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极显著(P0.05,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说明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治疗的108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加以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7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采用补阳还五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可加快神经功能康复,调节机体血液流变学,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朱建波  顾红红 《新中医》2017,49(4):97-100
目的:观察止痛化癥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钠及替硝唑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止痛化癥胶囊。2组均用药14天。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下腹痛、腰骶痛、经量多及带下量多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4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ib、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及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RP、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9.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痛化癥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RP、TNF-α水平,治疗效果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阳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86例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病例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基于对照组给予通阳活血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以及全血黏度低切)、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活能力(ADL)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3. 02%,显著高于对照组74. 42%(P0. 05);实验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高切以及全血黏度低切、血小板聚集率、FIB水平、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通阳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状态,缓解各中医证候,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能力,且不加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奚宇杰  朱晨  常菲  王海棠 《新中医》2022,54(21):47-5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ale,NDS) 及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组NIHSS、NDS 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NIHSS、NDS 评分均较低(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以上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脑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参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三参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心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E、SV、LVEF及F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参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心衰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及血液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醒脑汤对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兼痰热瘀阻证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西医常规+活血醒脑汤治疗。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和SS-QOL评分、血脂和血流流变学指标变化以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以及红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80.00%(P0.05)。结论:活血醒脑汤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流流变学指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用于行序贯化疗气虚血瘀证乳腺癌患者疗效及对血清肌钙蛋白I(cTnI)、心型游离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气虚血瘀证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序贯化疗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TnI及H-FABP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气促、疲倦、肢体困重、刺痛且痛有定处及脉络瘀血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日常活动、情绪、运动、社交及睡眠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LH、E2及FSH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IL-6、TNF-α、cTnI及H-FA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IL-6、TNF-α、cTnI及H-FAB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用于行序贯化疗气虚血瘀证乳腺癌患者可显著缓解相关症状体征,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且有助于减轻心肌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6)
目的 探讨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气虚血瘀型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电针进行治疗。经过2个月的治疗,评估2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ADL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高切全血黏度指标方面、血浆黏度指标方面与低切全血黏度指标方面的分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气虚血瘀型患者进行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有助于患者的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芪虫藤饮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虫藤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炎症因子、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高切、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hs-CRP、NIHSS评分、高切、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下降(均P 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 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黄芪虫藤饮联合西医治疗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疗效较单独使用西医治疗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及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从而探讨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溶栓及改善脑循环等方面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吸附率、纤维蛋白原、血沉均明显降低,与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可明显改善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毫火针留针法对于膝骨关节炎疼痛急性发作加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分别给予普通针刺和毫火针留针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疾病进行评定,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治疗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包括疼痛度评分、日常活动困难度评分和僵硬度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低切值、全血黏度中切值、全血黏度高切值、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浆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毫火针留针法对于膝骨关节炎疼痛急性发作加重患者局部疼痛的症状以及膝关节的功能均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PCI术后气虚血瘀型胸痹的临床症状、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价加味补阳还五汤的疗效,初步阐明其疗效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PCI术后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症状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痰阻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63例气虚血瘀痰阻型轻中度VD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能力、行为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MMSE、ADL与Blessed量表评分及低、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ADL与Blessed量表评分及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7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在改善轻中度气虚血瘀痰阻型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行为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血液流变学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行血养心中药治疗心瓣膜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行血养心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每搏量(CO)、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气短、神疲、乏力、自汗懒言、舌质紫暗或见瘀点及脉涩或沉弦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LVEF、CO及TT、APTT、PT均显著提高(P均<0.05),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FIB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血养心中药治疗心瓣膜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促进心脏功能恢复,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凝血功能,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细火针围刺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中细火针围刺法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与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中疼痛、僵硬、日常活动3个方面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与WOMAC项得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各评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细火针围刺法在改善髌骨软化症患者疼痛、僵硬及日常功能方面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调气舒心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综合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更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女性冠心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减结合中药熏洗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7例,治疗组患者予蠲痹汤加减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患者予硫酸氨基葡萄糖及中药熏洗治疗。两组均以两周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WOMAC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僵硬、功能是否散失、WOMAC总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疼痛、僵硬、功能是否散失、WOMAC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蠲痹汤加减结合中药熏洗治疗髌骨软化症具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症状及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8月~2018年1月本院接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ESS、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MESS、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有积极影响,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况,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龙生蛭胶囊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基础规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龙生蛭胶囊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巴氏指数(B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BI指数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生蛭胶囊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