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快刺法和留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快刺组和留针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取风池、颈夹脊穴(C2、C4、C6)、肩井、肩井一穴、肩井二穴,快刺组针刺得气后即出针,留针组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1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简式Mc Gill疼痛量表(short-form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NPQ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快刺组优于留针组(P0.01);治疗后两组SF-MPQ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其中快刺组PRI感觉评分、PRI总分均优于留针组(均P0.05),PRI情感评分、VAS评分、PP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快刺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留针组总有效率为76.7%(2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刺法和留针法均可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明显改善颈型颈椎病临床症状,快刺法优于留针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电针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电针疗法基础上加予放血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VAS评分和NPQ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NPQ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NPQ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常规电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段刮痧与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将85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刮痧组(44例)和针刺组(41例)。刮痧组采取分段刮痧治疗,上颈段损伤者,侧重刮拭头部与颈枕结合部;下颈段损伤者,侧重刮拭颈椎下段及肩部,每7天治疗1次,治疗3次。针刺组选取风池、完骨、天柱、颈夹脊等穴进行常规针刺治疗,每天1次,治疗15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观察第1次治疗后即时止痛效果及疗程结束后临床疗效。结果:第1次治疗后刮痧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针刺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治疗后刮痧组VAS评分低于针刺组(3.66±0.74vs 5.43±0.35,P0.01);疗程结束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两组效果相当(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95.5%(42/44)vs 87.8%(36/41),P0.05]。结论:刮痧与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均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两者疗效相当,但刮痧对颈型颈椎病的即时止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内经》毛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受试者随机分为《内经》毛刺法组(30例)与常规针刺组(30例)。《内经》毛刺法组浅刺颈项部,提捏针柄向外做小幅度的提拉,使皮肤随针尖提起,"如拔毛状";常规针刺组取颈夹脊、天柱等穴,得气后行泻法;两组每日治疗1次,一疗程5次,共2疗程。采用VAS、DNI进行评分,观察首次治疗后即时止痛效果及疗程结束后临床疗效。结果:首次治疗、治疗结束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 01),但《内经》毛刺法组首次治疗后VAS评分降低更显著,且治疗后两组VAS改善相当;两组治疗前DNI评分无显著差异(P0. 05),治疗后DN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 0. 01),两组治疗后DN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内经》毛刺法组总有效率96. 6%,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90. 0%,《内经》毛刺法与常规针刺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相当(P 0. 05)。结论:《内经》毛刺法与常规针刺对颈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疗效,但《内经》毛刺法对颈型颈椎病的即时止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5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痛量表(NP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愈显率分别为73.53%,14.71%,对照组分别为77.42%、16.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PQ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和常规电针方法对治疗颈型颈椎病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明显减轻患者的颈痛症状,而报刺法结合针刺后溪穴治疗较电针疗法简便,不受场地、仪器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新中医》2017,(10)
目的:观察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脏象全息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及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VAS、NPQ、SF-M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NPQ、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VAS、NPQ评分均比较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用腹针治疗,对照组用电针治疗.两组均在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在第1次治疗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对疼痛的即时止痛效果.结果:两组治愈、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1次治疗后即时止痛效果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针治疗颈椎病疗效及即时止痛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刺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采用针刺颈夹脊穴的基础上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两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麻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麻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治疗组治疗患肢麻木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缓解患肢麻木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夹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颈夹脊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1周治疗5次,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NPQ、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MPQ)的评分,判断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别不大(均P0.05)。两组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评分均改善(均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指标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比较差别不大(P0.05)。治疗组愈显率76.66%,优于对照组的46.66%(P0.05)。结论颈夹脊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517-1518
目的:观察电尺胫针治疗颈痛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电尺胫针组34例和电针组33例。电尺胫针组应用尺胫针加电脉冲配合颈部功能锻炼治疗,电针组给予常规电针配合颈部功能锻炼,均隔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采用NPQ量表作治疗前、后计分评定;按NPQ评分减分率结合临床疗效评价结果,随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第1、2疗程治疗后两组NPQ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两组间NPQ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均无差异(P>0.05);对神经根型颈椎病NPQ量表评分电尺胫针组不如电针组(P<0.05);临床观察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颈痛性颈椎病疗效较佳,且安全,对颈型颈椎病颈痛两种疗法疗效无差别,而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以电针组为优,故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宜首选电尺胫针,该疗法更具使用方便、易于操作、见效快之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合谷刺透穴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合谷刺透穴针法治疗组(试验组)和普通针刺法治疗组(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治疗10次,每组分别对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部症状与体征评分进行评分,按公认的评价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和颈部症状与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试验组以上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2%,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P0.05)。结论:合谷刺透穴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缓解颈部疼痛等不适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闵晓莉  周达君  庄义杰 《新中医》2017,49(10):133-135
目的:观察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脏象全息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及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VAS、NPQ、SF-M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NPQ、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VAS、NPQ评分均比较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脏象全息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针刺深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0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深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VAS)、Northwick Park(NPQ)颈痛量表评分、安全性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观症状评分、适应能力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有时间效应(P0.05),即两组NPQ评分有随时间变化而降低的趋势,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有组别效应(P0.05),即两组NP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在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P0.05),即两组NPQ评分差异有随时间变化降低的趋势。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不同针刺深度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疗效有关,深刺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讨针刺配合韦氏痛安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简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针刺) 30例和观察组(针刺配合痛安汤) 30例。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予中医证候、视觉模拟量表(VAS)、诺夫域公园颈痛问卷(NPQ)及临床疗效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VAS、N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VAS、N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显愈率为80%,对照组显愈率为5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配合韦氏痛安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纯刮痧、拔罐和刮痧联合拔罐与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81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刮痧组、拔罐组、痧罐联合组,每组各27例,分别予刮痧、拔罐和痧罐联合治疗,三组均6 d治疗1次,共治疗30 d。比较三组治疗前后NPQ、VAS评分及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NPQ评分和VAS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痧罐联合组与另两组比较下降幅度更大(P 0.05);刮痧组、拔罐组、痧罐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8.9%和100.0%,刮痧组与拔罐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 0.05),痧罐联合组比其他两组疗效更好(P 0.01)。结论:刮痧和拔罐均可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临床主症及生活质量,而且刮痧联合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透刺电针、夹脊电针、颈复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差异,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60例CSR患者随机分为3组,透刺电针组60例,采用透刺电针治疗,穴取患侧C4夹脊透C7夹脊、肩外俞透曲垣、天宗透臑俞、手三里透下廉,每日1次;夹脊电针组60例,采用电针C4~C7夹脊治疗,每日1次;颈复康组40例,予口服颈复康治疗,每次1袋,每日2次.3组均治疗6日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简化MPQ(SFMPQ)量表评定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透刺电针组、夹脊电针组对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目测类比定级法(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疼痛总分(PRI+VAS+ PPI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1),颈复康组对PRI、VAS、PPI、疼痛总分亦有改善(均P<0.05).透刺电针组对各项评分的改善均优于颈复康组(均P<0.01),夹脊电针组对PRI感觉、VAS、PPI及疼痛总分的改善亦优于颈复康组(均P<0.05),且透刺电针组对各项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夹脊电针组(P<0.05,P<0.01).结论:透刺电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迅速缓解疼痛,对患者疼痛综合评分的改善优于夹脊电针和口服颈复康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齐刺滞针经筋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齐刺滞针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 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调查问卷(ND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6.67%(26/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 2 组患者的 NDI 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 NDI 评分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ND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刺滞针经筋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平刺和直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并筛选出改善颈型颈椎病等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更高效的针刺方向。方法将10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平刺组采用平刺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直刺组采用直刺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评测两组在治疗前后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和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有降低;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平刺组优于直刺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有降低;两组治疗后颈椎病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刺组优于直刺组。平刺组总有效率为94.0%,优于直刺组的7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刺和直刺均可以消除肌筋膜触发点和治疗颈型颈椎病,但平刺肌筋膜触发点优于直刺肌筋膜触发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综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经筋综合疗法(经筋推拿手法、壮医火针刺法及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各项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疼痛程度、疼痛范围、压痛点数量、活动受限及总体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活动受限及总体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经筋综合疗法是一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端提整脊法结合两式八段锦锻炼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74例研究对象均来自汕头市中医医院,脱落5例,共有169例患者完成病例随访,其中整脊锻炼组88例,电针组81例。整脊锻炼组通过端提整脊法结合两式八段锦锻炼治疗,而电针组则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1 a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颈痛量表(NPQ)评分变化。[结果]整脊锻炼组和电针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和90.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NPQ评分百分比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整脊锻炼组的疗效改善优于电针组(P0.05)。随访1 a期间整脊锻炼组复发2例,电针组复发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提整脊法结合两式八段锦锻炼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在缓解患者颈肩部疼痛和总体疗效上优于电针治疗,复发率比电针治疗低,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颈肩部疼痛和恢复颈椎的力学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