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肠俞募合穴埋线结合背部膀胱经和督脉走罐治疗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纯性肥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大肠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埋线结合背部膀胱经和督脉走罐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埋线每周1次,共12次;走罐每周2次,共24次。观测2组患者体质量、BMI、腹围、全身脂肪含量百分比。结果: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BMI、腹围、脂肪含量百分比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肠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埋线配合背部督脉、膀胱经走罐疗法在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体质量、BMI、腹围、全身脂肪含量百分比方面优于单纯用大肠俞募合穴埋线法。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902-1904
目的:观察走罐疗法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女性肥胖病的疗效。方法:将85例女性肥胖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埋线走罐组(43例)、常规针刺组(42例)。走罐疗法,腹部以神阙穴至关元穴长度为半径顺时针方向、腰部大腿顺肌肉走向进行走罐。埋线治疗依据脏腑、气血、经络的基本原理,取天枢、中脘、建里、下脘、水分、气海、关元等穴,以1次/10 d,治疗3个月。常规针刺组依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理常规取穴隔日1次,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体质量、肥胖度、体质指数(BMI)、体脂百分率的变化。结果:走罐疗法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后,患者肥胖指标均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走罐疗法配合穴位埋线对肥胖病患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穴位埋线组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收集病例24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0例。综合治疗组采用自拟轻身消脂汤结合穴位埋线进行治疗,中药治疗组采用自拟轻身消脂汤治疗,穴位埋线组采用埋线治疗。疗效指标为体重指数、体重、颈围、腰围及总有效率,每14 d治疗1次,共治疗3个月,观察中药结合穴位埋线综合疗法应用于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疗效,并对比三组疗法之间的效果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5%,埋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5%,而中药治疗组总的有效率为83.75%。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三个综合治疗组别的患者体重、BMI及腰围、颈围等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三种治疗方法在总有效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治疗组合针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体重、腰围、BMI、颈围均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清脂汤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56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的分成两组,每组28例。研究组予以穴位埋线治疗及中药清脂汤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BMI、腰围、臀围的变化。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研究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8.6%,研究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降低患者体质量、BMI及减小患者腰围、臀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清脂汤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小患者体质量、BMI、腰围、臀围,且疗效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5.
闫丽超  章奇  郑肖  李素红  陈丽红  方剑乔 《新中医》2023,55(15):146-151
目的:观察热敏脐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虚湿阻 型单纯性肥胖患者 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埋线治疗,观察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敏脐灸治疗。评价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2 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体质量指 数(BMI)、腰围、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33%,高于对照组 86.67%(P<0.05)。治 疗后,2 组体质量、腰围、BMI 较治疗前降低 (P<0.05),且观察组体质量、腰围、BMI 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热敏脐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疗效显著,可降低 BMI,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 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10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和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穴位埋线疗法)各50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不同证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以分析此疗法对何种证型疗效最佳.方法:将137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脾虚湿阻组(30例)、胃热湿阻组(30例)、肝郁气滞组(27例)、脾肾两虚组(26例)、阴虚内热组(24例),均予穴位埋线治疗,主穴取梁门、中脘、天枢、气海、丰隆,配穴随证取穴,1周治疗1次,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体重、体质量指数(BMI)、三围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5组患者体重、BMI、腰围、髋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湿阻、胃热湿阻、肝郁气滞、脾肾两虚和阴虚内热5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3.3%、48.2%、69.2%和41.7%.5组疗效从高到低顺次为胃热湿阻组、脾虚湿阻组、脾肾两虚组、肝郁气滞组和阴虚内热组.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胃热湿阻型疗效最为显著,对阴虚内热型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8.
王玲姝  罗雪  杨光 《陕西中医》2019,(3):390-39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脂肪扫散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穴位埋线联合脂肪扫散组和穴位埋线组,每组各30例。两组取穴相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脂肪扫散,13 d埋线1次,持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围、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情况,评价两组总有效率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腰围均明显降低,且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BMI疗效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脂肪扫散法治疗腹围疗效优于常规埋线组,总有效率及BMI指数有明显效果且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脾虚湿阻型)的临床疗效和优势特点.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结合穴位埋线)50例,对照组(普通针刺)50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各项指标包括体重、BMI、腰围、臀围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刺结合穴位埋线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简便易行,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不同辨证分型的单纯性肥胖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近3年来在门诊就诊的不同辨证分型的单纯性肥胖患者120例,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并观察不同辨证分型的单纯性肥胖患者穴位埋线前后的体重、肥胖度、体重指数以及血脂的变化和疗效。结果各型患者穴位埋线治疗后每疗程各个肥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脾虚湿阻型总有效率为86.7%,显效率为50.0%,均高于其他各型(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各种证型单纯性肥胖均有良好疗效,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迎随式穴位埋线联合佩连麻黄方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佩连麻黄方治疗,治疗组进行迎随式穴位埋线联合佩连麻黄方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0名体重正常者作为空白组,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腰臀围比值;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治疗后两组体质量指数、腰臀围比值等指标均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等血脂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迎随式穴位埋线联合佩连麻黄方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可显著降低体质量指数,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合并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饮食干预)与观察组(饮食干预+穴位埋线),每组24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测定两组的体重相关指标,计算Kupperman指数。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的体重、腰围、BMI、Kupperman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饮食干预和穴位埋线对肥胖、更年期综合征均有疗效,穴位埋线的治疗效果更明显。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有效控制脾虚湿阻型更年期肥胖患者的体重,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陈仁凤  刘万川  张文斌  李红卫 《新中医》2022,54(18):142-14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盛型中青年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 例脾虚湿盛型中青年单纯性肥胖患者,用计算机分组软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 例。对照组给予饮食调理、运动疗法及行为疗法进行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治疗,2 组均持续治疗3 个月。比较2 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率(BFP)、血脂指标及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 组体质量、BMI、BFP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体质量、BMI、BFP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TG、T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高于对照组67.74% (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见局部感染、渗血等不良反应。结论:穴位埋线能有效降低脾虚湿盛型中青年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质量、BMI 和BFP,调节血脂水平,其减肥效果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减肥对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82例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观察组行穴位埋线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体重、BMI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95.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重、BMI、症状积分等均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减肥可取得与针刺相同的疗效,但是穴位埋线施术频次少,且作用时间长,可取得持续效果,能够被更多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法埋线结合脐周拔罐治疗女性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9例采用俞募配穴法埋线结合脐周拔罐疗法,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穴位埋线法,2组均每周治疗1次,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及腰围,并统计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体质量、BMI及腰围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质量、BMI及腰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71.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俞募配穴法埋线结合脐周拔罐疗法是一种有效、快速治疗女性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的综合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50例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14天1次,8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以及肥胖病预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痊愈9例,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肥胖病预后相关指标如腰围、腰臀比值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病有显著疗效,并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伴血脂异常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单纯性肥胖伴血脂异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穴位埋线组中途脱落1例,最终纳入穴位埋线组29例,常规针刺组30例。穴位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脐周下脂肪厚度,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及体重对生活品质的影响量表(IWQOL-Lite)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BMI、腰围、臀围、脐周下脂肪厚度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穴位埋线组BMI、腰围均小于常规针刺组(P0.05);2组臀围及脐周下脂肪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穴位埋线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2组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WQOL-Lite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穴位埋线组IWQOL-Lite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显著降低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伴血脂异常患者的BMI和血脂水平,缩小其腰、臀围,减少腹内脂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走罐结合耳压法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走罐结合耳压法,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1)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2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体重、腰围、体重指数(BMI)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患者治疗后体重、BMI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围尺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间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走罐结合耳压法与针刺疗法均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有较好疗效;与单纯针刺疗法相比,走罐结合耳压法在减少患者腰围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减肥八穴"穴位埋线结合健脾祛湿推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脾虚湿盛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单纯性肥胖症(脾虚湿盛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健脾祛湿推拿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减肥八穴"穴位埋线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20%,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率为12.5%,总有效率为57.5%;治疗组肥胖指标(体质量、腰围、BMI、TC、TG、FB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皮下淤血、硬结等不良反应少。结论:"减肥八穴"穴位埋线结合健脾祛湿推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脾虚湿盛型)的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临床,辨证分型,确定埋线穴位。每2周埋线1次,共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率、体围、皮褶厚度、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瘦素、胰岛素、血脂等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总有效率为84.52%,男性总有效率为88.88%,女性为83.33%,辨证分型中胃肠实热型有效率为91.48%。穴位埋线对于单纯性肥胖病患者与肥胖相关的各项指标均有调节作用,包括:体重、体质量指数、体脂百分率、体围、皮褶厚度、腰髋比等肥胖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瘦素、胰岛素治疗后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治疗后明显回升与治疗前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在明显减轻患者体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与肥胖相关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表明穴位埋线可改善脂代谢,重塑体形,预防和减少肥胖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