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从临床药学的角度,分析肺部感染常见致病菌及药敏试验结果,探讨抗生素应用的正确性、合理性。方法:对2006年1月至10月187例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及药敏实验报告单493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病菌株生长213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146株(68.54%),革兰阳性(G+)球菌67株(31.46%)。药敏分析发现:G-.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最为敏感。G+球菌对呋喃妥因最为敏感。结论:因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药敏结果呈现多重耐药。加强检验科、临床科、药剂科之间的沟通,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唐健  刘颖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2):399-401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呼吸道病原菌特征及耐药性,为术后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送检胸外科住院患者合格痰液标本793份,进行菌株分离、培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793份合格痰标本中共检出406株病原菌,检出阳性率51.2%,其中G-杆菌297株,占73.2%,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G+球菌78株,占19.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1株,占7.6%,以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试验提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G+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结论胸外科肿瘤患者携带多种病原菌,易产生耐药株。术后应根据药敏实验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烧伤创面细菌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烧伤病房453例次阳性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革兰氏阴性(G-)杆菌占55.2%,革兰氏阳性(G )球菌占40.2%,真菌占3.9%。(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G 球菌的65.3%,其中耐药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分离率为44.5%;铜绿假单胞菌占G-菌的39.2%。(3)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但耐药率有明显增加。(4)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对MRSA无l例耐药。结论本院烧伤病房细菌感染仍以G-杆菌为主,G 球菌次之。第三代头孢菌素是目前的常用抗生素,但耐药率增加的问题不容忽视。MRSA分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应作为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地震灾害后伤员伤口感染率及伤肢截肢率. 方法 分析汶川地震后前方、后方医院收治伤员592例的伤口感染情况及治疗效果. 结果 伤后8 h以内送达前方医院的伤员,开放性伤口感染率为30.7%.伤后8 h以后送达前方医院者,开放性伤口感染率为79.9%.其中因气性坏疽截肢1例(0.17%),其他严重感染截肢5例(1.2%).闭合性损伤行择期手术后伤口感染率为7.1%.送达后方医院的伤员,开放性伤口均已在现场急救时或前方医院早期行清创、抗感染等治疗,其伤口感染率为50.8%,无截肢或在前方医院已经截肢.闭合性损伤者,行择期手术后伤口感染率为0.前、后方医院伤口感染主要细菌种类为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常见细菌.混合感染者多于单细菌感染,G-菌感染者多于G+菌感染.大部分感染伤口经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 地震后开放性损伤伤员的伤口感染率高,因严重感染导致的截肢率高,在不同救治时期,均应该尽快彻底清创、早期抗感染后行外固定治疗,减少内固定.闭合性损伤伤员在前方医院择期手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后方医院.因此,在生命征平稳时应尽量送到后方医院治疗,可降低伤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开放性损伤伴感染转运伤员的临床特点,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科2008年5月13日-2008年6月10日收治的54例汶川地震开放性损伤伴感染转运伤员进行分析、总结.治疗方法包括:在全身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创口行反复彻底清创,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基础上抗感染治疗,并行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开放性骨折患者行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所有地震开放伤均有感染,且多为混合感染,以G+球菌和G-杆菌为主,大部分患者合并厌氧菌感染.54例患者中无一例死亡,1例院外截肢患者因残端感染严重而行多次行残端清创、修整.除2例患者外,其余患者伤口均愈合.骨折患者骨折复位好,外固定牢靠,目前正处于康复中.结论在积极抗感染的基础上反复、彻底地清创和正确及时地闭合创口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根据感染特点予以恰当的辅助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本院 2年来临床感染常见菌的种类 ,构成比及药物敏感情况 ,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 ,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我院 2 0 0 0年 7月— 2 0 0 2年 7月两年间检出的病原菌 ,采用上海复星公司提供的RORTUNE2 0 0 0微生物自动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在送检的 3133份标本中 ,共分离 16 2 3株病原菌 ,G 杆菌占 5 .3%,,G+ 球菌 16 .2 %,酵母样霉素 33.8%,分离居前六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肠杆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菌分离率增加。G 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 ;G+ 球菌对万古霉素、诺氟沙星、罗红霉素敏感性较高。结论 临床医生应该与检验科密切配合 ,正确采集和送检标本 ,并关注检出菌的种类及耐药菌株的出现 ,根据药敏结果选药 ,实现用药个体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老年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肺部感染常见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08年9月老年重症监护室51例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175份,采用phoenix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75份痰标本共分离出127株病原菌,其中G-102株(80.31%),G+13株(10.24%),真菌12株(9.45%).主要致病G-杆菌中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1株(24.41%),鲍曼不动杆菌24株(18.90%),肺炎克雷伯菌20株(15.74%),大肠埃希菌15株(11.8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株(7.87%);G+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8.66%).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00%外,G-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最低的耐药率;头孢哌酮/舒巴坦对G-的敏感性较高.结论:目前老年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真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老年重症患者感染经验性治疗应联合用药,进行"降阶梯治疗",早期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收集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并对培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共检出致病菌262株,其中G-杆菌182株,占69.5%;G+球菌38株,占14.5%;真菌24株,占9.1%;其他菌株18株,占6.9%。药敏分析发现G-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其次为氨曲南,然后为二代以上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等,对一代头孢菌素及青霉素敏感性较低,对万古霉素耐药。G+菌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及氨曲南敏感性强,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的敏感性普遍较低。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病原菌复杂多变,多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等G-菌为主,对亚胺培南最敏感;其次为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医院近年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对 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咽拭子进行常规细菌培养 ,分离菌株 ,再用微量稀释法测定 398株致病菌 (真菌 15 3株除外 )对 12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398株分离菌中以G-杆菌为主 ,占 5 8.3% ,真菌占 38.4 % ,G+ 球菌占 3.3%。对临床常用的 12种抗生素 ,抗菌作用最强的是丁胺卡那霉素 ,敏感率 6 9.4 % ;其次是复方新诺明 ,敏感率 2 4 .1% ;抗菌作用最差的是氨苄青霉素 ,敏感率 6 .1%。结论 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为G-杆菌 ,真菌感染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抗生素治疗应依据细菌学指导 ,选择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闽北地区肝胆管结石患者胆汁的细菌谱及细菌药物敏感性状况。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330例肝胆管结石的患者进行胆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0例患者中198例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0%。共培养菌株207株,其中G-菌126株,占60.9%,G+菌81株,占39.1%。引起胆道感染较为常见的菌属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属、粪肠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属。G-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G+菌对氨曲南、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结论随着闽北地区各种抗菌药的广泛应用,肝胆管感染细菌谱发生了一定变化,G+菌比例虽有所上升,但G-菌仍占较高比例,且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有所上升,临床应根据培养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11.
1995—2000年烧伤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及时掌握烧伤感染病原菌和细菌耐药性变迁的特点。方法:在1995年8月-1997年6月调查的基础上,对照1997年7月-2000年7月期间的烧伤病人血培养和创面培养细菌检出及药敏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组比较,血培养显示铜绿假单孢菌继续保持第一位,占23.5%,表皮葡萄球菌退居第三位,其中第二组G^-杆菌占58.8%,G^ 球菌占29.4%;创面培养,铜绿假单孢菌上升至第一位,占19.5%,金黄色葡萄球菌退至第6位,其中第二组G^-杆菌占73.5%,G^ 球菌占22.2%。5年内重要菌群G^-杆菌居首位,近3年常用抗菌药物如头孢他啶等耐药性较前较前2年明显增加。结论:G^-杆菌是烧伤病区主要病原菌,而耐药G^-杆菌的增加是近年细菌耐药性变迁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严重多发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感染标本病原菌的分布和变迁及细菌耐药的发展趋势.方法 从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分离出432株细菌,分析细菌的种类分布、变迁及细菌耐药的状况.结果 302例分离细菌432株,革兰阴性菌占62.9%(272/432株),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37.0%%(160/432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混合性感染率为41.1%.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检出率明显上升.结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感染源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细菌的耐药形势严峻,临床中应合理选用针对性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最近3年来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所有患者的分离菌株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ICU感染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阳性球菌有上升趋势,阴性杆菌分离菌种从肺炎克雷伯菌转为鲍曼不动杆菌,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两者增加的均是高耐药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结论 ICU分离出的细菌以多重耐药菌株增加为主,应加强监测,临床医生应结合本地区细菌流行特点,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患者痰培养物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有效指导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用药。方法:应用VITEK2-compact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做菌株鉴定及抗生素药敏检测。结果:共分离出528种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G+)133株,占25.2%,革兰氏阴性菌(G-)283株,占53.6%。真菌检出112株占21.2%。其中革兰氏阳性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万古霉素及利福平为最有效的治疗药物。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亚胺培南是最有效的治疗药物。而真菌则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本组下呼吸道患者的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且由于临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的耐药性不断变化,需要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评估,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菌谱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抗感染对策。方法将糖尿病足合并感染分为浅溃疡组、深溃疡组及坏疽组3组,取它们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进行需氧、厌氧以及真菌培养。结果10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统计出138个病灶(包括同一患者多个不同类型病灶),共培养菌株232株。浅溃疡组细菌培养率为95%,其中G+(76.00%)〉G-(20.00%)〉真菌(4.00%)〉厌氧菌(0);深溃疡组细菌培养率为100%,其中p(65.82%)〉厌氧菌(22.78%)〉G+(8.86%)〉真菌(2.53%);坏疽组细菌培养率达100%,其中G+(49.05%)〉G-(27.18%)〉厌氧菌(16.50%)〉真菌(5.83%)。浅溃疡组以单一G+菌感染为主,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在50%以下;深溃疡组以p菌的混合感染为主,混合感染率达81.08%,且混合感染中60.00%合并厌氧菌感染,大部分菌株的耐药率在50%以上;坏疽组以c+菌的混合感染为主,混合感染率达82.35%,有40.48%的混合感染合并厌氧菌感染,且较深溃疡组更易耐药。常见抗真菌药及抗厌氧菌药对所培养出的真菌及厌氧菌均较敏感。结论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菌谱有其规律性,对临床早期抗感染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震伤患者创面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地震伤患者创面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定植和感染的临床特点,探索其诊治对策. 方法 选择"5.12"汶川地震后收治的376例开放性损伤患者中42例创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培养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2~96岁,平均37岁.开放性损伤部位:上臂1例,前臂4例,大腿12例,小腿23例,躯干2例.伤后到就诊入院时间3~7 d.了解其临床特点并做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对比分析其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结果 本组地震伤患者中创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定植31例,发生率为8.2%;创面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11例,发生率为2.9%.经清创、早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营养支持,15例细菌定植患者均行Ⅱ期缝合或创面植皮,16例创面培养阴性后转外省治疗;经扩创引流、全身敏感抗生素使用、全身营养支持,11例感染患者中有6例创面感染控制,Ⅱ期消火创面,4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败血症.创面检出的42株鲍曼/溶血小动杆菌药敏结果 中,对亚胺硫霉素最为敏感,敏感率为59.5%;对丁胺卡那、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棒酸、妥布霉素较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21.4%、21.4%、19.5%、19.0%. 结论 地震伤患者创丽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组织创伤重、伤口污染重、伤后到获得初次救治间隔时间长、机体抵抗力弱.在诊疗上应注意区分细菌定植和细菌感染的不同临床特点,重视创面正确处理、抗生素合理使用和增加机体抵抗力,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汶川特大地震伤员影像表现初步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汶川特大地震中伤员的损伤类型和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8年5月13日至5月19日间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检查的1013例地震伤员的影像资料,包括x线平片854例(约2900处检查部位)和CT检查259例(约300处检查部位).结果 733例伤员可见影像表现异常,总阳性率约为72.4%,其中单区域损伤为527例(52.0%),多区域损伤为206例(20.3%).按发生率高低排列,依次为下肢骨折、脱位288例(28.4%)、胸部损伤151例(14.9%)、上肢骨折、脱位136例(13.4%)、脊柱骨折133例(13.1%)、骨盆骨折和(或)脱位114例(11.3%)、颅脑损伤88例(8.7%)、颌面骨折25例(2.5%)及腹部损伤8例(0.1%).在胸部损伤中,肋骨骨折136例,肺部损伤59例,胸骨骨折3例.脊柱骨折中,累及颈椎12例、胸椎43例、腰椎93例、骶尾椎12例.颅脑损伤中,颅骨骨折41例,脑内异常72例.腹部损伤则包括4例小肠梗阻、3例肾挫伤和1例腹壁血肿.结论 地震可造成全身多区域损伤,尤以下肢骨折脱位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