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神经损害是后颅凹手术常见并发症,听神经瘤切除后听力丧失率达50%~100%,微血管减压术中脑干诱发电位(BAEP)监护降低了听力丧失的危险性。作者研究BAEP 对听神经瘤手术病人听力保存率的作用,了解术中BAEP 变化同术后听力状况的相关性。对1986~1991年90例监护病人,对照组为过去未接受过监护的90例在年龄、术前听力状况和肿瘤大小方面进行了研究。听力由术前和术后3月纯音听力测听法(PTA)和言语辨别计分(SDS)评估,当术后3月后PTA 阈值达65dB 时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监测,对减少术后听力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面肌痉挛患者术中BAEP波V波形的变化以及手术前后平均纯音听力阈值(pure tone average,PTA)的改变,经统计学分析得出术中V波潜伏期延长的警示阈值。结果MVD术中,在显露面神经和责任血管减压操作时,V波潜伏期延长最为显著。38例患者术后PTA增高小于20dB,V波潜伏期平均延长(0.60±0.43)ms。其余5例术后PTA增高大于20dB,V波潜伏期平均延长(1.07±0.35)聪。两组患者V波潜伏期延长时间存在差异(P〈0.05)。术中V波潜伏期延长大于0.6ms与患者术后听力损伤相关;术中V波潜伏期延长大于1.0ms与患者术后听力损伤密切相关。因此术中V波潜伏期延长警示闾值可设定为0.6ms和1.0ms。结论BAEP监护警示阈值有助于指导面肌痉挛MVD术操作,避免术中过度牵拉听神经,减少对其周围微循环的干扰,为术中保护听神经提供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认为,小型听神经瘤如患者尚有足够听力,手术须尽量保存听力。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后颅窝手术(如微血管减压术)中是一种有效的听神经功能监测手段。但由于听神经瘤患者的听力已有明显损害,加上BAEP记录的波幅低,不易识别,故BAEP用于听神经瘤手术的监测很不方便。其它监测方法包括耳蜗电图及直接记录听神经颅内段的电位变化,实践证明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面、听神经监测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面肌诱发肌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下行MVD术.根据监测波形变化指导手术.结果 MVD术前记录到异常诱发电位波形136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20个月;手术治愈131例(96.3%),好转3例(2.2%),复发2例(1.5%).MVD术前未记录到异常诱发电位波形4例,术中均未发现明确血管压迫,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术后长期并发症主要是听力下降17例,经对症治疗不同程度恢复15例,未恢复2例;短期并发症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经过对症治疗均得以缓解.结论 术中面肌诱发肌电图及BAEP监测可客观指导和判断责任血管和减压效果,对提高手术治愈率及减少听力丧失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面肌痉挛患者在MVD术中进行BAEP监测的临床资料.结果 MVD手术操作过程均可引起BAEP改变,包括:BAEP的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明显延长(P<0.01),Ⅲ波、Ⅴ波波幅明显降低(P<0.01);有16例术中Ⅴ波绝对潜伏期延长超过1ms,Ⅰ波波幅也有明显降低(P<0.01),但术后无听力障碍;手术结束时Ⅲ~Ⅴ波间期及16例的Ⅰ、Ⅴ波波幅恢复较快.2例术后患侧听力丧失的患者中,1例术中Ⅴ波波幅逐渐降低至消失,另1例术中未监测到Ⅴ波波形.结论 MVD手术操作过程均可引起BAEP改变;Ⅴ波绝对潜伏期延迟超过1ms者相对多见,但无听力受损;Ⅴ波波幅下降程度可为术中神经功能受损提供客观指标,以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听力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AEP的Ⅴ波PL延长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行BAEP术前检查、术中监护及术后疗效评估,分析Ⅴ波PL延长不同指标的监测结果. 结果 以Ⅴ波PL延长>0.6 ms为标准,脑干或听神经损伤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5.3%,误诊率4.7%,漏诊率0%,符合率96.4%.以Ⅴ波PL延长>1.0 ms为标准,灵敏度58.3%,特异度97.7%,误诊率2.3%,漏诊率41.7%,符合率89.1%. 结论 BAEP监护听神经瘤手术中,V波PL延长>0.6 ms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作为术中监护报警指标更合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桥小脑角池(Cerebellopontine angle cistern,CPA)的开放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的影响。方法实验组(A组)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面肌痉挛病人100例,男44例,女56例,年龄30-68岁,术前纯音听阈测定听力均正常,术中BAEP监测桥小脑角池开放前后V波潜伏期的变化;对照组(B组):另取术前病例20例,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34-65岁,术前情况同实验组。取其V波潜伏期值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桥小脑角池开放后,V波潜伏期平均延长0.85ms,延长比率12.9%;桥小脑角池封闭后,V波潜伏期平均回复0.64ms,回复9.8%;桥小脑角池封闭后较开放前平均延长0.21ms,延长3.1%。术后3天5例出现耳鸣,3例眩晕,无1例听力下降,3个月所有病人均无耳鸣、眩晕及听力异常。结论V波潜伏期延长大于1ms且CPA关闭后无回复提示听神经出现可逆性损伤,表明V波潜伏期的延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听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32只兔定量脑干压迫BAEP的变化和术后24~36小时动物意识恢复状况及脑干病理检查结果。探讨了颅后凹手术中BAEP的改变与听神经和脑干功能的关系及有关BAEP指标。结果表明,术中BAEP改变有4种类型;术侧BAEP反映同侧听神经功能状况(Ⅰ、Ⅱ型),出现Ⅱ型改变时术后压迫侧有神经性耳聋;手术对侧BAEP反映上部脑干功能(Ⅲ、Ⅳ型),Ⅳ型动物术后均有严重的脑干损伤。作者认为,BAEP的I—V波间时程为2.62 0.54(均值加3SD)是脑干功能不可逆损害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后迟发性面瘫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MVD手术治疗,并总结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生时间及预后。结果本组术后出现迟发性同侧周围性面瘫6例,均发生于术后4~14 d,发病率2.7%,经药物治疗均治愈。结论掌握迟发性面瘫的可能病因、发生时间及预后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听神经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术中脑干及相应颅神经功能较敏感的电生理监测手段,以达到减少伤残率及提高颅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率。方法对28例听神经瘤病人,用同一监护仪于手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肌电图连续实时监护,观察手术操作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听神经瘤手术操作均可以引起BAEP改变,BAEP的Ⅰ、Ⅲ、Ⅴ波潜伏期,Ⅰ-Ⅴ、Ⅲ-Ⅴ峰间潜伏期的明显延长(P<0.05),Ⅴ波波幅明显降低(P<0.05),其中BAEP的Ⅴ波潜伏期及波幅改变最为显著。当接近、触及、牵拉、刺激面神经时,肌电图出现突发的、双相或多相的高幅电位改变,而通过直接电刺激可定位面神经解剖,面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得以明显提高。结论BAEP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下降以及突发的双相或多相的高幅肌电图改变是听神经瘤术中敏感的电生理指标,对其进行监护,可为术中避免神经功能损伤及术后其功能预测提供客观指标,降低手术伤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听神经瘤术中监测面部肌肉自发与诱发肌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经验,分析术中面、听神经解剖功能保留的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Viking—Ⅳ型和Axon公司的Epoch XP型多导术中监测仪,对收治的400例听神经瘤患者进行了术中监测面部肌肉自发与诱发肌电图和BAEP。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对患者进行面、听神经功能评估。结果肿瘤全切388例(97.70%),次全切9例,死亡3例。本组病人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5.97%,功能保留率为91.94%。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完全性永久性面瘫11例,面部麻木23例,角膜溃疡18例,耳呜29例,后经颅神经瘫痪28例,轻偏瘫3例,听力完全丧失139例。结论通过面部肌肉肌电图及BAEP的监测,可以准确判断颅神经的位置,最大程度避免颅神经的损伤。术中面部肌肉自发与诱发肌电图和BAEP监测,对听神经瘤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减少了手术的风险,使用得当可降低手术的致残率,应该成为听神经瘤手术的常规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4至2007年江苏省姜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颅脑外伤患者957例,发生颅内迟发性血肿患者59例(6.2%),开颅术后迟发性多发颅内血肿7例,占颅内迟发性血肿11.9%。发现后均立即采取二次手术充分减压,清除血肿,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46例面肌痉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HFS)的注意事项及方法。方法经过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后,对有血管压迫者的46例面肌痉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随诊比较疗效,分析手术操作与手术并发症的关系。结果46例病例中术后症状立即消失25例,1w内消失10例,1个月内消失6例,半年内消失1例,观察半年4例症状减轻,无复发病例。术后3例发热,2例脑脊液漏,9例有迟发性面瘫,1例听力丧失,2例轻微共济失调。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手术方式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86例面肌痉挛患者,其中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无BAEP监测的面肌痉挛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术中行BAEP监测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监测组。对两组的手术有效率及听力下降、耳鸣等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即刻有效率为94.4%(34例);术后发生听力下降伴耳鸣5例(13.9%)。术后6个月随访,除2例仍有听力下降伴耳鸣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监测组术后即刻有效率为96%(48例),术后发生听力下降及耳鸣3例(6%)。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均改善。两组术后面肌痉挛的缓解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听力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BAEP监测技术能客观评估术中听神经受损情况,减少听力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病人残留血肿或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中均行颅内压传感器植入监测颅内压,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并有残留血肿或迟发性颅内血肿。17例采用软通道置管引流术治疗(引流组),12例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结果 引流组术后ICP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而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引流组NICU住院时间、甘露醇用量及使用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而且引流组再次开颅手术率、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软通道置管引流术简单易行,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适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并有残留血肿或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人,可以有效的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策略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听神经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头颅MRI及岩骨CT薄层扫描,应用显微镜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术中采用面神经和听力监测。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并统计分析面神经恢复情况、听神经功能保护及病人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率达100%。本组面神经保留率100%,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较术后1周明显好转(P0.05)。本组术中听神经保留率100%,术后听力明显改善28例,与术前基本一致73例,听力下降10例。随访中失访5例,余病人术后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切口脑脊液漏2例,无手术死亡和复发病例,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随着听神经瘤手术方式及手术技巧的改进,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合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可提高术中面听神经保留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侧听神经瘤手术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例双侧听神经瘤手术切除及分期双侧切除 的方法及术后效果。结果:单侧听神经瘤切除7例,分期双侧切除1例,全部切除肿瘤6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面瘫,后组颅神经损伤2例,有1例需鼻饲,1例鼻死亡,术后随访到6例,5例生活能力自理,1例死亡,分期双侧除无复发。结论:双侧听神经瘤手术方式应根据每个病人双耳听力情况及肿瘤大小和生长速度而定。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患者常伴听神经症状,约有1/4偏头痛患者伴眩晕,有时眩晕可能是偏头痛唯一的表现。恐声症是最常见的耳蜗症状,部分病人发生可逆或持续的听力丧失。在偏瘫型偏头痛和伴有眩晕、共济失调的家族中发现的脑内钙通道基因变异,提示一个可能的听神经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在我科行微血管减压术(MVD)的145例面肌痉挛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类固醇激素在面肌痉挛患者接受微血管减压术后防治迟发性面瘫(DFP)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4至6月和2010年4至5月这两段时期,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术的病例145例,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全部由同一组医师实施手术。术前均予以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IgG、IgM。病例分为两组:A组93人,术后未应用类固醇激素。B组52人,自术后当天开始应用类固醇激素,持续4 w。对比分析迟发性面瘫发生率。结果 A组有5例发生迟发性面瘫(5/93,5.38%),持续(56.6±37.7)d,按House-Brackmann分级,1例为Ⅳ级,2例为Ⅲ级,另2例为Ⅱ~Ⅲ级。B组有3例发生迟发性面瘫(3/52,5.77%),持续(29.3±1.2)d,3例均为II级。两组病例迟发性面瘫发生率(P=0.2895)及面瘫持续时间(P=0.2711)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类固醇激素不能防止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生,但是能有效减轻迟发性面瘫程度,缩短其病程(样本少,统计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急性颅脑损伤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诊治,以提高疗效。方法对3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中及术后并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对侧迟发性血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恢复良好16例,中残6例,重残3例,死亡11例。结论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后,若术中发生急性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应考虑对侧迟发性血肿形成的可能,及时钻颅探查或复查头颅CT,及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