮痧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针刺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治疗后刮痧组VAS评分低于针刺组(3.66±0.74vs 5.43±0.35,P0.01);疗程结束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两组效果相当(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95.5%(42/44)vs 87.8%(36/41),P0.05]。结论:刮痧与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均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两者疗效相当,但刮痧对颈型颈椎病的即时止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电热针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其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方法将75例KOA患者按照1:1:1比例随机分为电热针组、针刺组和药物组。电热针组和针刺组患者分别给予电热针和普通针刺治疗,取患侧内膝眼、犊鼻、梁丘、血海、足三里和阿是穴,药物组给予塞来昔布和氨基葡萄糖片口服。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第6周3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关节炎指数(WOMAC)、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和有效率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VAS、WOMAC和SF-M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VAS和WOMAC评分明显下降(P0.05),电热针组和针刺组患者SF-MPQ评分明显下降(P0.05);3组患者治疗后第6周VAS、WOMAC和SF-MPQ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电热针组VAS、WOMAC和SF-MPQ评分的下降值和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电热针组和针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和8.3%。结论电热针能有效改善KOA患者临床症状,其远期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和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结合颈椎操治疗颈椎病的近期和远期效果,为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量化分析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浮针组(A组)、浮针结合颈椎操组(B组)、普通针刺组(C组),每组各40例。采用颈椎病整体症状综合量化评分:中医辨证因子等级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分别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首次治疗1个疗程后、随访第1个月的疗效量化评分;并比较三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随访第1个月的远期疗效。结果:经相应的治疗后,三组患者中医辨证因子等级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A、B、C组前后对比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差异,量化评分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组间比较和B、C组组间比较,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指标量化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对比C组,治疗效果量化评分有显著差异;A、B组间比较,浮针是否配合颈椎操疗法近期治疗效果指标量化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治疗效果指标量化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结合颈椎操治疗颈椎病,相比常规针刺组、单纯浮针组,有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好的临床优势;能较好解决颈椎病患者容易复发、治疗效果差的普遍性问题;浮针结合颈椎操治疗颈椎病将具有疗效确切、远期疗效好、疾病复发率低、安全性较高等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设计方案,治疗组40例采用牵引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行目测类比法(VAS)、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SFMPQ)调查评分、颈椎MRI生理曲度测量值评分。结果:两组VAS评分、SF-MPQ评分、颈椎MRI生理曲度测量值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牵引配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5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痛量表(NP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愈显率分别为73.53%,14.71%,对照组分别为77.42%、16.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PQ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和常规电针方法对治疗颈型颈椎病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明显减轻患者的颈痛症状,而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较电针疗法简便,不受场地、仪器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CSR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采用针刺配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B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C组采用单纯氦氖激光照射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CSR评分量表评分变化,并评定各组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CSR评分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CSR评分量表评分差值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97.5%,B组为92.5%,C组为80.0%,A组和B组总有效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氦氖激光照射是一种治疗CSR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0.
杨晶  马德元 《光明中医》2016,(13):1932-1934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针刺配合热敏灸与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54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热敏组(92例)和针刺组(62例),热敏组采用热敏灸配合夹脊穴针刺治疗,每日1次;针刺组选用风池、天柱、大椎等穴进行常规针刺,每天1次,治疗14次。两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方法 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热敏组VAS评分低于针刺组P0.05。热敏组治愈58例,显效32例,无效2例,针刺组分别为26例、28例、8例,热敏组总体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热敏灸结合夹脊穴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疼痛,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