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在于运动"。有动必有静。动极而静,静极而动,动练身,静练心。古人云:"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动态"运动是运动,"静态"运动也是运动,运动应分动、静两种。世人知动态运动者多,而知静态运动者甚少。动态运动是"肌肉"的运动,是"自外而内"的运动;静态运动是神经及血液系统的运动,是"自内而外"的运动。  相似文献   

2.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是中医动态平衡论的治法之一,正是由于阴和阳之间的这种互生制约,才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临床应用以"静"制"动"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中风后肢体痉挛等,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风病动静辨治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斌 《陕西中医》1989,10(7):303-304
中风发病急,证情复杂,可呈“动”、“静”两种不同类证。根据亢害承制理论,治则应以动为主者,治之以静;以静为主者,治之以动。作者认为,从微观病机入手,以虚实动静为总纲,指导中风病辨证论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通报》2010,(2):22-22
<正>1.髓海:指脑。髓上能于脑。《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素问·五脏生成篇》:"诸髓者,皆属于脑。"故脑为髓海。2.血海:指冲脉。《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王冰注:"冲为血海指肝脏。《素问·五脏生成篇》王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  相似文献   

5.
王琦 《天津中医药》2014,31(6):323-324
中药中有动静之分,动者能行,多气薄辛香而攻走;静者能守,多滋腻味厚而补守。遣药用方时应掌握药性动、静的不同,把握药物的动静变化,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有动,又或动静相因,以做到动静相宜,体现用药动静走守之奥妙。  相似文献   

6.
中医"动静观"理论主要涉及"阳动阴静"和"阴阳平衡"两方面内容,结合动静思想认为小儿喘息的发生与外邪引动伏痰密切相关,本文提出从中医"动静观"理论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诊疗思路与策略。认为"宿痰"的动静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病机总属小儿体内阳气的变动,病位与五脏相关。治疗上以"巧视动静、掌握时机"为治疗原则,即发作期主动,以祛邪当先;缓解期主静,以治本为主。另有暴喘而作、迁延难愈者当从肝论治,急投息风解痉之品,以达"动极者镇之以静"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阳性善动,阴性则静,静则沉,动则浮。由静而动谓之升,由动而静谓之降,升降浮沉一周,则中气升。中气者,生物之生命也。由是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因脏腑之气升降相因,协调平衡为用,五行之气更迭有序,交节和平为顺,故五脏特性外象于五行之性,五行之气内应于五脏之气。气的运动生成变化或节气交替,均会导致人体机能变化,若协调相应失常,从而可致"交节病"。王道坤教授善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倡导"平阴阳,调六气",重视天人一气论,在临床上解决"交节病"疑难杂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陈文松 《陕西中医》2007,28(8):1051-1053
目的:探讨使人体脏腑组织恢复健康的中医运动康复之"动"与"静"。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和临床资料,对命题之动静理论、动静内涵、动静方法进行论述。结论:中医康复学重视运动康复中的"动"与"静",有独特的理论和卓越的效果,内容包括练身养性,动静互根,形神兼养,动静合一,以及动形、静神康复法等。能使伤残者、病残者、老衰病者、慢性病及急性病缓解期病人的生理功能和精神状态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
静者,宁静,静止也;动者,流动,跃动也。动静结合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药物功能有静也有动,如人参、白术、熟地、大枣等属呆补之品,其性守而不走为静药;大黄、附子、防风、羌活等为流动之品,其性走而不守为动药。用药静而无动,则药力无运化之功;动而无静,则药力无着病所,且动气耗血,故动静结合可发挥药物的最佳效用。临床用药常需静中求动,即静药加动药尤为重要。列举如次。  相似文献   

10.
以和养生──我国传统养生学理论研究之一杭州大学翁士勋以和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历代养生家大多提倡之,他们认为养生不能单以动养生,也不能单以静养生。动与静是一对哲学范畴。我国古代养生家认为,静者为阴,动者为阳。他们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工具,运用阴...  相似文献   

11.
静者,宁静、静止也;动者,流动、动跃也。动静结合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药物功能有静也有动,如人参、白术、熟地、饴糖和大枣呆补之品,其性守而不走为  相似文献   

12.
孟炜  董莉  谭蕾  刘巧莲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2):2165-2166
朱南孙教授为沪上中医世家朱氏妇科的第三代传人。其秉承家学,博采众长,在江南、沪上医林名闻遐迩,有口皆碑。1992年被推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朱师先父朱小南先生曾将冲任与脏腑、气血、其他经络的生理、病理结合,系统整理和论述了冲任二脉在女子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方面的作用。朱南孙教授深得其旨,辨证注重奇经,参考现代医学诊断技术,对妇科难治病的诊治具有独到特色。其根据《内经》平衡阴阳的原则,提出的纠动静失衡之大法:动之疾制之以静药,静之疾通之以动药,动静不匀者,通涩并用而调之,更有动之疾复用动药,静之疾再用静药以疗之的理论寓意深刻哲理,临床概括为“从”“合”“守”“变”四项法则。  相似文献   

13.
养生防病是自古以来人们孜孜追求的目标,《内经》倡导形神共养。形属阴,阴主静,故形易静难动,宜以动养之;神属阳,阳主动,故神易动难静,宜以静养之。动以养形,以形养神,动中有静;静以养神,以神养形,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形神合一。只有形神协调,才是一个健康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14.
社会日趋老龄矣。慕矍铄,论延寿,非仅话题,尤多力行。性静或坐练气功,喜动或习五禽戏。有长者尝笑谓余日:“静者岂非坐以待毙,动者戏若垂死挣扎:人生大限,孰能却之。  相似文献   

15.
养生防病是自古以来人们孜孜追求的目标,《内经》倡导形神共养。形属阴,阴主静,故形易静难动,宜以动养之;神属阳,阳主动,故神易动难静,宜以静养之。动以养形,以形养神,动中有静;静以养神,以神养形,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形神合一。只有形神协调,才是一个健康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16.
朱南孙教授学术思想和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南孙教授为沪上中医世家朱氏妇科的第三代传人。其秉承家学,博采众长,在江南、沪上医林名闻退迩,有口皆碑。1992年被推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朱师先父朱小南先生曾将冲任与脏腑、气血、其他经络的生理、病理结合,系统整理和论述了冲任二脉在女子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方面的作用。朱南孙教授深得其旨,辨证注重奇经,参考现代医学诊断技术,对妇科难治病的诊治具有独到特色。其根据《内经》平衡阴阳的原则,提出的纠动静失衡之大法:动之痰制之以静药,静之疾通之以动药,动静不匀者,通涩并用而调之,更有动之痰复用动药,静之疾再用静药以疗之的理论寓意深刻哲理,临床概括为“从”“合”“守”“变”四项法则。  相似文献   

17.
经间期的三大矛盾病变.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用来分析经间排卵期的活动部位、强弱,及其内部联系以及动态形成失常、子宫活动失常等等。众所周知,经间排卵活动呈纲组状.而纲媪状活动的部位.首重心脑.其次才是冲任厥少经络.以及卵子的动态。但活动必须建立在静的前提下.亦即是说在静中求动。然而动是主要的.绝对的,动的强弱.及其与静的联系等等至关重要。故动静矛盾占首位。以临床观察所得.动静矛盾的病变在于动之不足.不足则难以排出卵子,其次是动之太过,再次是动态失调;  相似文献   

18.
常清静之妙对《常清静经》一文之体悟施镇淮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自动,有静。天清,地浊;天空,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未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  相似文献   

19.
张华国 《养生月刊》2008,29(3):203-207
太极拳宗师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开篇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开),静之则合。”这段话有多种含义,其中“动之则开,静之则合”。说的就是太极拳。这是250年前对太极拳的总结性立论,是迄今解读太极拳的基本准则。这立论是有外延、内涵的辩证的两句话。即动与静是辩证统一的,外延是太极拳动法,内涵则有形与质,形体的组成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此句的注解历代注家说法不一,如《素问注释汇粹》[1]认为:"道,即规律、法则。天地之道,即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张介宾注曰:"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生于动,地生于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